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达摩祖师圣诞丨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2494
威望: 1986 点
金钱: 20368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6521(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4-06-27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7 08:37

0 达摩祖师圣诞丨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农历十月初五) 达摩祖师圣诞日达摩祖师生于南天竺(印度),是南天竺国香至王的第三王子,刹帝利种姓。他是印度禅宗般若多尊者的大弟子,印度禅宗第二十八代祖师。



介绍达摩祖师
菩提达摩(Bodhidharma),南印度人,南北朝禅僧,略称达摩或达磨,意译为觉法。据《续高僧传》记述,南印度人,属刹帝利种姓,是南天竺国香至王的第三个儿子,他的名字原本叫菩提多罗,成年之后依照习俗更名为达摩多罗。菩提达摩自小就聪明过人,因为香至王对佛法十分虔诚,因此从小菩提达摩就能够遍览佛经,而且在交谈中会有精辟的见解。出家后从般若多罗大师,是印度禅宗第二十七代祖师般若多尊者的大弟子,成为印度禅宗第二十八代祖师。通彻大乘佛法,为修习禅定者所推崇。北魏时,曾在洛阳、嵩山等地传授禅教。当时对他所传的禅法褒贬不一,约当魏末入寂于洛滨。据《景德传灯录》在民间常称其为达摩祖师,即禅宗的创始人。著作有《少室六门》上下卷,包括《心经颂》《破相论》《二种入》《安心法门》《悟性论》《血脉论》6种。还有敦煌出土的《达摩和尚绝观论》《释菩提达摩无心论》《南天竺菩提达摩禅师观门》等,大都系后人所托。于南朝宋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译出《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后菩提达摩以此四卷本《楞伽经》传授徒众。弟子有慧可、道育、僧副和昙林等 ,梁武大同二年圆寂,终年150岁。祖师西来的缘起达摩祖师自小聪慧过人,曾深入经藏,励勤精修,出家前,师父让他先去野外建一个修行的茅篷。达摩祖师身为太子,对如何建茅篷一窍不通,经过重重失败、摸索后,终于建成了。他看着自己建好的茅篷,忽然意识到修行不是依靠这个外在的茅篷,最重要的是心要依寂静处而住,所以就把自己好不容易建的茅篷给拆掉了。这时,送饭的人觉得很惊奇,就跑回去禀报师父。因为师父答应达摩祖师,如果茅篷建好后才给他剃度。师父听后,连连点头,知道弟子已经明白建茅篷的真正含义。出家后达摩祖师倾心大乘佛法,因为其悟性高超、修行精进,般若多罗尊者最后将禅宗的心法尽传于他,他便成为禅宗第二十八代传人。后来祖师曾向师父般若多罗尊者求教: “我既得法,当往何国而作佛事?”师父回答道:“……当往震旦(中国)设大法药,直接上根。”又叮嘱:“汝至南方时勿住。彼唯好有为功业不见佛理,汝纵到彼亦不可久留。”
与武帝论功德
得法之后,达摩祖师依师指引,辞别祖塔,历经三载艰辛,自印度漂洋过海,终于到了中国的广州,随后由广州到到南朝的都城建业(现在的南京),面见梁武帝萧衍。梁武帝问:“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计,有何功德?”祖师答言:“并无功德。”梁武帝又问:“何以无功德?”祖师云:“这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就像影子跟随形体,虽然有、但非真实。”梁武帝便问:“如何是真功德?”祖师回答:“净智妙圆,本来是空寂没有自体的,这样的功德不是靠世间法能求来的。”梁武帝又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祖师道:“廓然无圣。”梁武帝反问:“对朕者谁?”祖师道:“不识。”梁武帝不能领悟,达摩祖师知道与梁武帝的机缘不契,于当月十九日离开金陵,秘密来到江北。面壁九年 
断臂求法

祖师过江以后,手持禅仗,信步而行,见山朝拜,遇寺坐禅,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到达了嵩山少林寺。史载,达摩大师自公元527年到公元536年,在嵩山的一个叫五乳峰的山洞整整面壁苦修九年。经年日久,水滴石穿,功凝灵魅,壁透痕影。达摩大师所面之壁,竟留下一个莫测神奇的影像,宛如天然拓雕的一幅水墨画像, 后人把这块石头称为“达摩面壁影石”。这个天然石洞,也便称之为“达摩面壁洞”。直至今日,遗址犹存,寺僧们将影石拓印成像,瞻礼供养。明万历年间,人们在面壁洞外边,建立了一座双柱单孔的石碑坊。前额刻“默玄处”,后额刻“东来启迹”。当时一位神光法师闻祖师住在少林寺,便慕名而来。神光法师虽时时伺机参问,但因达摩祖师面壁禅坐,并不向其开示,只好守候在洞外。深冬季节,一日,天降大雪,神光法师仍然伫立在洞外风雪之中。达摩祖师问道:“你因何事,久立不去?”法师答:“只求和尚为我开示无上妙法。”祖师说:“如来无上妙道,非同世俗学问,需要具备能行难行、能忍难忍的毅力,以及坚持不懈、百折不回的恒心,方可学修。贪图小智、无德无义、谄曲轻慢者,不能受持。”神光法师以刀自断左臂,置于达摩祖师面前,以表决心。达摩祖师为之动容,知其为法器,遂赐法名“慧可”。此后,神光法师跟随达摩祖师,朝夕参学修行,长达九年,终于得其心要,继承衣法。兹此,神光法师即成为中国禅宗法脉传承的禅宗二祖,即为慧可大师,正可谓:       大乘弘中土,苦觅谁传薪?   一苇过江去,九年留壁影。为法决断臂,斯是雪中人!
只履西归

达摩祖师传法慧可大师后,便离开少林去禹门(今洛阳龙门),禅栖在千圣寺,于东魏孝静帝天平三年端坐圆寂,葬于熊耳山,即今河南省陕县的定林寺。达摩祖师圆寂的三年后,魏使重臣宋云奉旨出使西域在返回洛阳途经葱岭时,看见达摩祖师一手拄着锡杖,一手掂着一只鞋子,身穿僧衣,赤着双脚,由东往西而来。宋云回到东魏的都城洛阳,便将在葱岭遇见达摩大师的经过禀告东魏孝静帝。难以置信的孝静帝令祖师的门人开圹验证,果见棺椁内空荡荡,只剩下一只鞋子。于是门人奉诏,将祖师留下的那只草鞋放在少林寺供养。到了唐朝开元十五年,有位信士将这只草鞋偷走,供奉在五台山华严寺,后来便不知去向。现在少林寺碑廊内,还有一块《达摩只履西归图碑》,上边刻有四句话:达摩入灭太和年,熊耳山中塔庙全。不是宋云葱岭见,谁知只履去西天。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达摩祖师圣诞丨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