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之时护戒利益更大,这是从护戒的利益劝诫学人殷重护戒。此处利益是从时门显明,时代浊染,护戒更难,由难能故更可贵,护戒的功德也就更大。这样就能策发学人精勤护戒。这段也是先正说,再引证。
一、正说
【故此经又云:“为著居家服,我所说学处,尔时诸苾刍,亦无此学处。”为近事说五种学处圆满守护,苾刍亦无。若于此时精修学处,其果犹大,故应策励。】
因此佛在《三摩地王经》中又说:“我为穿在家衣服的居士所说的五戒学处,那时诸比丘也没有护持此学处。”为居士所说的五种学处,比丘也不能圆满守护。如果在此时精修学处,其果利更大,因此应当策励守护。
这里先引教证显明当今之时比丘也无五戒,其次说明此时护戒利益犹大,由此策励勤修。
(一)引教明比丘亦无五戒
首先是引教,其次据此结出意义。“故此经又云”,“故”是连接上文,因此;“此经”即上文所引《三摩地王经》。此经又说:“为著居家服,我所说学处。”“居家”即在家,“著居家服”就是穿在家衣服的人,也就是在家人,“学处”即戒律学处。我为在家人所说的戒律学处,这是指居士五戒。
“尔时诸苾刍,亦无此学处”,那个时候诸比丘也不具足居士五戒。“尔时”是经中讲的末世,法欲坏灭之时。“此学处”是前面讲的居士五戒。那时出现这种颠倒恶相:出家比丘连居士五戒都不能守护。本来居士五戒是佛给在家人讲的,但到了末世之时,连出家比丘都不能守护五戒,是这样恶浊。
当然佛在经上讲:这是法欲坏灭之时。我们现今是否处于这个时代?按此处宗大师所讲,也属于这个时代。那如何理解此时代的比丘也没有五戒呢?下面宗大师会解释,这是指圆满守护。这可以讲得通,如果解释成丝毫也不能守护说不过去,因为今天还是有众多奉持四波罗夷不犯的比丘。
“为近事说五种学处圆满守护,苾刍亦无”,为居士所说五戒学处,比丘也不能圆满守护。“近事”是指在家居士,“近”是靠近,“事”是承事,在家居士要靠近三宝特别是僧团做承事恭敬,所以称“近事”。
从立名也能看出,在家弟子的责任是亲近三宝特别是僧团做护持承事,佛说名就是表其义,显明在家人的责任或所作。“居士”二字是佛法流传到汉地后才立出的名字,其所指的在家学人早就存在。“居士”好像更偏重在家好好待着的意思,居于家中,清心寡欲奉持斋戒,好好学佛就行。但佛法中原来的用词叫“近事”,佛立此名的本意可不是说在家好好待着,是说要亲近三宝特别是僧团,做承事护持。出家僧团没有社会地位、财力,要靠在家居士护持,如果居士不护持,三宝特别是僧团怎么生存,怎么在社会上立足?佛法的弘扬要靠外护和内护,外护是在家居士,作为近事护持承事三宝;内护是出家僧伽,以闻思修行住持教证二法,给世人传扬,内外配合就能令三宝在世间流通兴盛。所以佛法的立名不能错乱,“居士”讲多了可能就忘了在家学人的责任,要用佛世的立名。
“为近事说五种学处”,也就是在家五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圆满守护,苾刍亦无。”这是一个倒装句,是按藏文直译的,按汉语的习惯应当是“比丘也不能圆满守护佛为在家人讲的五戒”。
这里的关键是“圆满守护”,要圆满地守护五戒,也就是支分和根本学处下至等起都不做违犯,这可不容易。“苾刍亦无”,这一点比丘也做不到,后末世时比丘也不能圆满地护持五戒。这是事实,即便在今天这也是成立的,今天虽然有较清净如法的比丘,但这是从不犯根本戒来安立的,如果论支分罪行,找到支分罪也丝毫不犯的比较困难,一般四波罗夷清净就承许是清净如法的出家人了。当然我们不能以此作为持戒的目标,持戒时应粗细一切学处都不做违犯,但衡量是否为出家人,今天的标准已经降到以根本戒来衡量,根本戒守护不犯就算是清净出家人,当然有人也有支分的戒律过失,这也是罪业,但总体上就承许是清净具戒的比丘了。
这就代表在今天连比丘也很难护持四波罗夷不犯。四波罗夷即四种他胜罪,除不邪淫外其余在家、出家相通(在家是不邪淫,出家是不淫欲)。要圆满守护四波罗夷,根本支分都不做违犯,还是很难,今天很多出家众都做不到,但根本戒能防护不犯,所以也不能生邪见。
因此法王如意宝在《教诲甘露明点》中讲:“在这个时代,虽然戒律的支分学处防护不犯很困难,但无论如何要励力守护根本戒。”【1】这也是针对这个时代的现状而做的教诫,出家众也难做到微细学处也不违犯,那怎么办?至少根本戒一定不犯。从这些地方能看出,当今出家众的确很难圆满守护在家五戒,又何况在家人!
当然今天也出现了特别浊恶的情况,出家众连五戒的根本学处也不能守护,那就是形象出家众,佛法中大贼,赖佛偷生。中国有一些假出家人,连居士五戒都不持,杀盗淫妄各种事都可能有,我们都知道这不是真正的出家人。我们所认可的清净出家众,虽然无法圆满守护居士五戒,但根本学处还是能护住。
今天为什么难以圆满守护五戒?因为烦恼恶习深重,根机浊劣,不论是外境种种的染污因缘,还是内心的烦恼恶习,都极为严重,所以想清净持戒特别困难。但正由于困难,此时殷重护戒功德极大。下面就教诫这点。
(二)明此时护戒利益犹大
“若于此时精修学处,其果犹大,故应策励”,如果在此时精勤修学戒律学处,其果利尤其广大,因此应当策励持戒。“此时”即当今之时,也就是上文讲的法欲灭时,比丘也不能圆满守护五戒之时。
依宗大师的行文密意,他承许当今之时(宗大师生活的年代)属于经中所说的时代。连宗大师的时代都属于,何况今天?宗大师出世已六百多年,今天比大师时代又浊恶得多,所以今天更是经中所讲的时期。
“精修学处,其果犹大”,这时如果能精勤修习戒律,其果利更大。这是相较佛世较清净的时代而说,那时众生根机相对其他时代或净土来讲,虽也较拙劣,但相对后末世要好得多。所以那时持戒果利虽然也大,但后末世利益更大。
现今是五浊极为炽盛的时代,出家比丘很多空有形象没有戒律,具足戒体的也多有穿缺,居士五戒也难清净奉持。此时若能殷重持戒,利益极大!这就是业果中由时门力大的道理。也就是,在行善特别困难的时代修一个小善,其功德要超胜在修善容易的时代修持众多善法,修善的难易程度决定功德的大小,在艰难时代修出点善法极为困难,所以功德也极大。依此原理此处教诫持戒也一样,佛世等时持戒相对容易,后末世法欲灭时持戒极为困难,困难时还能清净持戒,利益更大。
因此今天有因缘持戒时要倍加爱惜,殷诚护戒。要想到这难能可贵,现在我生在这个时代,少少奉持戒律功德远胜其他贤良时代,要由如是思维发起护戒的欢喜心。平时单想五浊炽盛,引起的可能只是哀戚、厌烦等心态,由此悲哀、抱怨、丧失信心,此处要把它转为修行的动力,怎么转?这样思维:虽然这个时代没有一处是好的,不论是外境,还是众生报体、意乐、见解等,各方面都极其浊劣,但有一个好处,时代越浊劣修行功德也越大,此时我若能坚守道心、奉持净戒,一日修行也进展神速!这样就能起欢喜心勇猛趣入。像这样思维是善巧作意,能将违缘转为道用。本来生在五浊恶世是一种违缘、修行的障难,如果善巧运用,能增上修行的决心和欢喜,这样就将它转为了道用。要如是思维发起护戒之心!
二、引证
以下再引教证说明,此理出自佛经,并非大师自创。
【即此经云:“若经俱胝恒沙劫,净心以诸妙饮食,伞盖幢幡及灯鬘,承事百亿俱胝佛。若于正法极失坏,善逝圣教将灭时,昼夜能行一学处,其福胜前俱胝倍。”】
即此《三摩地王经》中说:如果有人经历俱胝恒河沙数大劫,由清净心以各种妙好饮食、伞盖、幢幡、灯鬘等物,承事百亿俱胝数诸佛。与此相比,如有人在正法极为失坏、佛陀圣教将灭之时,一昼夜中能奉行一条学处,其福德超胜前者十万倍。
这是通过校量功德显明末世护戒的殊胜利益,所对比的是广大布施的福德,第一颂即显明此义,后一颂显明末世护戒福德超胜前者。
“若经俱胝恒沙劫”,如果有人在十万恒河沙数大劫之中做以下供养,这显明供养时极为长久。“净心以诸妙饮食,伞盖幢幡及灯鬘”,“净心”显明供养的心极为清净殊胜,并非希求世间名闻利养等,“诸妙饮食、伞盖幢幡灯鬘”是说供养物殊胜众多,极圆满广大。“承事百亿俱胝佛”,以此承事百亿俱胝数的佛。“俱胝”是十万,百亿乘十万表示供养无量诸佛,显明供养境极为广大。
这一颂从供养时、心、物、境四方面显明供养极广大殊胜,由此所生福德也就极广无边。我们以少许饮食短时供养一尊佛,福德尚极难量,何况在如是长时中以清净心和各种妙好之物供养无数诸佛呢?其福若有形相,遍虚空界难以容纳。就是这样的福德,下面来对比显明,要从三方面抓住关要:护戒的时分、时长、学处。
“若于正法极失坏,善逝圣教将灭时。”这是显明持戒的时分,在什么时候护戒?正法极为失坏,佛陀圣教将灭之时,即法欲灭时或者说后末世时。我们今天就处于这个时期,现今三宝衰败,世人邪见增上、多不信受,即便信受也难以发起胜解,信疑相参;佛陀教法极为衰败、世间邪论极为猖盛;在此时代三宝教法已经退居边缘中的边缘,主旋律永远都是其他,再怎样住持弘扬、声嘶力竭地呐喊也没有用,众生福德浅薄,三宝运势衰颓,已经没有办法了。当然我们不能因此就不做住持弘扬,要努力做,但大势已去。
下面再讲护戒时长及学处。“昼夜能行一学处”,一昼夜中能奉行一条学处。“昼夜”显明护戒的时长,只有一昼夜,时间极短。前面的广大供养是在“俱胝恒沙劫”,一大劫就已经极长,何况是恒河沙数大劫,又何况是十万恒沙数大劫?二者完全无法相较,此处护戒时间极短。守护的学处也极少,“一学处”,比如不杀生,或者不偷盗,或者不邪淫等,只奉行一条学处,不是圆满守护居士五戒等。像这样短时奉持少许学处,福德如何?
“其福胜前俱胝倍”,所生福德超胜前者十万倍。由此可知末世少少护戒的功德极为超胜,一昼夜奉行一条学处,现在每个学人都能做到,至少可以短期奉持五戒或八关斋戒,这时所奉持的可不止一个学处,是五条或八条;奉行的时间可以是一昼夜,也可以是几十年。一天奉持一个学处,功德尚且超胜前者十万倍,何况一生几十年奉持五种学处,或者多次奉持八关斋戒?决定更多超胜前者。这是当今护戒的功德。
想到此点应心生欢喜勇悍,不论如何我也应当尽力护戒,珍惜浊世修行的机会。虽然生在这个时代极为不幸,但不幸中的万幸是遇到了三宝,并且有持戒修行的机会。此时持戒修善功德远胜贤妙时代,所以要珍惜机会,若能克制烦恼习气,殷勤持戒修行,以浊世短暂一世修行就能超出生死、趣证菩提,不论依于特别的净土法门,还是甚深金刚乘法门,都能达至此点,因此要珍惜当前修行的机会!要像这样思维发起欢喜勇悍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