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鸠摩罗什两次破戒,成就那么高?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2494
威望: 1986 点
金钱: 20368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6521(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4-06-27
楼主  发表于: 2023-11-08 08:27

0 鸠摩罗什两次破戒,成就那么高?

公元382年,一支七万人的大军从长安出发,浩浩荡荡向西挺进,目标是远在西域的龟兹[qiū cí]王国(今新疆库车),军队的统帅是前秦大将军吕光。前秦和龟兹相距数千里,往日无怨无仇,为什么前秦要派出这支大军,去征讨龟兹国呢?事实上,前秦发动这场战争,一不为土地,二不为财富,三不为报仇,只为了抢一个人:鸠摩罗什。



七万大军横扫西域
只为请他到长安



前秦开国皇帝苻坚(338-385),虽为胡人,却十分尊崇儒家思想,仰慕汉族文化,能够礼贤下士,知人善用,建立了领土广袤、势力强大的前秦帝国。在大一统思想的影响下,他打算挥师南下击败东晋,实现一统天下的愿望。





要想打败东晋,使天下之人归心,必须利用思想文化的力量。于是苻坚遍求天下贤士,襄阳名士释道安向他推荐了西域的高僧——鸠摩罗什,“他不仅精通大乘佛法,还能慧眼洞穿人间世事,如果大王得到他的辅佐,不愁四海归服,天下皆平啊!”
一位德高望重的古稀老者,竟然如此佩服一个年轻人,可见此人必定非同寻常,而且佛教当时十分盛行,用一位声名远播的高僧来做旗帜,将佛法推而广之,天下人岂能不心甘情愿地顺从?于是苻坚挑选七万精兵,由手下得力干将吕光统领,从长安出发,远赴西域攻打龟兹。





吕光大军走了数年,终于来到龟兹国城下,很快灭了龟兹国,控制了鸠摩罗什,连龟兹国王也死于乱军之中。吕光立即命令军队回师长安,然而到达甘肃武威的凉州地界,却听说了一个不幸的消息:苻坚已死,前秦也不复存在了。





原来苻坚自恃兵多将广,不顾大臣的一致反对,迫不及待执意要与东晋决战,可是由于准备不充分,军队士气低落,被东晋名臣谢安用计两战而破之,前秦军全线崩溃,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后,前秦元气大伤,苻坚困守长安,被姚苌勒死在五将山公元384年,姚苌(329-393)建立后秦并称帝,先前被统一的鲜卑、羌等部族酋豪纷纷举兵反叛,建立政权,前秦帝国四分五裂,北方再次陷入诸侯割据中。


于是吕光在凉州自立为王,国号“后凉”。与苻坚不同,吕光是一介武夫,不懂得礼贤下士,对鸠摩罗什并不尊重,如今苻坚已死,还留着他有什么用呢?





半生颠沛 佛法不熄

公元344年,鸠摩罗什出生在西域的龟兹国,是个混血儿。父亲是印度王室成员,以传播佛法为使命来到龟兹国,与龟兹国王的妹妹结合生下了他。鸠摩罗什从小天资聪颖,半岁就会说话,三岁能写字,五岁可以博览群书,七岁跟着母亲出家,由此翻开了中华文明史上灿烂的一页。



在母亲的教导下,鸠摩罗什记诵百家经典佛经,将大乘、小乘以及其他各种流派的佛教理论烂熟于心。年纪轻轻就周游西域各国,加上他相貌出众,风流倜傥,又写得一手好字,精通佛教圣典中的经、律、论三藏,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得道高僧,他的名声甚至传入中原。


随着鸠摩罗什对佛经的深入学习,越来越领悟到其中的妙处,乃至愿意为传播佛法而献出余生,他很早就有志于前往东方广传佛法,于是面对咄咄逼人的前秦军队,鸠摩罗什同意跟随他们东行。


可是吕光觉得他不过是徒有虚名,决定羞辱他来彰显自己的威风,于是逼迫鸠摩罗什娶龟兹公主,否则就要大开杀戒。鸠摩罗什不忍看家乡父老乡亲惨遭涂炭,只能同意,这是他第一次破戒。



吕光建造了一座寺院供鸠摩罗什讲经使用,实际是把他软禁其中。鸠摩罗什在凉州呆了十七年,期间他一门心思精研佛法,苦学汉语,收集各地的汉语方言。许多人慕名而来做他的弟子,跟随他参禅悟道,修身养性,等鸠摩罗什离开凉州前往长安时,凉州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聚集地。


人生坎坷起 弘法译佛经

鸠摩罗什一生历尽坎坷,饱受艰辛磨难,时处两晋五胡十六国时期,战乱不断、民不聊生。鸠摩罗什踏上通往长安的道路,同样是因为一场战争。


后秦新君姚兴(姚苌之子,366-416),是位尊崇佛教的君主,在他的统治下,后秦逐步发展成为十六国中经济和文化最发达的国家。为恭请鸠摩罗什大师弘法传教,发兵后凉、大败凉军,迎请鸠摩罗什进入长安,为他修建草堂寺,并拜为国师,这一年鸠摩罗什已经五十八岁。



也是从这一年开始,鸠摩罗什正式开始译经弘法的事业。佛教当时传入中国已经四百年,由于需要学习梵文的原因,无法广泛深入民间。在姚兴的有力支持下,鸠摩罗什在长安建立了三千多人的佛经译场,主持翻译的佛经有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


他不仅第一次系统地翻译和介绍了大乘佛教,而且运用自己的语言天赋,将晦涩难懂的梵文翻译成浅显易懂的汉文,创造出具有外来语和华语调和之美的新风格。


现在中国流传下来的佛教经典绝大多数都是鸠摩罗什翻译的,包括《金刚经》(禅宗的重要依据)、《法华经》(天台宗的主要依据)、《阿弥陀经》(净土宗三经一论之一)《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三论宗重要依据)、《成实论》(成实宗重要依据),还有《妙法莲华经》《维摩诘经》《梵网经》《无量寿经》《首楞严三昧经》《大智度论》等等,同时还著有《实相论》二卷。



这些佛经是佛教的重要典籍,也是全人类文明的重要宝藏,对中国的哲学、文化、思想、医术、建造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大乘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随着鸠摩罗什的威望越来越高,姚兴从内心产生了不安和担忧,便对他说:“你是如此聪明绝顶,超凡脱俗,如果不能让你传宗接代,岂非我的过错?”再次逼迫他娶亲,并且一次让他娶了十位宫女,否则将不许他继续译经。


为了心中的理想,为了传播神圣的佛法,鸠摩罗什只能妥协,于是有了他的第二次破戒。对此鸠摩罗什深感耻辱,自认为已经配不上禅师之名,直到生命的尽头,他也不承认自己门下接收有任何一位弟子。



后秦弘始十五年(413年),鸠摩罗什逝世于长安草堂寺。鸠摩罗什的一生,可以从两个方面予以评价,一是作为一位名僧,他在宗教方面的活动,曾在当时及以后,产生很大的影响;二是作为一位译经家,他在介绍佛教哲学思想,佛教文学方面的贡献则更加突出。


鸠摩罗什与真谛(499-569)、玄奘(602-664)、义净(700-711)(又说为不空(743-774)并称为四大译经家。鸠摩罗什位列四大译经家之首,是翻译学鼻祖,语言学大师。他的译作通俗、简洁、流畅,翻译的经典在中国译经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鸠摩罗什的一生,为翻译佛经弘扬佛法历尽磨难,为佛法在中国的广弘做出了非凡的贡献,日后在汉传佛教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各宗各派,全部脱胎于鸠摩罗什的译著,因此鸠摩罗什被誉为三藏法师、千古一僧,是真正的佛家集大成者。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鸠摩罗什两次破戒,成就那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