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
南无阿弥陀佛
级别: 钻石会员
UID: 140181
精华: 0
发帖: 324
威望: 90 点
金钱: 1992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6 点
在线时间: 4494(时)
注册时间: 2013-07-10
最后登录: 2024-06-15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2 22:41

0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

图片:
图片:
戒杀放生文
(含白话文翻译)
明古杭云栖寺沙门宏(净宗十祖莲池大师)撰并注
戒杀文
世人食肉,咸谓理所应然,乃恣意杀生,广积怨业,相习成俗,不自觉知。昔人有言,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是也。计其迷执,略有七条,开列如左,余可例推云。
白话翻译:世人吃肉,都说理所应当,于是任意杀害有生命的动物,与广大被杀害的生命积成怨仇,造下极大恶业,只因为杀生吃肉是世间从古到今沿袭而成的约定俗成的行为,所以糊里糊涂造下杀业也不自觉知。就像前人说的,这真是应该为之痛哭流涕而深深叹息的事情啊!分析世人对杀生的执迷不悟之处,大略有七条,列在下面,其他的可以此类推。
注:凡有知者必同体,人之食肉,大是怪事。然不以为怪者,良由家世袭而为常,邻里比而成俗。习行既久,不觉其非,反以为是,又奚怪乎?今有杀人而食者,人必大骇而亟诛之。何也?不习行故也。使杀人无禁,行之数年,以人肉而供庖厨者遍于天下矣。故曰举世习行而不觉其非,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是也。
凡有知觉者,不论动物还是人,都应视为与自己一样可以感知痛苦和快乐的生命,同此心,同此感,岂非一体?但是,人类作为有良知且自视高于动物的万物之灵,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就杀害动物获取肉食,由此给动物造成了刀割斧劈、断肢殒命的极大痛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人类的道德要求,“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是动物界的生存规则,人类放弃本身的道德要求,低就兽道的生存规则,难道不是很大的怪事吗?然而人类对此不以为怪,很大的原因就是家里和社会沿袭过去的习惯做法,习以为常,邻里之间互相攀比和学习而成为习俗。习惯而成自然,时间过的久了,也就没有人觉得杀生这种行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反而以为本来就应该这样,又有什么可怪的呢?但是假如现在出现杀人而吃人肉的人,人们必定无比恐惧而急迫地要诛杀他。为什么呢?因为杀人和吃人肉还不是习惯性的行为。假使法律不禁止杀人,施行数年后,必定是以人肉供应厨房、吃人肉的现象遍布天下了。因此说举世之人因为杀生吃肉是习惯行为而觉悟不到大错特错,这真是应该为之痛哭流涕而深深叹息的事情啊!
一曰生日不宜杀生。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己身始诞之辰,乃父母垂亡之日也。是日也,正宜戒杀持斋,广行善事。庶使先亡考妣,早获超升,现在椿萱,增延福寿。何得顿忘母难,杀害生灵,上贻累于亲,下不利于己。此举世习行而不觉其非,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一也。
一是过生日不应该杀生。可怜的父母亲啊!为了生养我受尽劳苦。自己的肉身从母亲身体里分娩出来的时候,正是母亲身处剧痛、生死未卜、父母万分惊惧的受难日子。生日这天,正应该感念父母的恩德,戒杀不吃肉,为父母广做善事。这样才能使已经亡故的父母亲,尽早从恶趣获得超升,免受轮回痛苦;如果父母还健在的话,不杀生不吃肉的功德,也可以使父母增福延寿。怎么能够在生日顿时忘了母亲生自己时所受的危难痛苦,而去杀害生灵,使它们感受极大痛苦,结成怨仇,于上使父母亲因为自己杀生而受到牵累;于下则自己也要受到杀生的报应,极不利于己。举世之人因为过生日杀生吃肉庆祝是习惯行为而觉悟不到这样做的大错特错,这是应该为之痛哭流涕而深深叹息的第一件事情。
注:唐太宗万乘之主,生日尚不为乐。田舍翁多收十斛粟,乃贺客盈门,欢宴累日。不知其可也。今世有生日饭僧诵经,修诸善事者,其贤乎哉!
 唐太宗是千古一帝,万乘之主,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过生日尚且不做乐事。种地老汉不过比别人多收五十斗的谷子,就召来祝贺生日之客充满庭院,欢乐的宴席连日不断,穷欢极乐。我不知他怎么能这样不守本分。当今时代也有过生日时供僧吃饭、念诵佛经、做很多善事修行的人,这真是贤善的人啊!
二曰生子不宜杀生。凡人无子则悲,有子则喜。不思一切禽畜,亦各爱其子。庆我子生,令他子死,于心安乎?夫婴孩始生,不为积福,而反杀生造业,亦太愚矣。此举世习行而不觉其非,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二也。
二是生了子女过百天或其他庆祝不应该杀生。凡是人,如没有子女则不免悲伤自怜,有了子女,就会高兴。但是人类不想想一切禽兽也都是各爱其子,同人类是一模一样的。如今我为庆祝自己的儿女降生,就要令其他生灵的子女去死,我能心安理得吗?儿女刚刚降生,不为孩子积福,而反造杀生害命的罪业,让孩子受到牵累,这样做也太愚痴了。举世之人因生子女杀生吃肉庆祝是习惯行为而觉悟不到这样做的大错特错,这是应该为之痛哭流涕而深深叹息的第二件事情。
注:一猎人暮夜大醉,视其幼子为獐,砺刃将杀之,妻泣谏不听,竟剖其腹,出其肠,已而安寝。天明,呼其子与入市鬻獐肉。妻哭曰:“昨汝所杀者子也。”其人举身自掷,五内崩裂。噫!人畜虽殊,爱子之心一也,安可杀欤!
有一个猎人,深夜时喝的大醉,把他的小儿子看成了獐子,磨刀就要杀他,其妻哭着极力劝说不要杀,他就是不听,竟然把他小儿子的肚子剖开,肠子拉出来,最后才睡了。等到天明,那个猎人喊叫他小儿子和他到市场上去卖獐子肉。其妻哭着说:“昨晚上你所杀的是咱们的儿子啊!”那个猎人听了以后自己跳起来重重摔在地上,五脏崩开破裂。唉!人和动物虽然不一样,可是爱子的心是一样的,怎么可以杀它们呢!
三曰祭先不宜杀生。亡者忌辰,及春秋祭扫,俱当戒杀,以资冥福。杀生以祭,徒增业耳。夫八珍罗于前,安能起九泉之遗骨而使之食乎?无益而有害,智者不为矣。此举世习行而不觉其非,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三也。
三是祭祀祖先时不应该杀生供肉。为死者办丧事或者在周年祭祀,以及春秋祭扫,都应该戒杀、不供肉,来为亡者积攒阴福。为了祭祀而杀生,只是空增加自己和亡者的罪业而已。就算是山珍海味罗列于供桌前,又有什么办法使九泉之下的遗骨起来享用呢?祭祀杀生,没有丝毫的利益而全是害处,这样的行为,智者是不做的。举世之人因祭祀祖先杀生供肉是习惯行为而觉悟不到这样做的大错特错,这是应该为之痛哭流涕而深深叹息的第三件事情。
注:或曰:“梁武帝以面为牺牲,世讥其使祖宗不血食。”噫!血食未必珍,蔬食未必恶。为人子者,贵乎慎修其身,而不覆先宗祀,斯善矣。奚取于祀之必用血也?祭胜于杀牛,《易》垂明训。牲养犹为不孝,圣有嘉谟。奚取于祀之必用血也?
也许有的人说:“梁武帝倡导素食,以面做为祖先祭祀的贡品,世上之人讥讽他使祖宗享用不到血肉之食。”唉!血肉之食未必就珍贵,蔬菜素食未必就下劣。作为子孙后代,贵在谨慎修身修德,而不以自己的过失遮盖祖先宗祀的光芒,使祖先蒙羞,这样就算是很好了。何必执着在必须用血肉之食祭祖呢?《易经》第六十三卦既济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祭,实受其福。意思是杀牛来祭祀还不如简单的祭祀有福。《孝经》纪孝行章第十子曰: “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其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大意是说,孝子供养父母要恭敬、和乐,父母有病则关怀忧愁,父母亡逝要哀痛,祭祀要严肃诚敬。此外,孝子在社会生活中还要 “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高位不骄横无理,处于底层则服从管理、不作乱,与同等级的人不争执,和顺从众。否则祸患临头,父母时时担惊受怕,虽然对父母亲供养得好,每天让双亲吃三种牲口肉,也是不孝。这是圣人孔子的伟大思想。这样说来,又何必执着于必须用血肉之食祭祀呢?
四曰婚礼不宜杀生。世间婚礼,自问名纳采以至成婚,杀生不知其几。夫婚者生人之始也,生之始而行杀,理既逆矣。又婚礼,吉礼也,吉日而用凶事,不亦惨乎?此举世习行而不觉其非,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四也。
四是举办婚礼不应该杀生。我们社会上办婚礼,从介绍、订婚到结婚,不知要杀多少生命,吃多少众生肉。结婚是生养下一代的开始,生养自己下一代的开始就做杀其他生命的事情,于天理不通啊。再说,婚礼是吉礼,杀生是凶事,结婚的吉日就用凶事庆祝,不是很惨吗?举世之人因举办婚礼杀生吃肉庆祝是习惯行为而觉悟不到这样做的大错特错,这是应该为之痛哭流涕而深深叹息的第四件事情。
注:凡人结婚,必祝愿夫妻偕老。尔愿偕老,禽兽愿先亡乎?嫁女之家,三日不息烛,思相离也。尔以相离为苦,禽兽以相离为乐乎?信乎婚之不宜杀矣!
凡是人们结婚时,必定会祝愿夫妻白头偕老。你愿自己白头偕老,那么禽兽愿意中道生离死别、先于一方而去吗?嫁女的人家,三天不息灯烛,为的是寄托对离去的女儿的相思。你自己以爱别离为苦,难道禽兽反而是以爱别离为乐吗?可以确定结婚时是不应该杀生吃肉的!
五曰宴客不宜杀生。良辰美景,贤主佳宾,蔬食菜羹,不妨清致。何须广杀生命,穷极肥甘,笙歌餍饫于杯盘,宰割怨号于砧几。嗟乎!有人心者,能不悲乎?此举世习行而不觉其非,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五也。
五是招待宾客不应该杀生吃肉。良辰美景,主宾相合,就是青菜一碟,菜汤一碗,也丝毫不妨碍清高优雅的兴致。何必要广杀生命,味道极尽肥嫩甘美,自己听着丝竹笙歌,饮着美酒,吃着彼肉,极尽快意,却不顾被宰割而怨恨哀号于屠刀下案板上的生命。啊呀!长着一颗人心的人,一念及此,能不悲伤吗?举世之人因宴客杀生吃肉是习惯行为而觉悟不到这样做的大错特错,这是应该为之痛哭流涕而深深叹息的第五件事情。
注:若知盘中之物,从砧几怨号中来,则以彼极苦,为我极欢,虽食,亦不下咽矣。可不悲乎?
如果知道盘中的肉食,是从砧板上被宰杀而怨恨哀号的动物身上割下来的肉,则以它被宰杀失去生命的极其痛苦,达到我口舌之欲的一时爽快无比,我的快乐是建立在动物们的极苦之上,想到这里,虽然吃在嘴里,也咽不下去了。能不悲伤吗?
六曰祈禳不宜杀生。世人有疾,杀生祀神以祈福祐,不思己之祀神,欲免死而求生也,杀他命而延我命,逆天悖理,莫甚于此矣。夫正直者为神,神其有私乎?命不可延,而杀业具在。种种淫祀,亦复类是。此举世习行而不觉其非,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六也。
六是祈神禳解消灾不应该杀生。世人有疾病,有些迷信的人就杀生祭祀神灵以祈祷神灵保佑降福,不想自己祭祀神灵,是为了免死求生,杀其他生灵的生命来延续我的生命,再没有比这更违背天理的行为了。正直者为神,神灵岂有偏私?这样杀生祈福,不但命不会得到延续,而且杀生的罪业还会存在不灭。种种不合天理的淫祀,也类似这样。举世之人因祈禳杀生是习惯行为而觉悟不到这样做的大错特错,这是应该为之痛哭流涕而深深叹息的第六件事情。
注:《药师经》云:“杀种种众生,解奏神明,呼诸魍魉,请乞福,欲冀延年,终不可得。”所谓命不可延,杀业具在也。种种淫祀,如杀生求子、杀生求财、杀生求官等,及其得子、得财、得官,皆本人分定,非鬼神所为也。偶尔满愿,遽谓有灵,信之弥坚,行之愈笃。邪见炽然,莫可救疗,悲夫!
《药师经》说:“杀各种众生,用以奏请神明,解怨释结,呼求鬼怪,祈求降福保佑,希望延年益寿,然而终究不能如愿。”正所谓寿命不可延长,可是杀生的罪业却是历历俱在,不可磨灭啊。各种不合理的祈祀,如杀生求子、杀生求财、杀生求官等,等到得子、得财、得官,都是本人命里的定数,并非鬼神的力量。偶尔满愿,就说鬼神有灵,而且信的更加坚定,杀生的行为也更加一心一意。这样的邪见猛烈盛行,无可救药,我真是太悲伤了!
七曰营生不宜杀生。世人为衣食故,或畋猎,或渔捕,或屠宰牛羊猪犬等,以资生计。而我观不作此业者,亦衣亦食,未必其冻馁而死也。杀生营生,神理所殛。以杀昌裕,百无一人。种地狱之深因,受来生之恶报,莫斯为甚矣。何苦而不别求生计乎?此举世习行而不觉其非,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七也。
七是经营谋生行业不应该杀生。世人为了得到衣食的原故,或者打猎,或者打渔,或是屠宰牛羊猪狗等,作为谋生的手段,用以维持自己和家人的生计。而我对各行各业的世人作了观察,即使不做这些杀生行业的人,也有穿有吃,不是一定就会受冻受饿而死。杀其他生命营谋自己的生活,必为神理所殛杀。以杀业而能使自己的生活富裕发达的,百无一人。由此而种下死后下地狱的深因,受来生地狱极大痛苦的恶报,没有比这更可怕的了。何苦不另谋一条今生来世都安乐的生路呢?举世之人因经营杀业是习惯行为而觉悟不到这样做的大错特错,这是应该为之痛哭流涕而深深叹息的第七件事情。
注:亲见屠羊者垂死而口作羊鸣,卖鳝者将亡而头如鳝啮。此二事近在邻居,即非传说。我劝世人,若无生计,宁丐食耳。造杀而生,不如忍饥而死也。吁!可不戒哉?
我曾亲自见到屠杀羊的人临死时口里发出羊鸣叫的声音,卖鳝鱼的人临死时头部的动作就好像鳝鱼正在啃咬一样。这两件事情发生在邻居,不是传说。我劝世人啊,假如没有谋生之计,宁可做乞丐讨吃为生。造杀业而求生,不如忍受饥饿而死。因为忍饥饿而死,不造恶业,死后可转生善趣,或上天堂,或生人中;而造杀业求生,死后必堕恶趣,在地狱、饿鬼、畜生道中长劫累世受苦,无有出期。啊呀!能不戒杀吗?
如上所列,甚拂常情。达人览之,必以为确论。倘能全戒,善莫加焉。其或不然,量力除减,或去四五,或禁二三。除一事则消一业,减一杀则杜一怨。若未能断绝腥膻,且先应市买现物,不加亲杀,亦免大愆。积养慈心,渐入佳境。得斯文者,更望展转流通,递相劝化。能劝一人不杀,如救百万生灵。劝至十人百人,以及千万亿众,阴功浩大,善果无穷。但肯信行,决不相赚。
上面所说的,与世间人固有的常情常理很不合。但通情达理的人看了,必定会认为这是正确的论说。倘若这七条全戒了,那真是没有比这更善的了。如果达不到,也可量力而行。或者戒掉四五条,或者戒掉二三条。不做一件杀生的事就能消除一件罪业,减少一件杀生的事就能杜绝一件怨业。如果不能立刻不吃肉,那就先在市场上买已经被杀的肉,不要亲自宰杀,也可免除大的罪过。由此渐渐积累培养慈悲仁爱的心理,渐入佳境,渐渐达到诸佛菩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高尚境界。看到这篇文章的人,更希望您能够自己认真看了,再推荐给亲朋好友看看,互相劝说,自他两利。能劝一个人不再杀生吃肉,犹如解救了百万生灵。劝说十人或者百人,就像解救了千万亿的众生性命,这样的功德无比浩大,您所得到的善果在今生、在来世都享用无穷。只要您肯信,肯去实行,我说的这些都是实话,绝不会骗您。
每年写十二月分,粘贴屋壁。一月不杀,则于月下书“不杀”二字。一月不杀,下善也。一年不杀,中善也。一生不杀,上善也。世代不杀,善之又善者也。愿人人戒杀,户户持斋,则诸佛生欢,万神加护,干戈由是永息,刑罚可以无施,地狱为之顿空,苦海因而长别矣。
劝您每年画一张十二月份表,贴在家里墙上。这一月没有杀生,则在这一月下写“不杀”二字。如果把不杀生之善业分为三等,则一月不杀,是下善。一年不杀,是中善。一生不杀,是上善。世世代代不杀,就是善之又善者了。但愿人人戒除杀生,户户持斋不吃肉,则诸佛菩萨心生欢喜,万神加护保佑,兵火干戈由此永远停息,刑罚可以不用施行了,地狱也会为之立刻空空如也,苦海也因而长别远离了。

戒杀祝愿
若能一月不杀,至月尽夜,或次月朔旦,对佛像前,至心礼拜,白言:“弟子某甲,一心归命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我遵先佛明诲,今行不杀,已及一月。以此功德,愿我罪业消除,怨愆解释。所修善根,日益增长。命终之际,身心安隐,正念分明,蒙佛接引,生极乐国七宝池内莲华之中。华开见佛,得无生忍,具足佛慧,以大神力,凡我旷劫所杀怨命,以及十方被杀众生,悉得度脱,成无上道。愿佛慈悲,哀怜摄受。”发愿已,念佛或百声、千声、万声,随意多少。

放生文
盖闻世间至重者生命,天下最惨者杀伤。
我听到世人都这样说:世间价值最重的是生命,天下最惨的事莫过于杀伤众生生命。
注:至重有二:一者,世人于金宝、官爵、妻子,以至己身,皆其所重。然不可得兼,则重之中必取其尤重者。是以为救己身,不吝金宝;为救己身,不惜官爵;为救己身,不顾妻子,故云至重。二者,凡厥有生,皆能作佛,则生为佛种,故云至重。最惨者,如捶打等,虽皆苦事,未至断命,惟杀最惨。
生命价值最重的原因有二:一者,世人对于金银财宝、官职地位、妻子儿女,以及自己的身体性命,都是很看重的。然而世事没有十全十美,这些事难免有冲突,在不能同时同等顾及时,则在这些都很看重的事情中必然是先顾及其中最看重的,这就是自己的生命。因此为了救自己,不吝惜花费金银财宝;为了救自己,不惜放弃官职地位;为了救自己,不顾及妻子儿女,所以说生命最重。二者,凡是有生命的,都能作佛,则生命即为佛种,故说至重。最惨者,如捶打等虽然都是苦事,还不到断命,惟有杀生害命最惨。
是故逢擒则奔,虮虱犹知避死;将雨而徙,蝼蚁尚且贪生。
是故虮子虱子犹知避死,逢遇擒捉则奔走逃生;蝼蚁尚且知道贪生怕死,将要下雨时而预先迁徙逃走。
因命至重,为全命故。因杀至惨,为逃杀故。是以虮虱蝼蚁,皆知避死贪生。微命尚然,大者可知也。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因生命最重,为了保全生命的原故。因杀害最惨,为了逃避杀害的原故。是以虮虱蝼蚁,都知道贪生避死。这么微小的生命尚且这样贪生怕死,大的也就可想而知了。
何乃网于山,罟于渊,多方掩取;曲而钩,直而矢,百计搜罗。
为何要布网于山,撒网于水,想方设法乘其不备而袭取众生;用曲的钩,直的箭,千方百计搜罗残害物命。
一切众生既皆避死贪生,何乃昧此良心,行诸毒事。网擒山兽,罟觅渊鱼,俯水垂钩,仰空发矢,以至暗施陷阱,密设牢笼。百计多方,莫能尽举,良可叹也!
一切众生包括自己既然都是贪生避死,为何还要昧着良心,做这些恶毒的事。用网擒捉山兽,用网捕捞水中鱼,俯水垂钩钓鱼,仰空发箭射飞禽,以至暗地里布设陷阱捕捉,密设牢笼囚禁这些可怜生命。用尽了脑汁,想尽了方法,就是为了要杀害这些生命,这里也不能尽举他们无所不用其极的计策方法,真是太令人可悲可叹了!
使其胆落魂飞,母离子散。
使其心胆失落,魂飞魄散,母子离散。
如上网罟钩矢,见之惊怖,则魂胆飞扬;中之丧亡,则母儿离散。如人遭乱世,兵火临身,一何异乎?
如上所说的网罟(gǔ,网的总称)钩矢(shǐ,箭),飞禽走兽一见就惊恐畏惧,吓得魂胆飞扬,失魂落魄;一旦中了这些罗网钩箭则是必定死亡,母子离散,从此不复相见。如人遭逢乱世,兵火灾难临身,这有什么不同的呢?
或囚笼槛,则如处囹圄;或被刀砧,则若临剐戮。
或是囚禁在笼子兽槛(jiàn,关禽兽的木笼)里,则如同人类身处监牢;或被置于屠刀之下,砧板之上,则像人类遭遇割肉离骨般地杀害,陈尸于众。
幽系之,则禁锢不异囹圄。宰割之,则痛苦同于剐戮。设以身处,当何如其为情也?
在笼子兽槛囚禁捕捉到的动物,则它们被禁闭失去自由与人类身处牢狱无异。宰割这些可怜的动物,则它们的痛苦同于人类被割肉离骨般地杀害,陈尸于众。假设自己身处这样的痛苦之中,其情何堪,能受得了吗?
怜儿之鹿,舐疮痕而寸断柔肠;畏死之猿,望弓影而双垂悲泪。
爱怜自己小鹿之鹿母,舐小鹿的疮痕而柔肠寸寸断;畏惧死亡即刻来临之猿猴,看到弓影而落下两行悲泪。
怜儿之鹿者:许真君少时好畋猎,一日射中一鹿,鹿母为舐疮痕,良久不活,鹿母亦死。真君剖其腹视之,肠寸寸断,盖为怜子死,悲伤过甚,至于断肠。真君大恨,悔过,折弓矢,入山修道,后证仙品,拔宅飞升。此证上文母子离散意。
畏死之猿者:楚王与养由基出猎,遇猿,令射之。猿望见由基,即泪下。盖猿臂柔捷,能接飞矢,由基神射,矢到之处,臂不及接,知其必死而悲也。此证上文魂胆飞扬意。
怜儿之鹿者:许真君少年时爱好打猎,有一天射中一鹿,这只鹿的母亲为它用舌头舐疮痕,过了好久也没有活过来,鹿母跟着也死了。真君剖开鹿母的腹腔,但见鹿母的肠子已经一寸寸地断了,就是因为悲怜子死,悲伤过甚,乃至于断肠。真君大恨自己,悔过,折了弓箭,入山修道,后证仙品,全家同升仙界。这个公案例证了上文母子离散的文意。
畏死之猿者:楚王与养由基(人名)出去打猎,遇到一只猿猴,楚王命令养由基射它。养由基是神射手,经常打猎,这只猿猴见过他射杀别的同类。所以这只猿猴望见由基,随即流下了眼泪。因为本来猿的长臂柔软敏捷,能接住飞射而来的箭,但是由基是神射手,力大,箭速快,又准,箭到之处,猿臂来不及接,又来不及躲,因此知道自己今日必死而悲伤落泪。这个公案例证了上文魂胆飞扬之意。
恃我强而陵彼弱,理恐非宜;食他肉而补己身,心将安忍?
依恃我强大而欺凌他弱小,道理恐怕不应该是这样的;吃他身上的肉而补自己的身体,于心何忍?
观上二事,则知杀生甚所不应。且世人谓禽兽之肉,人所应食,不知皆是强陵弱耳。不然,猛虎食人,亦将曰人之肉,虎所应食乎?螳螂食蝉,雀食螳螂,鹰食雀,弱之肉,强之食,此理甚明,当不疑也。又世人谓蔬食者瘠,肉食者肥。为肥己身,不念他苦,人心安在哉!
看了上面所说的两件事,则知道太不应该杀生了。且世人都说禽兽之肉,人理所应当食用,不知这都是恃强凌弱罢了。实际上不应该这样倚强凌弱、弱肉强食,否则猛虎吃人,我们人类也会说虎理所应当吃人的肉吗?螳螂吃蝉,雀吃螳螂,鹰鹯吃雀,弱者之肉,是强者之食,很明显这是强者的道理,是强盗逻辑,世人就这样子,实在没有什么好说的。又世人说吃素的人瘦弱,吃肉者肥壮。为强壮利益己身,不念及被吃者所遭受的苦痛,人类善良的本心哪里去了啊!
由是昊天垂悯,古圣行仁。
因此上天平等垂悯一切生灵,古代圣贤常行仁慈之行。
由世迷故,杀气动天,而天本好生,常示下民。下民不知,是以杀生太重,则雨不时,刀兵灾起。人修善事,则年岁丰登,海宇宁谧。世人杀生,是逆天也。古之圣人,因此上顺天心,下悲物命,行仁救济。事见下文。
由于世人迷惑不懂这些道理的原故,致使杀气震动上天,而上天本心是好生恶杀,常以此天理明示世人。世人不知,因此杀生恶业太重,引起雨晴不应时,旱涝天灾、战火灾难蜂拥而起。世人若精勤修行善事,则年年岁岁五谷财物丰盛圆满,海内乃至宇宙之间也和平安宁。因此说,世人杀生,是违逆天理的行为。因此古代的圣人,于上顺从天心,于下慈悲爱护众生物命,实行仁慈救度接济众生的菩萨行。其事迹见下文。
解网著于成汤,畜鱼兴于子产。
商王成汤解网放生的事最著名,畜鱼放生则起兴于春秋时郑国大夫子产。
解网者:商王成汤出遇猎人布四面网,祝曰:“从天来者,从地来者,从四方来者,皆入吾网。”汤为解三面,止留其一,改祝曰:“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上者上,欲下者下,不用命者乃入吾网。”
畜鱼者:郑大夫子产,人有馈之生鱼者,子产不食,令校人畜之池中。观此二事,则知放生非独佛教,儒中君子无不奉行。
解网者:商王成汤出外巡视,遇见一个猎人布了四面网,猎人祝祷说:“从天来者,从地来者,从四方来者,都进入我的网内。”商王成汤把这四面网的三面解除了,只留其中的一面,并改祝祷说:“欲左去者请降左离开,欲右去者请向右离开,欲上去者请向上离开,欲下去者请向下离开,不听我话者才进入我的网中。”
畜鱼者:凡有人赠送郑大夫子产活鱼,子产都不吃,令底下的人把它们畜养在水池中。看这两件事,则知放生并非唯独佛教实行,儒家中仁人君子也无不奉行。
圣哉流水,润枯槁以囊泉;悲矣释迦,代危亡而割肉。
圣人啊流水长者子,用大象背负皮囊运水润泽枯槁的水池救活其中万数游鱼;慈悲啊我等本师释迦牟尼佛,为代危亡的鸽子受过而割肉喂鹰。
囊泉者:《金光明经》,流水长者子出见十千游鱼,困涸水中,将欲危毙。用象囊水,倾注得全,复为说法。鱼命过,皆生天上。
割肉者:释迦牟尼佛往昔为菩萨时,遇鹰逐鸽,鸽见菩萨,投身避难。鹰语菩萨:“尔欲救鸽,奈何令我饥饿而死?”菩萨问鹰:“汝须何食?”鹰答食肉。菩萨割臂肉偿之。鹰欲肉与鸽等,菩萨割肉,弥割弥轻,至肉将尽,不能等鸽。鹰问生悔恨否?菩萨答言:“吾无一念悔恨,若此语不虚,当令吾肉生长如故!”立誓愿已,身肉如故。鹰化天帝身,空中礼拜赞叹。
囊泉者:《金光明经》记载,世尊往世为流水长者子,一日外出,看见有一大水池,池水干涸,池中有万数鱼,困在其中,万分危急,眼看就要死去。流水长者子立刻返回求见国王,请求国王暂借二十头大象,前往负水灌救众多待毙之鱼,国王慨然允许。长者于是又带领二子借来许多大皮囊,以囊盛水,由象运到大池倾倒,池中鱼之生命,得以保全。流水长者子还为鱼说法,后来这些鱼命终之后,因为闻法因缘而都上升天道,生忉利天。
割肉者:释迦牟尼佛往昔世为菩萨时,遇见一只鹰追逐一只鸽子,鸽子见到菩萨,投身于菩萨怀中避难。鹰对菩萨说:“你为了救鸽子的命,却又为何让我饥饿而死,失去性命?”菩萨问鹰:“你要什么吃的?”鹰回答要吃肉。菩萨于是割下自己胳臂上的肉补偿它吃不到鸽子肉的损失。鹰要菩萨所割之肉与鸽子之肉相等,然而菩萨割下的肉,越割越轻,在菩萨之肉就要割尽的时候,也不能与鸽子相等。鹰问菩萨心生后悔怨恨之意没有?菩萨回答说:“我没有一念悔恨,如果此语不假,应当令我被割掉的肉像原来一样生长起来!”菩萨立下这个誓愿后,其身肉恢复如故。这只鹰化回天帝身,于空中对菩萨礼拜赞叹。原来这只老鹰是天帝变化来考验菩萨的菩提心的。
天台智者,凿放生之池;大树仙人,护栖身之鸟。
天台智者大师,凿放生池放生;大树仙人,爱护栖息于身上之鸟。
凿池者:天台智者大师,讳智,隋炀帝号为智者,曾凿池劝人放生。又不但智者,古来多有此事。今西湖亦古放生池也,世远人亡,时更法坏,渔火星飞于水面矣,悲夫!
护鸟者:古有仙人,常坐一大树下,思禅入定。有鸟栖其怀中,恐惊鸟故,跏趺不动,候鸟别栖,然后出定。慈物之心一至于是。
凿池者:隋朝天台宗智者大师,名讳为智顗(,隋炀帝授予智者之号。曾凿放生池劝人放生。又不但只有智者大师,从古以来多有这样的事。今杭州西湖也是古放生池,只是世代远离,人亡政息,时代更替,善法坏灭,现在渔船灯火像晚上的繁星一样飞散于水面上,真是令人悲伤!
护鸟者:古时有一仙人,时常坐在一颗大树下,思禅止观入定。有鸟栖息在他的怀中时,他恐怕惊动了鸟,所以跏趺坐不动,等候鸟到别处栖息,然后才出定。慈悲爱物之心到了这样的境界。
赎鳞虫而得度,寿禅师之遗爱犹存;救龙子而传方,孙真人之慈风未泯。
赎买鱼虾蛇虫而使其获得救度,永明延寿禅师遗下的这份爱万古犹存;解救放生龙子因而得到龙王传授医术秘方,孙真人慈悲利物之风吹拂千载,此利益至今没有泯灭。
赎鳞虫者:永明大师,讳延寿。吴越王镇杭,师为余杭县库吏,屡以库钱买鱼虾等物放之,后坐监守自盗,法当弃市。王颇知其放生也,谕行刑者观其辞色以覆。师临死地,面无戚容。人怪之,师曰:“吾于库钱毫无私用,尽买放生命,莫知其数。今死,径生西方极乐世界,不亦乐乎!”王闻而释之。乃出家为僧,修禅礼忏,得无碍辩才。师涅后,有僧入冥,见阎罗王时时出座礼一僧像。问之,则阳间永明寿禅师也,已生西方上品上生。王敬其德,故时礼耳。
救龙子者:孙真人未得仙时,出遇村童擒一蛇,困惫将死,真人买放水中。后默坐间,一青衣来请,随而赴之,至一公府,则世所谓水晶宫也。王者延置上座,曰:“小儿昨者出游,非先生则几死矣!”设宴毕,出种种珍宝为谢。真人辞不受,曰:“吾闻龙宫多秘方,传吾救世,贤于金玉多矣。”王遂出玉笈三十六方。真人由此医术弥精,后证仙品。
赎鳞虫者:永明大师,五代十国时人,净土宗第六代祖师。名讳为延寿。吴越王镇守杭州时,永明大师为余杭县掌管国库资金的官吏,屡次以国库钱买鱼虾等生物放生,后来因为这犯了监守自盗的罪,依法应当受到在闹市执行死刑并暴尸街头的刑罚。吴越王其实早知他是为了放生,所以叫执行刑罚的人观看他的言辞面色回覆给吴越王听。永明大师面临即刻就要执行的死刑,面无悲伤的表情。围观的人对永明大师其人其事甚为奇怪不解,也有责怪他不该为了放生而犯死罪,上负朝廷,下负祖宗父母妻儿,连自己的命也丢了。永明大师这时说:“我对于国库银钱丝毫也没有私用,全部用来买放生命,因而得以活命者不计其数。现在虽然就要死了,但我受死之时,就会直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丝毫害怕,这样不是很快乐嘛!”吴越王听到这样的情形就把他释放了。永明大师被释放后,乃放下一切,出家为僧,修禅礼忏,获得无碍辩才。永明大师涅后,有僧以禅定力进入阴曹地府,见阎罗王时时出座顶礼一僧像。问阎罗王是谁,则说是阳间永明寿禅师,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且是上品上生。阎罗王尊敬永明大师的德行,所以时时顶礼他。
救龙子者:孙思邈真人未得道成仙时,出门遇到村里儿童捉住一条蛇,蛇被困疲惫就要死了,孙真人看到就买来放入水中。后来一次默然静坐间,有一个着青衣的人来请,跟随着去了,到一公府,就是世人所谓的水晶宫。龙王请孙真人坐在上座上,说:“我的小儿昨天出外游玩被捉,若不是先生解救则几乎就要被害死了!”设宴招待后,拿出种种珍宝给孙真人作为感谢之物。孙真人推辞不受,说:“我听说龙宫有许多秘方,如果能传给我以解救世间人的病苦,比给我金玉珍宝好多了。”龙王于是拿出玉笈三十六方给了孙真人。孙真人由此医术更精,而且后来还证得仙人的品位。
一活蚁也,沙弥易短命为长年,书生易卑名为上第。一放龟也,毛宝以临危而脱难,孔愉以微职而封侯。
一件救活蚂蚁的小事,沙弥因此而变短命为长寿,书生因此而改较低的名次为第一名。一件放生乌龟的小事,毛宝因此而临危脱难,孔愉也因此以低下的职位而封侯。
活蚁二事:一短命长年者,昔有沙弥侍一尊宿,尊宿知沙弥七日命尽,令还家省母,嘱云八日当返,欲其终于家也。八日返,师怪之,入三昧勘其事。乃还家时路见群蚁困水,作桥渡之,蚁得不死,由此高寿。二卑名上第者,宋郊、宋祁兄弟也,俱应试。郊尝见群蚁为水所浸,编竹桥渡之。时有胡僧睹其貌,惊曰:“公似曾活数百万命者。”郊对:“贫儒何力致此?”僧云:“不然,凡有生者皆命也。”郊以活蚁对。僧云:“是已,公弟当大魁多士,然公亦不出弟下。”后唱名,祁果首选。朝廷谓不可以弟先兄,改祁第十,以郊为第一。始信僧言不妄云。
放龟二事:一临危脱难者,毛宝微时,路遇人携一龟,买而放之。后为将,战败赴水,觉水中有物承足,遂得不溺。及登岸,则承足者,前所放龟也。二微职封侯者,孔愉本一卑官,亦曾放龟,龟浮水中,频回首望愉,然后长逝。后愉以功当侯,铸印时,印上龟纽,其首回顾。毁而更铸,铸之数四,模直首偏,回顾如旧。铸者大怪,以告愉。愉忽忆放龟之时,龟首回顾,恍然悟封侯者,放龟之报也。
活蚁二事:一短命长年者:以前有一个沙弥服侍一位高僧大德,大德预知沙弥七日后寿命就完了,于是令他回家看望母亲,嘱咐第八日再回来,希望他能命终于家里。第八日沙弥回来了,师父很是奇怪,入三昧禅定查验这件事。原来沙弥回家时在路上见一群蚂蚁困在水中,作了个桥把蚂蚁引渡出来了,蚂蚁得以不死,沙弥因此而高寿。二卑名上第者:宋朝时宋郊、宋祁是两兄弟,都去参加科举考试。宋郊曾见到一群蚂蚁被水浸泡,就编了个竹桥引渡出来。其时有位胡僧看了他的面貌,惊奇地说:“公好似曾经救活数百万生命的人。”宋郊对答:“我一介贫儒,有何力量能做到这么伟大的事业?”僧说:“不是你说的那样,凡有生命的,再小也都是一条命啊。”宋郊于是以曾经救活一群蚂蚁回答。僧说:“这就是了。这次科考应试,您的弟弟宋祁本当是众多士人的魁首,然而因这一件事,您也不会居于令弟之下。”后科考结果出来报到朝廷,宋祁果然是首选。然而朝廷认为不可以让弟弟排在兄长的前面,所以把宋祁改为第十,而以宋郊为第一。宋郊这才相信僧所言不虚妄。
放龟二事:一临危脱难者:毛宝卑微之时,路遇有人携带一龟,就买来放生了。后来成了将军,战败趋入水中,感觉水中有东西托起双足,于是得以不被水溺死。等到登岸,才看到托起双足的,就是以前所放的龟。二微职封侯者:孔愉本是一小官,也曾放生乌龟,放后龟浮于水中,频频回首望孔愉,然后长久离开不再见了。后来孔愉以功业封侯,铸侯印时,印上的龟纽,龟首向后回顾。于是毁而再铸,铸了四次,龟模中龟首是直的,但铸出来的龟首却是偏的,像前面的一样回顾。铸印的人大为惊奇,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孔愉。孔愉忽然回忆起原来那次放龟之时龟首回顾的情形,恍然大悟自己能得封侯,就是放生乌龟的回报。
屈师纵鲤于元村,寿增一纪;随侯济蛇于齐野,珠报千金。
屈师放生鲤鱼于元村,寿数因此增加十二年;随侯解救蛇于齐国郊野,因此而得价值千金的宝珠。
纵鲤者:屈师于元村遇一赤鲤,买放之。后梦龙王延至宫中,谓曰:“君本寿尽,以君救龙,增寿一纪。”
济蛇者:随侯往齐国,路见一蛇,困于沙碛,首有血出,以杖挑放水中而去。后回至蛇所,蛇衔一珠向侯,侯不敢取。夜梦脚踏一蛇,惊觉,乃得双珠。
纵鲤者:屈师在元村遇到一条赤色的鲤鱼,买来放生了。后来梦到龙王延请至龙宫中,对屈师说:“君本来寿数已尽,以君救的是龙(鱼都是龙族),增寿十二年。”
济蛇者:随侯去齐国,路见一条蛇,困于沙碛中不能行走,蛇首有血出,于是以杖挑蛇放于水中,蛇因此得以活命而去。后回来时到了遇蛇的地方,蛇口衔一颗宝珠向随侯送来,随侯不敢取。夜里做梦时梦见脚踏一蛇,惊惧而醒,于是得到了两颗宝珠。
拯已溺之蝇,酒匠之死刑免矣;舍将烹之鳖,厨婢之笃疾瘳焉。
拯救已落入酒瓮中的苍蝇,酒匠的死刑被免了;放生将要被烹杀的鳖,厨房女仆的重病好了。
拯蝇者:一酒匠见苍蝇投酒瓮,即取放干地,以灰拥其体,水从灰拔,蝇命得活,如此日久,救蝇数多。后为盗诬,无能自白,狱将成。主刑者援笔欲判决,蝇辄集笔尖,挥去复集,判之莫得。因疑其冤,详问之,则诬也。呼盗一讯而服,遂得释归。噫,亦异矣哉!
舍鳖者:程氏夫妇性嗜鳖,一日偶得巨鳖,嘱婢修事。时暂出外,婢念手所杀鳖不知其几,今此巨鳖心欲释之,吾甘受棰挞耳,遂放池中。主回索鳖,对以走失,遂遭痛打。后感疫疾将死,家人舁至水阁,以俟尽命。夜忽有物从池中出,身负湿泥,涂于婢身,热得凉解,疾乃苏愈。主怪不死,诘之,具以实对。主不信,至夜潜窥,则向所失鳖也。阖门惊叹,永不食鳖。
拯蝇者:一酒匠一见苍蝇飞入酒瓮,即取出放于干地,用灰围裹其体,经过水洗灰拔,把酒清理干净,使蝇命得以存活,如此天长日久,救蝇数量很多。后这个酒匠遭盗贼诬陷,不能证明自己清白,冤狱就要形成。主审官一提笔欲写判决时,苍蝇就飞集笔尖,挥去又集,因此不得判决。主审官因此怀疑此案有冤,详细询问酒匠,则知是诬陷。把盗贼召来一讯问就招供了,酒匠遂得以释放回家。唉,也是很奇异的啊!
舍鳖者:程氏夫妇性喜吃鳖,一日偶然得到一只巨鳖,嘱咐婢女清洗备好。夫妇二人暂时出外去了。婢女心念自己亲手所杀鳖不知多少,今天这只巨鳖我心想要释放,即便主人回来棒打鞭抽,我也甘心忍受,遂放入水池中。主人回家索要巨鳖,婢女回说走失了,遂遭痛打。婢女后感得瘟疫病将死,仆人抬至水阁,以等待命尽。夜里忽有东西从水池中出来,身上背负湿泥,涂于婢女身上,疫病热毒得凉而解,病渐渐好了。主人怪其不死,诘问婢女,她都以实相答。主人不信,等到夜里藏起来窥视,就是原来的那只巨鳖。全家上下无不惊叹,从此之后永不食鳖。
贸死命于屠家,张提刑魂超天界;易余生于钓艇,李景文毒解丹砂。
买放将死之生命于屠家,张提刑由此魂超天界;买放劫后余生的水产品于渔船,李景文因此丹砂毒解。
贸命屠家者:张提刑常诣屠肆,以钱赎物放之。后临终时,语家人言:“吾以放生,积德深厚,今天宫来迎,当上生矣。”安然而逝。
易生钓艇者:李景文常就渔人货其所获,仍放水中。景文素好服食,常火炼丹砂饵之,积热成疾,疽发于背,药莫能疗。昏寐之中,似有群鱼濡沫其毒,清凉快人,疾遂得瘥。亦鳖报厨婢之类也。
贸命屠家者:张提刑常专门到屠户店面,用钱买生放生。后来临终时,对家人说:“我因为放生,积德深厚,现在天宫里的神仙来迎接,我要上生天界去了。”安然而逝。
易生钓艇者:李景文常找渔夫买他们打来的水生动物,仍放生到水中。李景文平素好服食道家的丹药,常火炼丹砂吃,积热成疾,背上发出来毒疮,医药不能治疗。昏睡之中,好似有群鱼用唾沫来湿润毒疮,清凉爽快,病也就好了。也是鳖报厨婢的同类事迹。
孙良嗣解缴之危,卜葬而羽虫交助;潘县令设江湖之禁,去任而水族悲号。
孙良嗣解除禽鸟被射之危,欲葬而飞鸟衔相助;潘县令设江湖捕渔之禁令,离任而水族悲哀大哭。
缴之危者:孙良嗣遇禽鸟被获,辄买纵之。后死欲葬,贫莫能措。有鸟数百,衔泥叠叠。观者惊叹,以为慈感所致。
设江湖之禁者:县令潘公,禁百姓不得入江湖渔捕,犯者加罪。后去任,水中大作号呼之声,如丧考妣。人共闻之,莫不叹异。
缴之危者:孙良嗣一遇到禽鸟被捕获,就买来放走。后来死了要埋葬,因家贫不能筹措埋葬费用。有数百只鸟,衔来泥土叠叠而葬。观者惊叹,以为是慈悲感应所得来的。
设江湖之禁者:县令潘公,禁止老百姓不得入县域中的江湖捕渔,犯者以罪论处。后来卸任,水中生灵大作哀号呼喊之声,如丧考妣。人们都听到了,无不叹为奇异。
信老免愚民之牲,祥符甘雨;曹溪守猎人之网,道播神州。
信老免除了愚民的活物贡献,祥和符合天意而甘雨骤降;曹溪六祖慧能大师守猎人之网,乘便放生,后禅宗妙道遍播神州大地。
免牲者:信大师遇时亢旱,民杀牲请雨,师悯其愚,谓曰:“汝能去牲勿用,吾为汝请。”民允之。师乃精诚以祷,甘雨骤降,远近多感化者。
守网者:六祖既佩黄梅心印,以俗服隐于猎人。猎人令守网,祖瞰其亡也,獐兔之类,可放者辄放之,如是一十六年。后坐曹溪道场,广度群品,灯分五宗,泽垂万世焉。
免牲者:信大师一次遇天时大旱,百姓杀活的献物请雨,师悲悯可怜这些人愚蠢不懂道理,就对他们说:“你们如果能把活的献物去掉不用的话,我愿为你们请雨。”百姓同意了。师于是精诚祈祷,甘雨骤然而降,远近多有为此所感化的人。
守网者:六祖得了黄梅心印后,着世俗服装隐居于猎人队之中。猎人令六祖守网,六祖只要一见猎人不在,獐兔之类,可放的赶快就放了,这样过了十六年。后六祖坐曹溪道场,广度各类根机的有缘人,六祖禅法后分五宗,利益万世的众生。
雀解衔环报恩,狐能临井授术。
黄雀懂得衔环报恩,狐狸能够进井传授脱身之术。
雀衔环者:杨宝幼时,见黄雀为枭搏坠地,复为蝼蚁所困,取而畜诸笥中,给以黄花,痊乃放去。夜梦黄衣童子拜谢,赠玉环四枚,曰:“我王母使者,荷君济命,愿君子孙洁白,位列三公,亦如此环矣。”后四世贵显。
狐临井者:一僧素无赖,闻黄精能驻年,欲试其验,置黄精于枯井,诱人入井,覆以磨盘。其人在井,遑迫无计。忽一狐临井,语其人言:“君无忧,当教汝术。我狐之通天者,穴于冢上,卧其下,目注穴中,久之则飞出,仙经所谓神能飞形者是也,君其注视磨盘之孔乎。吾昔为猎夫所获,赖君赎命,故来报恩耳,幸毋忽也。”人用其计,旬余从井飞出。僧大喜,以为黄精之验,乃别众负黄精入井,约一月开视。至期视之,死矣。僧盖不知前人得出者,狐之力也,悲夫!
雀衔环者:杨宝小时候,一次见一只黄雀被枭搏击坠落地上,又被蝼蛄和蚂蚁所围困,于是取来畜养在小箱子中,给它喂黄花,黄雀痊愈之后才放去。杨宝夜里梦到黄衣童子拜谢,赠给玉环四枚,说:“我是王母使者,承君救命之恩,愿君子孙高贵洁白,位列三公,也像这环一样。”后来杨家四世贵显。
狐临井者:一僧平素无赖,听说黄精能延年保命,想试一下是否有效,就放置黄精于枯井中,设计引诱一人入井后,用磨盘盖上。这人在井里,遑恐紧张没有对策。忽有一狐来到井里,对这人说:“君不必忧愁,我会教你脱离危险的方法。我们通天之狐,挖洞穴于墓子上,卧于其下,眼睛注视穴中,久而久之则飞出来,这就是仙经所谓的神能飞形,请您注视磨盘的孔吧。我往昔曾为猎夫所擒获,全凭您为我赎命,所以来此报恩,您一定不要忽视我说的话。”此人用这个计,十来天后就从井里飞出。僧大喜,以为这是黄精的效用应验了,于是告别众人,带黄精入井,约定一月后打开井看。到期一看,僧已经死了。僧不知前面那人能出来,是狐的作用,并非黄精应验,可悲!
乃至残躯得命,垂白壁以闻经;难地求生,现黄衣而入梦。
乃至有蜈蚣残躯得命,垂挂在白色墙壁上听经闻法;鳝鱼处于危难境地,现黄衣人入梦而求生。
白壁闻经者:予挂搭一庵,有人擒蜈蚣数条,以竹弓弓其首尾,予赎放之。余俱半死,惟一全活,急走而去。后共一友夜坐,壁有蜈蚣焉,以木尺从傍极力敲振,驱之使去,竟不去。予曰:“昔所放得非尔耶?尔其来谢予耶?果尔,吾当为尔说法,尔谛听毋动。”乃告之曰:“一切有情,惟心所造,心狠者化为虎狼,心毒者化为蛇蝎。尔除毒心,此形可脱也。”言毕令去,则不待驱逐,徐徐出窗外。友人在座,惊叹希有。时隆庆四年事也。
黄衣入梦者:杭州湖墅干氏者,有邻家被盗,女送鳝鱼十尾,为母问安。畜瓮中,忘之矣。一夕梦黄衣尖帽者十人,长跪乞命。觉而疑之,卜诸术人,曰:“当有生物求放耳。”遍索室内,则瓮有巨鳝在焉,数之正十,大惊,放之。时万历九年事也。
白壁闻经者:我(莲池大师)云游在一庵住着,有人擒住数条蜈蚣,以竹弓把它们的首尾弯曲绑住,以图晾干后做药材卖掉,我见后买来放生了。其他的已经半死,惟有一只全活了,急急跑走。后来和一友人夜里在一起坐着,见墙壁上有一蜈蚣,便用木尺从傍边极力敲振,驱赶使它走,这只蜈蚣竟然不去。我说:“昔日所放的蜈蚣就是你吗?你是来谢我的吗?如果是这样,我当为你说法,你认真谛听不要动。”于是告诉它:“一切有情众生,都是心所造化幻变,心狠的化为虎狼,心毒的化为蛇蝎。你把你的毒心清除掉,你的这个蜈蚣的外形也就可以像衣服一样脱去不用了(译者按:岂止蜈蚣,众生皆然。只是脱去此形,再换个什么?)。”说完让它走,还没有驱逐,它就徐徐出了窗外。友人在座,惊叹稀有。这是明朝隆庆四年(1570年)的事情。
黄衣入梦者:杭州湖墅地方有一干氏妇人,因邻家被盗,使她受惊,其女送来十尾鳝鱼,为母问安。干氏畜养在瓮中,就把这事忘了。一天晚上梦见穿黄衣尖帽的十人,长跪不起,乞求救命。醒来后对这个梦起了疑心,百思不解,请懂术数的人占卜,术人说:“应该是有生物请求放生。”干氏在室内搜了个遍,则见有巨鳝在瓮里,数了正好十条,大惊,放生了。这是明朝万历九年时的事情。
施皆有报,事匪无征。
布施皆有善报,其事绝非无证。
诸放生者,或增福禄,或延寿算,或免急难,或起沉疴,或生天堂,或证道果,随施获报,皆有征据。然作善致祥,道人之心岂望报乎?不望报而报自至,因果必然,辞之亦不可得耳,放生者宜知之。
这些放生的人,或者增加了福禄,或者延长了寿数,或者消灾免难,或者治愈不治之症,或者得生天堂,或者证得道果,随有所施皆获善报,这些都有证据。然而作善事获得吉祥,岂是修行人存心望报?不图善报而善报自来,这是因果必然之理,推辞不要也不行,放生者应该知道。
载在简编,昭乎耳目。
这些放生感应的事迹,或记载在书上,或耳目明明所见所闻。
明有征也。如上所录,远则载在简编,有典有据;近则昭乎耳目,共见共闻。考古验今,定非虚谬。
说明这些事都有证据。如上所选录的,远的则记载在书上,有典有据;近的则是展现在耳目前,共见共闻。考古验今,此事此理决非虚妄荒谬。
普愿随所见物,发慈悲心,捐不坚财,行方便事。
普愿世人随其所见之生命,发起慈悲心,捐舍极不坚固实在的银钱,而行方便救济众生的善事。
此下普劝世人,随所见生命,发慈悲心,由是捐舍世财,方便救济。财不坚者,谓水得漂,火得焚,官得取,盗得劫,危脆无常,非坚物也。捐此作福,所谓以不坚财易坚财也。若无财者,只发慈悲心,亦是福德。或劝他人放生,或见人放生,赞叹随喜,增其善念,亦是福德。
放生文至此以下普劝世人,对随缘所见的生命,发起珍贵的慈悲心,由此捐舍世间不坚固实在的银钱财产,而行方便救济众生的善业。所谓财不坚实,是说世间财物常被水漂,火焚,官取,盗劫,常处危险中,像瓷器一样,脆而不坚,容易破碎,世间财物也是无常的本性,难得易失,并非坚实恒久不变之物。捐出这些世财作福积德,正所谓是以不坚实的世财换取今生来世坚实不失的善财。如果是没钱的人,只发慈悲心,也是福德。或者劝他人放生,或者见人放生,赞叹随喜,鼓励增上他们的善念,也是福德。
或恩周多命,则大积阴功;若惠及一虫,亦何非善事。
或施大恩周全多条性命,则大积阴功;若仅惠及一虫,又怎么不是善事。
有力者恩周多命,固阴功也。无力者惠及一虫,亦善事也。毋曰小善为无益而勿为也。世有不明此理者,必择身细数多之生,方肯买放。路遇大生,目视而过。此则惟贪自己之福,非悯众生之苦也。其福甚少,戒之戒之。
有财力心力者施恩周全保护众多生命,固然是阴功浩大。但无财力心力者仅惠及一虫,也是善事。不要说小善无益而不为。现在社会上有不明此理的人,一定要挑身体小数量多的生,方才肯买放。路遇大生,看见也不管不顾而过去。这就是仅仅贪图自己积福,不是真正悲悯众生的痛苦。其所得之福也甚少,戒之戒之。
苟日增而月累,自行广而福崇。
假如放生日增月累,自然修行广大而福德崇厚。
善无大小,惟贵久长。日日增之,月月累之,善多则行广,行广则福崇矣。
善心善行不论大小,惟贵长久实行。日日增加,月月累积,善自多则行自广,诸六度万行广大自然福德崇厚啊。
慈满人寰,名通天府。
慈悲遍满人间,美名必达天庭。
慈功久积,遍满寰区,人情既孚,天心必眷。或谓穹苍渺邈,何得相通?不知天王以六斋之日,巡狩人间,有善必知,无恶不察。又人行十善则天胜,人行十恶则修罗胜,故天帝时时欲人为善。一人为善,飞天神王报达天京。经有明文,非臆说也。
放生的慈悲功德长久积累,遍满天下,人情既已信服,天心必然眷顾。有的人说宇宙苍穹浩渺邈远,如何能与天心相通?不知天王在六斋日,来到人间巡狩,有善必知,无恶不察。又天与修罗战,人行十善业则天胜,人行十恶业则修罗胜,所以天帝时时希望世人为善。一但有人为善,飞天神王就上报到天界。经有明文,不是猜测。
荡空怨障,多祉萃于今生;培渍善根,余庆及于他世。
积怨业障因放生而涤荡一空,多福荟萃于今生;培植浸渍使善根深厚,余庆福泽惠及于他世。
放而不杀,与物无怨。非惟安乐今生,以此善根,当来之世,长寿永福。乃至成佛,万类有情倾心归附。皆余庆也。
放而不杀,与生物无怨结,不仅今生安乐。以此善根,将来后世,享长寿永福。以至于成佛,万类有情众生倾心归附依止亲近,都是余庆。
倘更助称佛号,加讽经文。
倘若更进一步助以称诵阿弥陀佛圣号,加以讽诵佛教经文。
遇生能放,虽是善功,但济色身,未资慧命。更当称扬阿弥陀佛万德洪名,讽诵大乘诸品经典。然虽如是,但凡买生,火急须放,讽经不便,只以念佛相资。若隔宿买而来朝始放,或清晨买而午后犹存,必待陈设道场,会集男女,迁延时久,半致死亡。如是放生,虚文而已。
遇生能放,虽是善功,只是救济了被放生者的色身,而未利益其慧命。更应当称扬念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念诵佛教大乘诸经典。然理虽如此,但凡买生,如救火,急须放,诵经时长不便,只应以念佛利生。如若头天买而来日才放,或者清晨买来而午后犹然存放,一定要等待陈设道场,会集男女做完法事才放,如此迁延时间长了,导致大半死亡。如此放生,只是形式上放生而已。
为其回向西方,令彼永离恶道。
为被放之生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令它们永离恶道。
念佛功德,愿诸生命尽此报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莲华化生,入不退地,永离恶道,长息苦轮。恶道者,六道之中,三道为恶,地狱、饿鬼、畜生是也。
以念佛功德,愿这些被放的生命尽了这一生业报身的生命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莲华化生,即到菩萨不退地,永离恶道,永久停息痛苦的六道轮转。所谓恶道,即六道之中,其中三道为恶道,就是地狱、饿鬼、畜生。
则存心愈大,植德弥深。
则存心越大,植德越深。
见苦放生,所存者善心也,今则是大菩提心矣,故云愈大。放生得福,所植者世间之德也,今则是出世之德矣,故云弥深。
见苦放生,所存的是世间的善心,今则更为所放之生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愿其成佛,这是大菩提心,故说愈大。放生得福,培养的是世间的福德,今则念佛回向,是出世间的无量福德,故说弥深。
道业资之速成,莲台生其胜品矣。
佛友修行以放生为助行必能速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莲台化生,必定能生高品。
心大德深,其事何验?盖利他者,菩萨之行也。以此行门,助修道业,譬如船得顺风,必能速到涅彼岸矣。净业三福,慈心不杀,实居其一。今能不杀,又放其生。既能放生,又以法济令生净土。如是用心,报满之时,九品莲台高步无疑矣。普劝世人,幸勿以我德薄人微,而不信其语也。
存心越大,植德越深,事有什么验证呢?因为放生利他的行为,是菩萨行。以这个修行窍门,辅助修行,就像船遇顺风,必定能快速到达涅彼岸。本师释加牟尼佛在《观无量寿佛经》中讲了欲生西方极乐世界者,应当修持净业三福,其中之一就是慈心不杀。今能不杀,又能放生。既能放生,又以念佛的法布施济度令其往生西方净土。这样用心修行,这一期寿命受报完满之时,西方极乐世界九品莲台高品往生不需怀疑。我恳劝普天下的世人,请千万不要因为我德薄人微,而不信这些话啊
放生祝愿
放生已,对佛像前,至心礼拜,白言:“弟子某甲,一心归命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我遵先佛明诲,今行放生,已得若干。以此功德,愿我罪业消除,怨愆解释。所修善根,日益增长。命终之际,身心安隐,正念分明,蒙佛接引,生极乐国七宝池内莲华之中。华开见佛,得无生忍,具足佛慧,以大神力,凡我所放一切生命,以及十方无尽有情,尽得度脱,成无上道。愿佛慈悲,哀怜摄受。”发愿已,念佛或百声、千声、万声,随意多少。

佛弟子慧明初译于公元2010年12月3日,再译于2012年4月16日。白话翻译如有错误之处,在此诚心忏悔,并祈请莲池大师和诸佛菩萨及诸位读者宽宥。以此善根,愿一切众生趋入佛门,离苦得乐,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究竟成佛;愿诸位上师和一切高僧大德长久住世,常转法轮,利生事业广大圆满,无量无边;愿佛教兴盛于一切时处,一切众生同沾法益。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金钱:+100(铜珠居士) 优秀文章
  • 君若愿披蓑衣着草鞋  则愿与君同行微信a2638388891
    级别: 嘉宾
    UID: 96966
    精华: 3
    发帖: 5961
    威望: 1262 点
    金钱: 131866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32 点
    在线时间: 100127(时)
    注册时间: 2012-05-19
    最后登录: 2024-06-29
    沙发  发表于: 2015-10-13 10:14

    阿弥陀佛.   
    江山秀美催人醉
    披星戴月几多回
    南无阿弥陀佛
    级别: 钻石会员
    UID: 140181
    精华: 0
    发帖: 324
    威望: 90 点
    金钱: 1992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6 点
    在线时间: 4494(时)
    注册时间: 2013-07-10
    最后登录: 2024-06-15
    板凳  发表于: 2015-10-13 21:51

    阿弥陀佛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