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佛教的四恶语与四善语
级别: 钻石会员
UID: 3037
精华: 0
发帖: 376
威望: 385 点
金钱: 4484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51 点
在线时间: 10589(时)
注册时间: 2008-12-23
最后登录: 2024-01-04
楼主  发表于: 2013-08-25 12:01

0 佛教的四恶语与四善语

 
 
佛教的四恶语与四善语
慎独


  佛陀在教化弟子时,经常向弟子们讲说各种恶行与善行,令弟子们远离恶行,奉行善行。仅就语言方面来说,佛陀分别向弟子们介绍了四种恶语与四种善语,让弟子们随时守护自己的口业,不说恶语,只说善语。佛所说的四恶语是与四善语相对而言的。四恶语分别为妄语、绮语、两舌、恶口;四善语分别为如实语、质直语、不两舌语、依法语。兹分述如下:

  佛说四恶语之一是妄言。妄言又称妄语,所谓妄语,就是见到说没见到,没见到说见到,把假的说成真的,把有说成没有。凡是这类心和口不相应的话,用来欺瞒哄骗别人的语言,都叫做妄语。如果自己尚未断见惑和思惑,却骗别人说断了。自己尚未得道,却骗人说得道了。这种则叫做大妄语,罪过甚重。

  平时生活中那些口是心非,欺诳不实,或夸大或缩小或隐瞒,无中生有、不负责任地乱说话。以及那些说大话、空话、废话等行为都属于妄语的范围。说妄语的人往往言不由衷,经常以假话骗人。

  妄语所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不仅说假话是妄语,作了承诺不去兑现,也是妄语。所以,我们在对他人有所承诺之后,就必须兑现自己的诺言。否则,别人就再也不会相信你。有时你甚至还要为你的妄语付出沉重的代价。据《佛说兴起行经》记载:有位名医因大财主的儿子没有兑现自己向医生许下的支付报酬诺言,每次都让名医空手而归,这位名医三次上当受骗后,最后痛下狠心,在处方中加了不对症反而有害的药,财主的儿子服药后不久就一命呜呼。


  妄语有很多过患,《大智度论》说:

  “佛说妄语有十罪。何等为十:一、口气臭;二、善神远之,非人得便;三、虽有实语,人不信受;四、智人谋议,常不参报;五、常被诽谤,丑恶之声周闻天下;六、人所不敬,虽有教敕,人不承用;七、常多忧愁;八、种诽谤业因缘;九、身坏命终当堕地狱;十、若出为人,常被诽谤。”

  正因为妄语有很多危害,佛陀告诫弟子,在平时生活中一定要说如实语。所谓如实语,就是实话实说。也就是在你与人交往时,一定要对人真诚,与人说话做到实事求是,不说与自己身份不相符的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当与人交流思想时,也应当将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如实地告诉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感情共鸣。


  说如实语有多种好处。佛在《十善业道经》中说:

  “若离妄语,即得八种天所赞法。何等为八?一、口常清净,优钵华香。二、为诸世间之所信伏。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四、常以爱语,安慰众生。五、得胜意乐,三业清净。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七、发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胜,无能制伏。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真实语。”

  不过,佛陀允许佛弟子说方便妄语。所谓方便妄语,就是为了解救众生的苦难,不说妄语不足以救拔众生出离苦海时才说。

  四恶语之二是绮语。“绮语”是指言不及义的轻浮言语,也指对人没有益处的浮泛言词,绮语听来华丽美妙引人遐思而已,或者是谈说淫欲等事,引起别的人起邪念。讲黄色笑话、言情俗语令人打妄想,甚至说些取笑他人的话,自己却认为讲得很幽默,这些绮语都是一种恶业。若现世与人言谈喜论绮语,未来便会召感口齿不清、遭人戏弄轻贱的果报。

  说绮语的人,常是一些华而不实的人,他们与人相处时常会口蜜腹剑,花言巧语,就像一个骗人的狐狸,为了达到骗人的目的,尽向别人说一些虚假的恭维话。这些人对人通常是阳奉阴违,面是背非,使人一眼就能够看穿其丑恶的嘴脸。

  孔子曾评价说绮语的人:“巧言令色,鲜矣仁。”意思是说对人说着花言巧语,装着恭维面孔的人,很少有心怀仁慈的。孔子的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好说绮语之人的丑恶嘴脸。

  说绮语的人不但令人生厌,而且还会受到报应。据史书记载,明代小说家施耐庵因为在《水浒传》小说中写了大量描写杀盗和奸诈骗人之事,令读者受到消极影响,遭致子孙三代哑巴的果报。

  宜兴人潘书升,于康熙甲子年秋天,梦至关帝殿,正逢殿试公布分数。只听殿上宣布:“第一名到”。随即踢下。第二名正是自己,宣布第三第五名都未到。又见壁上挂一黄榜,榜首之名,是“为楫”二字,却不见其姓。不一会儿,来一赤面人,将他所戴的头盔放在潘的头上。潘一梦醒来很觉惊讶,等到榜发,果然得中第一。之后遍访名叫“为楫”的人。不久知是娄县的傅鹿野,特地前往拜会。傅素以文章驰名,主司原先预选他为首名,第一、第二场文,都评阅甚佳,因丢失第三场卷,遂被摈弃。原来,傅之为人,有口才,生平最多绮语,喜欢扬人之短,故得如此报应。揭榜之后,主司欣赏其文,特请会面。此后傅怏怏不乐,抱恨不已,不多久,以腹鼓胀暴亡。

  绮语对人有多种危害,所以,佛陀劝人说质直语。质直语就是具有实在意义,发自内心的话语。语言是沟通心灵、传播思想的工具。我们应当运用质直语言,满怀慈爱去安慰一切苦难中需要慰籍的人;我们应当运用质直之语,随顺他人的根性,启发、引导众生生信从而趋入正法。


  一个人能够远离绮语,说质直之语,能够成就“三种决定”。《十善业道经云》:

  “若离绮语,即得成就三种决定。何等为三?一、定为智人所爱。二、定能以智,如实答问。三、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是为三。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如来诸所授记,皆不唐捐。”

  远离绮语,说质直语能获得多种功德。佛陀曾说:休息绮语,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一天人爱敬;二明人随喜;三常乐实事;四不为明人所嫌,共住不离;五闻言能领;六常得尊重爱敬;七常得爱乐阿兰若处;八爱乐贤圣默然;九远离恶人,亲近贤圣;十身坏命终,得生善道。

  四恶语之三是两舌。两舌就是我们常说的挑拨离间。也就是向甲说乙不是,向乙说甲的是非,以挑起双方的是非,让两人彼此失和,进而斗争起来。有时是甲乙双方不合的情况,介入其中进行离间,使甲乙双方更加对立。或是见他吵架,甚至于打架,自己在旁边看笑话、说风凉话,这些就是两舌。俗谚云:“嘴巴两片皮,说好说坏都是你。”常拨弄是非者,未来便招感聋哑、眷属乖离等报。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亲朋好友,兄弟姐妹,因为遭一些两舌之人的离间而反目成仇。
  在古代战争中,两舌成为离间人心的离间计。《三国演义》中的王允因为嫉恨董卓,但又无力除掉他。经过王允的两舌离间,吕布与董卓的仇怨越积越深,终于导致吕布亲手将董卓杀死的结局。

  两舌是一种杀人不见血的刀,常常会使人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遭到飞来横祸的袭击。古往今来,深受两舌之害的大有人在。而且那些两舌的是非之人,当他的两舌害人的行径被人揭穿之后,最终受害的还是他自己。

  正因为两舌有很大的危害,所以,佛陀告诫为佛弟子,一定要做到不两舌,并将不两舌作为佛教的基本戒条,让弟子遵照执行。

  历代高僧也都深感一个人不两舌的重要,他们在说法中,常会劝诫弟子要不两舌。宋代慈受禅师在《训行童颂》一诗中说:“莫说他人短与长,说来说去自遭殃。若能闭口深藏舌,便是安身第一方。”慈受禅师告诫初学修道的人,在为人处世时,不能谈论别人的是非,如果说别人的是非,最后遭殃的还会是自己。所以,他要求弟子要少言多听,避免给自己带来祸患。

  现代净土宗高僧印光大师在法语中也说;“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

  印光大师要求佛弟子在生活中要“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这样做,不仅能使佛弟子经常反省自己的过错,而且还能做到远离口舌是非。


  佛陀认为,一个人做到不两舌,能够得到五种不可坏法。佛陀在《十善业道经》中说:

  “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何等为五?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

  恶语之四为恶口。恶口又称粗恶语,所谓恶口就是言语非常粗恶,像刀子像利剑般能伤人,致使他人起烦恼。或者毫不忌讳地说别人的隐私。或逢天雨刮风,令身心感觉不适,即开始骂风骂雨;乃至骂畜生,不论骂詈的对象是有情或无情,这些都属于恶口。一般人对一些不经意的恶口讲成习惯,自己不容易察觉,境界一现前,很自然就讲了出来,话一出口,坏了事还不知道。如果在言辞上伤到别人的父母,就叫做大恶口。

  在日常生活中,对人诽谤、攻击、讽刺、挖苦、说话刻薄,甚至诅咒他人,使被骂的人精神沮丧,产生痛苦,心生恐怖等行为,都属于恶口的范围。

  恶口对人的伤害是长久的。我们都知道,人被刀砍伤了,只是伤及皮肉,而恶口的伤人,却是伤到人的内心中去了。有很多人就是因为你的一句恶口的话,会对你记恨一辈子。也有的人因为不堪忍受他人恶口的辱骂而走上轻生之路。现实生活中很多活生生的事例,不能不令人深思。

  恶口带给人的伤痛难以说尽。为了杜绝世人恶口的行为发生,佛陀要求弟子应当以依法语来对治恶口行为的发生。所谓依法语,就是符合佛教戒律要求的语言,其内容主要是不恶口。佛陀特别在十善业中制定了不恶口戒,来规范弟子的言语。


  如果远离恶口,会给自己带来很多好处。佛在《十善业道经》中云:

  “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为八?一、言不乖度。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词美妙。五、言可承领。六、言则信用。七、言无可讥。八、言尽爱乐。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具足如来梵音声相。”

  言语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工具,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口说善言能令人心生欢喜;口出恶言,除了令人生恼,还须自受恶业苦报。所以,平时说话时,应当三思而行,即使自己处于愤怒之时,也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可说伤人感情的话语。

  古德云:“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由此足见一句话的影响之大!常说是非,口业不净者,人见人厌;反之,常以好言,真诚称赞别人的长处,人际关系必定很好。因此,我们为人处世要经常反省检讨自己有没有四恶语的过失,如果有,马上就要忏悔、改过;如果没有,我们也应当谨言慎行,避免招致口业之祸。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好评度:+1(追风人) 说得好!
  • 级别: 贵宾

    UID: 33097
    精华: 0
    发帖: 10865
    威望: 796 点
    金钱: 83223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210 点
    在线时间: 33167(时)
    注册时间: 2010-02-15
    最后登录: 2024-06-29
    沙发  发表于: 2013-08-28 12:13

    恶言业报如此之重,令人不得不善修口业啊
    心善乃德,心清则明,心明则通,心通为福!
    级别: 嘉宾
    UID: 107879
    精华: 0
    发帖: 2594
    威望: 407 点
    金钱: 2965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175 点
    在线时间: 34566(时)
    注册时间: 2012-07-29
    最后登录: 2024-06-28
    板凳  发表于: 2014-01-19 23:33

    这个很值得去学习。
    行善积德,孝顺父母,善待他人。
    级别: 金牌会员
    UID: 17553
    精华: 0
    发帖: 90
    威望: 23 点
    金钱: 805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1 点
    在线时间: 6743(时)
    注册时间: 2009-08-21
    最后登录: 2023-09-01
    3楼  发表于: 2014-01-21 20:28

    受教!
    感谢分享!
    级别: 贵宾

    UID: 33097
    精华: 0
    发帖: 10865
    威望: 796 点
    金钱: 83223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210 点
    在线时间: 33167(时)
    注册时间: 2010-02-15
    最后登录: 2024-06-29
    4楼  发表于: 2014-01-22 17:40

       感谢开示
    相逢大地有几人,个个是知音。若还求地不种德,隐口深藏舌
    级别: 嘉宾
    UID: 135293
    精华: 0
    发帖: 3181
    威望: 549 点
    金钱: 44011 RMB
    贡献值: 121 点
    好评度: 180 点
    在线时间: 6865(时)
    注册时间: 2013-04-16
    最后登录: 2024-06-01
    5楼  发表于: 2014-01-22 21:56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佛教的四恶语与四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