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竹窗随笔 | 亲善知识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2489
威望: 1982 点
金钱: 20327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6485(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4-06-26
楼主  发表于: 2023-11-09 09:36

0 竹窗随笔 | 亲善知识

亲善知识




先德云:“譬如敝人执烛,不以人敝故,不取其照。”即孔子“不以人废言①”意也。借口者遂谓师不必择贤,但资其学识言论足矣。彼自不德,我何与焉?遂依之不违。宁知芝兰鲍鱼②,渐染成性乎?论语曰:“不以人废言。”又曰:“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③。”胡不合而观之?【注释】①不以人废言: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某个人虽然不好,如果他说的话有理,君子仍应遵照他的话做事,不能因为人不好,就废弃他的话。②芝兰鲍鱼:《孔子家语·六本》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意思是和好人在一起,就像进入有兰花的房间,久了闻不出香味,这是因为被好人同化了。和坏人在一起,像进入鱼市一般,久了闻不到腥味,这是因为被坏人同化了。③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出自《论语·学而》。意思是说,所亲近的是道德仁义之人,是为不失其亲。能够亲近值得亲近的人,是有知人之明,故可宗敬。荀子言:“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辨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得贤师而事之,则所闻者尧舜禹汤之道;得良友而友之,则所见者忠信敬让之行也。身日进于仁义而不自知也者。”
译文


先德曾说:“譬如夜行险道,有丑陋的人手持灯烛为人照明。不能因为持烛的人长相丑陋,便不接受他的照明。”这与孔子所谓“不以人废言”大意相同。有人以此为借口,认为求师不一定要选择品德贤良,只要取他的学识言论即可,他有没有道德,与我何关?因而便有许多人都依这种说法求师。岂知所亲近的人是贤或是不肖,他们的品行好坏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并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和性格。《论语》虽有“不以人废言”,但也说“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何不把这二句话合起来思量呢?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竹窗随笔 | 亲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