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麟德历》没有考虑岁差。
地球岁差(axial precession),在天文学中是指地球的自转轴指向因为其它星体对地球不均匀的质量分布吸引的作用差异导致在空间中缓慢且连续的变化。地球自转轴的方向逐渐漂移,追踪它摇摆的顶部,以大约26,000年的周期扫掠出一个圆锥。
公元四世纪,中国晋代天文学家虞喜,在分析古星图和星空时,发现星星的位置略有偏移,进而发现岁差,并定出冬至点每50年后退1°。《宋史·律历志》记载:“虞喜云:‘尧时冬至日短星昴,今二千七百余年,乃东壁中,则知每岁渐差之所至。’”岁差这个名词即由此而来。
岁差的影响是北极星经常的改变。目前,勾陈一极适合指示天球北极点,因为勾陈一的视亮度(2.0等)足以担当此重责大任,而且距离真正的北极点只有不到半度的偏差。
在另一方面,天龙座的右枢(天龙座α星),西元前3,000年的北极星,3.67等的光度就显得逊色多了(只有勾陈一的五分之一),在现今都市的光污染下几乎已经看不到了。
在天琴座内明亮的织女星过去也曾担任过北极星(在西元前12,000年,在西元14,000年将再任),但是却从未接近至北极点的5°以内。
当西元27,800年勾陈一再度成为北极星时,由于他的自行运动将会比现在离北极点稍远一些,在西元前23,600年的接近,是他最接近北极点的时刻。
在现阶段,要找到天球南极点是比较困难的,因为那个区域是平淡无奇,列名为南极星的南极座σ只是一颗在理想的条件下,肉眼勉强可见的5.5等暗星。但在第80到90世纪时,天南极将通过伪十字。
古人观测星空的仪器精度有限,对一些观测上的误差或余数,一般不用小数表述,而喜欢用分数。比如圆周率3.1415926用113/355来表述,并认为113355的组合非常神秘。
另一方面,据日本学者薮内清分析的,东汉之前成书的《石氏星经》,中国最早一周的度数记为365(1/4),与年的长度相同,而不是现在大家通用的360度。
这引出了两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罗盘用360度,而不是365.25度?二是如何考虑岁差条件下的,阴历编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