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益峰
今天上午去昌平区为东家的父亲选择陵墓,回来路上,路过明朝的十三陵的德陵。天气很好,视野清晰,所以停留驻足很久,围着陵墓转了好几圈,思考了很久,感触颇多。
C;9t">prk 明朝十三陵、清朝东陵、西陵都是一个地理学的宝库,是历代地理大家精雕细琢的作品,代表了我国传统地理的最高水平,每一次路过十三陵,看到那雄壮清奇的地理格局,不禁流连忘返,有时候呆到天黑,还是舍不得回家。
<j;]!qFR 明十三陵、清朝东陵、西陵的地理格局,是地理师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学习宝库。
WE0}$P: 明朝永陵和德陵的鸟瞰
古代的皇陵选址,是一个非常慎重的事情,因为古人公认:
uKv&7p@|_) 陵墓的地势关系者后代基业的长久。
o7.e'1@ 但是也有不少失败的案例,北京昌平十三陵之德陵,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其地形不足以支撑一个皇陵的气势,仅仅作为普通的的地理大地,还是可以商量的。本文笔者就德陵的龙、穴、砂、水、向做深入细致的讨论。
@<2d8ed 德陵山水地理鸟瞰
1、孤人 zJ;Rt9<7- 中国古代把没有子嗣的人叫孤人,去世后地位很低,无人看管,非常可怜。春节时候,老百姓为孤人的坟加上一把土,这是可以为后代积德的。那些孤人的兄弟的后人,为孤人的坟地放炮、上香、上坟添土,也是可以积德的。
qpI]R 笔者亲眼经历过一次孤人去世的情况,此人一生勤奋苦干,忙于创业,四处奔波,心地善良,常常帮助本地的穷人,不料刚四十就疾病去世,没有子嗣。其哥哥心疼,让我为他弟弟选择一个穴位下葬。
.;9jdGBf 我听闻此事,非常赞赏他弟弟的德行和品格,花了很大功夫,帮他选了一个上等穴位。可是最后下葬的时候,家族中的其他长者说,他是个孤人,没有必要埋一个好位置,好穴位留给其他人吧。最后在悬崖边上最差的地块,草率下葬了,其亲哥哥也只能默不作声。笔者每每想起此时,不禁感到可惜。
N#4N?BBP" 2、德陵的主人朱由校无后 zxkM'8JC 常人如此,古代的皇帝也是如此。
Pg`JQC| 明朝朱由校(1605年-1627年),即明熹宗,明朝第十五位皇帝(倒数第二个皇帝),年号天启,明光宗朱常洛长子,生母选侍王氏,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异母哥哥。
q(78fZ *X 朱由校16岁即位,在位七年,1620年-1627年。
{;*}WPYb 故宫南熏殿藏绢本《明熹宗坐像轴》
朱由校一生有三个儿子三个女儿,奈何那时医疗条件不好,均夭折。
o+NMA
( 长子朱慈燃,怀冲太子,生母张皇后,生下就是死胎。次子朱慈焴,悼怀太子,母皇贵妃范氏,早夭。三子朱慈炅,献怀太子,母皇贵妃任氏,天启六年(1626年)六月甍。长女朱淑娥,永宁公主,母皇贵妃范氏,两岁早夭。次女朱淑嫫,怀宁公主,母成妃李氏,一岁早夭。三公主,早薨。朱由校生前未曾料到自己如此早夭,所以活着的时候,没有开始建造陵墓。
_3/ec]1 站在五孔桥,正面看德陵和两侧龙虎
3、明朝后期,十三陵确实无地可点,德陵选址有些草率 '_V
#;DI 明朝早期的几个皇陵全部在天寿山下,比如明成祖朱棣的长陵、明仁宗朱高炽献陵、 明英宗睿皇帝朱祁镇裕陵、明宪宗朱见深裕陵、明宪宗朱见深茂陵。后期天寿山下确实没有穴位了,才选择蟒山山脉下的穴位做皇陵。
/#f^n]v 明末天寿山陵区,已经很难找到合乎风水理论的宝地。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帝即位后,开始放弃天寿山陵区,在京畿附近重新寻找新的陵区,最后看好蓟州凤台山一带,现在的遵化的马兰峪。却不想旋即国亡,所选中的区域,成了清朝的东陵。
a5|@R<iF 天启七年(1627年)九月。熹宗朱由校过世不久,其弟弟崇祯皇帝继位,兄终弟及。朝廷没有花太多心思为他选址和建造皇陵,风水选址有些草草了事,崇祯为其哥哥建陵,也就是德陵,拨款仅仅50万两白银。而明朝其他陵花费甚多,比如万历修定陵时,嘉靖的永陵建,花了700万两白银。
>)Ioo$B 德陵位于潭峪岭西麓,是明代营建的最后一座帝陵,是天启皇帝朱由校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德陵的营建,用了近五年的时间,于崇祯五年(1632年)二月,草草竣工。
[ 此帖被山水有源在2019-06-16 18:06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