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掀开经本,请看论文。“彼曰,禅净有无,略知旨趣。四偈玄文,请详训释。余曰,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者。其人彻悟禅宗,明心见性。又复深入经藏,备知如来权实法门。而于诸法之中,又复唯以信愿念佛一法,以为自利利他通途正行。观经上品上生,读诵大乘,解第一义者,即此是也。其人有大智慧,有大辩才。邪魔外道,闻名丧胆。如虎之戴角,威猛无俦。有来学者,随机说法。应以禅净双修接者,则以禅净双修接之。应以专修净土接者,则以专修净土接之。无论上中下根,无一不被其泽,岂非人天导师乎。至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上品。一弹指顷,华开见佛,证无生忍。最下即证圆教初住。亦有顿超诸位,至等觉者。圆教初住,即能现身百界作佛。何况此后,位位倍胜,直至第四十一等觉位乎。故曰,来生作佛祖也。” 好,先看这一段。下面是正式阐释禅净四料简。上座比丘经过前面的一番问答之后,他就更为谦虚地说了,这个禅和净以及有禅有净、无禅无净,通过上面的论主的阐释,已经概略地知道了它的宗旨和意趣,那么永明延寿大师四个偈子的义理、幽深的文句——“玄”就是义理幽深啰,请您详细地加以有理有据的解释。因这样的请问,下面就分别把四偈来解答,所以就“余曰”。 首先是解释“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虎本来勇猛,又戴上了双角,那就更是所向披靡了。这个“戴角虎”——在明代有一位济能禅师,作过一个《角虎集》,就是按这个为依据,把那些宗门开悟的祖师潜修净土、弘扬净土的语言摘录下来——59位禅师的语言摘录下来,就叫《角虎集》,就根据这个来的。那么这样的有禅有净的人,现在这一世就能做人天的导师,下一生就能成佛作祖,他要包含着三个层面才够这个资格。第一,他要彻悟禅宗,明心见性,这是最必要的前提。这个悟证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是大彻大悟,不是一般依稀仿佛这样的光影门头的掠虚汉——不是这个,也更不是口头禅。真是就像从黑暗当中到了太阳底下一样,叫桶底脱落——这个明心见性。明心见性,明什么?明了我们心意识的这种缘生法——它自性本空,明了心的虚妄性、缘起法的这种空性,就见到了性,这个性是跟十方三世诸佛同一体性的法性,见到这个,就是到家了。(第二,)那么明心见性之后,又能够深入经藏,深入经藏就是完备地深刻地了知释迦如来一代时教。法门的施设分权和实:权法就是三乘法,实法就是一乘法。由权显实,由实开权,他这里都是应众生的根机加以施设的——要了解,就是知道众生的病,也能知道药方,也能够应众生的病来施设药方,这些权实法门都要了解。第三个就是在佛的一代时教施设的种种法门当中,又能特别地拈出这个信愿念佛求生一法,作为自己修行得利益以及普度一切众生得利益的通途正行。这个“通途”就是表明这是常规的、永恒不变的一个法门。那念佛就是解脱的“正行”,其它的宗门、教下,包括修种种福德都是助行,把这个正和助关系搞清楚,来“自利利他”。 这种人就像《观经》上品上生说的读诵大乘经典,明了大乘圆教的教理,能够解第一义空性,“解第一义”就是明心见性的意思。就是指这类人。这类人在六即佛当中称为“名字即佛”,蕅益大师所示现的大彻大悟——他“名字位中真佛眼”,见解与佛同齐,就“有大智慧、大辩才”,一些邪正是非一到他眼前,就明明白白。所以这些邪魔外道,闻到这样的有禅有净的祖师大德,就会像百兽见到狮子一样赶紧落荒而逃——闻名丧胆。这种祖师就像一只老虎戴上了角,威猛没有对手,而以他的慈悲、智慧来接引学人。这种祖师都会龙天推出,广度众生,有来参学的,随着学人的根机来说法,如果是禅净双修根机的,就以禅净双修的法来接。这里稍微辨识一下何为禅净双修。如果他原来就是在宗门下参禅的,那接引他也可以让他继续修这个法门,但是告诉他把参禅的这种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念信心回向也可以往生。还有就是参禅当下——叫做参究念佛,也不需要参其它的话头,就把这一句阿弥陀佛作为话头,如果参“念佛的是谁”,参究念佛和持名念佛,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你有疑,你就参;没有疑,你就念——直接念。像死心新禅师也开示参禅的人:如果你起不了疑情,你就蓦直去念——一直去念,念到一定的时候,忽然碰到关捩子也开悟了;那即便开不了悟,你带着信愿念佛的心,也能够带业往生,两者不耽误。但即便你参究念佛——因为参究念佛是以开悟作为目的的——你一定还有一个回向导归,你光是参究作功夫(想)开悟,你不具足信愿,那是往生不了的。你就参究到能够得到功夫成片,乃至于功夫用到风吹不入、雨打不湿的程度,你不能够去信愿导归,也往生不了。所以像莲池大师,特别是蕅益大师判释这个的时候,说这个参究念佛只是接引学人方法当中多的一个方法,但是跟直接信愿持名相比,应该它是处在其次的位置上。应该以信愿执持名号作为主要正行,所以这样来说,应以专修净土接引之,则以专修净土接引之。这是对大多数四众弟子很好的一个接引方法。专修就跟西方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越来越亲切,如果夹杂着其它东西就比较疏远,虽然也能回向往生,但是他纡曲。但众生的根机不一,他好乐参究,这时候也不能废止这么一个法门。所以无论是中、下根,上根利智,在这样的有禅有净的祖师大德面前,都能够得到他接引解脱的恩泽。所以这就是现世能做人天的导师,不仅人道的众生,连鬼神道,连天道的众生,都会受他德业智慧的感召。 这样的一个祖师大德,临命终时就能蒙阿弥陀佛愿力接引,直接上品上生。你看宗门、教下的这些大祖师们都属于有禅有净的。你看这个省庵大师,他临往生的一个偈子那真是反映他是上品往生:身在华中佛现前,佛光来照紫金莲;心随诸佛往生去,无去来中事宛然。哎,这个偈子就是把“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这种理和事真正现量地给它证到了。唐代有个怀玉禅师,他一天是念五万声佛号,几十年都是夜不倒单,所以他的志向就是要上品上生。上品上生是什么?是金刚台来接。结果等他临命终时,这个佛菩萨都现在虚空里面,从窗户过来的菩萨(拿的)是银莲华,他看到就不满意了,说:“我一生这么精进努力,怎么是银莲台?”就不肯上去。那佛是恒顺众生的,他不肯上去,马上这个境界消失了。消失之后,怀玉禅师再精进努力念佛,一天十万声佛号念了二十一天。境界现前,这时候佛菩萨就来的更多了,境界更为富丽了,还有七宝宫殿,种种……观世音、大势至这时候是拿着金刚台来接的,所以他是含笑往生。当时这个地区的太守,还说了一个偈子来赞叹怀玉禅师。 上品上生,就是一弹指间,时间非常短就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一去西方极乐世界,莲华马上绽开,见阿弥陀佛悟证无生法忍。这时候他“华开见佛悟无生”,最低限度也是证到了圆教初住位。圆教初住位就是破一品无明,如果根机更顿的,可以顿然超越十住、十行、十回向,到登地菩萨。像龙树菩萨他一往生就是登地菩萨,那是大菩萨,还甚至有一下子就到等觉菩萨这个位子上。这是有禅有净的这些祖师大德,就是这一念的心的这种往生的品位也是有差异的。好,那他有差异,最低限度是圆教初住,圆教初住大概是什么境界呢?大家看这个《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观世音菩萨以耳根圆通,入流亡所,破六结,证三空,这时候证到的是上与诸佛同一慈力,下与六道众生同一悲仰,显现十四种无畏、三十二应,这个水平就是圆教初住的水平。那么圆教初住的菩萨是破一品无明,证到一分法身,与十方诸佛叫同生性,他就证到了一分涅槃三德。就是在这一分的涅槃三德,在时空的境界当中,得到大自在、大解脱。由这个自在解脱的这种功德,就能够在一百个三千大千世界示现八相成道——示现作佛。那二住菩萨能够在一千个三千大千世界示现成佛,三住菩萨能够在一万个三千大千世界示现成佛,每上一个阶梯,就增加十倍。这叫“位位倍胜”。直到(第)四十一个等觉位子上,他示现在无量的世界,示现无量的身,示现八相成道。所以就说,这叫来生就能作佛,就能作祖——“来生作佛祖”。 好,请看下面。“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者。其人虽未明心见性,却复决志求生西方。以佛于往劫,发大誓愿,摄受众生,如母忆子。众生果能如子忆母,志诚念佛,则感应道交,即蒙摄受。力修定慧者,固得往生。即五逆十恶,临终苦逼,发大惭愧,称念佛名,或至十声,或止一声,直下命终,亦皆蒙佛化身,接引往生。非万修万人去乎。然此虽念佛无几,以极其猛烈,故能获此巨益。不得以泛泛悠悠者,校量其多少也。既生西方,见佛闻法,虽有迟速不同。然已高预圣流,永不退转。随其根性浅深,或渐或顿,证诸果位。既得证果,则开悟不待言矣。所谓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也。” 好,看这一段。这段是在四料简当中,对我们末法众生尤为关系密切的一个偈子。这个偈子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没有得到禅宗的开悟,但是有信愿持名,这样的人一万个人修行,一万个人去。这个“万”,不是具体指一万个人,这是(指)所有的,用这个“万”表示多:所有的人这样修,就所有的人这样地去,没有一个遗漏。如果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这时候是自性弥陀了,这时候不仅是悟了,而且还证入到这样的一个自性里面,就“何愁不开悟”。这个偈子也告诉我们,末法时候的众生,绝大多数是到极乐世界去开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