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人无我”和“法无我”?——上篇:“人无我” 佛说空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人无我”和“法无我”的问题。应承派中观鼻祖月称大师在《中疏论》中说:“我”指事物的不依赖其他事物的“自性”,任何事物都无这种自性,因此是“无我”。“人无我”主要是指自己,除了自己以外的他人和一切事物都属于“法无我”的范畴。“人无我”中的“人”指的是人的“自我”观念,人的身体和感知功能都是“自我”的附属物。在人的图腾朴素意识中从不把自己的身体当做自己,因此,总会习惯地说“我的身体”如何如何,“我的思想情感”、“我的感觉”如何如何等。这里所说的“我”和“我的”是两种不同的概念。这表明在人们的意识中还有个笼统的无法指出来的“我”,这个“我”是自我的主体,“我的一切”都从属于这个“我”。爱恨、利害、得失等都是从这个主体“自我”中生发出来的。这种虚幻的、经不起分析考究的自我意识是产生自私意识的根源。当人有了这种自私意识,就会产生爱恨、计较、利害得失等。自私会使人的心胸变得狭隘,目光变得短浅,品行变得恶劣;而“无私的奉献”、“忘我的精神”、“舍己为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类菩萨行、高尚行为都产生于对待“自我”的正确态度——无私。 佛和凡人在品德上的根本不同之处是——“佛为众生着想,人为自己着想。”要想成佛,首先要破“我”、破私,做“无我”之人。破不了自私自利的人,神通虽能呼风唤雨、上天入地,但永远脱离不了烦恼和凡尘,也永远入不了佛门。这是佛法的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空慧像一面显微镜,在这面镜子底下一切事物的真实面貌会变得清晰;空慧也像一个透视镜,在如花似玉的皮肤后面能看到可怕的骷髅,在荣华富贵的背后能显出灰飞烟灭的惨境;空慧又像一面过滤镜,一切五彩缤纷的虚色假相,可爱可憎的身影面孔,在它的面前都会变得无形无色,如清澈的万里晴空。当我们一旦理解了“无我”的空性智慧后,就不会产生因“我”(或者说“我执”)而滋生的万般烦恼。资料来源:《爱心中爆发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