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生以不生生為生義,死以不死死為死義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2494
威望: 1986 点
金钱: 20368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6521(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4-06-27
楼主  发表于: 2023-11-02 09:44

0 生以不生生為生義,死以不死死為死義

發心用功辦道,當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這句話淡淡無味,其實也就是這樣,也合乎於無味道人,只有無味才能了,合乎於了義,雖然生死沒了有味心不可生,這隨緣消舊業這句話放在這恰恰合適,淡味是常味,貪圖新鮮有味道,不常,落在世間法裏面了,也叫生死。所以生死兩個字包括一切佛法,要識得生死才可以,了就有分了。所以文殊菩薩問天女:如何是生義?天女回答:生以不生生為生義。這就說明了,不同無情,生不生生。又問:如何是死義?答:死以不死死為死義,知道了生與不生死與不死是不二之理,隨順自然。生死在其中了,生死分明了。所以要果然是這樣,可以說是本來沒有生死,超出去了,超出了圈套了。認識到這個地步了,隨著自己的認識開解,便得超越深入,所以講願解如來真實義,不開解超不了,禪堂的頓法不開解超不過去,說什麼頓呢?慢慢的漸次配置,方便調理,落在世諦法裏邊了,頓法成了漸法了。所以法隨人轉,修行修什麼哎?天天坐在禪堂裏幹什麼呢?止了靜了,這個時間坐著不動幹什麼哎,不能忘記本份事。要說沒事,大事還沒辦,若說有事有什麼事哎?要認清,不能一概而論,囫圇吞個棗,棗還有核,核還有個尖,要卡在噪子裏邊出不出來又咽不下去就倒楣了,有這回事嘛?各家禪堂大有人在。這叫果,用心不當為因,感果如是,感果痛苦了,想咽咽不下,想吐吐不出來,只好背著,怎麼搞呢?作不了主了,作不了主了就隨業漂流,說什麼隨緣消舊業呢?不得。更莫造新殃,新殃出來了,沒發心用功還沒有這個痛苦,發心用功這個生出來了,這豈不是新殃嗎?無始來造的業無量無邊,怎麼辦呢?佛法不是萬能的,要看當人的運作。所以天女講:生以不生生為生義,這個地方不同無情,用功在其中了,般若現前了。雖然是無心道人不同無情,分別就在這個地方。但是你認不清,撿不出來,分不出來,混在裏邊了,無始以來我們就在這裏邊混,混到今天,暫時想出離也不得,著急也沒用,吃冤枉苦也無益,折服身心可以。吃個冤枉苦也知足了,要沒吃冤枉苦條件再好也不知足,不知足心不安,所以這個冤枉苦一開頭吃一點也要得。溫室的花朵糖水裏泡大見不得一點苦,這個修行也是障礙。為什麼這樣講?人心無盡,妄想無窮,這生死就沒有邊際了,著不了邊,說什麼了呢?


所以在過去發心出家先三年苦行,不容易,現在大都免了,縱然一年二年師父也不敢,為什麼這樣講呢?在過去這三年要折騰冤枉你,受不了你要回去了,這樣呢你在佛教裏邊來受了大戒吃不了苦耐不了勞,也受不了一點委屈,沒有鍛煉出來。你想,三界無安,是是非非多多有餘,你上哪里回避哎?回避不了,到那個地方沒有是非嗎?你要有這個本事,造下福因,生到北俱蘆洲,雖然生死沒了,隨心如意,沒有一點煩惱是非,福報所至,北俱蘆洲人福報極大,超越天人,他要命終以後墮在天上,在天上再墮在人間。福報極大,一點貪心都沒有,哪來的煩惱呢?他不需要貪,但是妄想多,念頭一動就現前了。我們沒有哪個福,所以說呢打了半天妄想還實現不了。這就是福德因緣不具。北俱蘆洲不叫妄想,念頭一動就現前,真的。所以他不發心了生脫死,菩薩去教化感應也不得,哪還有一個好的地方比我這好?我這就很好了,你說另外有一個好去處,那騙人的。他沒吃點苦,所以說,苦也不是壞事,出家自古以來先要吃點苦,這樣是非煩惱遇到了,能忍,有定力,一般的動不了他。所以說住在一個現成的條件下,衣食住處現成的,這樣心能定,另外再有一點摩擦是非能過,一般的自己不起心動念,有般若智能照察現前的念頭與道相應不相應,就有這個智慧,不相應了做不得,不需要別人檢點,這個要靠自覺智,不過我們今天還沒到這一步。自覺智不多,有些事照察不到,現前了,自己照料不得,分不出來。分不出來要有別人檢點,做做好事。再分不出來就成壞事了,哎你怎麼檢點我,這樣就與道不相應了。禪堂呢自古以來就是幫這個忙,打失了警策,打失了吼兩句,沒別的方法,等於從業障中拉出來了。


菩薩到地獄度人也是這樣,還得靠自覺回頭轉腦,還得靠自己回光返照才能出離。據世間傳說,這個秦檜造地獄因感到地獄去了,菩薩去度他,你念一句佛號,你就能出離,秦檜當初也不是一般的人,有權力有地位,到地獄了還那麼高慢心,哼我怎麼聽你的呢?你算老幾。菩薩一看沒辦法,在手上寫個“佛”字問他認識嗎?他說我博覽群書,哪個字不認識?但我就是不念。他在世間那種高慢權威慣了,他總覺自己那個對,對是對,你出不來了。出不來他也不想出來了,我這不是蠻好嘛?就跟我們一樣,在這個世間苦,八苦交加,不知苦,我們也習慣了,六道輪回苦我們也沒感覺到苦。就象今天我們在禪堂裏邊,都是現成的苦什麼呢?我想抱著醋瓶,倒一點,弄點醬油,行,想放點辣椒,行。這不挺好嗎?苦什麼呢?想吃饅頭,給。比較呢,比天人我們苦多了。天人要比涅槃呢也苦多了,這看給哪里比。我們要與畜生比,我們也自由多了。作為一個用功的人往下比,知足了,向苦處比。所以出家自古以來出家先吃三年苦,折騰,無故的折騰你,成熟了,跟那個揉面一樣,翻過來扽過去,攤開合起來,使勁的揣揣揣,成熟了,怎麼折騰也不斷,你看蘭州拉麵隨便一個手抓過來一撐一拉,拉得再細也不斷,為什麼這樣呢?成熟了。要沒有揉這個面還不能拉,一拉就斷。所以出家也是這個道理,沒有吃過三年苦沒有受過折騰,遇到一點孽緣就會斷的,這跟我們打七一樣,打十個七,能行嗎?行!稍微遇到一點不順意即委退了,什麼十個七,不打。結夏也是這樣,半途而廢也叫斷。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生以不生生為生義,死以不死死為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