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山在汉晋南北朝直到隋代,名叫江夏山,唐初称为夹山,取两山夹道而行之义。唐天宝末年,宰相李开基造屋,凿地得泉,形成东西两井,东井显气则晴,西井无气则雨,颇为灵准,故称为灵泉山。宋代后更名为龙泉山。 c1M/:*?% 72R|zR
hIu;\dfwk 山由三条山脉组成,自西向东连绵9公里,山势如二条巨龙蟠卧于梁子湖之滨,形成“二龙戏珠”形。其间有云山、大龙山、二龙山、龙嶂峰、玉屏峰、天马峰、马鞍峰等峰峦,有“三龟九寝十二景”之称,被誉为“武汉九王陵”,与北京十三陵形成呼应之势。 MW8GM }Ho[ xGTVC=q
wgxr8;8`q 自西汉起,他们陆续迁入灵泉幽谷居住。建起“听松阁、远眺亭、大观桥、万寿台、晴雨井、灵泉寺、思亲台、秋风亭、玉书楼”等景观。渐聚居樊、李、沈、张、邹、曾、杜、董诸族,号“八大缙绅”,又曰“八大家”。皆封侯累累,特别是李家,几乎代代封侯拜相。 "2q}G16K
fy" q
6/Y3#d 山内有唐代李洞所建灵泉寺,至今香火不断。另葬有晋代重臣陶侃、唐朝宰相李磎、江夏王李道宗、宋代知枢密院侍讲大学士冯三元、元代观文殿相国沈如筠、明朝吏部尚书张添佑、曾太等名人的墓葬。据统计,共有历代先贤古墓48座。 `z%f@/:fG 4Tgy2[D?q
2{Nv&ZX? 洪武三年朱桢被册封武昌做楚王,他崇信风水,见龙泉山山环水绕,风光幽美,便请卜师勘定为“阴宅吉地”,辟为“寝山”。后楚王府将居此地的樊、李、杜、张、沈、曾、董、邹等八大望族的数千人迁往他处。
{/G~HoY1i
永乐二十二年朱桢病死,谥号“昭”,葬龙泉山原樊哙墓位上,强行将樊哙墓掘毁,临时迁到外边100多米处,后被樊氏后裔迁到黄州。其后,各代楚王均在龙泉山修建茔墓,至明末共修起了昭、庄、宪、康、靖、端、愍、恭、贺八代九王楚藩王陵寝。
)WavG1
各寝占地均在百亩以上,其中北边天马峰下葬楚昭王朱桢,稍东葬宪王,南边玉屏峰葬楚庄王、愍王、恭王、靖王、端王、贺王,南龙东部葬康王。东北水口珠山处建有珍珠塔、拦水坝、石板桥等建筑。 13wO6tS
k
[ 此帖被玉鉴金钟在2015-03-26 03:5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