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行持善法要持之以恒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2489
威望: 1982 点
金钱: 20327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6485(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4-06-26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0 09:30

0 行持善法要持之以恒

偶然修善和长期修善之间区别很大:偶然修善没有多大功德,功德不大;长期修善,每一次修的功德都会很大。为什么呢?偶然修善,就像往这个杯子里面倒一滴水一样,你第二天再倒的一次的话,可能第一滴水已经干枯了,就不起什么作用了;而长期修是什么呢?就是不断地滴水的话,虽然是一滴一滴的,可是,因为你不间断地长期地滴就滴水成瓶,就是一滴一滴的水盛满了整个宝瓶。所以它会慢慢积累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多。所以说不间断很重要很重要,这叫“恒”。行善要恒。


相反的比喻我再说说。作恶的话,比如说你偶然作那么一次恶,和经常作恶很不一样,经常作恶的话,每次作恶的力度都非常大;偶然作了那么一次恶,它的力度稍微小一些。打个比方说,你杀一个人,当然就有杀一个人的罪,对吧?那么杀第二个人的时候,是不是只有杀了两个人的罪呢?不是的,杀第二个人的罪更严重。杀三个人的话,那就不是杀三个人的罪,而且是更严重的罪。为什么这样呢?这不合理呀?一般来说杀三个人就是三个人,那法律上杀三个人就是三个人的罪嘛,不可能变成为杀四、五个人的罪吧,对吧?因果有点不一样。法律判的是什么?你的行为。佛教里面看罪的轻和重,不是从你行为的角度,而是从行为对你所造成的后果的角度而言的。那么为什么第二、第三就变得重了呢?第一次杀人的时候,你是非常害怕的。不管你是什么人,只要是第一次杀人,那是特别害怕,又后悔,又慌张,是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你杀的人,所以说有回头的余地,在内心深处留下来的习气并不是很深,还有回头的余地。第二次杀人的时候,与第一次相比那就熟练多了,害怕的心情会有,但没有第一次那么大,所以在内心当中,对杀的这种厌恶心和恐惧心理大大地降低了,好像是“也不怎么样!”当你杀第三个人的时候,似乎犹犹豫豫地感觉到:“哎,这杀人挺好啊!”就开始对它感兴趣了。这就意味着你已经走上了不归之路,回不了头了。为什么呢?你已经没有发现自己在犯严重的错误,你已经不觉得有严重的后果了,没有这种会有严重后果的心理了。之所以说它会越来越重,原因就是这样的。

其实我们所谓的罪,它是什么东西呢?它不是法律上判的那种罪行,而是在内心深处造成的恶的习气的影响。同样,你做任何一个坏事,第一次做的时候始终是惶恐,第二次做的时候中等,到了第三、第四、第五,越是往后它就越会变成为杀人取乐之类的。听说过没有?两个日本人在二战期间搞杀中国人比赛,看在指定的时间内能杀多少。这就是罪大恶极,就变成了无可救药!因为在他的内心习气当中,杀人已经变成了快乐的事,那么他就变成了魔鬼了,他已经再也没有同情心了。这就是相反的恒,对于恶而言也是非常恐怖的一个恒,对善而言这个是非常有利的,所以说,行善越是长期越好,而不是一两次。比如说,我们同样可以做长期的供养,当然每天供养得少一些;若一次性供养很多,我就一次性完成了,简单;然而其功德哪个大呢?长期的那个大。为什么呢?你每次做的时候,你会增长功德,每次做的时候都增长功德,你的这个功德就越来越积累,越来越多。比如说你有十块钱,一定要分十天来做供养,那么你就修十次的功德;你要是只供一天的话,就只有一次的功德,那就力量很小。那么,供十次的功德是不是就只是十次的功德?不是的,供一次的功德是一次的功德,但是供十次的时候已经大大地增加了,因为它并不是一乘十的这个概念,它就变成一乘百、一乘千的这个概念了。所以说这非常重要,这是恒的力量。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行持善法要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