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开悟论道         圆瑛大师的开悟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2489
威望: 1982 点
金钱: 20327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6485(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4-06-26
楼主  发表于: 2023-11-09 13:39

0 开悟论道         圆瑛大师的开悟

圆瑛大师早年即饱经人生忧苦,5岁时父母先后逝世,孓然一身,奋发求学,17岁考中秀才,不久患重病,濒危几死,本已顿悟人生、萌发出家之念的他,病愈后即出家为僧,时年19岁。

“始修禅宗八载,后研究教理及天台宗。”这段时期,圆瑛大师参学游方,问道古刹高僧。先在福州妙莲老和尚座下受具足戒,又往大雪峰崇圣寺,亲觐达本老人,修学苦行和威仪。二十一岁从福州到江苏常州天宁寺,亲近禅宗尊宿冶开禅师修禅六年。时常定境现前,身心廓然,曾于定中悟后写了一偈:

狂心歇处幻身融,内外根尘色即空,洞彻灵明无挂碍,千差万别一时通。

其后复从佛门尊宿通智、谛闲、祖印、慧明、道阶等修学,博采众长,深有所得。到了二十六岁又往宁波天童寺,依从寄禅和尚,一心参究。在二十八岁的冬天,又在禅七之中,定功得力,身心俱空,又说偈云:



山穷水尽转身来,迫得金刚正眼开,始识到家无一事,涅槃生死绝安排。

二十九岁,在宁波七塔寺接慈运老人之法,为临济宗第四十世。在禅修中,两度开悟,定境现前,慧业日增。这是他由儒入释、参禅奠基、求师访道的第一阶段。

 从三十六岁以后,净土机缘成熟,因阅读永明延寿大师和云栖莲池大师等许多净土法门经典著作,开始深信净土念佛法门。从此就努力于禅净双修。由事念而归理念。正如永明大师《四料简》说的: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圆瑛大师自说开悟1953年正月初九,圆瑛法师起七,正月十五日圆满。大家觉得未饶法味,请圆瑛法师继续做禅七。法师于正月十六日起禅七,至二十三日解七。  
 他在禅七开示中说:“我年来患病不能多讲。世尊说法四十余年,显说密说,言教已有三藏十二部之多,要我来说,也不过是拾佛祖几句剩话……在唐宋之时,禅风遍天下,何等昌盛。现在衰微已极……在行香时,颈靠衣领,脚步紧跟前面的人走,心里平平静静,不要东顾西盼,一心照顾话头;在坐香时,胸部不要太挺,气不要上提,也不要向下压,随其自然。但把六根门头收摄起来,万念放下,单单地照顾话头,不要忘了话头。不要粗,粗了则浮起,不能落堂;不要细,细了则昏沉,就堕空亡,都得不到受用。如果话头照顾得好,功夫自然容易纯熟,习气自然歇下。初用功的人,这句话头是不容易照顾得好的,但是你不要害怕,更不要想开悟,或求智慧等念头。须知打七就是为了开悟,为的求智慧,如果你再另以一个心去求这些,就是头上安头了……” 至二十四岁冬,在禅七之中,专切参究,乃至饮食不知其味,一切时处,心光皆照一句话头,至第十日下午,二板香止静后,参究得力,身心忽空,内外虚融,定境法乐,非言语所能形容,一动喜心,定境即失。后于别枝香,欲求定境再现,皆不可得。禅七考功时,将是事陈白冶公和尚。则曰:“汝自后有求定境复现否?”答曰:“有”。乃警之曰:“切不可求,若求则魔得其便,汝将为魔眷矣!”复问:“如是境界好否?”公曰:“不作圣证之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此不过用心得力,暂得轻安,从此进修,不著不求,悟证有望。”后阅本经,五十种阴魔所述,知善知识,不可不亲近也。(圆瑛楞严经讲义节录)



黄念祖老先生说圆瑛大师的两次开悟

“宗通”呢,就刚才那个迦叶,佛一……〔拈花〕,他微笑,佛就证明;而且这个证明在《涅槃经》也有啊,一切经典将来大家搞不通,解释权,迦叶,所以他就是宗通。大家这些说通的人你弄不清楚的话,就请教迦叶啊。他是他的心 (就你刚说的,他的心,“宗”实际就是心。) 他的心真跟佛的心相通了,他传的是佛的心印。所以禅宗……,怎么能够轻视禅宗呢?禅宗是佛的心印哪!是传佛的心印,佛的心而且是印,但是现在没有了。我的老师虚老,开悟了。现在的圆瑛法师也是,他自个儿讲了,他有两次接近于开悟,还没有开悟,但是已经《楞严》独步,还没有真实的“宗通”啊。他说得很清楚,他一次得了之后,非常什么……。后来告诉他师父,师父说这境界很好,你是不是还希望得这个境界?说“是,我希望还有一次。”“不好啊,这要著魔啊。”所以你看,你希望别的……啊!我要当法师呀,有多少多少门徒啊,我收多少多少供养,盖什么楼啊,那更是魔!就是还希望这个清净的境界再出现,师父说不好啊,他就警惕了。果然后来又来了一次,比前一次还好。他底下说,他因为他有很多事情,要弘法度众生,来不及再继续努力了,就再也没有了。这样的话,他已经……,现在就是说这几个人之外,三大德:谛老、虚老、印老之后,当然有人推弘一法师;再底下呢,那就是圆瑛法师,而且这可以提得出来了,这已经很难得了。目前要找个圆瑛法师还是很难。他讲了一百多次《楞严》,他讲一次提高一次,都有新的体会。所以他就是那两次,所以,“禅上通了若干消息”,可以这么说,而不是真正的宗通。现在有的人就把这也叫成宗通,或者说是客气话,或者对于宗通理解得不够,反正不严格,总之这跟宗通有关系。
编后
圆瑛大师说:“动灭静生,静灭根生,根灭觉生,觉灭空生,空灭灭生,六根皆生灭法,故灭结亦当解除。......禅门谓之末后牢关,到此境界,不肯进步,又谓之贴肉布衫难脱,此结一解,则可亲见本来面目矣”,就是开悟的境界。六结并不是指六根,而是指每一根都有六结:动结、静结、根结、觉结、空结、灭结,这正是修正圆通的次第。佛说: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解脱法已,俱空不生。
圆瑛大师76岁病势严重时刻,仍坚持一心念佛,嘱咐随侍左右的许多弟子说:“我今身心,尚感安乐,无挂无碍。出家人置生死于度外,以疾病为助缘,余号‘三求堂主人’,平生都以求福、求慧、求生净土为宗旨。现在福慧已求,最后只有求生净土。汝等立身处世,须以三求为正确修学方针。”并定下学佛宗旨说偈云:唯有一宗事,但念阿弥陀,求生于净土,上品紫金台。

大师还把古诗:“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改为: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前程何处是,念佛度春秋。又嘱咐弟子写了一张纸条贴在病房的墙壁上:“来者念佛,是真莲友。”由此可知,大师身染重病之时,仍能作得到主,真正放下万缘,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彰显一代佛学开悟大师。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开悟论道         圆瑛大师的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