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孝敬父母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佛教中《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佛陀教导我们,
众生须知世间有恩於我们的,共有四种:一.是父母恩,二.是众生恩,三.是国王恩,四.是佛、法、僧三宝恩。这四种恩德,一切众生,是平等地享受的,每一众生,都应报此四种大恩。
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长辈无疑是父母,那就让我们谈谈孝养双亲这点儿事吧。 提到什么是孝,你脑海里出现的是什么?怎样才是最好的孝?佛门所说的孝和世间的孝有何不同呢?
01佛陀上天为母说法悉达多太子出生后七天,母亲摩耶夫人便逝世,随即往生至忉利天。当太子成佛后,一心想要报答母恩,决定前往忉利天为母亲说法,善尽度化母亲的孝道。
佛陀在忉利天宫为母及诸天、菩萨讲说《地藏经》,让母亲及大众领受佛法真谛,获得解脱。三个月后天众以金、银、琉璃砌成三道宝梯,欢送佛陀返回人间。
弟子们见到佛陀回来,都很高兴并赞叹:
“佛陀能在忉利天为母亲说法,真是世间大孝,甚为希有!”佛陀说道:
“我并不只是今生感念母亲,累生累世中也是如此不断地回报亲恩,解除母亲的苦难。”佛陀说:“很久以前,在雪山旁,有一只猕猴王,统领500只猕猴。当时有一猎人张网要围捕它们,逃难途中,有一老猕猴,背着小猕猴不小心跌了一跤,摔进深坑里。跌进坑里的正是猕猴王的母亲。”
“于是,猴王呼叫众猕猴们一起帮忙,救出母亲!这时猕猴们以接龙的方式,每一只捉住前一只的尾巴直达坑底,挽着猴王将母亲出离深坑。当时的猴王就是我,依如现在的我,救拔母亲脱离三恶道的苦难。”
佛陀借此因缘,告诉在座的比丘说:
“救度父母亲出离苦难,有大功德!我因为过去救度母亲脱离苦难,所以能世世感得无苦无难,很快地成就佛果。所以各位比丘啊!大家应当孝顺供养父母。”
02
佛陀助父脱离轮回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回到迦毗罗卫,为父净饭王说法,净饭王闻法后证得三果阿那含。
净饭王在病重时,佛陀为他做人生最后一次开示,使他证得阿罗汉果,并亲自体会了解脱之乐。七天以后,净饭王入灭,永远脱离轮回之苦。
佛陀的父亲示寂后,佛陀亲自把自己父亲的遗体放入棺木中入殓,然后和罗侯罗、阿难、难陀,将父亲的棺木抬上自己经常讲经说法的地方安葬。
03目犍连斋僧救母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的目犍连尊者,在得到神通后,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他用天眼观察,看到已逝的母亲在鬼道中受苦,瘦得皮包骨头不成人形,十分伤心。于是他用钵盛饭,用神力送给母亲吃,但是饭刚送到他母亲手中,尚未入口即化为灰烬。
目犍连无奈,请求佛陀帮助救拔母亲。
佛陀说:“你母亲罪孽深重,你一人救不了,要靠十方僧众的力量才行,你要在七月十五日众僧结夏安居修行圆满的日子里,敬设盛大的盂兰盆供,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众僧,依靠僧众的力量,救出你的母亲。”
目犍连依佛陀所授,母亲方才脱离了饿鬼道。
04最好的孝道佛弟子如何报父母恩在家人对父母的孝养以物质为重,并且只限于一世寿命的生活奉养;而佛弟子应以慧命为重,慧命才是永久的解脱,所以尽出世之孝,一定要身体力行,以平时的修行和平日的付出来回报一切众生,如此也是报恩于我们过去、现在和未来世的父母。
在佛教中,把“孝”分为两种:世间的孝道;出世间的孝道。 所谓世间的孝道,包括:
养父母之身。用衣食财物去孝养父母。
养父母之心。对父母耐心,说话和颜悦色。
养父母之志。子女积极进取,有所作为,这是父母最喜欢看到的事情。
能做到以上三点,可以说是世间最圆满的孝道了。
此外,佛教还把孝分为三个层次: 物资奉养父母,使父母免于饥寒,
只是小孝;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使父母欢喜愉悦,
是为中孝;引导父母趋向解脱,远离烦恼,永断三涂辗转轮回之苦,才是
上上大孝。 那么在佛门中,更为重视的则是出世间的孝道。
05努力引导父母学佛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知道,死亡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当父母临命终时,身体遭受病痛的折磨,必然会对死亡产生恐惧之心,这些是我们做子女的无法替代但又不得不面对的事情。
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行出世间的孝道: 善巧方便地引导父母对佛法产生信心,奉劝父母在世时皈依三宝,听闻正法,念诵观音心咒,从而发心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出离轮回之苦,最终置于永久安乐的佛果位。
这才是出世间的大孝,也是做人最为究竟的孝道。 所以,佛弟子一定要精进修行,回向现世父母增福增寿,过去七世父母往生净土。如果机缘适合,更应引导父母进入佛门,令父母进入大乘门,离苦得乐,以报父母深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