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劝大家要学“阿毗达摩”,大家可能还是不能意识到,我举些现实的例子吧。
我鼓励大家听课记笔记,有一次心血来潮,把笔记收上来看看……差点吐血而亡。比如,我说“朗忍巴”(意思是道次第的实践者),结果有人写成“狼人爸”(这是老美电影没少看啊);“资粮道”(“五道”之一)则变成“师娘道”(你是“善人道”学多了吧);“敦煌文献”写成“退还文件”(呃,其实是“保存文件”);黄蘗禅师,被记成“黄渤禅师”(呃,下次可以考虑让黄渤演);
“因、集、生、缘”(集谛的四个行相)记下来变成“因嫉生怨”(这个我也想很久才还原出来,毕竟还是很有道理的感觉)……你要是不好好学阿毗达摩,好师父在讲什么东西,你都不知道。我有一次给大学哲学系一堆研究生讲《唯识三十颂》,我讲完他们下午晚上就凑在一起在整理,整理得很糟糕;
后来交给一个弟子,新人,但是跟我努力学过佛教名相,结果三下五除二就整理出来了。还是那个弟子,整理某大师的讲义,很快收获一片赞许,说她整理得比长期跟班学习的老师兄们都好得多得多,简直“多快好省”,后来成为他们最后审稿的“铁闸”——这也是因为同样的问题,那些长期待在师父身边学了十几年的,由于不掌握佛教名词,师父说的东西很多连是哪个字都反应不出来(因为根本不在他的知识范围里面),而这又是这些“师兄”自己也意识不到的……这怎么听课、怎么整理讲义?
前两天看一个老师兄(复旦历史系的)整理师父的讲义……呃,我要是信了他的讲义,我一定离开那个师父,因为这份讲记里呈现的就是一个气功师+半个xj头子……还好我也是属于“久经考验”的了,不然,我都没法还原讲课现场。
唉!所以,不学阿毗达摩、不学佛教的基础名相、基础名词是真不行,有人主张“学中观的人不能学习阿毗达摩”,这是脑子被门夹坏了十几次的结果吧!我一直这么说:你可以不学中观、唯识,但必须学习阿毗达摩!我有内学院一支香火,内学院就说,(成年人)学佛有两个基础一定要抓牢:1、因明;2、阿毗达摩。我深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