古人不仅给八卦建立一个类象系统,也给五行建立了一个类象系统。本来阴阳八卦与五行之间是没有联系的。这在周易中可看出来,周易中的易传(系辞,象,彖,说卦等),只讲阴阳,递生关系,取象比类,人事因果等,唯独没有五行系统理论。
稷下学派属于道家,稷下学派流行五行学说,五行说虽说不一定产生于夏,但商周时期肯定是出现了萌芽。以古人敏感的直觉思维,提出五行观点是非常正常的,但丰富发展和完善五行学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却是肯定的。稷下门人邹衍号称终始大圣,它以五行循环相克解释更朝换代必然是他自己独创的理论。并且游说秦国以水为国运,流行玄色为基色,使秦赢政相信秦国以水德代替周火德为天命所归,说明当时邹的名气有多么大了。其九大洲八十一小洲理论也影响了后世。
西汉杨玄大玄经受此的影响而创作出来。希望与周易争辉,被嘲笑后人用它盖酱缸。既有亮,何须喻?!
五行轮回生克理论的产生与邹𧗠有着直接的关系。
五行轮回生克说既有象数意义又有数理变化的逻辑意义。这是唯一的一个非常完美的数理动态象数模型。
五行开始与干支,八卦,四时四方等慢慢融合,并且最终也成功了,因为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不可证伪的。河图可能由此产生。
尤其是京房易的诞生,五行生克学说成了其它理论中不可或缺的存在。而五行的类象部分反而退居其次了。
[ 此帖被一角海在2017-09-15 10:3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