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廖氏历史文化 ~WXT0-,
'2mR;APz
作者 廖仲明 廖德文 }6ObQa43
c`}-i6
W`_pjld
悠久的肇庆历史 _9!*laR!2
}1E'a>^|
肇庆,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2200多年。历来是西江流域 X_GR{z%
$Y.Z>I;
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和军事重镇。 Um YReF<<_
iU3)4(R
肇庆在古代属荆州,扬州的南部边陲。春秋战国时属百越之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肇庆地属南海郡,公元前214年,肇庆始为南海郡四会县管辖。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今肇庆的封开县处设交州刺史治,管辖今两广、海南岛及越南。当时叫做广信。为“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之意。后来的广东、广西两地名即源于广信之东和广信之西。公元前111年,汉武帝设立高要县,取西江“峡山高峻,峡水如腰”,“据高扼要”之意。公元281年,晋武帝置西江督护府于高要县,公元507年,高要升为郡,管辖7县,并设广州都督府于肇庆。统辖岭南13州长达82年。公元589年(隋开皇九年)隋朝设立了端州,管辖9县。公元1118年(宣和元年)由端王即位的宋朝皇帝赵佶亲笔题字,升格并命名端州为“肇庆府”。“肇”是开始之意,“庆”是吉祥喜庆之意。“肇庆”就是“开始带来吉祥喜庆”。从1564年起,明朝两广总督府驻肇庆,直至1746年止,长达182年。到清朝在省与府之间设道台,道台府多设在肇庆。 T&Z%=L_Q
,RIGV[u
肇庆之地是北方皇朝的官员大多经江西省过梅岭,下珠玑巷,经浈江乘船到韶关,沿北江南下到三江(北江,西江,绥江)交会的三水县。因沿西江向西行水陆交通都方便,向东行却河网交错。兵马行动都要乘船,故此肇庆就成为两广的政治 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和军事重镇。 Q;{[U!\:
GWo^hIfJ
肇庆北靠北岭山脉,南临西江河边,上游三公里有三榕峡,西江河如腰带一样环抱肇庆。下游三公里有羚羊峡紧锁出水口。风水得天独厚。肇庆市又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旅游名城,有借得西湖水一环,迎來阳朔七堆山的七星岩风景区,鼎湖山庆云寺原生态旅游度假区。 iJ.P&T9
eAKK uML
廖德明世系在宋朝时期的记录 R|aA6}/I
y57]q#k
肇庆廖氏的开基祖是廖德明公。德明公字子晦,生于南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德明公从学于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程朱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字元晦,号晦庵,生于公元1130----1200年)之门。在宋孝宗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登进士,以宣教郎出宰福建莆田知县,后历任广西浔州知州,广东潮州通判,吏部左选正郎官,广东提刑,入侍中领左拾遣将军。权知枢密院事。宋宁宗开禧六年(公元1205年)德明公善政于民又平夷之功,宋宁宗赵扩册封德明公为武威王,王府就设在肇庆府的宋城内。德明公为官清正廉明,不避权贵,任人唯贤,深得朝野称颂。德明公被册封为武威王时已经67岁。且身壮力健,好一派文武全才。他儿孙满堂,德明公在75岁时已经五代同堂,洪福齐天。 H }w"4s
EV{kd.=f
德明公的武威王府,侧边有一条街叫塘基头路,王府两边为厅东路与厅西路。德明公祖辈都在福建定居,因此他在肇庆当武威王时,引领一群福建藉的人与他共事。这些随从人等,都居住在塘基头路的东侧。故此塘基头路东侧有一条街道就叫福建路。 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