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报父母恩咒
级别: 钻石会员
UID: 3037
精华: 0
发帖: 376
威望: 385 点
金钱: 4484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51 点
在线时间: 10589(时)
注册时间: 2008-12-23
最后登录: 2024-01-04
楼主  发表于: 2013-07-20 10:23

0 报父母恩咒

报父母恩咒


  每逢农历七月中每日念诵<报父母恩咒>四十九遍,可报父母恩,现存父母延寿,去世父母超拔,如一日未诵,次日可补诵。

  报父母恩咒原文

  《报父母恩咒》:南无密栗多,哆婆曳娑诃 读音:南(na)无(mo)密(mi)栗(li)多(duo) 哆(duo)婆(po)曳(yì)娑(suo)诃(he)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十月三年,怀胎乳哺;推干去湿,咽苦吐甘,才得成人。指望绍继门风,供承祭祀,也是一种信仰。  

       发音注解

  南无:录音带多读为(nā那)(mó摩),《大悲咒句解》、《密宗秘法·特音》皆读(nā那)(mō摸)。

  无:梵音读(mó摩),细考古、今字词典皆读此音。另外,还有全读去声的。今人多读成南(ná拿)无(mó摩)。另海涛法师著《慈悲的咒语》中注音为南(nán难)无(mó摩)。

  曳:此处应读古音(yì义)。不读今音(yè夜)。

  莎诃:有本亦作"娑诃",两者皆可。

  咒语的出处

  报父母咒的经典出处一般认为出自《佛说盂兰盆经》,实则出自北宋遇荣《佛说盂兰盆经疏孝衡钞》。但后来举行盂兰盆会念诵《佛说盂兰盆经》时通常会在末尾附上"报父母恩咒"。  

       功德简介

  多生累劫之父母恩重难报,却无以为报,则有佛教报父母恩咒,每逢农历七月中每日念诵报恩咒四十九遍,可报父母恩,现存父母延寿,去世父母超拔,如一日未诵,次日可补诵。(尽孝之心又何止拘泥于七月啊!)

  诵父母恩咒回向文

  愿此报恩经功德,普及父母於一切,
  四生六道与含灵,皆共同登圣觉岸。
  回向时,心要至诚,也可自己添加些言语。

  念咒时莫要特意去数数,心更要至诚,用丹田深吸口气,念至不能再出气为止,然后再吸气。
  父母十大恩情

  第一恩:怀胎守护恩
  第二恩:临产受苦恩;
  第三恩:生子忘忧恩;
  第四恩:咽苦吐甘恩;
  第五恩:回干就湿恩;
  第六恩:哺乳养育恩;
  第七恩:洗濯不净恩;
  第八恩:远行忆念恩;
  第九恩:深加体恤恩;
  第十恩:究竟怜愍恩。

  因为父母有上述十大恩情,所以要念《报父母恩咒》。

  父母恩情

  1、依慈父悲母长养之恩,一切男女皆安乐也。慈父之恩,高如山王;悲母之恩,深似大海。(心地观经)

  2、母之悲恩,我一劫之间住世而说,亦说难尽。……悲母之念子,无物可比也。自入胎十个月间,行住坐卧,受诸苦恼,口不能宣之。所欲饮食衣服,虽得亦不喜之,忧心无时休息,但思惟将生产好儿。若产难时,如百千刀,竞来割之;若安产时,与诸眷属共喜乐,如贫人得如意珠,十月苦痛,以生儿一声忘之矣。如听音乐之乐,子寝于母之胸臆,以左右膝,为游履处,由母之胸臆,出甘露泉而长养,其恩德,耸天山岳亦不及,大海亦犹浅。若随顺慈母之教而无违者,诸天护念之,福德无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为欲报母恩,一劫之间,每日三时,割自身肉,以养父母,亦未能报一日之恩。(心地观经)

  3、父母视子有五事:一令去恶就善,二教以书疏,三令持经戒,四使娶妇,五家中所有给与。(六方礼经)

  4、佛问诸沙门,亲之生子,怀之十月,身为重病,临生之日,母危父怖,其情难言;既生之后,推干卧湿,精诚之至,血化为乳,摩饰澡浴,衣食教诏,礼赂师友,重贡君长,子颜和悦,亲亦欣豫,子设惨戚,亲心焦枯。出门爱念,入则存之。心怀惕惕,惧其不善。亲恩如此,当何以报。(孝子经)

  5、父母生养,劬劳辛苦,十月妊娠,三年乳哺,长养教诲,艰忧备尽,冀其成立,才艺过人;又望出家,度脱生死,以是恩念,昊天难报。(最胜佛顶尊胜陀罗尼净除业障经)

  6、从地积珍宝,上至二十八天,悉以施人,不如供养父母。(末罗王经)

  7、佛问弥勒:阎浮提儿生堕地,乃至三岁,母之怀抱,为饮几乳?弥勒答曰:饮乳一百八十斛,除母腹中所食血分。(中阴经)

  8、佛言:唯有道德,可以久保。吾前世时,亦更为人偿债,奴婢男子父母,不可称数,皆有一时之缘,难可脱免,至今得道。现我父母,皆先世道德之缘,不由偿债,父母世世放舍,使我学道,累功精进,今成得佛,皆是父母之恩,人亦学道,不可不精进孝顺,一堕失人种,累劫不复。(分别经)

  恩情报答

  1、若人慈孝父母者,必有增益,则无衰耗。(中阿含经)

  2、知恩者,虽在生死,善根不坏;不知恩者,善根断灭,是故,诸佛称赞知恩报德者。(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3、尔时,释迦牟尼佛,初坐菩提树下,成无上正觉已,初结菩萨波罗提木叉,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梵网经)

  4、善之极莫大于孝,恶之极不孝也。(忍辱经)

  5、世若无佛,善事父母,事父母即是事佛也。(大集经)

  6、凡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二亲,二亲最上之神也。(四十二章经)

  7、假令有人,一肩荷父,一肩担母,尽事寿量而不暂舍,供给衣食医药,种种所需,犹未能报父母之深恩。(本事经)

  8、善男子,于诸世间,何者最富?何者最贫?悲母在堂,名之为富;悲母不在,名之为贫。悲母在时,名为日中;悲母死时,名为日没。悲母在时,名为月明;悲母亡时,名为闇夜。是故汝等勤加修习,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应当如是报父母恩。(心地观经)  

       9、有福人,请百人净婆罗门,百人仙人,百人朋友,于七宝堂内,供养百千种上妙珍膳,垂璎珞,以百宝庄严床卧具,以百药治疗病,满百千劫,亦莫若一念孝顺心,以微少物,供养悲母,随从供侍。比前功德,百千万分,不可校量。(心地观经)

  10、奇哉!我母受大苦恼:满足十月,怀抱我身;既生之后,推干去湿,除去不净,大小便利,乳哺长养,将护我身。以是义故,我当报恩,色养侍卫,随顺供养。(南大般涅盘经)

  11、夫为人子者,当以五事,敬顺父母,云何为五:一者供奉能使无乏;二者凡有所为,先白父母;三者父母所为,恭顺不逆;四者父母正令,不敢违背;五者父母所为,正业不断。(长阿含经)

  12、子事父母,当有五事:一当念治生,二早起令奴婢于时作饭时,三不增父母忧,四当念父母恩,五父母有疾病,当恐惧求医治之。(六方礼经)

  13、子视父母有五事:一念家事,二修负债,三解诫,四为供养,五令父母欢。(善生子经)

  14、饮食及宝,未足能报父母恩,引导令向正法,便为报二亲。(不思议光经)

  15、若父母无信,令起信心;若无戒,令住禁戒;若性悭,使行惠施;若无智慧,令起智慧;子能如是,方得曰报恩。(毗那耶律)

  16、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父母于子有大增益。乳哺长养随时将育,四大得成。右肩负父,左肩负母,经历千年更使便利背上,然无有怨心于父母,此子犹不足报父母恩。若父母无信教令信,获安隐处。无戒与戒,教授获安隐处。悭贪教令好施,劝乐教授获安隐处。无智慧教令黠慧,劝乐教授安隐处。如是信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教信法,教授获安隐处。诸法甚深,现身获果,义味甚深。如是智者,明通此行,教令信圣众。如来圣众甚清净,行直不曲,常和合法。法成就,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见慧成就,所谓圣众四双八辈,是谓如来圣众最尊最贵,当尊奉敬仰,是世间无上福田。如是诸子当教父母行悲。(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17、乌答摩纳至佛问讯,而作是言:昙云,若众生如法乞财,供养父母,又以正理使得乐处,正理供给,当得福不?佛言:如是供养,实得大福。佛言:摩纳,不限汝也。一切如法乞财,又以正理供养父母,正理使乐,正理供给,获无量福。(杂阿含经)

  18、亲恩若此,当何以报?诸沙门对曰:唯当尽礼,慈心供养,以赛亲恩耳。世尊又曰:子之养亲,甘露百味,以恣其口;天乐众音,以娱其耳;名衣上服,光耀其体;两肩荷负,周流四海,讫子年命,以赛恩养,可谓孝乎?诸沙门曰:唯孝之大,莫高乎兹。世尊告曰:未为孝矣。若亲顽闇,不奉三尊,凶虐残戾滥窃非物,情染外色伪辞非道,耽醉荒乱,违背正真,凶檗若斯,子当极谏以启悟之。若犹蓇蓇未悟,即为开化,牵譬引类,示王者之牢狱,诸囚之刑戮。曰:斯为不轨,身被众毒,自招殒命。命终神去,系于太山,汤火万毒,独唤无救。由彼履恶,遭此重殃。若复未移,悲泣啼号,绝不饮食,亲虽不明,必以恩爱之痛,惧子死矣,由当强忍伏,心崇正道。若亲迁志,奉佛五戒:仁恻不杀,清让不盗、贞洁不淫、守信不欺、孝顺不醉。宗门之内,即亲慈子孝,夫正妇贞,九族和睦,仆使恭顺,润泽远被,含血受恩。十方诸佛,天龙鬼神,有道之君,忠平之臣,黎庶万姓,无不爱敬,祐而安之。虽有颠倒之政,佞臣之辅,凶儿妖妇,千邪万怪,无如己何。于是二亲处世常安,寿终魂灵升生天上,诸佛共会,得闻法言,获道度世,长与苦别。佛言:诸沙门,睹世无孝,惟斯为孝耳,能令二亲去恶为善,奉持五戒,执三自归,朝奉而暮终者,恩重于乳哺之养,无量之惠,若不能以三尊之至化其亲者,虽为孝养,犹不孝矣。(孝子经)

  19、告诸比丘:教二人作善,不可得报恩。云何为二,所谓父母也。若复比丘,有人以父著左肩上,以母著右肩上,至千万岁,衣被饮食,床座卧具,病瘦医药,即于肩上放屎尿,犹不能得报恩。比丘当知父母恩重,抱之育之,随时将护,不失时节,得见日月。以此方便,知此恩难报。是故诸比丘当供养父母,常当孝顺,不失时节。(增壹阿含经)

  20、受优婆塞戒,先学世书。既学通达,如法求财。若得财物,应作四分。一分应供父母、己身、妻子、眷属。二分应作如法贩转。留余一分,藏积俟用。(优婆塞戒经)

  21、若优婆塞受持戒讫,不能供养父母师长,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优婆塞戒经)

  22、佛言:若人于父母所,作少供养,获福无量,少作不顺,罪亦无量。(杂宝藏经)

  23、佛告诸比丘言:有八种人,应决定施,不复生疑。一父、二母、三佛、四弟子、五远来之人、六远去之人、七病人、八看病者。(杂宝藏经)

  24、菩萨为供养佛法僧及父母兄弟,得畜财物。为起寺舍造像,为布施,若有此因缘,得受金银财物,无有罪过。(文殊师利问经)

  25、有四种恩,甚为难报。何等为四?一者父,二者母,三者如来,四者说法法师。若有供养此四种人,得无量福。现在为人之所赞叹,于未来世能得菩提。(正法念处经)  

  26、饭诸贤圣,不如孝事其亲。孝者,尽直心,无外私。佛告诸比丘:吾世世奉诸佛至孝之行,德高福盛,遂成天中之天,三界独步。(六度集经)

  27、文殊师利白佛言:云何如来说父母恩大,不可不报;又言师僧之恩,不可称量。其谁为最?佛言:夫在家者,孝事父母,在于膝下,莫以报生邀与之等。以生育恩深故言大也。若从师学,开发知见,次恩大也。夫出家者,舍于生死之家,入法门中,受微妙法,师之力也。生长法身,出功德财,养智慧命,功莫大也。追其所生,乃次之耳。(舍利弗问经)

  28、天闻地神云乎:我负大地,一切所有,及须弥山之重亦不厌。然我于三种人恒有厌心:一者怀叛逆心,欲谋害人王者,二者弃亲恩,不孝父母者,三者拨无因果,破法轮僧,障修善者也。如是人,一念间亦不欲任持之。(华严经)

  29、佛告阿难:若有众生杀父害母,骂辱六亲,作是罪者,命终之时,挥霍之间,譬如壮士屈伸臂顷,直落阿鼻大地狱中。化阎罗王大声告敕:痴人狱种,汝在世时,不孝父母,邪慢无道。汝今生处,名阿鼻地狱。作是语已,即灭不现。尔时,狱卒复驱罪人,从于下鬲,乃至上鬲,经历八万四千鬲中,捸身而过,至铁网际,一日一夜,尔乃周遍。阿鼻地狱一日一夜,此阎浮提日月岁数,六十小劫。如是寿命,尽一大劫。具五逆者,其人受罪,足满五劫。(观佛三昧海经)

  30、佛告阿难:若有父母妻子不放此人至于道场者,此人应向父母等前,烧种种香,长跪合掌。应作是言:我今欲至道场,哀愍听许。亦应种种谏晓,随宜说法。亦应三请,若不听者,此人应于舍宅,默自思惟,诵持经典。(大方等陀罗尼经)

  31、世间父母极亲爱,众生慢心不尊重;欲今摧伏我慢幢,是故出家为救护。(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32、菩萨世世喜然灯于佛寺,及师父母前。菩萨世世随时熟果及好香华,持上佛比丘僧师父母。菩萨世世事师父母,若见卧睡,不数惊觉,若欲使觉,当持音乐。若持好语,诵经往觉之。菩萨世世有奇异美饭食,终不独食。若师父母有饭食,不灭损而食之。菩萨世世持善意视佛,见怨家,见父母,心正等无异。(佛说菩萨行五十缘经)

  33、佛告诸比丘:人生世间,不孝父母,不敬沙门,不行仁义,不学经戒,不畏后世者,其人身死,当堕地狱。(阎罗王五使经)

  34、尔时,信相菩萨为诸众生而作发起,白佛言:世尊,今有受罪众生,为诸狱卒判磪斩身,从头至足,乃至其顶。斩之已讫,巧风吹活,而复斩之,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不信三尊,不孝父母,屠儿魁脍,斩截众生,而获斯罪。(罪业报应教化地狱经)

  35、复有众生身体顽痹,眉须堕落,举身洪烂,鸟栖鹿宿,人迹永绝,点污亲族,人不喜见,名之癞病。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坐不信三尊,不孝父母,破坏塔寺,剥脱道人,斫射贤圣,伤害师长,常无返复,背恩忘义,常巧苟且,淫匿尊卑,无所忌讳,故获斯罪。(罪业报应教化地狱经)

  36、复有众生身体长大,聋騃无足,宛转腹行,唯食泥土以自活命,为诸小虫之所唼食。常受此苦,不可堪处。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坐为人自用,不信好言善语,不孝父母,反戾时君。若为帝王大臣,四镇方伯,州郡令长,官禁督护,恃其威势,侵夺民物,无有道理,使民苦悴,呼嗟而行,故获斯罪。(罪业报应教化地狱经)

  37、复有众生,其形甚丑,身黑如漆,面目复青,头颊俱堆,疱面平鼻,两眼黄赤,牙齿疏缺,口气腥臭,矬短臃肿凸髋,脚复缭戾,偻脊眶肪,费衣健食,恶疮脓血,水肿干痟,疥癞痈疽,种种诸恶,集在其身。虽亲附人,人不在意。若他作罪,横罹其殃。永不见佛永不闻法,永不识僧。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坐为人子不孝父母,为臣不忠其君,为君不敬其下,朋友不赏其信,乡党不以其齿,朝廷不以其爵。妄为趋作,心意颠倒,无有其度。不信三尊,杀君害师,伐国掠民,攻城破坞,偷寨过盗,恶业非一,美己恶人,侵凌孤老,诬谤贤圣,轻慢尊长,欺诳下贱。一切罪恶,悉具犯之,众恶集报,故获斯罪。(罪业报应教化地狱经)

  38、佛告辩意:复有五事行,死入地岳亿劫乃出。何谓为五?一者:不信有佛法众而行诽谤,轻毁圣道。二者:破坏佛寺尊庙。三者:四辈转相毁谤,不信殃罪,无敬顺意。四者:反逆,无有上下,君臣父子不相顺从。五者:当来有欲为道者,已得为道,便不受师教而自贡高,轻慢诽师。(佛说辩意长者子所问经)

       39、众生知恩欲报德者,尔时菩萨令修善,不须世间财利酬报。报之大者,当供养父母,乃至持戒。求报恩者,令其行善。是名菩萨报恩巧方便。菩萨为主于父母尊重,种种方便勤修善法,随时供养,知恩报恩。(菩萨地持经)




心善乃德,心清则明,心明则通,心通为福!
级别: 嘉宾
UID: 107879
精华: 0
发帖: 2611
威望: 408 点
金钱: 29776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176 点
在线时间: 35274(时)
注册时间: 2012-07-29
最后登录: 2024-11-19
沙发  发表于: 2013-09-12 22:50

广兄,过了七月,此咒不知此时还可以念诵吗?
行善积德,孝顺父母,善待他人。
级别: 护坛版主

UID: 76140
精华: 0
发帖: 3092
威望: 1570 点
金钱: 30101 RMB
贡献值: 11 点
好评度: 508 点
在线时间: 3752(时)
注册时间: 2011-12-15
最后登录: 2024-11-09
板凳  发表于: 2013-09-13 00:14

引用
引用第1楼追风人于2013-09-12 22:50发表的  :
广兄,过了七月,此咒不知此时还可以念诵吗?


时时处处都可以,而且是非常可以。
级别: 钻石会员
UID: 3037
精华: 0
发帖: 376
威望: 385 点
金钱: 4484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51 点
在线时间: 10589(时)
注册时间: 2008-12-23
最后登录: 2024-01-04
3楼  发表于: 2013-09-13 09:53

引用
引用第1楼追风人于2013-09-12 22:50发表的  :
广兄,过了七月,此咒不知此时还可以念诵吗?   


可以的,报父母恩是不分什么时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