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家族的墓地
Z^_qXerjP xvV";o “孔林”本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坐落于曲阜城北,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那时还是“墓而不坟”(无高土隆起)。到了秦汉时期,虽将坟高筑,但仍只有少量的墓地和几家守林人。后来,随着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孔林的规模越来越大。东汉桓帝永寿三年(公元157年),鲁相韩勅修孔墓,在墓前造神门一间,在东南又造斋宿一间,以吴初等若干户供孔墓洒扫,当时的孔林“地不过一顷”。到南北朝高齐时,才植树600株。宋代宣和年间,又在孔子墓前修造石仪。自汉以后,孔林先后重修13次,增植树木5次,增地3次,总面积达到现今的3000余亩,周围7.5公里,并以高3米,厚1.5米的砖墙围护之。孔林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一处氏族墓葬群和人工园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TI'v /=;) zY*9M3(X “孔林”位于曲阜城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孔子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四月乙丑,“葬鲁城北泗上”。其后代从冢而葬,形成今天的孔林。元文宗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孔思凯主修了林墙,构筑了林门。明洪武十年(公元1684年)将孔林扩为3000亩的规模。雍正帝八年(公元1730年),大修孔林,耗帑银25300两重修了各种门坊,并派专官守卫。从子贡为孔子庐墓植树起,孔林内古树已达十万余株。相传孔子死后,“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故多异树,鲁人世世代代无能名者”。“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时至今日孔林内的一些树株人们仍叫不出它们的名字。其中柏、桧、柞、榆、槐、楷、朴、枫、杨、柳、檀雒离、女贞、五味、樱花等各类大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野菊、半夏、柴胡、太子参、灵芝等数百种植物,也依时争荣。孔林不愧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园。
053bM)qW 孔林示意图
“孔林”在曲阜城北门外,距曲阜城2公里。北出曲阜城门,就见两行仓桧翠柏,如龙如虬,夹道而立,这就是孔林神道。 神道中巍然屹立着一座万古长春坊。这是一座六楹精雕的石坊,其支撑的6根石柱上,两面蹲踞着12个神态不同的石狮子。坊中的“万古长春”四字,为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初建时所刻,清雍正年间却又在坊上刻了“清雍正十年七月奉敕重修”的字样。石坊上雕有盘龙、舞凤、麒麟、骏马、斑鹿、团花、祥云等,中雕二龙戏珠,旁陪丹凤朝阳纹饰,整个石坊气势宏伟,造型优美。
坊东西两侧各有绿瓦方亭一座,亭内各立一大石碑。东为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明代官僚郑汝璧及连标等所立,上刻“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道”十个大字;西为次年二人立的“阙里重修林庙碑”。两碑均甚高大,碑头有精雕的花纹,碑下有形态生动的龟肤。
过去墓地的“风水”,被孔子的后代视作“命根子”,例如,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勘测津浦铁路时,原计划经过曲阜,离孔林西墙很近。当时的衍圣公孔令贻得此消息十分着急,向朝廷连递几件呈文,说铁路将“震动圣墓”,“破坏圣脉”,使祖宗灵魂不得安宁。结果铁路到曲阜拐了个大弯,向西南绕行。
曲阜是全国三大碑林之一,古碑数量最多,共约五千余块,其中孔林占三千块,林内尚有李东阳、严嵩、翁方钢、何绍基等书法大家的碑刻。孔林内亦有数百种植物,在万木掩映之中,碑石林立,石像成群,除一批著名的汉碑移入孔庙保护外,林内尚有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石碑3600多块,又称得上名副其实的碑林。
孔林神道长达1000米,苍桧翠柏,夹道侍立,龙干虬枝,多为宋、元时代所植。林道尽头为“至圣林”木构牌坊,这是孔林的大门。 进入孔林大门(“至圣林”门)后,在导游的劝掇下,绝大多数游客都会在此处乘坐电瓶游览车。其实,这是一个败笔。不仅不能节约所谓游览时间,也不能好好领会孔林独特、神奇所在,更不能深深地去体会儒家封建体制的内涵
孔林内神道两旁,同样栽植有明清以来的古树松柏,据导游声称:神道左右的古树,分别有72棵、73棵,象征着孔夫子的72位贤人高徒和他的生活年龄。因坐在电瓶车上,无法去证实导游的说法。
此道门叫做“观楼”,也称二林门。门上面刻有篆书“至圣林”三字。“二林门”为一座城堡式的建筑,亦是鲁国故城的北城门,四周筑墙,墙高4米,周长达7000余米。 孔林内有一条长约5公里的环林路,坐在电瓶游览车上,可以走马观花地大致了解一下孔林的主要风貌。孔林内只允许埋葬孔姓后裔,其他姓氏的人无论是谁,都不可能埋葬进来。即便如此,孔氏后裔按照孔家的风俗,亦有三不埋,即:不满18岁的人死后不进孔林埋葬,犯了国家王法被判死刑的人不能进孔林,虽是孔姓妇女但已嫁出去的女人不能埋进孔林。
“断碑深树里,无路可寻看”。在万木掩映的孔林中,墓冢累累,碑碣林立,石蚁成群,除孔子、孔鲤、孔伋这祖孙三代墓葬和建筑外,还有孔令贻、孔毓圻、孔闻韶、孔尚任墓等。这里的墓碑除去一批著名的汉代石碑被移入孔庙之外,尚存有李东阳、严嵩、翁方纲、何绍基、康有为等历代大书法家的亲笔题碑,故而孔林又有碑林的美名,堪称书法艺术的宝库。孔林东北隅,路旁立一巨碑,上写“奉直大夫户部广东清吏司员外郎东塘先生之墓”。这就是清代大文学家、名剧《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的墓碑。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号东塘,自称云亭山人,是孔子第六十四代孙,少时好学,极为聪明。清康熙23年,清圣祖玄烨来曲阜祭祀孔子,要从孔子后裔中选人给他讲解经书,孔尚任和族兄孔尚立被选给皇帝讲经。讲堂设在诗礼堂,孔尚任一入诗礼堂,就见堂中悬挂着杜甫的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孔尚任看了大喜,拉了族兄一下说:“我们要入朝做官了”。果然,孔尚任、孔尚立讲解深得主上喜欢,13天后便接到任命诏书,被破格提拔为国子监博士,正六品官,官服前面正好是白鹭图案。赴京任职期间曾到淮杨一带治河,通过吊古迹,访隐士,搜集野史逸闻,对南明王朝的覆灭经过有了深切的感受。回京后,曾任户部主事,员外郎等职。公余致力于戏曲创作。1699年,昆曲名剧《桃花扇》传奇脱稿。王公显贵争相传抄,戏班竞相演唱,一时轰动京城。该剧以名士候方域与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南明王朝灭亡的历史。次年孔尚任却被罢官回乡,死后葬于此。他一生著述甚丰,另有诗文《石门山集》、《湖海集》、《岸堂文集》等。
由此向西,有一座上书“鸾音褒德”的墓群,孔子的后裔孔谦、孔宙、孔彪、孔褒等均埋葬于此。自汉墓群西行还有明墓群,那里墓冢点点,碑碣累累,石兽成群,明代名书法家李东阳、严嵩等所书写的碑石立于其间。
这座牌坊叫“于氏坊”,位于孔林北侧,是孔子七十二代孙、衍圣公孔宪培与其妻于氏之合葬墓。于氏原是清乾隆皇帝的女儿,据说长得很丑,且脸上有块黑斑,相术说,这块斑主灾,破灾的唯一办法是将她嫁给一个有福的人。朝里官员议论,只有圣人后代最有福,可按当时规定,满汉不通婚。于是,乾隆先让女儿认汉族大臣于敏忠为义父,改姓于,这才嫁给了孔宪培。于氏死后,孔府为其立了这座“鸾音褒德”牌坊。
“洙水桥坊”建于明嘉靖二年,清雍正十年重修,两面刻字。坊前面刻有“清雍正十年”的字样,坊后则刻“明嘉靖二年”。传说,此坊实立于明嘉靖年间,当年,乾隆皇帝要来曲阜祭拜孔夫子,曲阜县令恐“明”字有讳,出资地方,命连夜修改。地方贪图“蝇头小利”,只拿出了一半的工钱给匠人,于是,匠人也来了个“偷工减料”,只将前面的年号改了,后面的年号未改。多亏皇帝只看前面 ,不看回头路,因而被瞒了过去。
孔林内有一条东西横穿的小河,名曰“洙水河”,因流经孔子墓前,与“圣脉”攸关,故被后世誉为“灵源无穷,宜与天地共长久”的“圣水”。 洙水河,原名“潴水河”,是古代的一条河流,与泗水合流,并称为“洙泗”,后来成为孟子发祥地的代称。春秋时,孔子讲学洙、泗之间,后人以“洙泗”作为儒家代称。但洙水河道久湮,后人将鲁国的护城河指为洙水,并修了精致的坊和桥。桥的南北各有历代浚修洙水桥的碑记。桥上有青石雕栏,桥北东侧有一方正的四合院,称作“思堂”,有东西3间厢房,为当年祭者更衣之所。室内墙上镶嵌着大量后世文人赞颂孔林的石碑,如“凤凰有时集嘉树,凡鸟不敢巢深林”、“荆棘不生茔域地,鸟巢长避楷林风”等等。此院东邻的另一小院,门额上刻“神庖”二字,是当年祭孔时宰杀牲畜之处。
洙河上有桥三座,左右皆为平桥,中间的一座拱桥在孔子墓前,名曰:“洙水桥”。过洙水桥,两旁是古老的松柏夹道路,尽头是一座绿瓦三楹的高台大门——挡墓门,
洙水桥北迎面绿瓦三楹的高台大门,叫“档墓门”。过此门即是孔子墓甬道。孔子墓甬道是拜谒孔子墓前的通道,甬道后面是供奉孔子的享殿。
甬道两旁立有四对巨型石雕,名曰:华表、文豹、角端、翁仲。华表又称“望柱”,是进“天 门”的标志。文豹形象似豹,腋下喷火,温顺善良。角端传说日行一万八千里,通四方语言,明外方幽远之事。翁仲,传说为秦代骁将,威震边塞,后为对称,雕文、武两像,用以守墓。
道尽头大殿是祭祀孔子设香坛的享殿,殿广5间,黄瓦、山顶,前后廊式木架,檐下用重昂五踩斗栱。殿内现存清帝弘历手书“谒孔林酹酒碑”,中有“教泽垂千古,泰山终未颓”等诗句。享殿始建于明弘治十年(1494年),历代重修,为孔子墓前的重要附属建筑,是墓祭时摆放礼器祭品及宣读祭文的地方。1950年,朱德总司令曾在此殿召开重要的军事会议,所以又成为革命历史文物。
文豹、角端都是想象中的怪兽,民间认为:摸摸怪兽的头,一辈子吃喝不用愁;摸摸怪兽的背,打牌手不背;摸摸怪兽的腚,一生不得病;从头摸到脚,一世都快乐。
享殿之后,有一座灰瓦攒尖顶的方亭,称“楷亭”。亭内石碑上刻着一棵古老的楷树,即摹自其南侧的“子贡手植楷”。相传子贡奔丧来后,将一棵楷树苗栽于其师墓旁,后成大树。清康熙间遭雷火焚死,后人将枯干图象刻于石上。
相传孔子去世时,其弟子子贡在南方未及时赶回,所以“植”字少一横。子贡在途中携带一根“哭丧棒”,匆匆赶回后,为老师守墓六年,一直泪流不止,以至于手中的“哭丧棒”因此焕发生机,长成大树,可惜的是这棵楷树在矗立两千多年之后,死于雷火,让今天的后人无从仰见,只能在想象中感念故人的尊师与孝道及师生间的深厚情感。
此乃子贡当年亲植之楷树,即“黄连树”。此树于康熙年间被雷击焚毁,仅存树干。古人为保存这一遗迹,于康熙年间立碑建亭以示纪念。
此乃子贡当年亲植之楷树,即“黄连树”。此树于康熙年间被雷击焚毁,仅存树干。古人为保存这一遗迹,于康熙年间立碑建亭以示纪念。
“楷亭”北有3座四角多棂碑亭,为“驻跸亭”,北面绿瓦所复的碑亭是为纪念宋真宗赵恒祭祀孔子所建的,中间及南面黄瓦所复的二碑亭为纪念清帝玄烨及弘历祭祀孔子所建。“跸”是黄帝出行的车驾,此三亭即黄帝祭祀驻车之处。亭内尚有当时的石碑。
驻跸亭”与神道(由北向南看)
孔墓中轴线偏后,有孔伋墓。孔伋(前483——前402年),字子思,是孔子嫡孙,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孔子在世时,孔伋尚年幼。孔子死后,孔伋拜曾子为师。曾子(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继承了孔子学说的真谛,并传授给孔伋。曾子著有《大学》等书。据记载《论语》也是以曾子的教学讲义为蓝本,由他的门人弟子编辑而成。孔伋潜心研究孔子学说,著成《中庸》一书。孔伋的学生又把孔子思想学说传给孟子,孟子上承孔子之学,著成《孟子》一书。以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古称“四书”,是儒学经典著作。孔氏族人尊孔伋为“三世祖”。
孔伋墓的后面,是孔林的中心所在——孔子墓。孔子墓右(东)边是孔子的儿子孔鲤墓,前边是孙子孔伋墓,这种墓葬布局名为“携子抱孙”。
享殿之后是孔鲤墓。孔鲤(前532年-前482年),字伯鱼,孔子之子、孔伋之父。孔鲤一生守家奉母,亲聆其父在庭诗礼之训,先孔子而亡。孔氏族人尊为“二世祖”,至今,曲阜人不食鲤鱼。孔鲤一生无大作为,年50岁先孔子去世。但因系“圣人”之 子,故被宋徽宗封为“泗水侯”。
这便是孔子墓。孔子于公元前479年去世,当时鲁国国君称他为“尼父”。这是有别于封号的最尊贵的称号。孔子有封号始于公元元年,汉平帝追封孔子为公爵,称“褒成宣尼公”。此后帝王纷纷给孔子封号,至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唐玄宗李隆基给孔子谥号“文宣”,始称“文宣王”。到元武帝于大德十一年(1007年)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后又称“至圣先师”、“大成至圣先师”等等。历代王朝都为孔子的封号选择了最高的赞誉之词,可见孔子思想学说,对历代统治是何等重要。 此墓似一隆起的马背,称“马鬣封”,是一种特殊尊贵的筑墓形式。墓周环以红色垣墙,周长里许。墓前有巨墓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是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黄养正书。大碑之后,有一小碑,上书“宣圣墓”,此碑名不见经传,当是早期之碑,已无从查考。墓前的石台,初为汉修,唐时改为泰山运来的封禅石筑砌,清乾隆时又予扩大。
曲阜民间传说:清乾隆皇帝第一次来拜祭孔老夫子时,在孔墓前跪下,正准备叩首下拜,一抬头,看见“文宣王”三字,立即起身,扭头便走。原来,他觉得自己是“王”,不能再给“王”下拜。孔衍圣公立即吩咐族人,在孔子墓碑前修建了一座石台,刚好挡住“王” 字下面的一横,墓碑上的字遂被看成了“大成至圣文宣干”墓了。果然,后来,乾隆又来了曲阜四次,每次都给孔子墓下了拜、叩了头。
孔子墓西的三间房屋为“子贡庐墓处”。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是孔子得意门生之一,也是孔子弟子中善于经商的学生。孔子死后,众弟子为孔子守墓三年,相诀而去,独子贡在此又守三年。后人为纪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
J?9jD:x 据明朝张岱所著《夜航船》所记载:“自泰山发脉,石骨走二百里,至朵阜结穴,洙泗二水会于其前,孔林数百亩,筑城围之。城以外皆孔氏子孙,围绕列葬,三千年来,未尝易处。南门正对峄山,石羊石虎皆低小,埋土中。伯鱼墓,孔子所葬,南面居中,前有享堂,堂右横去数十武,为宣圣墓。墓坐一小阜,右有小屋三楹,上书“子贡庐墓处”。墓前近案,对一小山,其前即葬子思父子孙三墓,所隔不远,马鬣之封不用石砌,土堆而已。林中树以千数,惟一楷木老本,有石碑刻“子贡手植楷”,其下小楷生植甚繁。此外合抱之树皆异种,鲁人世世无能辨其名者,盖孔子弟子异国人,皆持其国中树来种者。林以内不生荆棘,并无刺人之草”。
e0TYHr)X>3 :~otzI4%! 由此推断,现今的孔子墓与明代时的孔子墓,几乎一模一样。所不同的是,明代洙水尚可行船,且可到达孔林之中,而现在的洙水,只不过是一条长满了杂草的小水沟而已。
nF@**,C Q f' ?/P~[ 不过,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孔林”的一切,是公元1979年后重新修建过的,只是一个表面现象而已。真正的“孔林”早在公元1966年被北京红卫兵和当地老百姓摧毁了,据记载:
s*k)h,\ hx9{?3# 1966年的11月29日,天气阴冷。
c_3B: F7 iApq!u, 北京师范大学附中的学生谭厚兰带领北京来的红卫兵去扒孔子墓,
fOV_ >]u lI<jYd
0fZ 红卫兵们把一根粗绳套在墓碑的上端,人员分成两队,一队拽住一边的绳子,等待着号令。
GGp.u@\r IMkE~0x4</ 高音喇叭响起来:“扒坟破土仪式现在开始!”
}|.<EkA (9Zvr4.f7 巨大厚重的“大成至圣文宣王”碑被拉倒,摔在碑前的石头供桌上,断为两截。
e9o\qEm xqt?z n 从北京赶来的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摄影师跑前跑后,记录下这一破四旧的壮举。
M7TLQqaF F_Y]>,U 革命小将为了更快地掘开墓穴,还动用了雷管和炸药。
/'sv7hg+ #7]Jz.S 眼前,红卫兵们正在往树上系绳子,然后将尸体吊起来
,U~A=bsa g'7E6n"!, 墓中共扒出了五具尸体:孔祥珂及夫人,孔令贻及其妻妾。尸体刚出土时保存还很完整,但很快被红卫兵和农民的铁钩戳破,“尸体便像撒了气的皮球一般迅速地瘪下去”。
Ix- Mp
J8qFdNK 孔令贻的墓在整个孔林的边上,游人罕至,只因当年被破坏得太彻底。末代衍圣公孔德成是孔令贻的儿子,当年蒋介石视之为国宝级人物,将孔德成与故宫的文物一道抢运到了台湾。孔德成曾任台湾考试院院长,于2008年10月离世,享寿88岁,尽管一再获邀,他却从未踏上故土。很多人说,他心里难受。祖坟被挖,这在中国的传统之中,是极大之侮辱。
XwY,xg&o l~i? 一些当年“讨孔”的骨干已大多早逝。而风光一时的谭厚兰,1978年被北京市公安局以反革命罪逮捕,1982年被免予起诉。谭厚兰罹患宫颈癌,45岁时病亡,没有结过婚。
0$*7lQ<a#M 8K,X3a9 如今孔林附近的村民,依旧对这段往事讳莫如深。当年,红卫兵挖墓后,这里的村民就开始疯抢墓里的陪葬品,紧挨孔林的林前村,当年流传着“一夜挖出个拖拉机”的说法,一些人就靠挖孔坟致富了。
h p]J>i. >Zb!?ntN`t 最为夸张的是,一位曾被指派去保护孔林的村干部,后来带头领着人去挖。
aV\i3\da Vu3DP+u|i 红卫兵们这时曾想阻止挖坟的扩大化,但已经无力控制,村民们眼里只有金银,谁来阻挡,就是一顿暴打。
UzxL" `^7 YzESVTh 当时从大小孔家子孙的墓里挖出来的金银珠玉不计其数,银行来收金银,96元一两,前后收了30多万元。一同被挖出的玉石,因为不收购,所以立即被村民视为废品,被孩子们拿去,系上绳子,在路上甩着玩耍。
:W.H#@'( rYb5#aT[ 1979年,国家重新修复孔子墓,曲阜文管会让人帮助寻找孔子墓碑,还有散落的碑块,在附近社员家里找了上百块,现在孔子墓前的碑,就是这些石块拼在一起的。
|J-X3`^\H [E1qv; 文革后,当地开始组织修复孔庙里的断碑。幸运的是,早年的碑文拓版被人完整地保留下来,成为后来修复“三孔”古迹的依据。
[ 此帖被杨五魁在2011-12-19 16:0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