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少林戒范丨那些重视律学的时代,都是高僧辈出的时代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2528
威望: 2016 点
金钱: 20672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6703(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4-07-05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0 16:47

0 少林戒范丨那些重视律学的时代,都是高僧辈出的时代

嵩山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它地处中国中原腹地,交通发达,与都城洛阳隔山相望。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在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少林寺。跋陀有两位高徒,一为慧光,律学巨匠;一为僧稠,被跋陀誉为“葱岭以东,禅学之最”。永平元年(公元508年),印度高僧勒拿摩提和菩提流支先后来到少林寺,开辟译场,在少林寺西台舍利塔后建翻经堂,由慧光助译,共同翻译印度世亲菩萨《十地经论》,历经三年完成。《十地经论》翻出后,慧光在少林寺弘扬师说,内容包括《四分律》。慧光弟子主要有法上、道凭、昙衍、道云、道晖、昙隐等。法上(公元495-580 年),青年之时“夏听少林,秋还漳岸”,讲习《十地》、《地持》、《楞伽》、《涅槃》等,并著有文疏,时人赞曰:“京师极望,道场法上。”
道凭(公 元 488-559年),定慧双修,初于少林寺摄心坐夏,遂听光师戒本。又学各种大乘经论,经十年磨练,终成正果。《地论》、《华严》、《涅槃》、《四分》皆览卷便讲,众称誉云:“凭师法相,上公文名,一代希宝”。
昙衍(公元503-581年),洺州沙门,自齐、郑、燕、赵,皆履弘化。昙衍弟子有灵干。灵干(公元535-612年),年十岁,投师邺京昙衍,十八岁即复讲《华严》、《十地》。周武灭法居家,隋复佛法,于少林寺安置。
道云“早依师禀,奉光遗令专弘律部,造疏九卷,为众所先。成匠极多,流衍弥远。”道云实系光师的四分律首席弟子。
道晖“连衡云席,情智傲岸不守方隅”。制有四分律疏,较道云之疏为略,计七卷。时传谚语说:“云公头,晖公尾,洪理中间著。”是说三人各有所重。
昙隐“少以诵习群经为业,归宗道覆听律,后从光师更采精要,遂为光师之大弟子也。行化于京、邺、燕、赵等地,著有钞本四卷”。


法上弟子有慧远。慧远(公元523-592年),十三岁出家,年满进具依上统,光师十大弟子并为证戒,时以为声荣至极者。又随隐律师听习《四分》,七夏在邺创讲《十地》。慧远于东京陟帖大寺安置,东京陟山古大寺即少林寺。开皇七年,文帝敕召六大德人关,远即其一也,居西京净影寺,名震海内。所著有《地持疏》五卷,《十地疏》十卷,《华严疏》七卷,《涅疏》十卷,《维摩》、《胜》、《寿》、《观》、《温室》等,又撰《大乘义章》十四卷等。
道凭弟子有灵裕。灵裕(公元518-605年),年始弱冠即投邺下光律师,会光师已殁世七日,遂投凭师听《十地》。二十二岁进具后游学邺下,学《四分》于隐公,后依凭师法席,昼夜不舍。自此专业《华严》、《涅槃》、《地论》、律部皆博寻旧解穿凿新异。又从安、游、荣三师听杂心,嵩、林二师学成实论,声誉卓著。隋开皇十一年,文帝诏裕进京欲立为国统,裕坚辞获免。灵裕一生所学博杂,著述种类繁多。然其《地论》、《华严》、《涅槃》、《四分》等学说,均从凭师处完全地继承了下来。著有《十地疏》四卷,《华严疏》及《旨归》合九卷,《涅槃疏》六卷,《四分律疏》五卷,还有其他各类大小经论杂集等近百卷。


道云弟子有洪遵和道洪。洪遵(公元530-608年),约东魏末至少林寺,依道云学律。又至邺下随道晖听习《四分》,成绩斐然。后至山林学调心法,即禅定也,十年方归律宗。以遵学声高举,策受为断事沙门。周灭法时,隐于白鹿岩。初复法即被举住少林。隋开皇七年,与五大德同被敕召入京,十一年敕与天竺僧共译梵文,十六年复敕请为讲律众主。道洪“据相州绍通云胤,容止沈正,宣解有仪。学门七百亟程弘量,故诸经论之士欲导世者,皆停洪席,观其风略采为轨躅”
洪遵弟子有洪渊,弘律于幽、冀之地。洪渊弟子有法砺。法砺(公元569-635年),初投灵裕法师为弟子,受具后从静洪律师咨学《四分》,又从恒州洪渊听集大义两载,后又往江南寻访《十诵》,未得师资而返回邺下,随缘开导,直至唐初。与慧休法师合著《四分疏》十卷,《羯磨疏》三卷。
道洪弟子有智首。智首(公元59-627年):初投相州云门寺稠师之高徒智旻禅师出家,首之母亦出家为尼。二十二岁遂听道洪律师席,七百同侣,首系佼佼者。未至而立之年,频开律府,道振雄伯之灵裕法师亦亲下筵席,荣耀共美。隋仁寿年间立大禅定寺敕召禅僧,首随师遂止于京城。其弟子知名者如唐律宗南山之开山者道宣。道宣居终南山,创立南山宗,标志着中国律宗的正式形成。
唐初,少林寺以律学著称,有明遵、慈云、元素、智勤律师,皆洞晓真谛。明遵为相部宗法砺弟子。
综上所述,《四分》一宗之确立,实始于地论元匠慧光。跋陀慧英识才,于光堪成大器,故先导之以戒行、律学,后学之以经论。然以《四分》、《十地》为先。后弟子沿此双轨并进,桃李满天下,终成参天大树。逮至初唐根基已固,律宗开山,所谓水到渠成,其先躯光,云、晖、愿,遵、洪、理,首、砺等俱功不可没。
咸亨三年(公元672 年),义净从广州登上波斯船出海,从海路赴印度求法。他在印度那烂陀寺学习十年之久。武周证圣元年(公元695年)五月某日,武则天在洛阳的上东门外举行盛大的仪式,亲自欢迎游学印度二十四年的义净三藏归国。
义净出国前,中国佛教界对律学屡有争论,莫衷一是。南方重视《十诵律》,北方虽重视《四分律》,但也有研究《僧祇律》的。道宣的南山律、法砺的相部律、怀素的东塔律,各阐其说。针对这种分歧,义净在印度求学时,就特别重视律部典籍的收集和研究。他认为,正宗的律典是依据“根本说一切有部”的律藏。义净回国后,翻译了大量的有部律藏。为了实践有部律,长安四年(公元704年)四月七日,义净在少林寺和寺主义奖、上座智宝、都维那大举、法济等人重结戒坛,命名为“小戒”。洛阳的大德高僧也应邀前来,共襄其事,一百多人前来受戒,法事活动持续了三十天。
元和五年(公元810年),新罗国全州人慧昭受戒于少林寺琉璃坛并习禅多年,公元830年返国,在康州智异山建玉泉寺,卒后谥为“真鉴国师”。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彦晖于少林寺受大戒,承习毗尼,研究经论。可见,公元9世纪时少林寺还是律禅双修,宗法于神秀的北宗禅。
曹洞宗报恩禅师大约在公元1093年前在少林寺弘扬曹洞宗风,使少林寺“革律为禅”。所谓“革律为禅”,就是把“律寺”改造为“禅寺”。“律寺”就是严守佛教经典理论的传统寺院,“禅寺”即是信奉禅宗的寺院。到公元1101年,少林寺改称“少林禅寺”。
公元1245年(乙巳岁),少林寺住持福裕受忽必烈令旨,在少林寺作“资戒大会”,度僧徒约三百人。他还确立了宗法制度,制定了七十字的传法序列。福裕所定的传法序列,至今沿用。
公元1313年-1317年,任少林寺住持的普就,在少林寺奉行《百丈清规》,规范丛林制度。
早期禅宗奉行的是非常严格的头陀行戒,不入市井,不近官府,悠游林下,坐禅静心。后来禅宗进行了重大改革,建立农禅一体的新模式,并制定了与此相适应的戒规。《释门正统》载:“元和九年,百丈怀海禅师,始立天下丛林规式,谓之清规。”这个清规内容,一是重视德行,在僧团中以德高者为尊,称为“长老”,是全体僧众导范的权威,长老制增强了禅院的凝聚力;二是立规矩为僧人行为准绳,由“凡人”而为“三宝”之一的“僧”,需要戒规的化导;三是将普请法和禅修结合起来,引劳动入禅;四是设立禅居。从此,“禅门独行,由海之始”。
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毅公开始了十三年的少林寺住持生涯。他在少林寺,重视戒律,礼请十师,建立戒坛。在他之后,少林寺逐渐以禅武闻名天下,它作为律学的发祥地的地位,逐渐淡化,“寺以武显”,“武以寺名”,“天下武功出少林”。
为了恢复自唐代以来就享有巨大声誉的少林寺传戒法会活动,经过八年的精心准备,2007年5月24日,有着1500年历史的少林寺终于迎来了传戒的盛典。


今欣逢盛世,戒坛重光。有感于祖庭道场复兴,故不烦历数典籍,以示不忘祖泽。为使正法久住,三宝兴隆,尽自己僧本份,修殿筑坛,申请传戒。经中国佛教协会同意,在少林寺及商丘观音寺传授三坛大戒,对前来求戒的僧尼,进行严格考核,实施如法如律的授戒仪式。
回溯历史,那些重视律学的时代,都是高僧辈出的时代。可以说,佛教界重视律学,是一个时代将要涌现佛学大师的标志。今天的少林寺传戒盛会上,我们似乎看到了许多故去的大德高僧的背影,慧光、道宣、义净等等,他们的法脉,已经伸延到了今天。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少林戒范丨那些重视律学的时代,都是高僧辈出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