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还乡 _
!Ph1
'kUrSM'*$N
祖地夏邑,孔子多次回老家 :x;D- kZ
:Mt/6}
孔子慢慢长大,但命运坎坷。他出生后不久,父亲叔梁纥去世,母亲颜氏独自抚养他,贫苦的生活、艰难的环境,磨炼了他的意志,也塑造了他的性格。 1yE~#KpH
|a"(Ds2U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孔氏委员会副秘书长孔建国说,据《礼记》和《孔子家语》记载,孔子“少居鲁,长居宋”。他小时候在鲁国生活,长大后多次回故里宋国考察殷礼,这个举动,为他后来思想和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JE0[
&E9%8Q)r(
孔子曾说,丘者,殷人也,每次回到故土,孔子都不忘到祖坟上祭拜,忆古思今,感慨良多。在这里,埋着从弗父何到孔父嘉五位先人。 l_kH^ET
hA~}6Qn
也许在某一刻,他的思绪又回到了曾经的光荣与梦想时刻:武王伐纣,殷商覆亡,微子启封于宋地;几世传承,拒受王位,弗父何食采于栗…… .t}nznh
KztF#[64W^
从夏邑县当地老人口中传下来的说法,孔氏几位先祖的埋藏地叫孔林,规模宏大,主道两侧,石人、石狮、石马等石像林立,从大门到墓地绵延2里多地。 ~MQN&
\LS%bO,Y|
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黄河浪沙的冲淹沉积,加上兵荒马乱的破坏,当年的孔林,如今早已不复存在。 dYO87n
yBr{nFOgdY
孔氏旧祠 4H " *.l
XM_S"
孔子还乡祠仍在,但游人稀少 ,f1+jC
hpw;w}m
孔林虽已不复存在,但为纪念孔子还乡祭祖的孔子还乡祠却保留了下来。 E3KPjK
DdFVOs|
夏邑县城北7公里王公楼村,南北主路的尽头,就是孔子还乡祠。和文庙规制一样,孔子还乡祠坐北朝南,大门朱漆剥落,门锁锈迹斑斑。 E]7G4
}- +;{u
大门内,一条甬道直通大殿,青石铺路,路中间一尊孔子站像。这座像于1988年由香港孔教学院汤恩佳先生捐赠,高3米,铜像双手合一,笑容可掬。 o@>5[2b4
<4>6k7W
再向前行,进入大殿,里面供奉着孔氏先祖,从微子启到弗父何到叔梁纥,共11人。桌摆香案,前有蒲团,供人祭拜。 T&0tW"r?
2
na8G
7月22日上午8点,一个略显内向的少年打开大门,摆好桌子,开始给孔夫子和众位圣贤上香。他叫邵小恒,这座孔子还乡祠由他和父亲邵东旭打理。上香时,他深深鞠躬,然后细心擦洗桌案,这是他每天的固定工作。 p4el9O&-tV
Z`:V~8=l
他说,现在的游客很少,有时一天都不一定来人,但他并不无聊,因为门庭宽大,来门口纳凉的人不少,交流聊天还是能找到人的。 }u|0
@lBH@HR=C
历经沧桑 3g6R<Ez
*'`-plS7
还乡祠多次重建,模样已变 FEP\5d>
.}0Cg2W
夏邑县历史文化研究会的王书生记得,1999年,时任夏邑县教育局负责人的他,接待了200多人来祭祖。这些人来自山东曲阜,来祭拜孔氏先祖。 K+GjJ8
x t-;7
“在曲阜孔庙中有一座碑,上面记载着孔氏祖籍在夏邑。这一点,是没有争议的。”王书生说,于是,在还乡祠堂前也立了一块“孔子祖籍夏邑”碑。 ^7_<rs
3+#bkG
其实,还乡祠早在唐初就建立了,之后遭遇战火,多次被毁。它曾有一壁、四门、一坛、两庑、两殿、一厅和碑林。宋真宗时,孔子45代孙孔良铺、孔彦辅由曲阜来此定居,对还乡祠修复扩建。金代,又立杏坛碑于大成殿之前。清道光元年,增建四代祠(崇圣祠)。而且,只有还乡祠可以像孔庙那样,使用像皇宫一样的黄色琉璃瓦顶。 ?s_q|d_
0\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