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祖师传】石头希迁禅师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2494
威望: 1986 点
金钱: 20368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6521(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4-06-27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0 15:43

0 【祖师传】石头希迁禅师

祖祖相承,灯灯续焰。
 一灯能破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

    禅宗在五祖弘忍去世以后分裂为以神秀、普寂等人为代表的北宗和以慧能及其弟子为代表的南宗。
    南宗在慧能去世之后,经过其弟子神会、本净和南岳怀让、青原行思等人的弘法,在"安史之乱"以后已经传播到南北方广大地区,社会影响日益增大。在这个过程中,怀让的弟子马祖道一和行思的弟子石头希迁表现突出,起过重大的作用。从他们开始,南宗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禅宗的主流派。


    石头希迁是青原行思禅师法嗣,希迁门下的惟严,传法于昙晟,昙晟传良价。良价于大中末年开始,在新丰山接受学徒,后移豫章高安之洞山弘化;他的弟子来寂,于江西抚州的曹山传扬师说,后移宜黄,师徒共创"曹洞宗" 。
    而青原行思的另一支道悟,传崇信、宣鉴而至义存,在福州象骨山雪峰创建禅院,得到福建地方州帅扶植,经常徒众不下千人,唐懿宗赐号和紫袈裟。他的弟子文偃去韶州云门山( 广东乳源县北) ,受到广州地方官支持,形成" 云门宗" 。


    义存的另一弟子师备经桂琛而至文益,先居临川( 江西抚州) 开堂,南唐李璟迎住金陵清凉寺,死后李璟追谥为" 大法眼禅师" ,遂成" 法眼宗" 


    希迁(700—790)亦名“石头希迁”。唐代禅宗僧人。俗姓陈。端州高要(今属广东)人。大概是宿世修行的缘故,母亲自怀上他以后,即不喜欢荤腥;降生后,不哭不闹,从不给保母添麻烦。希迁自幼聪慧,七八岁时就萌发了出家的念头。他对乡民迷信鬼神、杀生祭祀的风气很不满,经常“往毁丛祠,夺牛而归。”


    出家后,希迁禅师即前往曹溪亲近六祖,可惜的是,他还未来得及受具足戒,六祖就圆寂了。于是他禀六祖之遗命,前往江西青原山,投行思禅师。


【希迁悟道因缘详见【祖师传】六祖门下首座——青原行思



    唐天宝初年(742),希迁禅师得法后,即离开青原前往南岳衡山南台寺。南台寺的东侧有一块巨石,状如莲台,希迁禅师乃结庵其上,开法化众。之后写下《草庵歌》,抒发恬淡自如的超然境界,主张各种思想各种宗派之间的圆润回互。后来人们都称他为“石头和尚”。
《草庵歌》
——石头希迁禅师
吾结草庵无宝贝,饭了从容图睡快。
成时初见茅草新,破后还将茅草盖。
住庵人,镇常在,不属中间与内外。
世人住处我不住,世人爱处我不爱。
庵虽小,含法界,方丈老人相体解。
上乘菩萨信无疑,中下闻之必生怪。
问此庵,坏不坏?坏与不坏主元在。
不居南北与东西,基址坚牢以为最。
青林下,明窗内,玉殿朱楼未为对,
衲被蒙头万事休,此时山僧都不会。
住此庵,休作解,谁夸铺席图人买?
回光返照便归来,廓达灵根非向背。
遇祖师,亲训诲,结草为庵莫生退。
百年抛却任纵横,摆手便行且无罪。
千种言,万般解,只要教君长不昧。
欲识庵中不死人,岂离而今遮皮袋?

    希迁禅师的禅风高峻,接机干净利索,决不拖泥带水,为诸方尊宿所称叹。当时,禅林中盛传这样一种说法,“江西主大寂(马祖),湖南主石头。往来憧憧,不见二大士为无知矣。”由此可以想见石头禅师的门庭之盛。
    在唐代,青年学者,不是到江西马祖大师处参学,就是到湖南石头禅师处求证。从江西到湖南,从湖南到江西,此即走“江湖”一语的由来。


    石头和尚曾有一段上堂法语,显示了他对南宗禅法的透彻把握。他说:“吾之法门,先佛传受(授)。不论禅定精进,唯达佛之知见。即心即佛,心佛众生,菩提烦恼,名异体一。汝等当知,自己心灵,体离断常,性非垢净,湛然圆满,凡圣齐同,应用无方,离心意识。三界六道,唯自心现,水月镜像,岂有生灭?汝能知之,无所不备。”


    关于他禅风的高峻,我们可从他接人的机锋语录中略见一斑:
1、时门人道悟问:“曹溪意旨谁人得?”
    师曰:“会佛法人得。”
    曰:“师还得否?”
    师曰:“不得。”
    曰:“为甚么不得?”
    师曰:“我不会佛法。”


2、又有僧问:“如何是解脱?”
    师曰:“谁缚汝?”
    问:“如何是净土?”
    师曰:“谁垢汝?”
    问:“如何是涅槃?”
    师曰:“谁将生死与汝?”


3、问:“如何是西来意?”
    师曰:“问取露柱。”
    曰:“学人不会。”
    师曰:“我更不会。”


4、大颠问:“古人云,道有道无俱是谤。请师除。”
    师曰:“一物亦无,除个甚么?”
    师却问:“并却咽喉唇吻,道将来?”
    颠曰:“无这个。”
    师曰:“若恁么,汝即得入门。”
在南岳弘法期间,希迁禅师除了日常接众之外,还著有《参同契》。关于《参同契》的写作因缘,《五灯会元》是这样记载的:
  有一天,希迁禅师看《肇论》,至“会万物为己者,其唯圣人乎”一语时,拊几而叹曰:“圣人无己,靡所不己。法身无象,谁云自他?圆鉴灵照于其间,万象体玄而自现。境智非一,孰云去来?至哉斯语也。”
    于是掩卷而坐,不觉进入梦中,梦见自己与六祖同乘一龟,游于深池之内。醒来之后,仔细推详——“灵龟者,智也。池者,性海也。吾与祖师同乘灵智,游性海矣。”遂著《参同契》,云:


  “竺土大仙心,东西密相付。
  人根有利钝,道无南北祖。
  灵源明皎洁,枝派暗流注。
  执事元是迷,契理亦非悟。
  门门一切境,回互不回互。
  回而更相涉,不尔依位住。
  色本殊质象,声元异乐苦。
  暗合上中言,明明清浊句。
  四大性自复,如子得其母。
  火热风动摇,水湿地坚固。
  眼色耳音声,鼻香舌咸醋。
  然依一一法,依根叶分布。
  本末须归宗,尊卑用其语。
  当明中有暗,勿以暗相遇。
  当暗中有明,勿以明相睹。
  明暗各相对,比如前后步。
  万物自有功,当言用及处。
  事存函盖合,理应箭锋拄。
  承言须会宗,勿自立规矩。
  触目不会道,远足焉知路?
  进步非近远,迷隔山河固。
  谨白参玄人,光阴莫虚度。

  这篇诗体法语,虽文字简约,但义理却极为丰富,其影响不亚于三祖的《信心铭》。历代参禅悟道者对这篇诗文都非常重视。
  石头禅师圆寂于唐德宗贞元六年(790),春秋九十一岁。谥无际大师。
     希迁禅师示寂后,肉身一直供奉在福建漳州,可是,在上个世纪初,却被一群日本人盗走了。日本人盗走了希迁禅师的肉身之后,对其十分敬重,一直供奉在横滨的曹洞宗本山总持寺内。近年来,中日双方就希迁显示肉身归还一事,时有商议,但一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祖师传】石头希迁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