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菩萨在人间的动力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2494
威望: 1986 点
金钱: 20368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6521(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4-06-27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5 16:03

0 菩萨在人间的动力

01
建立契约
受了菩萨戒,就把生活变成修行了。我们在轮回的逼迫中,常常忘掉了解脱,受戒又会把我们拉回来。《楞严经》云:“摄心为戒。”戒主要是摄我们的心,作为佛的弟子,要珍敬、守护在佛给我们制定的这些行为准则里,常常地念佛、念法、念僧、念戒。


菩萨戒里会讲到我们的自性三宝,乃至自性戒,这是一切菩萨之学处。三聚净戒包括无量无边的戒,我们在受戒期间学习的六重二十八轻的戒相,只是比较宽泛的、相对可量化的概念,这是我们要做到的标准。


人类文明的成熟是因为有契约,我们受戒就是跟佛之间建立一种契约。菩萨戒是通一切菩萨、一切佛之本源的,受戒是把佛的功德体,灌顶到我们的身体里。


佛法的圆满之处在于,不是佛在宇宙里发明了一个东西,而是这宇宙里本身就有不生不灭的真理,佛法就是从这个高级的金刚体性里流出来的。迷失者,轮转六道;觉悟者,一切本性跟这个高级的金刚体性是相同的,当下就可以转有漏为无漏,转轮回为解脱。


释迦佛陀成道之时赞叹:“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佛这个时候再看这个世界所体现的完全就是无漏色法,就是金刚妙体。每一个众生都是由它构成,但众生迷失颠倒的时候,自取轮回。为什么佛说我度尽一切众生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因为众生解脱的体性是法尔如是的。

四不坏信
02四不坏信Bodhisattva[align=start]所以佛陀才开出了小乘的戒、定、慧三学,和大乘的戒、定、慧三学。我们受的大乘菩萨戒体,这是通佛的。受菩萨戒,最主要的是得到了菩萨戒的体。



有了这个戒体,“受诸菩萨一切学处”,这是过去、现在菩萨的学处,普于十方现在一切菩萨今学,我们来受持。尤其是“四不坏信”,在生老病死里,我们的自性中有不生不死、不垢不净的,我们自性里就有佛、有法、有僧、有戒。


住持三宝的神圣职责就是开发每个人的这个宝藏,祂像黄金一样,虽然杂有泥沙,但是黄金的本质是不变的。虽然我们是凡夫,但我们也具足佛性的种子的。为什么经典里说佛的恩德大、善知识的恩德深?就是因为他把我们凡夫地里的佛性种子找出来了。


所以“四不坏信”很重要,也是我们要去学习的重点,生起了“四不坏信”的智慧,就是深入了一切诸佛、一切菩萨的本源,与一切众生同体。


从金刚体性上来说,我们与一切众生是相同的。虽然现在是一个猫身、老鼠身、苍蝇身、蚊子身,但是实际上这个外衣只是它的业报,它里面的心、它的金刚体性跟我们是一样的,跟佛也是一样的。


所以菩萨会发起利益众生之心,同时也不取于相,这是法尔如是的。虽然有为,实际上也是一种无为,同时又是三轮体空的。“拔众生苦,予众生乐”,是来自自性当中的,远离人相、我相、众生相,看的是金刚戒体的宝相,与众生同一体的相。


这就超越了我们的血缘关系,虽然我们要仰赖于观父母的恩德、发起报父母恩的心来策发、激励、启动菩提心,但是菩提心一旦启动了之后,就不需要有血缘关系、恩德关系了。大道是无私的,一个真正发起菩提心的人是无私的,“无缘大慈”就来自于这个理论。明白这个之后,对一切众生的救度、拔苦予乐,就叫“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Bodhisattva
03
菩萨担当 

我们受戒的时候,很多戒子自始至终都流着泪,这就是金刚宝戒的威德力。虽然都是佛的戒,但是菩萨戒立足的基点不同,从自性三宝到自性的戒体,而外延到一切诸佛、一切菩萨,乃至一切凡夫众生、业障众生,所以“在生不减,在佛不增”。


为什么诸佛不放弃任何一个众生?为什么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就是来自于每一个地狱众生都有佛性种子,他之所以轮回,责任在我。这就是菩萨的担当——一定要把他唤醒,让他超出轮回,脱离地狱。我们受菩萨戒,也要有这样的觉悟,你有了这样的觉悟,自然而然就会发起地藏菩萨的大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学菩萨戒才会有这些名相,才会有这些思维境,才会发现生命里原来有这个真理。把这个真理挖掘出来了,就是通一切诸佛、一切菩萨的本源,也能够通一切众生佛性的种子。不管众生有没有苏醒,你也能一眼就能看到它的佛性种子是不生不灭的,只是被业报身所裹挟着的。它虽然有污染,但是你可以给它方便,令它忏悔,让它觉悟。这就是菩萨在人间的动力。
一切有心者,皆应摄佛戒。

  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
  《梵网经》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菩萨在人间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