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沙城出发,沿着湘江东岸一路向南,驱车约30分钟,经过一段颠簸的乡村小道,在一个隐蔽的入口处右拐。这里四面环山,山泉清流而下,低洼之处形成了一个水塘。水塘后面是一个破旧的寺庙,经过一段泥泞的小路,后面小山坡上一处石质建筑若隐若现———这就是晚清重臣曾国藩和夫人的安息之所。 Rtl"Ub@HV
ZhaP2pC%4
墓地正前的桐溪寺前左右两侧各有一棵千年银杏和罗汉松,可惜的是,2000年前后,当地流传古银杏可治百病,于是许多村民都来这里剥树皮,一棵千年雄银杏寿终正寝。 1~
3_^3OT
*)T^ChD,
村民说,原本还有一对石人,一文一武,寓意湘军是文官从军,而现在只有一个文官石像独自矗立。神道碑也断成数截,上面依稀可见李鸿章写的小楷碑文,一直被村民周新民在家中妥善保管。 ~Ea} /Au
4F'LBS]=0
周新民56岁,除了三亩地,就在镇上开摩的为生,周家为曾国藩数代守墓,到他已是第四代。 Jhhb7uU+
E,U+o $
,T$U'&;
+gtbcF@rx
按照旧时的风俗,曾家后人在此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守墓,而周新民的曾祖则以下人的身份精心做事,很快就以自己的老实和勤快博得了曾家人的信任。 mSF(q78?
E
A1?)|}n
守制期满后,曾家就将守墓的任务交给了周家。作为报酬,曾家把周围的20亩良田买下,还有周围的柴山、油茶林,一并奉送给周家。此外,还给他们修建了一栋10多间房子的砖木房。 WiR(;m<g
] 72`};
周家自然是极尽守墓之责,周家当时规定,凡是五官不全的、放牧的、乞丐,以及家禽家畜都不允许进入墓地。56岁的周新民说:“我们是很尽心的,当时很多人来曾国藩的墓地来拜他,我们都要准备吃的喝的。尤其是到了祭祀或者清明,曾家人来的话,我们都要用牲畜等祭祀品在大路口迎接。我们周家想得很清楚,吃曾家的饭,就要把人家的事情做好。” )23H1
IY\5@PVZ
周新民除了提供免费的茶水,还将自己的手机号码印在墓地的护栏上,不厌其烦的向过客讲述他知道的风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