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名闻利养,如剑斩人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2494
威望: 1986 点
金钱: 20368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6521(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4-06-27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9 11:01

0 名闻利养,如剑斩人

名闻及利养,如剑斩人头
平湖 王维军


       日前读《嘉兴藏》之《弥沙塞部》卷二十五:“又告诸比丘,我不见余法坏人无上道意如名闻利养,调达所以破僧,由利养故。”见有精严讲寺峙宇和尚在该段经文旁作批注若干“名闻利养能破除菩提心”“名利是障碍修行和毁坏菩提心的头号杀手”,读来感同,可谓语重心长。

      观古今高僧大德,凡精进圆满者,无不攘却利养名闻。弘一大师在其《晚晴集》中,集《有部律》句云:“名誉及利养,愚人所爱乐,能损害善法,如剑斩人头。”《佛母般若经·菩萨相品》亦有:“不求世间名闻利养,不乐多畜饮食、衣服、卧具、医药及馀资具。”等说元明之际的高僧妙叶禅师有言:“惟名闻利养,甜爱软贼,及嗔心嗔火,虽有佛力,不能救焉!行者当深加精进,以攘却之!”近代高僧弘一法师,即践行如是,引例一二,与众分享。
弘一法师以戒为师,律己甚严,众所周知。有一次,沪上丁福保居士得闻弘一法师身体欠安,又知大师克己秋霜,恐其乏资日苦,遂寄款供养之,以供弘一法师作添衣购物等用。但弘一大师以为[color=var(--weui-brand)]贪、嗔、痴三毒,贪为首位,降伏贪欲,内心方能安定。而[color=var(--weui-brand)]自己日食两餐,用者无多,既无所缺,也无需所添,若多蓄受施,生出贪心,有违戒条,便认认真真写了封回信,致以谢意,并将施资奉还退回:[color=var(--weui-brand)]“承施禅衣之资,至可感谢。但音今无所须,佛制不可贪蓄,谨附寄返,并谢厚意”;
      1937年,青岛湛山寺倓虚法师派梦参法师带着邀请函去厦门万石岩请来弘一法师在湛山寺讲律。青岛市市长沈鸿烈知道后,慕名前来访见,弘一大师却以为这种官场上名闻利养的应酬与修行无甚相关,就托词予以拒绝。此后,沈市长又设斋宴并去函邀请,弘一法师则派人送去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北宋惟正禅师辞谢朝贵优礼宴请的一首诗偈:“昨日曾将今日期,出门倚仗又思惟。为僧只合居山谷,国士筵中甚不宜”,这种不趋炎附势,不攀结权贵,在生活中远离名闻利养,不做应酬和尚的清风亮节,令人钦佩。



      1941年,上海刘传声居士听说闽南丛林缺粮,恐身在福建的弘一法师道粮不足,便托人给法师捎去千元以供养之,弘一法师却慨然以辞。好友夏丏尊曾赠弘一法师一付美国产的白金水晶眼镜,法师自己不舍得用,而将此慷慨送给泉州开元寺,以拍卖所得的500元给寺院购买斋粮,而他自己却淡泊无求。弘一大师脚上那双泛黄的布鞋穿了二十多年,还是1920年在杭州的时候,一位打念佛七的出家人送的;他用的把雨伞,也是1911年买的,用了30年;他的衣服、被子都是出家前置办的,补了又补,是真真正正的百衲衣;若有人送给他好的衣服或别的珍贵之物,他都转送给别人,他说,惜衣惜食,非为惜财缘惜福,自己福气很薄,无福消受。刘质平在弘一法师五十寿辰时,曾细数过他蚊帐上的破洞,有用布补的,有用纸糊的,形形色色,约有二百多处。刘质平要给他换,可他却坚决不许。他说:这些东西,即使有破烂的地方,用针线缝缝,仍旧同新的一样。这种把持清净本心,不为名闻利养外境所动之大解脱令人赞叹。

      佛陀云,名闻利养之害,能破持戒之皮、断禅定之肉、坏智慧之骨、失微妙善心之髓。故学佛修行者,若欲有所成就,须放下名利,不为其所惑,不为其所困。把握正念,提起觉照,不被外境所左右,以避其害,如此修心正行,淡然相处,方能收获圆满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名闻利养,如剑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