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行菩萨道的功德是真实不虚的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2494
威望: 1986 点
金钱: 20368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6521(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4-06-27
楼主  发表于: 2023-11-01 11:57

0 行菩萨道的功德是真实不虚的

01 佛弟子要有这样的圣贤品格

中国人是有丰厚的文化积淀的,是有那么多菩萨和圣贤所生活过、奉献过而留下的文化足迹的。日月有升沉,佛光无生灭,诸佛的威德尽虚空、遍法界,分分秒秒都在。如果我们有这种圣贤品格,就能与千古同在、跟天涯比邻、和圣贤携手了。 虽然从表面上看有德的人是孤独寂寞的,但孔夫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虽然被小人欺负,《金刚经》说“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人所轻贱、诽谤,正好可以忏悔我们过去做小人时轻慢圣贤、诽谤圣者的恶业,否则这个恶业怎么消除呢?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这些所谓的小人、欺负你的人,都是菩萨来成就你的,都是来考验你的菩提心坚固不坚固、菩萨道稳固不稳固、做菩萨是真的还是假的。你若如如不动,他就不叫小人了,他就是你坚固菩提心的善知识。所以,小人非小人,是名小人,这是不一定的。菩萨戒里就有这么一条,看到别人犯戒堕落,你不要心生欢喜,不要侥幸,这是违犯菩萨戒的。你应该这样想:他不觉悟,我有责任令他觉悟。三皇五帝就说“万方有罪,罪在朕躬”,佛弟子要有这种圣君之德。 一个能忍辱的人,必定是一个自爱自重的人,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人。所以强大的菩萨戒体会陪伴着我们,转苦难为幸福,转烦恼为菩提,转轮回成解脱。


02行菩萨道越久就会越有质量


人有善心,天护佑之。一个有着丰厚的修养和丰富的精神世界的人,会感受得到天地善神的存在。反之,天地善神存在和不存在都是一样的,就像银行卡里没有钱的人,对他来说,有没有取款机是一样的。所以“君子患德不患贫”,君子就担忧自己有没有高尚的道德,不担忧物质上的贫穷。行菩萨道越久就会越有质量,这种自信力、功德力是真实不虚的。所以《心经》最后就讲:“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第一个“揭谛”,就是我要解脱;第二个“揭谛”,众生也解脱;“揭谛,揭谛,波罗揭谛”,大家都解脱;“波罗僧揭谛”是四生六道、有情无情、同圆种智,“菩提萨婆诃”,全部到彼岸。宇宙里是有彼岸、有佛国的,一定要深信不疑。贤劫千佛都会来五台山弘法,我们走过文殊菩萨走过的路,算不算跟文殊菩萨相遇?这都是真实不虚的。

03 找到了自性就找到文殊菩萨

功德越大,就会越清楚。我们也不要指望感官,想着文殊菩萨放一道光给我们看,这都属于色尘,我们还需要皈依眼根、皈依色尘吗?眼根、色尘恰恰是有漏的因。 所以,佛弟子不崇尚神通,神通是幻觉,显神通叫惑乱人心,各种各样的方法都叫戏法。虽然天地有感应,诸神有降吉祥,但我们也要如如不动,要心怀感恩,不求神通,也不求异相,纵使有神通相,也要如如不动。 我们要靠内在的信心去跟文殊菩萨相应,而且文殊菩萨与我们的自性不是对立的。衪是不二的,我们不能离开自性去见文殊菩萨,找到了自性,我们就找到文殊菩萨了。 大道昭彰,人心坦荡,自然会觉悟的。越简单,佛性越明了;越自信,觉悟得越快。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行菩萨道的功德是真实不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