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白尼拥色仁波切开示:< 因果>等等
灰飞烟灭,寂静涅磐。
级别: 贵宾

UID: 72
精华: 0
发帖: 431
威望: 98 点
金钱: 5435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26 点
在线时间: 1251(时)
注册时间: 2007-11-14
最后登录: 2023-05-25
楼主  发表于: 2008-02-28 13:43

0 白尼拥色仁波切开示:< 因果>等等


因果

      “众生之苦乐,佛说由业生,诸业亦种种,造各种众生,漂泊于轮回,业网乃极大”。众生的苦乐是由因果和合而成。所以相信佛法的人一定要懂得因果。

        不相信佛法的人却不相信因果报应。所以每天都在杀生、偷盗、妄语、邪淫、喝酒。他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非常满意。他们喜欢是非常多,挣钱多多,一天忙忙碌碌。但他们没有想过,死后去哪里,即使你挣钱再多,死后能带走吗?

      不管相信佛法的人还是不相信佛法的,都喜欢去极乐世界,没有人喜欢去地狱。对不相信佛法的人来说,也许会慢慢的相信佛法,但你可知道寿命无常。只有早一天走进佛法,才能真正的从轮回的大苦海中得到解脱,获得声闻、缘觉、圆满菩提的任何一种果位。

        对一些所谓相信佛法的人来说,多行善,多做好事少做坏事,这就是佛法。还有的人认为:“皈依了上师,每天持几个咒,诵几部经,就可以去极乐世界了。但他却误解了上师的原意,上师说的是:“如果你真正精进修行,对佛法永无厌倦时,一定去极乐世界,如果你不懂得去修行,就是不懂得因果,那么你怎能去极乐世界呢?”

        比方说:“你今世杀它,来世它一定杀你。”比喻“鸟在高空飞翔的时候,一定有影子,它却看不见。可是当它在低空飞行的时候,它却看得见。”所以今生今世多行善、多布施、多供养上师三宝,那么来世你的福报一定会很大。这就是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报,希望大家相信因果。
        真正想修行佛法的时候,一定会有离家出走或想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专心修行的想法。当你把此想法同父母说的时候,他们会极为反对,因为他们不相信佛法,不懂因果。这个时候对他们的劝说不听为好,到真正修得好的时候,就会明白今世的一切众生都是父亲、母亲。所以发大菩提心,愿和一切有情一起去极乐世界。



业 障

  佛在哪里?佛在心中,为什么上师来为我们加持、灌顶、帮助我们消除身、语、意业时,我们却不知道真正的佛来为我们加持了,因为我们的业障大。

        比方说:“我们心中的佛,好比天上的太阳,业障好比天上的乌云,当太阳被乌云遮住时,我们就看不到,当乌云散去时,我们就看得到。业障有很多很多,我们所说的以下两点已包涵了业障所有的概念。”

     1、烦恼障,障碍证得解脱的悭等寻思。烦恼,染圬,杂染,惑或漏。梵音译作吉隶舍。扰乱身心,艰苦辛劳,造作恶业,使自心不能平静的情绪。

     2、智障、所知障,烦恼习气及其自果事相分别之错乱分。能障碍证得一切种智的三轮寻思。


发  心
 
  发心,发菩提心,发心依地道分齐及譬喻事理。发心有大乘发心和小乘发心,我们所讲的是大乘发心。

     大乘发心:智度七十义之一。对境为一切有情,行相为心念我当为其永离苦及苦因,具备乐及乐因而求证正等觉之果位。悲缘利他为一面,智缘等觉为一面,成就两面两利之发心。

     大乘发心有四种:胜解行发心、意乐清净发心、异熟发心、断障发心。

     三乘:声闻、独觉和菩萨三乘。声闻、独觉属小乘发心。发心共有二十二种,我们说的以下两种概括了二十二种心的中心思想。

     1、世俗发心:牧童喻发心、艄翁喻心和君王喻发心。

     牧童喻发心:如牧人发心。菩萨发心时,愿令一切有情皆先成佛,然后自己成佛,犹如牧人渡尽羊群而后自渡。

     艄翁喻发心:如舟子发心。愿我及一切有情,同我齐证正等觉位的菩提发心。

     君王喻发心:愿自己首先成佛,然后救渡一切有情的发心。

     有的人认为牧童喻发心最殊胜,有的人认为艄翁喻发心最殊胜,还有的人认为君王喻发心最殊胜,其实不然,教派不一样,所以这三种发心都是最殊胜的,没有好坏之分,不管哪一种发心都没忘记一切有缘的众生。

     2、胜义发心:导师之上,从正等觉信受教法;成就至上,总集无量福智资粮;觉悟至上,现证一切法无我性。以三至上为心差别,从止观中成胜义性,是为胜义发心,胜义菩提心,现证空性的智慧。胜义发心和发菩提心是一个道理。发菩提心指的是大空性,这里所指的大空性是指慈悲和智慧。
     
  菩提。义译为觉。应断诸垢永净,应证诸德全觉,故称无学道为菩提。
   
  菩提心。以利他为缘,证菩提为相而生起希求成正等觉的殊胜欲望,为大乘道主干的特殊心思。


空  性

  空性有大空性、四空性、十六空和十八空等等。

     大空性:受离喜妙。四空之一。得相。由光明阿赖耶所起之无明染污心识。

     四空、四性空:有性空、无性空、自性空、他性空。

     十六空:1、内空;2、外空;3、内外空;4、空空;5、大空;6、胜义空;7、有为空;8、无为空;9、无际空;10、毕竟空;11、散空;12、本性空;13、一切法空;14、自相空;15、不可得空;16、无法自性空

  十八空:在十六空上加上无法空和有法空称为十八空。


三转珐轮

    释迦牟尼说法经历的初、中、后三时期:初说四谛珐轮、中说无相珐轮、后说广分别珐轮。

    1、四谛珐轮。释迦牟尼于婆罗痕斯为五比丘所说以四谛为主的经教。

    2、无相珐轮。释迦牟尼于灵鹫山向须菩提、普贤等徒众,以空性为主所说经藏即广、中、略本般若经。

    3、第三时教广分别珐轮。三转珐轮的最后一次。释迦牟尼在吠舍利城等处为大乘种姓徒众所说以阐扬三法性为主的教义,如《入楞枷经》等。这三种说的时候四大教派对无相珐轮和广分别珐轮进行了义和不了义非常辩论。无相珐轮和广分别珐轮它们就像天上的太阳和光芒一样,没有太阳就没有光芒,这样比喻说的也有。所以我们不要再对了义和不了义再做辩论。经书很多,多的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所以我们要好好的学习,只有学习、修行好的时候,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了义和不了义。
 
[ 此贴被天大将军在2008-06-14 01:28重新编辑 ]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白尼拥色仁波切开示:< 因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