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成佛的过程,就是修福修慧的过程2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485
威望: 2587 点
金钱: 26768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9653(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4-11-23
楼主  发表于: 2024-01-12 08:33

0 成佛的过程,就是修福修慧的过程2


6菩萨摩诃萨
以十种观众生而起大悲




“第六,观察众生欲缚所缚而起大悲。”

众生没有透彻的智慧,被种种现象所束缚。就像小孩子看到玩具,你不买给他,他会放赖,会生气、会闹。因为他的心被玩具吸引去了,他想得到这个玩具就是他的欲望,他被这个心所束缚,并且在束缚中失去自我,处在一种痛苦的状态。成年人有的抽烟、喝酒,有的赌博、好色、贪财,被自己的贪著所束缚,变成了生命的陷阱,造成了人生的痛苦。

这种苦是真实的吗?只是因为愚昧,因为生命境界不高,我们觉得这些痛苦是真实的,但是对于有智慧的诸佛菩萨来说,这些苦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佛菩萨为了要利益我们,为了帮我们脱离这个苦,而产生大悲。


“第七,观察众生没生死海而起大悲。”

人也好,鸡鸭猪狗也好,天上飞的、海里游的、地上跑的,四生六道的一切众生都沉没在生死大海当中。众生在这个轮回当中,一会披上了毛,一会戴上了角,一会做牛,一会做马,投胎于四生六道,就像换衣服一样。生了、死了,在各个物种中穿梭,就像逛花园一样。

请问这样的众生自己能解决生死的问题吗?解决不了的。所以,佛菩萨看到众生沉迷在生死的大海里,就像救生员一样,跳入大海来救众生。



“第八,观察众生长婴疾苦而起大悲。”

我们错误的行为、思想,错误的身口意,害得我们在生死轮回中或是短命,或是贫穷,或是丑陋,或是孤独。种种不如意,就像生命种种的病一样。这些病是谁感召的?叫“自作自受”。虽然众生自作自受,但是佛菩萨看到之后,就像病在他们身上一样。所以,诸佛菩萨看到众生的病苦而产生大悲救苦之心。



“第九,观察众生无善法欲而起大悲。”

“无善法欲”是什么意思?好比你跟你家邻居说:“你跟我到寺院去拜佛。”他说:“不去不去。”“你跟我去念经。”“不去。”“跟我去亲近善知识。”“不去。”但如果你叫他搓麻将,他去的;去爬山、去钓鱼,他愿意去的。

不愿意做好事,这叫“无善法欲”,没有做好事的欲望,没有做好事的想法,没有做好事的动力。你拉也拉不来,劝也劝不来。这种多不多呀?很多的。不仅是邻居呀,有可能我们自己家里就有。

请问,无善法欲的前途是光明的,还是黑暗的?黑暗的呀!前途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痛苦的。生命是解脱的还是轮回的?轮回的。不仅轮回,轮回还没质量,因为他不造善法。

一切善法才会得福报,一切善法才会有快乐。你哪怕想做个天人也要修善,也要十善法具足。连善法欲都没有,前途就是一片黑暗,所以诸佛菩萨不忍心而起大悲救护之心。



“第十,观察众生失诸佛法而起大悲。”

为什么叫“失诸佛法”呢?佛陀告诉我们,有两种人是比较可悲的,一个是前面说的“无善法欲”,他对善法没有好乐之心,他还没有起步来学佛;还有一种呢,虽然已经学佛,但半途中断了。这两种人是可怜的。

学佛对命运的转变,有的人立竿见影,有的人像烧开水一样,不是一下子就烧开的,有的人甚至学佛之后还生病了。我们想想看:一个人如果学佛了,他生病了,是好事还是坏事啊?好事。为什么叫好事呢?这叫“重罪轻报”,这是消业障。

有一句话叫“为善之人,福虽未至,祸已远离”。这个祸要远离也有相貌的,或者是生病了,或者是烦恼了,但这时候你要坚持不懈。

所以,我们学佛要有一些同学、伴侣,大家相互勉励,有经验的人带没经验的。否则没经验的人会想,“我怎么学佛反而会不好了呢?”他就害怕了。有经验的说,“这是好事,这是学佛的瑞相,消业障了。”业障越消越少,业障都净化了,福报就会越来越大。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坚定自己的信仰,继续走下去。

有的人学佛没有遇到善知识,没有遇到良朋伴侣,没人劝勉他,就会生退堕之心。本来戒恶修善挺好的,但是遇到有人跟他说好人没好报呀,他一听就听进去了,那我不做好人了。所以,我们学佛法要亲近善知识,能给我们正确的人生答案。

诸佛菩萨看到退失佛法的人,也是愈加地悲悯他,纵使这些众生对佛法退失信心,但是佛菩萨救度他的心不会退转。
4成佛的过程,
就是修福修慧的过程。

“故菩提萨埵者,上求下化。”

“菩提萨埵”,是菩萨的全称。什么叫菩萨呢?标准答案叫自身觉悟了,但是为了救度众生的缘故,不忍心自己一个人解脱,所以他开一辆大车来,载所有有缘人同登彼岸,离苦得乐。

所以,菩萨也叫“觉而有情”,他自己虽然觉了,但是他对苦难众生还充满慈悲的情感,他不愿意舍弃任何一个有缘众生。佛法在人间三千多年传下来,就是因为佛菩萨不忍众生苦呀,所以“菩提萨埵者,上求下化”,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唯愿诸众生,皆共成佛道。”

成佛道就是圆满福、圆满慧。学佛的人福报会越来越大,还有护持佛法的人勇猛精进,越护越有福报。福报从哪里来?从布施、供养中来,这是千真万确的道理。不会因为布施供养,这个人贫穷了。这很神奇的,越布施、越供养,越有福报。

社会上也说,小富靠勤劳,但大富要靠命的,要看你命里有没有福报。福报从哪里来?从布施供养中来,从亲近三宝中来,从尊敬出家人中来。因为出家人是人天福田,只要这个人懂得恭敬三宝,知道尊敬出家人的,这个人一定有福报。

所以,古时候社会上成功的人,从皇帝到社会名流,几乎没有一个不是恭敬三宝的。我们现在说“大唐盛世”,唐朝那么鼎盛,唐太宗李世民是非常恭敬三宝的。什么时候不恭敬三宝了,那个时代就开始衰落了。只要经历上千年你还记得他名字的,这个人一定是佛教徒,现在事业上做得成功的,能够成就一片天下的人,也基本都是有信仰的。

“皆共成佛道”,成佛的过程就是修福修慧的过程。所以,深日老和尚的师父圆瑛大师就叫“三求堂主”,哪三求啊?第一求福,第二求慧,第三求生净土。

学佛的人,请问是不是求福得福?求慧得慧?求生净土得生净土啊?这就是因果关系,不会错的。我们如果求福、求慧、求生净土,佛菩萨就高兴啊!不知道求福,也不知道求慧,也不知道求生净土,糊里糊涂活着,佛菩萨会不会伤心啊?也会是伤心的。所以,我们做人要做明白人,不能做糊涂人。我们要做幸福的人,不能做苦难的人。

5普贤菩萨十大愿王

《华严经》也属于净土法门里重要的经典。净土法门里面的《普贤菩萨行愿品》,就是出自《华严经》。《华严经》的每一品、每一卷都是充满了智慧,充满了福报。

《普贤行愿品》中有十大愿王导归净土: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首先就是礼敬诸佛。我们读了经典之后,就知道连礼拜都分十个等级。

第一、我慢礼。我们来到寺院都会拜佛,但是有一些不了解佛是什么,也没有恭敬心,以一种傲慢的心在礼,这叫我慢礼,这种礼是不产生功德的。

第二、唱和礼。就是散乱心,一边作揖一边跟别人说话,他只是动作在做,不过心的。这两种礼法都是不如法的。

第三、恭敬礼。我们大多数人学佛了,懂佛了,我们会恭敬佛了,一边礼,一边心跟礼是相应的,心态是恭敬的。

第四、无相礼。不仅仅心是恭敬的,而且心是有智慧的状态,知道佛是什么。请问佛有没有形象?《金刚经》里佛跟须菩提怎么说?“须菩提,能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不?”须菩提尊者回答说:“不也,世尊,不能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为什么?因为佛是福慧圆满的,福慧圆满的佛你从相上是看不到的。

就像我们内在如果修了很多功德,你从外面看得到吗?看不到的,智慧是无相的。那佛的智慧圆满,我们怎么能通过外相知道呢?所以要读诵经典,深入经藏,要亲近善知识,这样我们就会慢慢地开智慧。

开了智慧叫“诸相非相”,《金刚经》里说,“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若于一切相能够不执著,这样的人能见到真正的如来。




第五、起用礼。第六、内观礼。第七、实相礼。第八、大悲礼。第九、总摄礼。第十、无尽礼。

礼拜佛还有这么多的内容,我们如果不学佛,怎么会知道啊?!这十种礼法,在《普贤行愿品》的讲座里有具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成佛的过程,就是修福修慧的过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