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菩提心是一切诸佛成佛之种子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516
威望: 2599 点
金钱: 26907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9725(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4-11-2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08 08:58

0 菩提心是一切诸佛成佛之种子

[table=1000px][tr][td]发菩提心是佛教常用术语,全称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又作无上菩提心、无上道心、无上道意、无上心、道心、道意、道念、觉意。菩提心是上求无上菩提之心,是一切诸佛成佛之种子,净法长养之良田,若发起此心勤行精进,就能够速成无上菩提。
菩提心是一切正愿之始,菩提的根本,大悲心的所依之处。修学菩萨道的人最初必须发起大心,称为发菩提心、发心、发意。佛子的最初之发心,称初发心、新发意。
发愿往生净土的人,首先必须发菩提心。《无量寿经》中说,三辈往生之人,都应当发无上菩提心。

菩提心常因种种因缘而发,据《菩萨地持经》卷一载,发菩提心有四种缘,即:
一、见闻诸佛菩萨之不可思议神通变化。
二、虽未见神变,但闻说菩提及菩萨藏。
三、虽不闻法,但自见法灭之相,故护持正法。
四、不见法灭之相,但见浊世众生为烦恼所扰,而难得发心。

《发菩提心经论》则记载有发菩提心的四种因缘。即:一、思惟诸佛,二、观身之过患,三、慈愍众生,四、求最胜之果。
《大乘义章》指出发菩提心有三种之别:
一、相发心,见生死与涅槃之相,遂厌生死,发心求涅槃。
二、息相发心,知生死之本性寂灭,与涅槃无异;离差别相,始起平等之心。
三、真发心,知菩提之本性为自心,菩提即心、心即菩提,而归于自己之本心。《大乘起信论》则说信成就发心、解行发心、证发心等三种发心,于信成就发心所起之直心、深心、大悲心等三心,亦作三种发心。
旧译《华严经》卷五十九云:“菩提心者,则为一切诸佛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菩提心者,则为良田,长养众生白净法故。菩提心者,则为大地,能持一切诸世间故。菩提心者,则为净水,洗濯一切烦恼垢故。
菩提心者,则为大风,一切世间无障碍故。菩提心者,则为盛火,能烧一切邪见爱故。菩提心者,则为净日,普照一切众生类故。菩提心者,则为明月,诸白净法悉圆满故。”
《大智度论》曰:“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
《观经玄义分》曰:“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菩提心的内容,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证”等四弘誓愿。其中前一为利他之愿心,后三为自利之愿成。简而言之,菩提心就是二利之愿心,其体广大,其德无边,因而各种经论都赞叹其德以劝勉发菩提心之人。
中国净土宗祖师省庵大师十分重视学佛者发菩提心的问题。为了劝诫更多的学佛者发菩提心,他专门撰写了《劝发菩提心文》阐述发菩提心的重要。
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开篇即云:“尝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故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忘失尚尔,况未发乎?故知欲学如来乘,必先具发菩萨愿,不可缓也。”
大师认为一个学佛者首先要发心;修行的要务,首先要立下大愿。如果不发心、立愿,则修行难以用上功夫。如果修行过程中不发菩提心,虽然辛苦,但最终难以有成就。为了令学佛者明了发菩提心的方法,大师在该文中还阐述了发菩提心的十种因缘。
大师云:“此菩提心,诸善中王;必有因缘,方得发起。今言因缘,略有十种。何等为十?一者念佛重恩故;二者念父母恩故;三者念师长恩故;四者念施主恩故;五者念众生恩故;六者念生死苦故;七者尊重己灵故;八者忏悔业障故;九者求生净土故;十者为念正法得久住故。”
大师认为,若佛子能够以上十个方面来修学,不仅能够进德修身,还能生起菩提心,从而圆证菩[/td][/tr][/table]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菩提心是一切诸佛成佛之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