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助传曹老师三部第五篇              要明白依正法
玄奘之路~南无阿弥佗佛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193505
精华: 0
发帖: 1149
威望: 874 点
金钱: 10527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9 点
在线时间: 9199(时)
注册时间: 2015-06-18
最后登录: 2021-06-25
楼主  发表于: 2016-04-26 22:44

0 助传曹老师三部第五篇              要明白依正法

三部第五篇              要明白依正法治化的道理                                             古有“国无德不兴,王无德不立”之千古名言,那么何为德呢?《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早已有云:“若国土人王等欲护己身及国土者,是王应建立佛法,常修十德,何等为十?一者以慈悲心养育民物。二者怨亲平等心无有憎爱。三者治国正法不枉民物。四者退恶任善识贤别愚。五者谦下自卑不轻贤士。六者有来求者(善求)不违其意,随其所求悉皆给予。七者于三宝处其心纯厚。八者拯济贫穷愍诸孤老。九者国有贤士当微召之。十者普慈人民舍恨念旧,犹如慈父爱念其子温润清流。若王能行是德,当知是王为诸佛所护,诸天亦护是王”。《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提及,“若以正法治国,一名能照。以智能眼照世间故。二名庄严。以大福智庄严国故。三名与乐。以大安乐与人民故。四名伏怨。一切怨敌自然伏故。五名离怖。能郄八难离恐怖故。六名任贤。集诸贤人评国事故。七名法本。万姓安住依国王故。八名持世。以天王法持世间故。九名业主。善恶诸业属国王故。十名人主。一切人民王为主故。一切国王以先世福。成就如是十种胜德。以是因缘成就十德。以天善法化世间故。虽处人间修行天业。赏罚之心无偏党故。一切圣王法皆如是。如是圣主名正法王。大梵天王及忉利天。常助人王受胜妙乐。诸罗剎王及诸神等。虽不现身潜来卫护王及眷属。诸天善神及护世王。常来加护守王宫故。是大圣王以正法化。能使众生悉皆安乐。譬如世间一切堂殿柱为根本。人民丰乐王为根本。依王有故。亦如梵王能生万物。圣王能生治国之法利众生故。如日天子能照世间。圣王亦能观察天下人安乐故,譬如长者唯有一子。爱念无比怜愍饶益常与安乐昼夜不舍。国大圣王亦复如是。等示群生如同一子。拥护之心昼夜无舍。如是人王令修十善。名福德主。若不令修名非福主。所以者何。若王国内一人修善。其所作福皆为七分。造善之人得其五分。于彼国王常获二分。善因王修同福利故。若有人王成就正见。如法化世。名为天主。所谓佗国侵逼。自界叛逆。恶鬼疾病。国土饥馑。非时风雨。过时风雨。日月薄蚀。星宿变怪。人王正化利益人民。如是八难不能侵故。龙天喜悦。澍甘露雨。五谷成熟。人民丰乐。若有恶人于王国内。而生逆心于须臾顷。如是之人福自衰灭。命终当堕地狱之中。经历畜生备受诸苦。所以者何。由于圣王不知恩故。起诸恶逆得如是报。若有人民能行善心。敬辅仁王尊重如佛。是人现世安隐丰乐。有所愿求无不称心。所以者何。一切国王于过去时。曾受如来清净禁戒。常为人王安隐快乐。以是因缘违顺果报皆如响应。圣王恩德广大如是。善男子。三宝恩者。名不思议利乐众生无有休息。是诸佛身真善无漏。无数大劫修因所证。三有业果永尽无余。功德宝山巍巍无比。一切有情所不能知。福德甚深犹如大海。智能无碍等于虚空。神通变化充满世间。光明遍照十方三世。一切众生烦恼业障都不觉知。沉沦苦海生死无穷。三宝出世作大船师。能截爱流超升彼岸。诸有智者悉皆瞻仰”。《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又云:“成就如是十种胜德。若不亲近诸恶人等。普利世间咸从正化。如意宝珠必现王国。于王邻国咸来归服。人与非人无不称叹。”《宝悉地成佛陀罗尼经》等十几部经皆提及,“陀罗尼乃如意宝珠”。试观,在当今领导人的带领下,依德、依法治国以来,大乘陀罗尼便在中国问世,足见佛言不虚! 《本生经》中有“世尊为圣主曾用五戒治国,而令其国兴盛至极,人们命终生天”的记载。岂不知,《本生经》提及“世尊为圣王治世有七宝相助才使其国泰民安”,其中“神珠”就是七宝之一,而“神珠”即陀罗尼也。而愚师不知“神珠”玄机,单赞五戒殊胜而断王道正慧。故《六度集经》有云:“国泰民安,四时谷丰,非戒之德”。《佛说决罪福经》明确提及,“五戒为人身之本,德之根;十善为福之根,天之种”。可见,单行五戒、十善可得福报之果,但不达解脱之道,故加修陀罗尼法方乃究竟修行也。倘若行五戒、十善就可解脱成佛,那么诸佛菩萨何必苦口婆心地再传授大乘陀罗尼法呢?可惜自正法问世以来,却少人问津,即使所谓的圣人、善士也未传授大乘佛法。相反,却把五戒、十善、做人的道理等当做究竟的大乘佛法,乃至歪曲正法法则。故《六度集经》云:“一国善士之福,不如高行贤者一人之德”也。 另外,古人无不用“为官清正、正大光明、刚正不阿”来体为官之道,可见,依正法治化方攀民心。故佛经无不嘱咐帝王应以正法治国。那么何为正法呢?《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二早已提及,“帝王应观察过去现来未来诸王法道因果报智。善教习军备战,降他兵众(恶兵),抚育人民。善教习造舍营农,令得安稳饮食充足。善教习工商杂艺,令得种种珍玩资财随意受用,增诸快乐。由此能令国土安乐,名住正法”。若以正治化,即是以法治化。另外,《金光明最胜王经》提及,“所有善法即是正法”也。顾名思义,《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提及的“十德”便是道。由此得知,坚持以十德治国便是法也。 为了让四众再进一步了解依法治化,特摘《正法念处经》卷五十四、五十五之经文,经云:“灌顶受位刹利大王(帝王)。成就何业。于现在世。常得安乐。常有利益。正护世间。大富大力。能护自身。善人所赞。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为夜摩王。有大神通。大富大力。所谓此王具足成就三十七法。于现在世常得安乐。常有利益。正护世间。护世间故。大富大力。一切余王不能破坏。能护自身。善人所赞。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为夜摩王。 何等名为三十七法。一者军众一切净洁。二者依法赋税受取。三者恒常怀忍不怒。四者平直断事不偏。五者恒常供养尊长。六者顺旧依前而与。七者布施心不悭吝。八者不摄非法行者。九者不近不善知识。十者贞谨不属妇女。第十一者闻诸语言不一切信。第十二者爱善名称不贪财物。第十三者舍离邪见。第十四者恒常惠施。第十五者爱语美说。第十六者如实语说。第十七者于诸臣众若无因缘不举不下。第十八者知人好恶。第十九者常定一时数见众人。第二十者不多睡卧。二十一者常不懈怠。二十二者善友坚固。二十三者不近一切无益之友。二十四者嗔喜不动。二十五者不贪饮食。二十六者心善思惟。二十七者不待后时安详而作。二十八者法利世间。二十九者恒常修行十善业道。第三十者信于因缘。三十一者常供养天。三十二者正护国土。三十三者正护妻子。三十四者常修习智。三十五者不乐境界。三十六者不令恶人住其国内。三十七者于一切民若禄若位依前法与。是等名为三十七法。若成就此三十七法。得名受位刹利大王。于现在世常得安乐。常有利益。大富大乐。有多财宝。能护国土。能护自身。善人所赞。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为夜摩王。以如是等三十七法善业因故。 何者名为刹利大王军众净洁。所谓善心利益他人。于对诤者。依法断事。不违法律。依法正护。不违本要。忠心谏主。主行利益。顺成赞善。依法护国。所设言教。依量利益。且起直心。不恼于他。依法事主。不唯畏罚。心无贪慢。于一切法。皆顺不违。为未来世。随法而行。怖畏生死。信业果报。舍三恶业。不乐多欲。不喜行罚。正意不乱。如是自他二皆能度。能利益王。若如是者。是王军众。如是军众。与王相应。是故令王于现在世常得安乐。常有利益。能护国土。能护自身。善人所赞。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为夜摩王。以诸军众一切净洁。是故令王不生恶心。善业因故。 又复受位刹利大王。次第二法。应勤修习。何者第二。所谓依法赋税受取。以供衣食。云何依法。或国或城或村或邑。或人集处。于一切时。常依旧则。依道理取。彼王如是。若国坏时。若天俭时。则不赋税。取时以理。不逼不罚。依先旧来常所用称斗尺均平。如是受取。依法不违。不逼不罚。不侵不夺。如是国王。则是怜愍一切众生。王若如是依法受取。功德因缘。于现在世。常得安乐。常有利益。能护国土。能护自身。善人所赞。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为夜摩王。以常依法赋税受取善业因故。 又复受位刹利大王。有第三法。应勤修习。何者第三。所谓恒常怀忍不怒。心如是念。随何因缘。令我嗔忿。如是因缘。一切皆舍。身虽自在。见他瑕疵。不讥不调。于诸臣僚眷属仆使。有罪过者。不重刑罚。于他怨人。若他亲善。不说其过。不说其恶。若于军众起嗔心时。则念忍辱。念忍辱故。嗔心则灭。口说美语。更说异言。令彼军众不忧不怖。恒常如是一切法中。一切时忍。自体实忍。非因缘故。如是不嗔。如是不忿。王若如是。心怀忍辱。功德因缘。于现在世。常得安乐。常有利益。能护国土。能护自身。善人所赞。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为夜摩王。以能于人恒常怀忍善业因故。 又复受位刹利大王。有第四法。应勤修习。何者第四。所谓平直断事不偏。王善心意。于一切民。犹如父母。不以物故。不以用故。不以亲故。不以恩故。不以友故。不以贵势有嘱及故。不用如是一切因缘。依法断事。不偏不党。于诤对者。怨亲平等。利益语说。实语而说。王若如是。平直断事。功德因缘。于现在世。常得安乐。常有利益。不失国土。不失名称。一切军众。皆无罪罚。能护国土。不畏他论。他王不胜。久时为王。王领国土。能护自身。善人所赞。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为夜摩王。以心平直断事不偏善业因故。 又复受位刹利大王。有第五法。应勤修习。成就相应。现在未来。二世利益。如是乃至到于涅槃。何者第五。所谓恒常供养尊长。何者尊长。谓尊长者。如实而见。持戒智行利益众生。常作善业。身口意等。恒常寂静。自心无垢令他摄福。如是尊长。王应亲近。既亲近已。听法闻法常往供养。受其所说。受其言教。如其所说。王应受持。如所说行。以一切时供养尊长功德因缘。于现在世。常得安乐。常有利益。能护国土。能护自身。善人所赞。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为夜摩王。以一切时供养尊长。善业因缘。 又复受位刹利大王。有第六法。应勤修习。何者第六。所谓顺旧。依前而与。若父先与。若祖先与。或复先祖于先旧与。若地若金若银等物。彼受位王。以不浊心以清净心。随顺欢喜。爱乐彼法。如是依旧。随顺赞善。教他令与。王若如是。依前而与。功德因缘。于现在世。常得安乐。常有利益。能护国土。能护自身。善人所赞。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为夜摩王。以常顺旧依前而与善业因故。 又复受位刹利大王。有第七法。应勤修习。何者第七。所谓布施。心不悭吝。何者布施。布施者名。少壮老时。恒常布施。布施一切。一切种施。一切时施。利益一切。饶益一切。安乐一切。常念地狱饿鬼畜生。一切道中受饥渴等种种苦恼。布施之时。愿如是等三趣众生。早得解脱。生人天中。王若如是。得现世报。何者现报。所谓名称。若遭难时。奴仆军众。则不舍离。他国土人。常来供养。余人见已。不能破坏。一切怨敌。乃至不能得其少便。于他常胜。如是布施。得现世报。非福田处。如是布施。尚得如是现世果报。况于福田物思具足胜善布施。常闭恶道。常受乐报。彼无量种。布施而与何者无量。谓法布施。资生布施。无畏布施。王如是等种种布施。若施沙门。施婆罗门。如是布施功德因缘。于现在世。常得安乐。常有利益。能护国土。能护自身。善人所赞。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为夜摩王。以彼布施善业因故。 又复受位刹利大王。有第八法。应勤舍离。何者第八。所谓不摄非法行者。不令在国。以刹利王自随法行。是故不摄非法行者。不令住国。何者名为非法行者。所谓有人。种种方便。劫夺他物。或叉他咽。令其闷绝。而取其物。或与恶药。令无觉知而取其物。或设方便。盗偷他物。或复私窃盗取他物。或在道路。或在市中。作诸方便而取他物。买真卖伪。种种欺诳。而取他物。或复有人。奸欺无道。压善举恶。进非退是。诬抂贤良。党助不肖。或有邪见。或有断见。或复有人苦杀众生。望得解脱。若外道斋。于大会中。屠杀羊等。望有福德。或复有人。犍割众生。令使不男。或复有人。淫于男子。或复有人。不能供养父母师长。如是等人。不令住国。何以故。若共同国。令诸善人心意坏故。相仿习故。同处住故。善人坏故。令王无力。失增上力。非时降雨。时则不雨。五谷熟时。五谷不熟。所有国土。一切破坏。恶人过故。以此因缘。不令恶人住在国内。此因缘故。不摄一切非法行者。不令住国。依法行者。摄令在国。摄法人故。随时降雨。日触顺时。是故五谷至时善熟。不坏国土。离于怖畏。不生忧愁。一切国土利益之事。是摄法人。因缘力故。能断一切生死苦恼。令有福人在己国住。以近如是福德人故。行法人故。第一梵行。所谓安住。有福德人。近福德人。顺法行人。是故一切有智慧王近行法人。令住国内。王若如是不摄一切非法行者。功德因缘。于现在世。常得安乐。常有利益。能护国土。能护自身。善人所赞。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为夜摩王。以彼不摄非法行者善业因故。 又复受位刹利大王。有第九法。应勤舍离。何者第九。所谓不近不善知识。不善知识是恶知识。彼恶知识略有八种。一切王者皆应舍离。何等为八。一者断见。所谓有人如是心言。无业无施。无有此世。无有他世。此是最初恶知识也。又复第二恶知识者。所谓有人如是心言。一切妇女。依时共行。不破梵行。又复第三恶知识者。所谓有人如是心言。若以火烧得大福德。若与众生则无福德。又复第四恶知识者。所谓有人如是心言。乃至未死。有命以来。得名为人。若身死已。善不善业。一切皆失。如风吹云。更无可集。众生如是。无有罪福。又复第五恶知识者。所谓有人。常教他人。破坏父母。亦复不听供养尊长。又复第六恶知识者。所谓有人。言杀生善。若杀老人。若杀盲人。恶病之人。长病人等。夺其命故。得生乐处。又复第七恶知识者。所谓有人如是心言。于山崖上。自投身下。若火烧身。若自饿死。或五处火。以炙其身。如是取死。有无量福。后得天上。无量眷属。无量天女之所供养。又复第八恶知识者。所谓有人如是心言。一切由天。非业果报。如是八种恶知识者。一切不听住在国内。眼亦不看。唯摄一切实语说人。从如是人听闻正法。闻已摄取。受持修行。王若如是不近一切不善知识。功德因缘。于现在世。常得安乐。常有利益。能护国土。能护自身。善人所赞。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为夜摩王。以彼不近不善知识善业因故。 又复受位刹利大王。有第十法。应勤舍离。何者第十。所谓有法。应当舍离。舍何者法。所谓妇女(美色)。有智之人。不属(亲近,迷恋)妇女。一切世间。属妇女者。于世间中。最为凡鄙。若余凡人。属妇女者。犹尚凡鄙岂况国王。人中第一。一切妇女。能破坏人。一切国土。一切人民。一切王者。皆由妇女而致破坏。以贪心故。能令王等皆失利益。能夺其物。令行非法。不听布施。以贪心故。能令王等一切懈怠。以乐欲故。常近不离。能令丈夫失自利益。妇女如雹。能害善苗。一切妇女。乐破坏语。慢妒之藏。属妇女人。行同妇女。属妇女人。国土亦失。是故不应系属妇女。若属妇女。则为凡鄙。以妇女法是鄙恶故。属妇女人。亦为鄙恶。属妇女者。失一切法。属妇女者常入苦处。若属妇女。善人舍离。以欲过故。如是之人。妇女所诳。一切妇女。皆悉欺陵软弱之人体性尔故。不知恩养。能与衰恼。多贪妒嫉。妇女如是。皆不可信。若属妇女。彼人则于城邑聚落一切人中。最为凡鄙。何况王者。其损更深。是故不应系属妇女。王若如是畏妇女过。功德因缘。于现在世。常得安乐常有利益。能护国土。能护自身。善人所赞。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为夜摩王。以离妇女善业因故。 又刹利王。复有一法。是第十一。应勤修习。第十一者。谓闻言语。不一切信。一切世间。人心不同。迭相破坏。性喜破坏。作时能坏。成时能坏。本性自体垢故破坏。常乐诤斗故相破坏。以近亲故。共相破坏。自体破坏。以国土过。是故破坏。自轻因缘故相破坏。彼此迭互。闇地相说。各为自明。故相破坏。欲令自胜。令他不如。故相破坏。如是等语。王皆不信。违道理故。前后相违。以从恶心次第来故。以爱自朋如是说故。先被教来。于先嘱来。先有恩来。先有怨来。迭相破坏。来向王说。此如是等。前说因缘。迭相嗔故。作如是说。王不普信。是以国土则不破坏。如是王者。心性本好。不违不乱。依道理嗔。心不横嗔。于破坏语。心不生信。彼王自有如是功德不信于他。自心所乐。少于嗔恚。一切众生。于王爱乐。心善思量。随顺法行。心意正直。多摄州土。王若如是。不一切信功德因缘。于现在世常得安乐。常有利益。能护国土。能护自身。善人所赞。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为夜摩王。以不普信善业因故。 又刹利王。复有一法。是第十二。应勤修习。第十二者。谓爱善名不贪财物。以王之心不贪财物。不急拳手。不动眉面。不怒眼目。不恶语说。其心终不无因缘嗔。又心亦不无因缘喜。心意坚固。王若如是得善名称。亦得财物。如是得已。于财物中。不大欢喜。得名称故。胜欢喜心。王法不妨。一切人爱怨不得便。财物多故。又复更有十种因缘。得美名称。何等为十。一者美语。二者能舍。三者审谛。四者他国远人来看。五者近之则得安乐。六者以时给施左右。七者敬尊奉施所须。供给善人。拯济孤独。八者净行。九者好心。不恼乱他。十者正见。不生邪见。得此十法。行如是法。复教他人行如是法。以如是行得此法故。得善名称。王若如是爱善名称。不贪财物功德因缘。于现在世。常得安乐。常有利益。随顺法行。他不能胜。异人近之。则得安乐。彼人久时。作人中王。能护国土。能护自身。善人所赞。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为夜摩王。以爱善名不贪财物善业因故。 又刹利王。复有一法。是第十三。应勤舍离。第十三者。谓舍邪见。邪见者名一切众生不安隐本。此颠倒见。一切因缘。皆不生信。彼不信处。一切憎恶。一切毁訾。王则应舍。若王不舍。则邪见行。一切人憎。一切不信。一切诸人。皆不顺行。不顺行故。一切人舍。得衰恼时。依法行天一切舍离。天舍去已。无所能为。是故王者。应舍邪见。王若如是。正见不邪。功德因缘。于现在世。常得安乐。常有利益。能护国土。能护自身。善人所赞。于一切时。作正利益为一切人之所供养。一切人爱依法行天常不舍离。一切国人。如王意行。一切分别。一切心念皆悉具得。彼王心意。本性不乱。能于久时。王领国土。安隐无患。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为夜摩王。以舍邪见。善业因故。 又刹利王。复有一法。是第十四。第十四者。谓世间法。出世间法。王根本法。所谓惠施。王若大臣。能行惠施。一切国人。敬爱不舍。心生敬重。不舍其国。向余国土。若余国人。以王能施。共自妻子。并其军众。一切皆来。归属于王。多人来故。令王国人。增长更多。自余诸国。不能破坏。以人多故。无能破坏。如是施者。世间布施。于世间中第一安隐。又复更有出世间施。第一好施。若人布施。为天所摄。有大力能。有大威德。布施沙门。若婆罗门。贫穷等人。庄严未来现在好色。何以故。心清净故。食则清净。食清净故。面色清净。面色净故。端正可喜。此等皆是布施之力。又复有法。现得果报。何者现报。所谓布施。心无憍慢。离贪离嫉。信于因缘。信因信报。信未来世。供养尊长。其心柔软。正意思惟。舍种种物。摄大富因。摄离悭嫉。信于福田。福田功德。福田种子。王若如是。善语熏心。第一净心。功德因缘。于现在世。常得安乐。常有利益。能护国土。能护自身。善人所赞。久时为王。王领国土。久时受乐。国土不乱。恒常安隐。不怖不忧。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为夜摩王。以能惠施善业因故。 又刹利王。复有一法。是第十五。应勤修习。第十五者。谓勤爱语。爱语王者。一切皆爱一切皆近。若与财物。不能如是摄取众生。如此爱语。更无能令欢喜清净。如爱语者。一切众生。如是因缘。故爱语说。先爱心生。然后发语。此因缘故。口说爱语。如是王者。能取他城他国土等。自国自城他不能得。一切人爱。王若实语。杂有爱语设有怨家。亦为亲友。何况中人本来亲者。王若如是。爱语言说。功德因缘。于现在世。常得安乐。常有利益。怨成亲友。不作中人。一切人爱。一切供养。能护国土。能护自身。善人所赞。一切人中。久时为王。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为夜摩王。以彼爱语善业因故。 又刹利王。复有一法。是第十六。应勤修习。第十六者。谓修实语。实语者名一切生死解脱之因。不须物买。不可穷尽。乃是大藏无能劫夺心海中生。第一叵见。一切善人之所赞叹。一切世间次第流出。此法乃是涅槃城门。于一切时用不可尽。增长功德能灭诸过。一切人信。能除贫穷。若能实语。虽复丑陋。于余一切端正人所。则为最胜。以实光明。而自庄严。一切下姓。若能实语。则胜一切大姓之人。如是实语。庄严种姓。一切人信。一切人近。一切人见。如见兄弟。随何处行。于彼彼处。为人供养。如父如母。如王不异。虽行旷野险恶之处。犹故受乐。随行何国。为王供养。如供养主。若村若城多人住处。一切诸人及大长者。皆悉供养。自余国土所不行处。流名遍满。彼处诸人。作如是言。彼处若王。若王大臣。实语善行。如高幢幡。名闻六天。彼善男子。天常供养。随后而行。不见恶梦。第一胜天。供养如天。若更贫穷。以实语故。后还大富。一切忆念。皆具足得。念念渐老诸根不衰。得好神通。大力身体。作长命业。成就相应一切诤对。以其为量。以其为证。若犯王法。被收缚者。以物寄之。唯此一人。最为可信。如是富者。以物寄之。以实语故。心意不动。怨亲之人。不能令动。唯以实相。而自娱乐。生欢喜心。以实语食。而自充饱。实语之爱。数数思惟。或嗔或喜。不动其心。此王则是。第一大仙。常作世间及出世间二种利益。不越所作。实画之文。常以实水澡浴清净。常著鲜白无缕宝衣。实名之香。十方遍嗅。一切世间。未相见者。皆成知友。何况见者善名流布。过须弥峰虽是年少。老人见之。供养如父。以实老故。亦复能作长命之业。乃至造作无上菩提大智之业。何况能造夜摩天王世间之业。王若如是。修如实语功德因缘。于现在世。常得安乐。常有利益。能护国土。能护自身。善人所赞。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为夜摩王。以修实语善业因故。 又刹利王。复有一法。是第十七。应勤修习。第十七者。谓于臣众。若无因缘不举不下。是王重意。彼王不知他戒形相。及不知意。则不生信。为王之法。细意思惟。然后乃作。王于臣众。若不于先深细思惟。或下或举。彼则非王。若为王者。则不久灭。唯可单有王名而已。不思惟作。心意少动。意轻不住。若说旧法。众则不信。言王妄语。是故于王。不生爱心。或以余人。换其王位。是故王者。知此过已。不作妄语。如是妄语。现在未来。不能利益。是故现在无量种过。知此过已。不妄语说。余人若尔。亦不相应。况复王者。如是如是。失于王法。如是如是。亦失世间。若王有福。胜世间人。一切皆胜。王常实语。则护世间。护彼乐故。王法不妨。一切善法。实为根本。若不实说则于臣众。无有因缘。或举或下。若常实语。则于仕人。若无因缘。不举不下。王若如是。则于王位。不动不失。一切臣众。知王如是。则不舍离。向他国土。深生敬重。如父如母。一切时乐。生欢喜心。彼王则有坚意住意。有不动意。有一厢意。与臣众乐。王若如是。不无因缘。或举或下。功德因缘。于现在世。常得安乐。常有利益。能护国土。能护自身。善人所赞。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为夜摩王。以无因缘不举不下善业因故。 又刹利王。复有一法。是第十八。应勤修习。第十八者。谓能识知人之善恶。此大智慧数数修故。若能知者。则为第一最胜大王。王知彼人是智非智。若如是知。则是世间一切地器。任为王者。一切他王。不能破坏。若勤所作。如所应处。安置使令。彼如是业。皆得成就。不失财物。于所作法。次第增长。王见人中。若非法行。王则不摄。贪食之人。不知恩人。王则不摄。多人怨人。邪见之人。无怜愍人。妄语之人。他王怨人。恶律仪人。不知时人。难调伏人。常恶业人。著境界人。曲因说人。其体本性。不知足人。恒常不作利益行人。常于他所先作恶人。慢心之人。常乐怨人。踊跃之人。语动之人。意动之人。如是等人。王则不摄。摄何等人。所谓随法修行之人。不谄曲人。不我慢人。实语之人。聪明智人。柔软心人。不恼他人。不诳他人。于三宝所能供养人。得信之人。知足之人。调伏之人。不懈怠人。常作业人。少食之人。一切爱人。有慈心人。有悲心人。精进之人。正见之人。智慧之人。依法律人。生来清净身口意人。信因缘人。知业报人。不饮酒人。不多睡人。近善友人。乐惠施人。有戒之人。有智之人。如是等人。王则应摄。如是等人。王于其中。知轻知重。堪为何业。则令营作。彼王如是。更无余王能为破坏。无量财宝。富乐具足。随顺法行。随法行故。则能布施。能为福德。供养三宝。王若如是知人好恶功德因缘。于现在世。常得安乐。常有利益。能护国土。能护自身。善人所赞。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为夜摩王。以识别人善业因故。 又刹利王。复有一法。是第十九。应勤修习。第十九者。谓定一时数见众人(亲民)。若刹利王。常定一时。数见众人。如是王者。久时为王。一切国人。皆不嫌恨。能知一切人之善恶。能令国人一切行法。强不陵弱。一切国人随时见王。财物具足。以此方便。增长炽盛。财法富故。不属他王。以安隐故。随顺法行。供养沙门婆罗门等。从其闻法。既闻法已。法行转胜。以定一时数见人故。修法之行。转胜增上。如是如是。随法行故。如是如是。富乐增长。大富乐故。能大布施。广作福业。精勤持戒。王若难见。彼王则无如是功德。是故王者应定一时常数见人。王者若能常定一时数见人者。则能行法。是行法人。有大福德。王若如是常定一时数见众人功德因缘。于现在世。常得安乐。常有利益。能护国土。能护自身。善人所赞。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为夜摩王。以定一时数见众人善业因故。 又刹利王。复有一法。是第二十。应勤修习。第二十者。谓少睡眠。少睡眠故。心善思惟。意不错谬。不愚不钝。怨不得便。恒常一意所作决定。决定作故。善思惟作。王若如是善思惟作。随何等法。皆速成就不经久时。彼王晨朝则不放逸。不放逸故。寿命则长。善思惟故。一切国人。心则慕乐。不生厌恶。国内人民。一切军众。一切僮仆。左右百官。诸大臣等。皆悉炽盛。财物丰饶。多臣民故。则多财物。多财物故。有大威德。有威德故。则能布施修行福业。能善持戒(节约,不浪费)。王若如是少于睡眠功德力故。于现在世。常得安乐。常有利益。能护国土。能护自身。善人所赞。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为夜摩王。以少睡眠善业因故。  又刹利王。复有一法。是二十一。应勤修习。二十一者。谓一切时常不懈怠。不懈怠王。坚固精进。如法修业。随何所作。一切皆能。究竟成就。随心制御。皆悉属己。他不能坏。他不能夺。一切国人爱王心意。皆生敬重。其王国土。一切皆善。一切具足。若城若村多人住处。遍满国内。间不空旷。不懈怠王。坚固精进。有大势力。如是如是。随何所作。彼彼所作。一切成就。何以故。不懈怠故。法时处等。方便具足。不懒怠王。于世间业出世间业皆能成就。乃至能成涅槃之业。何况余业。若勤精进而不懈怠。时处方便。所作具足。彼王则胜一切余人。种种具足。彼王如是世间所作。皆悉成就。如是共智。而复能作。出世间业。皆悉成就。出世间者。谓施戒智。王若如是常不懈怠功德因缘。于现在世。常得安乐。常有利益。能护国土。能护自身。善人所赞。施戒智等。犹如香气。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为夜摩王。以不懈怠善业因故。 又刹利王。复有一法。是第二十二。应勤修习。二十二者。善友坚固。友坚固王。善思惟作。久时为王。远离诸过。他不能坏。如树多根。长而深入。坚牢善住。不可倾转。风不能坏。如彼牢树风不能坏。王亦如是。知友坚固好心善意。一切人爱。所共敬重。世间法中。坚固不坏功德善友。有十三种功德具足。何等十三。一者善知。王若有恶。能令清净。二者堪能。最难作者。能为王作。三者有智。若彼善友。复有善友。则令为友。四者心尽。所有财物。善友皆知。五者尽意。知于善友有利益事。勤心作之。六者心舒。忽尔相见。不捡威仪。七者究竟。若得衰恼。乃至失命。则不舍离。八者称意。随心所须。如心为作。九者不匿。随家所有。一切不隐。随其所须。索者不吝。十者共心。若见善友。多有具足。则生欢喜。第十一者。若得苦恼。则共同苦。设使大嗔。心亦不变。随有何食。一切同食。同共游戏。第十二者。于所有物。不劣根求。若自有物。不苦求与。第十三者。若知家中消息好恶。乃至诤斗。如是等事。一切尽说。不忌不难。自家中事。乃至诤斗。亦皆尽说。如是十三功德善友。如是功德具足善友。则是世间。如是世间功德具足十三善友。王成就一。则有大力。况复有多。是故智王应当勤摄如是善友。王若勤摄如是善友。一切所作可爱之事。皆悉成就。又因善友。复能成就出世间道。略而言之。有十功德。具足善友。何等为十。一者能遮非法之行。二者能教修行布施。三者能教受戒持戒。四者示智。能教修智。五者好心。遮近恶友。六者正信。示业果报。七者若见迷恶道时。教住善道。八者若见毁犯戒时。能为除灭。九者教令供养父母。十者恒常数数教诫。如是十种出世善友。一切恶道皆能拥护。犹如父母。坚固善友。常于善友。若善友朋。不生慢心。如是善友。非现在世。是未来世。是故王者应坚善友。王若如是善友坚固。则修善业功德因缘。于现在世。常得安乐。常有利益。能护国土。能护自身。善人所赞。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为夜摩王。以坚善友善业因故。 又刹利王。复有一法。是二十三。应勤舍离。二十三者。所谓不近无益之友。言无益者。所谓一切诳惑之人。不近一切博戏之人。导恶行人。若恶思惟。思惟已作。近如是人。大不饶益。所失甚大。失中大者。所谓诳惑。诳惑有二。一者私密。二者公彰。彼公彰者。谓博戏等种种诳惑。彼私密者。诈设形服。犹如恶人。不识别者。心谓之好。如是等人。外道所摄。并实外道。外道棘刺。诳惑自亲。亦诳他人。不畏后世。现善形相。实是大贼。如是等人。尚不应见。不应共语。何况亲近以为知识。善人应舍。彼尚不能利益自身。况能利他。王者应当舍如是等不善知识无益之友。不近一切诳惑之人。不近一切博戏之人。如是等人。不与相识。正念所作。正思惟作。王若亲近善知识行。善知识熏功德因缘。于现在世。常得安乐。常有利益。能护国土。能护自身。善人所赞。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为夜摩王。以不亲近无益之友善业因故。 又刹利王。复有一法。是二十四。应勤修习。二十四者。所谓嗔喜所不能动。若刹利王。能持嗔喜。彼王国土。牢固不坏。一切国人。皆悉务乐。不生厌恶。无能破坏。无能得便。王若不嗔。思惟而作。非不思惟。非无因缘。退人职位。非无因缘。进其官爵与财利等。以不嗔故。密语不彰。非无因缘。而举下他。于欢喜处。心不高举。如是王者。身有实意。不作诸恶。不摄恶人。平等重意。彼王如是。世间法中。嗔喜不动。而得安隐。云何复于出世间道嗔喜不动而得安隐。王若不嗔。则为能持生死一垢。王若不喜能持力垢。彼王如是。能持力垢。持生死垢。若人能持如是二垢。彼人则能持痴力垢。王若如是能持三垢。智忍坚意。有决定意功德因缘。于现在世常得安乐。常有利益。能护国土。能护自身。善人所赞。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为夜摩王。嗔喜不动善业因故。 又刹利王。复有一法。是二十五。应勤修习二十五者。所谓不著(执着)。饮食二法。不多贪著。何以故。贪多饮食。于王则妨。常念饮食在腹内故。彼诸国人。左右军众。心生厌贱。有如是念。彼王心意。同如畜生。唯除饮食。更无余心。无余业心。恒常如是贪乐饮食。心常爱乐饮食味故。则不思惟法与非法。于国土事。不能筹量思惟计校。不思惟人。不能调伏一切左右内外军众。于大臣等一切国人。不能次第。如彼相应与其官爵。于所作事。不知轻重。彼王财物。唯有损减。财物减故。则少财物。财物少故。饮食则尽。无饮食故。一切轻毁。以贪饮食。故致贫穷。贪多饮食。不自节王。如是妨碍。世间饶益。云何复为出世间妨。谓心贪著。乐多饮食。常爱诸味。不正思惟。不能念身。不能念受。不能念心。不能念法。不能思念。苦集灭道。自余一切皆不思念。如是贪著饮食境界。同如畜生。无有差别。是故应当。依顺道理。相应饮食。如相应行。相应语说。清净诸根。如应转动。思惟正道。身受心法。苦集灭道。如是法中。心善调伏。能思能念。心正念故。根转清净。相应饮食。身则调停。身调停故。心亦调顺。心调顺故。能念善法。是故不应爱著诸味。若以饮食。内于身中调适相应。则为安隐。恒常依法。而修习之。如是彼王。能调伏心。心则正念。心正念故。能作善业。王若如是不贪饮食功德因缘。于现在世。常得安乐。常有利益。能护国土。能护自身。善人所赞。身坏命终。所修善业。唯如香气。生于善道天世界中。为夜摩王。以不贪著饮食二味善业因故。 又刹利王。复有一法。是二十六。应勤修习。二十六者。谓善思惟。善思惟王。则于世间及出世间安隐之事。一切皆得。何以故。心功德故。善思惟者。于现在世。若未来世。常得胜乐。随何等事。善思惟作。则无诸过。意如是念。贪欲等垢。常行恶道。应令尽灭。以不净法。除贪欲垢。以慈悲法。除嗔恚垢。以观智法。除愚痴垢。如是皆以心善思惟。故能除灭。非不善意。而能除也。若恶思惟。不能成就世间之法。要善思惟。则能成就。是故当知。一切诸法。善思惟作。则得成就。王若如是。心善思惟。功德因缘。于现在世。常得安乐。常有利益。能护国土。能护自身。善人所赞。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为夜摩王。以善思惟善业因故。 又刹利王。复有一法。是二十七。应勤修习。二十七者。谓不待时安详而作(防患于未然)。若作世间。作出世间利益之法。久时乃作。则不可作。既不可作而作之者。则不成就。譬如有病。不时速治。久乃治者。则不可治。不可治故。则能杀人。如是复有无量作法不时速作。久乃作者。难作叵作。不可得作。如是能障。出世间道微少烦恼。亦如彼病。不速治故。烦恼不断。以不断故。则入恶道。是久乃作之大过患。如是障碍出世间道。微少烦恼。不时断故。渐次增长。犹如毒芽。久则增长。烧一切身。能令众生若堕地狱饿鬼畜生。是故不应安详待后久时乃作。如是王者。若诸余人。若诸比丘。若诸俗人。若大富人。若贫穷人。一切不应安详待后久时乃作。若人待后久时乃作。彼人生过速得衰恼。乃经久时。不能除灭。不能破坏。不能断绝。以不断故。自得衰恼。若人不观久时乃作。则速失坏。并根普拔。如是之人。无彼过故。毕竟得乐。住世间道出世间道。如是之人。若过始生。即能除灭。如毒芽生。见即除者。彼毒芽者。喻如烦恼。久则增长。过生则多。是故若有断始生过。则为真知。而得安隐。彼人常乐。王若如是不待后时安详而作功德因缘。于现在世。常得安乐。常有利益。能护国土。能护自身。善人所赞。彼人常乐。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为夜摩王。以不待时安详而作善业因故。又刹利王。复有一法。是二十八。应勤修行。二十八者。所谓以法利益国土。非是非法。彼多法王。能自利益。能利益他。自利益者。若王持戒(节俭、自律)。能护国土。非不持戒。是自利益。利益他者。谓见有人。不随法行。令住法中。王者如是正护国土。护国土故。法财名三。皆和合得。既能如是令他依法。何况自身不随法行。如是王者。则得财物。云何得物。所谓决定于国土中一切财物。六分取一。是以国土。则为大富。以正护故。若国大富。王有急事。一切人民。以爱王故。知王有急。须用财物。皆悉多与。此是王者第二功德具足成就。如是王者。正护国土。左右军众。敬爱于王。一切方处。称王善名。王若如是。法财名等。和合具足。于现在世。常得安乐。常有利益。能护国土。能护自身。善人所赞。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为夜摩王。以自他利善业因故。 又刹利王。复有一法。是二十九。应勤修习。二十九者。谓常修行十善业道。彼十善道。第一乐报。以要言之。则有三种。谓身口意。身则有三。杀盗邪行。口则有四。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地有三。贪嗔邪见。如是十种不善业道。颠倒则名十善业道。名为慧道。名为正道。不善业道。则无有慧。善道有慧。故名慧道。摄人天生。次第乃至到于涅槃彼王如是。自身能住。复令他人军众等住。如是王者。于诸众生。犹如父母。能到涅槃。随自所愿何道皆得彼王如是。一切所念。皆悉成就。常为天护无有刀剑。怨敌等畏。一切国土。常不坏乱。一切五谷。随时善熟。如天时节。日月调和。普照一切。国土所用。一切具足。多饶人众。彼王如是。正护国土。后时无常。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受何业报。受何等乐。略而言之。夜摩天中。不杀业故。天命则长。有下中上。如是天命。于六欲天。不偷盗故。天中大富。七宝具足。园林山峰。种种可爱。在如是处。游戏受乐。不邪淫故。诸天女众。于余天子。悉皆不往。乃至未退。有命以来。不往不近。彼诸天女。一切端正。一切好色。光明胜妙。眼见心乐。若                                                                
南无地藏王菩萨!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助传曹老师三部第五篇              要明白依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