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助传曹老师注解二部第三十三篇       文殊陀罗尼
玄奘之路~南无阿弥佗佛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193505
精华: 0
发帖: 1149
威望: 874 点
金钱: 10527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9 点
在线时间: 9199(时)
注册时间: 2015-06-18
最后登录: 2021-06-25
楼主  发表于: 2016-04-25 22:34

0 助传曹老师注解二部第三十三篇       文殊陀罗尼

二部第三十三篇       文殊陀罗尼                                                                 zhí 阿ē 毗 替duō 阿ējiébēi shìduōshè 誓shì 部duōqié jiān 苏 普 地 煟wèi 可  央yāng 呼 索suǒ 输shūshù 阿ē使shǐzhà 吃chīduō 吃chīduōfèi 毘zhē 都fèimàn 啰luóbèichíchíjiā ē 跋luóduō 嚩 持咒前先念南谟文殊师利菩萨百余遍,再持此咒 108 遍。 佛经中无不提及金刚护法皆以忿怒相惩恶扬善。比如《楞严经》提及,本是佛位的金刚藏菩萨可以击碎妖魔之头;《阿吒薄俱元帅大将上佛陀罗尼经修行仪轨》提及,本是古佛之位的大元帅明王以嗔怒心召天龙八部等众降伏邪恶;《北方毘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提及,“哪吒太子以恶眼观察四方,并会以金刚杖刺其邪徒之眼”。正如宣化上人所言:“菩萨都很慈悲(不发脾气),然金刚护法的脾气都很坏的”。对于刚强难伏之众,也只有现忿怒相降伏,既然现忿怒相,就没有好言相劝的道理,尤其是对于无法回头的恶魔、奸人,犹如对峙的恶敌,用和善之语是无法劝其向善的。现忿怒相,就犹如以战争方式解决问题,没有和善之谈,唯有投降与被灭的结果。即使不全部歼灭敌人,也会令敌人俯首称臣,否则何必称之为忿怒相呢?是故,众多佛经无不透露,“末法唯有大威德忿怒法门才能护持正法。 《大般涅槃经》明确提及,“若有佛子护持正法,见坏法者,即能驱遗、呵责、惩治,当知是人得福无量,是真佛弟子。若见坏佛法者而不呵责、驱赶,此人则是佛法的怨敌……如来无上正法,付嘱国王大臣、四部弟子。毁正法者,王者大臣、四部之众,应当苦治,苦治败佛法者,悉皆无罪,反生无量功德”。是故,国家驱除妄称是佛、是菩萨、是天子、是国师再来的李洪志、张宏宝之流,以及被魔摄的某净土宗法师、居士等相关走火入魔的败类是正确的。正如《正法念处经》所云:“不令恶人住国。不调伏者不令住国。若诸恶人恶业破戒。令住国者彼王则不久时为王(集团)。则于彼人。必得祸殃……不令恶人住在国内。则不做恶”。 《如幻三昧经》提及,魔王宁闻百千诸佛名号,也不愿闻文殊名号,魔王最怕文殊之名,怕文殊索他们之命。因为文殊不但有揭穿混在佛门的天魔之慧,更具降魔之力,故天魔外道连文殊的名字都不愿听到。为了利益在末法对护持佛法有所贡献的人不被魔恼,故传授文殊陀罗尼。此陀罗尼不但让天魔退避三舍,并且迫使天魔生欢喜心,供应行者衣服、卧居、饮食、药物等世间生活之需。其实魔是正法的死对头,何能甘愿俯首称臣,又怎愿意非但不恼乱行者,还要笑嘻嘻地供养行者呢?说到底,还是害怕文殊菩萨,唯恐文殊菩萨夺其性命。多部佛经无不提及,末世诸魔变化诸佛菩萨、及佛门弟子破坏正法,也因此诸恶魔只想一厢情愿地等佛祖灭度后再冒充佛弟子破坏正法,却不思量多部佛经早已透露,佛祖将末法的护法任务交给了诸恶魔的克星——文殊菩萨。 各位佛友与其求佛菩萨龙神赐福,倒不如常持此陀罗尼,仗文殊之力让诸魔供应生活之需,难听话就是,如何迷惑众生就如何还债,可谓物归原主也。好听的话就是,给诸恶魔为自己种福田、为佛门做点贡献的机会。何况自佛祖灭度后,诸天魔外道冒充佛菩萨已居佛正位三千年,不知坑害了多少佛门弟子,断送了多少众生的慧命。魔王既然能让其魔子魔孙冒充佛弟子诈骗钱财、迷惑大众,那么佛祖就有本事让其佛门护法弟子接受魔子魔孙的供养,正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试观当今展开的由上而下、由内而外的各个层面的肃清污泥浊水的行动,不正说明一切吗?再看混在佛门内部的旁门,不是在正法的鉴定下无处藏身,而发愿护持正法吗?故各层之魔、之邪乃至佛门败类的噩梦刚刚开始……正因为佛祖及其弟子、家人等曾遭魔难,故筛选出威力甚强的法门留给后人,除非你恶习难除,感召魔难也。此咒出自《大宝积经》、《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等。                                                                                                                                  
南无地藏王菩萨!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助传曹老师注解二部第三十三篇       文殊陀罗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