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下午好!
今年正好是赵朴初先生逝世十周年,在朴老逝世十周年的时候,我们来介绍一下他的佛学人生,有特别的纪念意义。十年前的5月21号,也就是小满——二十四节气的小满,朴老离开了我们,享年93岁。十年后的今天,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对我们中国很多方面有贡献的、一位我们不应该忘记的老人。
一
首先介绍一下他的家庭情况。
朴老的家庭是翰林世家,他的六世祖赵文楷是状元。我们安庆出了几个状元,其中一个是刘若宰,就是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原型之一。朴老的五世祖赵畇是道光年间的编修,编修也就是翰林了;他的四世祖叫赵继元,是咸丰年间的庶吉士,庶吉士比翰林要低一点,可以叫翰林,也可以不叫翰林。他的祖父赵曾重是光绪年间的编修,编修就是翰林。他的父亲赵恩彤生活在晚清,没有参加科举考试,他也曾是安徽大学堂的学生,也就是大家的校友。
赵朴初和陈独秀先生两家也有联系。赵朴初六世祖赵文楷曾经为陈独秀祖上的族谱写过序。赵文楷1798年写的这个序,他是1796年考取的状元;如果他没有考取状元,可能就不请他写序了,过去请人写序非常注重人的身份。当时,赵朴初家在太湖,陈独秀家族的一支也在太湖,所以他们在太湖是邻居;而且赵朴初家的先人请陈独秀家的先人给自己的孩子上课。赵朴初家是个地主家庭,家庭的成分比较高;陈独秀的家庭比较差一点,给赵家做先生。李鸿章跟赵家也是亲戚,赵朴初的五世祖叫赵畇的女儿,24岁时嫁给了李鸿章,作了他的第二夫人。赵朴初在晚年的时候写过一首诗,说:
鸿章非有罪,识囿翰林院。
在其茅塞开,桑榆嗟已晚。
暮年办洋务,亡羊而补牢。
清廷虽莫救,于世不无劳。
这首诗我就不详细解释了,简单地说,赵朴初写这首诗的时候,认为李鸿章不是没有罪,而他的罪是有客观原因的。这里只是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情况。
张爱玲是李鸿章女儿的外孙女,张爱玲跟赵朴初也是亲戚了。张爱玲曾经说过她的祖母,PPT上这个照片大家可以看到,就个坐着的就是她的祖母,张爱玲说,他(李鸿章)唯一的姨太太据说长的也很丑。张爱玲长得比较漂亮,可能就显得别人长得不好看了。她跟她的祖母没有生活在一起,没有什么感情,如果她们之间感情深一点,可能就不这么说了。
1907年11月5号,赵朴初出生在安庆的状元府,PPT上这一边就是状元府的老房子,这先是刘若宰的状元府;在太平天国时期,由于赵家跟李鸿章是亲戚,就让赵家的人给住下了,于是就有了现在的这个房子。照片右边的这个是“世太史第”。什么意思呢?“太史”就相当于编修的意思,“第”就是“房子”的意思。“世”就表示它不是一代,而是几代。这个“世太史第”我们现在去还可以看到,但是这边的这个老房子已经被拆掉了。
赵朴初的父亲是安徽大学堂的学生,老师是严复,跟大家就是校友了。他是上个世纪60年代初去世的,那个时期由于自然灾害的原因。他的母亲是武汉人,号“拜石”,所以后来朴老给他的家乡设个奖学金叫“拜石奖学金”,就是为了纪念他的母亲。1947年,由于极左路线,在太湖农村进行土改,他的母亲遭遇了不测。因为这是个灾难,详细的就不展开了。
PPT上这张照片是我在采访的时候无意间得到的,这张照片非常珍贵。大家可以看到这张照片,这上面是他的母亲、循初、旭初、贺孟珍、敏初、默初、父亲。这一个是他的四姐,他的四姐是个哑巴。本来不是哑巴,由于小时候做一种叫做“杠马肩”的游戏,从仆人肩上摔下来,脑袋朝下,于是就成了哑巴。这个四姐抗日战争的时候去世了,后来朴老1990年回太湖给她扫墓,墓当时在水边,已经被水淹了。因朴老的关系,家乡人把她的墓迁到了虎形山,在太湖寺前镇。
二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他是怎么走上佛教道路的。
朴老是1920年离开家乡的——那时候他只有14岁——到东吴大学附属一中读预备班。这是一个基督教学校,所以朴老的外语非常好,基督教学校对于学生外语的要求比较高。
赵朴初和苏雪林老师在一个学校里面,苏雪林老师跟诸位也是校友了,也曾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和老师。这位就是苏雪林老师(PPT上),这时刚刚结婚,刚从法国读书回来,随着爱人一起在苏州大学当老师。这个照片也非常珍贵。我到苏州大学去采访一位老先生,一位赵朴初的同学,已经90多岁了。他给我一堆资料,我是无意间看到这张照片的,于是老先生就让他的晚辈把它复印给我了。这张照片之所以珍贵是因为这两位都是很有影响的人物,他们曾经在历史的某个瞬间是在一起的。苏雪林老师在1999年去世了。在她100岁的时候,也就是1997年,曾经来到安徽寻访故地。我听说,苏雪林老师访问母校的纪录片拍的是我们学校红楼,是把我们学校的红楼移花接木到“安大”去了。实际上,苏雪林1997年没有来到安庆,只来到合肥。苏雪林过去被叫做“反动文人”,因为她是反对共产党的,她曾经要说把陈独秀干掉,因为他的老师在课堂上讲陈独秀的《新青年》时,气晕了。但后来苏雪林在武汉看到陈独秀的时候,对陈独秀的印象非常好。
赵朴初是怎么走上佛教道路的?他有肺病,身体不好,1927年就辍学了,由关絅老介绍在觉园的佛教净业社养病,这样走上佛教道路的。觉园这个地方我去过,当时据讲是危房,要拆迁,我是不希望它被拆迁的。
这个关絅之我要介绍一下。这个照片上他长得很威武,据说他是关云长的后代。人家是有族谱的,不是假的。他曾担任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廨谳员,也就是上海租界处理法律事务的官员。你看关絅之的这张脸就可以看出有点关云长的味道。赵朴初晚年说,“弟之信佛,实受关絅老之启发,此德不可忘也”。
关于关絅老,给大家介绍三件事。一是,1913年袁世凯派人在上海刺杀宋教仁,当时中国方面要求引渡罪犯,关絅老是支持引渡的,就把犯人自法租界交给了上海地方政府,因为他在租界工作;二是,1913年二次革命的时候,北洋政府在上海打算秘密逮捕孙中山,关絅老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就把这个消息悄悄的告诉了孙中山,孙中山就逃跑了。所以孙中山专门送了一把扇子给关絅之,来感谢他;第三个事情就是五卅运动的时候,法租界审理被逮捕的游行的学生,关絅之审理后,宣告学生无罪。赵朴初当时在苏州,募捐支持五卅运动,所以他们两个在不同的场合下都支持了五卅运动。
那关絅老跟赵朴初是什么关系呢?赵朴初的母亲是武汉人,关絅之也是武汉人;赵朴初的母亲和关絅之的姐姐是结拜姊妹。所以,赵朴初的母亲想到让赵朴初离开安徽,就想到了要这个结拜的姐姐帮忙。而关絅之是上海佛教界的领袖人物之一,上海的佛教界一般都听关絅之的,所以赵朴初走进佛教界的起点非常高,很快就结识了佛教界的很多高僧,这给赵朴初走向中国佛教界的领袖地位,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赵朴初的母亲曾经写了一个剧本叫做《冰玉影传奇》,讲她和关絅之的姐姐结拜姊妹的故事的,这个剧本有一种理想,希望将来能和结拜的姐姐一起到西湖养老。遗憾的是,他的母亲后来不幸遇难了。
1935年的时候,经圆瑛大师的介绍,赵朴初皈依佛门。成了在家居士。居士是可以结婚的,有的人可能就要问“赵朴初为什么可以结婚”?在日本,僧人也可以结婚;在我们国家,一般来说,出家人是不结婚的。
朴老的原配夫人叫汪棣华,曾经他们有一个孩子,但在小时候就去世了。朴老在1936年写了一首诗,叫《闻雁》,
穷索成孤往,秋林一雁哀。
未应歌舞地,还恋望思台。
倾耳随风逝,危肠共叶催。
征途难得遇,知是为谁来?
我分析,这首诗有怀念自己的孩子的。他现在的夫人陈邦织还健在,今年93岁。我曾经见过她两次,老人身体非常好。
三
介绍一下他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朴老是个佛教界领袖,同时他对中国革命也有贡献。他在1937年抗日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上海街上有很多难民没地方去,他就举个旗子在前面带着难民,到一个地方安置。后来上海的报纸把这个消息刊登出来了,说“赵朴初菩萨再世,侠肝义胆护难民”,他冒着危险,把难民安置好,非常了不起。他的第二个贡献就是他把难民送去参加新四军。当时上海抗日战争开始的时候难民非常多,这些难民,上海政府也想解决。当时有的同志跟赵朴初已经是朋友了,就说把难民送到皖南,参加新四军。于是即由赵朴初出面,说是把他们送到福建参加开荒,骗过上海地方当局,把他们送到福建,又由福建送到安徽皖南。所以他跟陈毅的关系非常好,非常深,是有这样的历史基础的,因为,他对革命做出过贡献。另外,他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创始人。这个照片上有五个人的照片,实际上创始人远非这五个人,这里只是大致的说几个人。马叙伦在1919年蔡元培开除陈独秀的文科学长的时候,帮助蔡元培开除的他,所以陈独秀和胡适不喜欢他。他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领袖,1945年的时候,他是反对蒋介石的。周建人是鲁迅的弟弟,三弟。还有雷洁琼。许广平是鲁迅的夫人。郑振铎也是文化人,1957年在去苏联的飞机上遇难了;如果不遇难,将是一个了不起的人。赵朴初和他们都是朋友,可以看出赵朴初的生活层次是非常高的,他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有很大的影响。当时宋庆龄是中国福利会的会长,因此在上海的时候,她曾经请赵朴初给他帮忙,那时候赵朴初已经是上海佛教协会的秘书,而且有很多的兼职,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宋庆龄就写了一封信给赵朴初,请他帮她找一个“看仓库的人”。“看仓库”就是看重要的抗日物资,这封信朴老就把它保留了,后来朴老写诗词的时候,多次提到他跟宋庆龄的交往。1949年,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候,赵朴初特意被邀请到北京参加会议的。当时朴老担心到北京以后要吃“肉边菜”。什么意思呢?担心北京方面不给他们准备素餐,只能在荤菜里面找一些素菜吃,这叫“肉边菜”。结果呢,没有想到周总理非常的细致,专门给这些宗教人士安排了素餐,所以赵朴初非常感动。
四
介绍一下朴老跟一些领袖人物的交往。
毛主席曾经接见柬埔寨的佛教代表团,那时候中国跟柬埔寨没有外交关系,都是民间交往。柬埔寨胡达法师来的时候,毛主席说“佛说赵朴初,即非赵朴初,是名赵朴初”。先肯定,再否定,再来一个否定的否定,问赵朴初是不是这样一个意思。赵朴初说不是的,他跟毛主席谈辩论法,他说我这个赵朴初是实实在在的,不能用这个理论套。后来毛主席对李维汉说,“这个和尚懂辩论法。”毛主席把他看做是个和尚,实际上朴老不是和尚,而是居士,居士和和尚不一样。
赵朴初和周总理的关系非常好。在1950年我们国家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要“打老虎”对那些贪污的进行打击。陈独秀的儿子陈松年因为贪污了五千块钱也被打击了一下。实际上那是的五千块钱是旧币,就相当于现在的五块钱,不算什么。当时朴老是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上海分会副主席、华东局民政部副部长,专门分管捐款的分配,掌管的价值是121亿,也就相当于现在的1210万,这在当时是个天文数字。经过检查没有发现一点问题。在打之前,赵朴初告诫他的部下,“你不能乱说,不能自杀。”因为一自杀就说不清楚了。结果没有查出一点问题,周总理就称赞他,说“赵朴初是国家的宝贝啊!”所以,“赵朴初是国宝”的说法是周总理送给他的。
和陈毅的关系,我前面也提到了,朴老是送难民参加新四军的,所以,陈毅对赵朴初是很尊重的。陈毅当上海市的市长,赵朴初是他的一个部(民政部)的副部长,陈毅是赵朴初的老同事、老领导。陈毅喜欢下围棋,日本曾经授予陈毅围棋段位,七段,然后是八段。朴老每次都会写一首词送给他。陈毅去世以后,朴老还写了悼念他的词。现在的这个照片是陈毅的故居,陈毅故居两边的门联就是赵朴初的字——“直身满天下,殊功炳世间”。
小平同志跟朴老关系也好。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佛教开始恢复;佛教在文革期间遭受了很大的践踏。赵朴初跟日本佛教界发起了把鉴真和尚的塑像运回中国展览的活动。鉴真是我们中国唐代的僧人,东渡日本后,在日本民间的影响非常大。邓小平在展览开幕的时候这一天发表文章,认为鉴真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人物。事实上这是支持赵朴初中国佛教协会的工作。
江泽民在赵朴初去世之前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江泽民非常尊重朴老,在有关会议上,在接见外国友人时,赵朴初常常陪同。江泽民说:“我很珍重的保存着赵朴初同志写给我的信。”朴老的字写得很漂亮,写给江泽民的信是更加认真的写了,所以江泽民把它当做文物一样保留着,现在应该说很值钱的(笑!),开个玩笑。
朴老与谢冰心的关系也非常好。他们1955年到日本去参加禁止原子弹、氢弹世界大会,照片上朴老穿着白色的西装,倜傥潇洒,很给我们中国人争光。这是他第一次到日本去,后来他一生到日本去了二十多趟,可以说日本人对赵朴初是非常尊重的。谢冰心的孩子喊两个人喊舅舅,一个是巴金,一个是赵朴初。中国的文人中,“文父”“文母”就是谢冰心和巴金嘛。赵朴初说明在谢冰心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冰心女士去世之后,她的孩子见到赵朴初仍然喊舅舅。
赵元任是胡适的好朋友,赵元任结婚的时候是胡适给他做的证婚人。赵元任在中国影响很大,他的妻子是杨步伟,曾经当过北京的一所女子医院的院长。杨步伟的祖父是杨仁山,杨仁山是中国老一辈佛教界的领袖。鲁迅就像写过文章提到杨仁山先生。赵朴初到美国去时,专门拜访了赵元任先生,这张两人的照片是在中国,经周恩来介绍两人相识,这是两个非常有影响的人物留下的合影。
五
谈谈朴老在文革期间的情况。这张照片是赵朴初在文革期间的照片,他在文革期间被打倒,当时叫“牛鬼蛇神”。当时很多年轻人都喜欢到赵朴初家跟他谈天说地,叫“往来无白丁”,就是来的人都是有文化的人,不是认不得字的人。据说,当时造反派要揪斗赵朴初,周总理派人把他送到西山保护起来,周总理对他很关心。朴老曾经在广济寺劳动,1969年他做煤球,写过一首诗:
变化有鲲鹏,丸泥理可通。
今朝通手黑,明日彻心红。
这是在2006年去拍下的一张照片,现在已经看不到有文革的痕迹了。
赵朴初是反对江青的,江青在文革期间对佛教采取了一种全盘否定的态度。在1974年江青还在台上的时候,江青最得意的时候,赵朴初就写诗批评她。1974年春,赵朴初写过《春感》:
春色生烽燧,江云乱眼飘。
异花开绝域,野竹上青霄。
鹳鹤追飞尽,偃鱼龙卧高。
风波空涉远,日月不相饶。
这首诗里,“江云乱眼飘”的“江”就把江青的“江”,“野竹上青霄”的“青”就是江青的“青”,“鹳鹤追飞尽”,是说元帅都被迫害光了,“偃鱼龙卧高”说的就是毛主席,他是“龙”啊,“风波空涉远,日月不相饶”是说你们现在作怪搞得时间漫长的,迟早是要倒霉的。到了1976年悼念周总理,这时候赵朴初是支持天安门事件的。当时“四人帮”对悼念周总理的工人和学生进行镇压,赵朴初写诗批评。后来“四人帮”派人到全国政协去调查,因为他的诗流传很多,“四人帮”已经怀疑赵朴初了。赵朴初不得不在会议上辩解,他说“我自己写的诗词,你们可以向邓大姐调查去;我看过或修改过的别人写的悼念周总理的诗词,对不起,太多了,记不住了”。当时很多的学生尊敬他,找他写诗要词的很多,他说“对不起,记不住了”,大家可以看出当时“黑云压城城欲摧”啊,朴老当时的压力是很大的。
六
谈谈朴老对中国佛教的贡献。
赵朴初是中国佛教协会的发起者,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成立的时候,赵朴初虽然年龄不大,才40多岁,但他在成立大会上作主要发言。毛主席还把报告作了修改,增加了一句话叫“发扬佛教优良传统”;毛主席对佛教是不完全否定的,他认为佛教是文化。所以毛主席这句话修改是有针对性的。另外,赵朴初非常强调要培养中国的佛教人才,我们现在看,很多地方都有中国佛学院,九华山也有。朴老非常注意抓这一方面的工作,中国的佛教人才有很多是研究生、博士生,这跟朴老本人有文化有关系。朴老非常强调中国的佛教要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中国的佛教要在中国往下传、立得住,必须要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不能反对社会主义。这是朴老对中国佛教的贡献,中国佛教在世界上影响非常大。朴老的一个基本观点是,他认为佛教是文化,这实际上也是毛主席的观点。钱学森曾经给朴老写信,提出来“佛教是一种文化”;中国哲学家、历史学家范文澜晚年的时候说,“不懂得佛教就不懂得中国文化”。他说这句话是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说的,说明范文澜在晚年的时候进行了反思。周建人也说“佛教是值得重视的”,朴老强调他们两个人都是马列主义者。朴老什么意思呢?就是中国的佛教与马列主义、社会主义有相融的一面。
1965年,朴老到印度尼西亚,当时的印尼的总统苏加诺跟他讨论佛教问题。苏加诺就问“佛教是无神论吗?”他在怀疑这个东西。朴老告诉他,佛教是无神论,信佛的人是不相信神的,因为释迦牟尼是人,不是神,不是上帝,不是基督教。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后来苏加诺去世后,朴老还写了一首诗回忆与苏加诺的这次交谈。
马克思说“佛教是鸦片”,朴老有自己的理解,他纪念罗竹风(辞书主编)时写过这样一首诗:
马氏鸦片喻,其锋实指上。
深情哀下民,谓失误声抗。
毛公云文化,钱子言同样。
信开斥迷信,适足形其妄。
卓卓罗竹风,长顾罕能尚。
赵朴初认为,“马氏鸦片喻”针对的是宗教的上层,而不是下层,所以叫“深情哀下民”,马克思关心的是包括僧人在内的下层的老百姓。
朴老对中国和日本两国佛教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位日本京都清水寺大西良庆长老已经104岁了,他在文革期间很久没有听到赵朴初的消息,非常痛苦。1975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到中国来,中国的接待名单里出现了赵朴初的名字,据说当大西良庆长老知道时,他自己半夜里一个人在屋里跳起舞来。赵朴初对中国、日本、韩国的佛教交往也有特殊贡献,他认为中日韩的佛教文化是一个黄金纽带,韩国和日本的佛教也是中国传过去的,所以现在中日韩三国佛教界每隔一段时间还开会、还坚持交流,这是赵朴初奠定的基础。
七
谈谈朴老的佛教思想。
朴老是相信佛教的,相信三世轮回说,相信人都有前生、现世、来世。佛教相信人是不死的,所以很多人现在日子不好过就信佛,想来生投个好胎。这是佛教的一个观点,赵朴初是相信的。他写过一首诗有这么一句,“灵山昔日莫疑猜,记取恩情代代”,他认为几千年前,他就跟释迦牟尼一起开过会了。另外,苏东坡、熊十力、梁漱溟都相信有前生,都相信自己在这一世之前都有生活,不会突然冒出自己来的。有一次谢冰心说她做梦梦见去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好像去过,又记不得是哪个地方,赵朴初就告诉她“这就是你的前生”住过的地方。
有个朋友问赵朴初“你真的信佛吗?就是怀疑他是不是真的信佛,会不会是做给人家看,赵说“当然是真的,这怎么能假!”朋友问“佛是什么?”赵朴初说:“佛不是神,是无神无我。”
赵朴初讲慈悲,他曾经跟丁光训——丁光训也是我们安庆人,他是基督教的领导人——谈论慈悲,说,佛教上讲的慈悲和基督教讲的慈悲是一样的,都是讲“爱”,都是要给予人民大众以利益和快乐。当然,慈悲也不完全是佛教的特点。
什么叫禅呢?禅学有它自己的规定,他跟儒家在逻辑、知识体系上是不一样的。你可以十年面壁,你可以不按我们的逻辑来,你可以写一首诗,像“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就可以给你一个位置,你就可能接禅宗的班。它就是强调一个来源于内心的感悟,由感悟来解决问题。你要是看禅宗的东西,它没有逻辑性,他的话可说是前言不搭后语,但是它有内涵在里面。要是从写诗的角度看,他的诗写得水平还很高。朴老的诗词为什么写得好?这里面也有禅的味道。写诗大家都知道,你要是写得太直了,那你水平就不高;你要是写得大家想了半天才读明白,那水平就很高。朴老的诗词写得好,有禅的味道。
曹禺是戏剧家,曾经和赵朴初住在北京的一家医院,他们是医院的邻居。晚年的时候,朴老就劝曹禺读一下《心经》。《心经》是《金刚经》里很短的一段话,是《金刚经》的精华,《金刚经》是佛教的精华,所以《心经》是精华的精华。朴老建议曹禺读它,实际上曹禺读不懂,但是他还是读了。他们有一段对话,曹禺问朴老,“你喝茶可有禅意?”赵朴初说“但以喜心饮茶,就有禅意。”朴老的解释本身就有禅的味道,实际上他就没有回答曹禺的问题。“禅”是一种顿悟,如果你问一个问题,他直接回答你,他的水平就不高了,越有逻辑性,越没有禅的味道。
八
朴老的诗词造诣我简单介绍一下。朴老1961年就出版了他的第一个诗集叫《滴水集》,周总理看到这个诗集以后就介绍他加入到中国作家协会,当时的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是夏衍先生,也是一个电影剧作家。在中国,由周总理介绍加入中国作协的可能就只有赵朴初一个人。他的第二本诗集是1977年出版的,叫做《片石集》,他实际上有纪念自己母亲的意思,他的母亲号“拜石”。现在赵朴初还有一个《韵文集》,这是在赵朴初去世以后才出版的,但在世时就开始整理了。所谓《韵文集》就是包括诗、词、对联等,像过去的骈文,六朝时期带韵味的文字,也属于韵文。朴老的词写得非常好,他是在去参加一次国际会议的飞机上第一次写词,从此一发不可收,词写的越来越好。赵朴初最有影响的词是《某公三哭》。1963年,肯尼迪被刺杀以后,赵朴初写了一首词叫《尼哭尼》,这里的第一个“尼”就是赫鲁晓夫,他名叫尼·赫鲁晓夫,第二个“尼”就是肯尼迪,前尼哭后尼。经过康生的推荐,毛主席收到了这个词,非常高兴。1964年印度的尼赫鲁——中印战争的推动着,实际上是个很反动的人,周总理说过他谈判最难对付的就是尼赫鲁——死后,赵朴初又写了《尼又哭尼》,就是讲赫鲁晓夫又哭他。到了1964年10月,赫鲁晓夫被赶下台,赵朴初又写了《尼自哭》。1964年年底到1965年年初,柯西金访华。毛主席知道这一次苏联人不想和中国搞好关系,就把这三首诗改了一个名字叫《某公三哭》发表在《人民日报》上了。所以现在的像我和比我年龄大一点的人都知道《某公三哭》当时影响非常大。当时没有电视台,只有广播电台,这三首诗在那几天几乎是每天都在广播,所以影响很大。赵朴初诗词的名声与这次广播、毛主席的推荐以及这场国际上的意识形态的斗争是有关系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赵朴初的诗词水平是有政治含量的。
日本和韩国授予赵朴初三个博士学位。赵朴初在东吴大学是辍学,没有读完,所以他是没有大学文凭。其实没有文凭没有关系,我觉得得要有真才实学。陈独秀没有文凭可以到北京大学去做文科学长,是蔡元培给他做假学历。这就是蔡元培伟大的地方,不一定要有文凭,但要有真才实学。胡适先生一生得了三十多个荣誉博士学位,堪称第一。赵朴初作为一个佛教领袖,日本和韩国给了他很高的地位。
九
他的书法水平很高,曾是中国书法协会的会长。朴老曾当面送一幅字给日本的宫泽喜一首相,宫泽喜一首相就问“这个字写得太好了,能请教一下先生的字是什么体吗?”朴老就讲,我这个体就是“赵体”,没有什么体,就是自己的体。朴老写字是下功夫的,他曾在1970年“文革”期间就写过一首诗,讲,“何当遍取五湖水,日课一诗书万纸”。每日像上课一样写一首诗,要写一万张纸,这是夸张了。这是说明他每一天都在写字,每天都写诗。朴老不写日记,他写诗,所以他的诗很有史料价值。朴老在“文革”期间照样写字,还有这么好的心态,我们看这张照片,朴老满面春风,不像是生活在“文革”时期,他很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因为自己有精神支撑。
朴老和启功的友谊很深,启功的年龄比他小。启功先生多次向朴老请教,有一次他到医院去看朴老,进门之前打了个喷嚏,他就写了个条子离开了。他担心自己生病会传染给朴老,会把感冒传染给朴老。人的关心,有时候是非常细微的!
朴老有一个特点,他送字给人家,不是你找他要,你在他身边,他有时候会问你“你要不要我的字?”现在朴老的字可以说几千块、一万块没问题;你要是当时在他旁边找他要一幅字,他肯定会给你(笑!)。他不像现在某些书法家,生怕他的字给你带来什么好处了,他认为把字给你,是扩大了两个人之间的交往和关系,增强两个人之间的友谊。他不认为这是财富,不怕好了别人。
下面这幅图是我在九寨沟的时候拍下来的,松州是到九寨沟的最后一个县,前年(汶川)地震得时候,我就想,这条路非常崎岖,想到朴老的题字。峨眉山万年寺我为什么拍它?胡适有一个情人表妹叫曹佩声,曹佩声曾在抗日战争时期到万年寺出家,做过短期的尼姑,所以看到“万年寺”这几个字,我就想到了胡适先生。朴老的字有个特点,就是字的内容越重要,字就写得越正楷、越庄重;他是按照事物的重要性来确定字的工整性的。分析朴老的字,就会发现他讲究工工整整。我有时候看到有的人写字,比如写“某某故居”什么的,有时候写得很潦草,写的人就没有朴老这个境界;有的字需要写得工整一点,表示对被写的对象的一种敬重。你写信给别人也是这样,你们以后要是写信给别人,你越是尊敬别人,你的字就应该写得越工整。一般的来说。领导人写信写给下级可以写得潦草一点,下级写给上级的信要工整一点(笑!)。朴老一生写字都写行书,就是正楷稍微随意的字体。晚年的时候开始写草书,他是考虑自己年龄越来越大了,将来写的东西长一点,慢慢写怕自己的身体会吃不消,所以开始写草书。但实际上,我看到的他送给别人的字都是写行书,很少写草书,说明他对别人的一种尊敬。
十
现在,谈谈朴老的日常生活。朴老一生活了93岁,他很注意锻炼身体;他最大的锻炼身体的方式就是走路。他患有心脏病,医生建议他在病房里走路,最后一年,他仍然每天坚持走六百米。也就是我们在操场上转两圈,他一天只能走这么多,多了身体会受不了。
这一张照片是朴老在打桌球,非常好;但是仔细一看就知道朴老不会打,你看这个手部的姿势就不对。这个很有意思,说明朴老爱好这个东西,爱好健康的生活。朴老喜欢大自然,这是他写的一首诗:
无事此静坐,无事此静卧。
静对四围松,相干无一个。
这是1987年在日本写的。一个人能跟自然融洽到一起的,他是有一定造诣的,不是我们一般的人能够做到的;人与自然能够合一,这是很高的境界。朴老1994年在海南岛写过一首诗,能够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诗是这样的:
不知何处有天涯,四季和风四季花。
为爱暖霞餐海色,不辞坐占白鸥沙。
诗的意思是:不知道何处有天涯,在他的脑子里,是没有家乡概念的;“四季和风四季花”,春夏秋冬对他来说都一样,冬天也好,夏天也好,没有区别;“为爱暖霞餐海色”,晚上观看海霞忘记了吃饭,就以海色作为自己的晚餐;“不辞坐占白鸥沙”,这个沙滩是海鸥栖息的地方,他就抢占了白色海鸥的地方,和它们坐在一起,反映了老人跟鸟雀天人合一的思想,可以看出朴老有一种非常好的心态。
下面这首诗是朴老1991年11月写的,叫《病室偶作》:
八十四年过,而今知免夫。
遵医多饮水,阅世但观书。
尚有平生志,还思老骥图。
智灯千万亿,一一耀明珠。
这是朴老84岁的时候在日本写的一首诗,这张照片是朴老穿着日本的服摄的像,你要不注意还以为是日本人。“八十四年过,而今知免夫”,什么叫“免夫”呢?曾子曾经说过“启余手,启余足,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就是说你现在遇到的问题今后就遇不到了,你84岁的年龄到了,今后就不会再犯84岁之前犯的错误了。孔子讲“四十不惑”,其实现在很多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的人都在犯错误,哪有不惑的呢?所以朴老讲“八十四年过,而今知免夫”,我同意朴老的观点。
下面这张照片可以看出朴老的生活是很随意的,这是1990年在云南开会时的照片,朴老坐在躺椅上面,腿还翘起来,很随意的跟他的下级聊天,这个刀述仁先生后来当了中国佛教协会的会长,当时是云南佛教协会的负责人。在朴老去世之后,我曾经写信跟刀述仁先生要材料,他后来给我寄来了。这张照片给大家看看,只是让大家知道朴老是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朴老长寿的一个原因就是他70年吃素,从他到东吴大学读书起,他就开始不吃肉。有的时候别人请他吃饭,给他盛了一碗肉烧萝卜汤让他喝,没告诉他是荤,他没在意喝下去了,最后他还是吐了。长期的食素,他的胃已经不习惯吃荤了。后来他的一个朋友写了一篇文章说朴老“不吃肉,吃一点肉边菜”,朴老给他回了一封信,说“你的文章写得非常有趣,但是不符合事实,因为我不吃肉边菜,有肉我就不吃”,后来我采访到他的这个朋友,他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更正,向朴老道歉。朴老曾专门对“吃肉”和“吃荤”作了解释,在佛教界,“吃荤”是专指大蒜、葱这样气味浓烈、富于刺激的东西。
十一
朴老虽是佛教人士,但是仍有故乡情结。
他对陈独秀非常敬重,1990年他回到安庆,曾经到陈独秀墓地祭奠陈独秀。1995年,有一个客人到朴老家,说他到看到有人在陈独秀墓前摆了花圈。他就写了一首诗悼念陈独秀。赵朴初到陈独秀墓地的时候,讲过一句话说“怎么这么小啊”,意思就是说陈独秀的墓应该是一个大墓,不应该是一个小墓。
他与枞阳人黄镇关系很好。1989年黄镇去世之前,也在北京的医院看病,开了一个刀,前列腺小手术,但由于事故,黄镇不幸去世。黄镇去世之后,朴老写了一首长诗哀悼他。他们在不久前见面的时候,相约一起回到安庆来看看,这个愿望没有实现。如果黄老没有去世,和朴老一起回到安庆,应该会给我们留下更多东西。黄镇是《长征漫画》的作者,这一副就是他画的画。长征历史上留下的我们能看到的,就是黄镇留下的东西,黄镇的二十四幅画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安庆有一个黄镇纪念馆,大家可以去看看。
朴老的母亲去世以后,朴老就把他的母亲的骨灰寄放在迎江寺。文革期间,迎江寺的和尚怕事,就把骨灰丢到生化池去了。生化池就是迎江寺后面的一个小池塘。朴老在1990年回到安庆迎江寺没有看到母亲的骨灰,应该说内心是很痛苦的。但他对迎江寺还是支持的,迎江寺修复他还是捐款的。1911年辛亥革命的时候,朴老一家就从家乡逃到太湖,在太湖建造了房子。在1990年回到太湖的时候,他写了一首词,有这么一句话“任故宅水深千尺,抑又何伤?问还余几多光热,报我乡邦?”太湖在建造花凉亭水库的时候,把他家给淹了,朴老的家现在就在这个水库的水下面。尽管朴老的故宅现在已经被家乡的水库给淹了,但朴老还在想着回报自己的家乡,可以看到,朴老的胸怀是很宽广的。
朴老64年没有回家乡,在1990年回了一次家乡之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家乡,所以这一次他到了太湖、到了安庆、到了岳西司空山的脚下,留下了很珍贵的诗。他虽然没有到司空山,只是到了山脚下,但他给司空山写了一首诗,还题写了“司空山”的字。司空山是二祖修行的地方,佛教有六祖跟安庆都有关系。一祖在少林寺没有过来。后来梁武帝镇压禅宗,二祖就往南逃,逃到了安庆。因为安庆的山水很好就留在了安庆,建立了寺庙,继而传给三祖僧璨,三祖又传给了四祖道信,四祖主要生活在黄梅,后来传位给五祖弘忍,太湖西风禅寺,就是五祖弘法的地方,现在还有五祖洞;六祖就是慧能,由于遭到师兄神秀的追杀,逃到了广东。安庆与禅宗二祖到六祖都有关系,赵朴初出生在安庆,可见缘分很深。朴老生前多次表示可以在安庆发展禅宗旅游圣地,可惜我们现在做的还不是很好。
朴老本人曾经给家乡太湖捐过很多钱,也曾经动员国家相关部门(民政部)一次性就给太湖捐了两百万,自己也多次给太湖捐款。而且为了帮助家乡孩子读书,设立了“拜石奖学金”,有数百孩子受益。
朴老在安庆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去看呢?一个是安庆的状元府故居,虽是新做的,但这是一个纪念的地方。还有一个就是太湖县寺前镇做了一个赵朴初陵园,现在每年去看的人也比较多;上次寺前镇上的一位先生在电话里对我说,很高兴,去陵园参观的人越来越多了。太湖还有一个佛图寺,朴老晚年的时候说想来看看,但是他已经没有机会了。赵朴初的故宅已经被水淹没了,但是太湖虎形山上埋葬着赵朴初的很多亲人,包括他的四姐,这里仍然是我们寻访朴老故址的一个地方。
十二
朴老对我们大学生有什么启迪呢?我简单谈几点,供同学们参考。
一个是讲道德。佛教是讲道德的,有的人相信舍利,就是有德的人的遗体。朴老给舍利一个界定,说没有德的人是没有舍利的,只有有大德的人在死后烧遗体才会有舍利。就我个人来说,我是不信这个的。我对朴老很尊重,但对佛教的个别观点我也不是很赞同。但佛教讲道德,我们可以借鉴。
再一个朴老认为要有理想,做人要有理想,佛教要与社会主义相一致,社会主义就是一种理想,信佛教的人要爱教、爱国家,要有理想。
另外朴老希望人要有知识有文化,他每天睡觉之前都还在看书。
朴老还强调要报恩,要报父母师长恩,就是要对父母好、要对师长好。还有报众生恩,那些农民种地,提供粮食,我们要感谢他,要尊重农民。要报国家恩,没有国家我们是要受人家欺负的。第四要报三宝恩,就是要报佛教恩,没有佛教就没有一切——对于信佛的人来说。现在社会上很多人连父母恩都不愿报,这是不对的。
再一个,人要止恶行善,不要做坏事,不要害人。陈毅就说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个讲的就是“四人帮”。这个东西我还是相信的。一个人作恶多端肯定是有报应的。善恶是有因果关系的,做坏事多了肯定是要遭报应的。桐城派的方苞在被捕之前,解释了跟一个朋友的误会,后来这个人在审判方苞的时候舍生忘死的救他。这就是“善有善报”。
要尊重科学,佛教里保留了许多的科学文化,尤其是印刷术、美学、音乐,还有建筑学等等,都与佛教有关系,名刹大寺都离不开佛教文化和科学内容。所以朴老强调,佛教是有文化有科学的。
朴老认为佛教是反对迷信的。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僧人晚上很冷,他没办法,就把木头做的佛像当做柴火烧了,这是大不敬的。但他说我这是对的,因为佛是救世济民的,我快冷死了,佛救了我,他会高兴的。这说明佛教不讲迷信。我们现在要是把一个领导人的像给烧了,可能不大好。但是佛教能做到,它敢于在太岁头上动土。
佛教讲究忍。你要是跟别人打架,佛是不赞成的,佛主张“忍”。朴老在文革期间被“四人帮”围剿的时候就是主张“忍”的,最后忍无可忍的时候才会发火。朴老发火也是很厉害的。朴老妻子跟我聊天,我就问“朴老发火什么样子?”朴老夫人把眼睛朝我一瞪,说,那可厉害了。朴老是练气功的人,“气”出丹田,(笑!)一旦出来,那是很厉害的。一个人慈是一方面,但对“恶”是有恨的一面。四川的一个很贵重的佛像的头部被人偷了,朴老是桌子一拍,大发雷霆,朴老是有火的。朴老也是人,也有他的脾气。
十三
最后,我给大家谈一下我本人研究赵朴初的情况。
这是赵朴初1996年给我的一本书题的字——《陈独秀与中国名人》。这个字寄给我的时候,我的这本书已经在印了,我很遗憾,没有办法把它放在封面,只好放在扉页了。我后来写了赵朴初的一点东西,也是弥补了一点遗憾。这是朴老写给我的一封信,我给他写的信,他回复的。他对我很客气,对我这样的一个比他年轻很多的人还很谦虚,可以看出朴老的心胸非常的宽广。我给有的熟悉的领导也是送过书的,个别人没有回音,那是两个境界。所以诸位以后做了领导,有人给你们写信,你们一定要回信以示尊重(笑!)。
朴老2000年去世,我在2001年出过一本书,辑录赵朴初的有关文集,来纪念赵朴初老人。这是2004年我写的一本书叫《赵朴初传》,这本书当时很好卖,三个月就买了一万本。《光明日报》免费做了书讯广告,做了好多期。这一本《赵朴初因缘人生》是2005年出版的,介绍赵朴初与领导人以及文化名人的关系。这本《赵朴初说佛》是2006年我写的一本书,这本书当年就印刷了两版,很好卖;不是我写的好,使人们对朴老非常尊敬。
另外,我发表了关于赵朴初的文章有37篇(报刊摘登)。2004年,我在中央电视台做了一个关于赵朴初的专题片的嘉宾,2007年在凤凰卫视做了一个赵朴初诞辰100周年的专题片嘉宾。一篇文章被收入山东的中学教科书里了——这也不是我写的好,是因为内容与赵朴初有关。《新民晚报》在2006年把《赵朴初说佛》进行了连载,所以在上海这本书很好卖。
《赵朴初传》出版以后,《晶报》、《珠江时报》、《文汇读书周报》、《深圳特区报》等报刊作为畅销书来推荐;有读者写博客说,“每个人,尤其是各级领导都应该在空闲时间找来《赵朴初传》来读一读……”;他的意思是说,赵朴初是反对腐败的,建议各级领导来读一读《赵朴初传》。《解放日报》曾发表一篇文章《有感赵朴老说“不”》,对社会上一些人不讲原则提出批评。有一个和尚叫慈心,看了《赵朴初传》后,晚上做梦写了一首诗,说明这本书也受到了僧人的欢迎。《珠江时报》做过一次“2006年我最喜爱的书”读者调查,《赵朴初说佛》榜上有名。
有一个小姑娘,只有24岁,比你们稍大一点,她读了《赵朴初传》后,在博客里写“想起赵朴初生活的一件事:曹禺问朴老,“你饮茶可有禅意”,朴老答“但以喜心饮茶,便有禅意。”她自己加了一句“但以喜心接人接物,便少怨言。”这是小姑娘自己写的,是受到启发后写的,说明朴老的话,也受年轻人欢迎。
最后我以赵朴初的遗偈作为今天讲座的结束语。朴老有八句话留给后人:
生固欣然,死亦无憾,
花开花落,流水不断;
我兮何有,谁欤安息?
明月清风,不劳寻觅。
最后感谢大家,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