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俗谛 | 佛事门中,不捨一法
级别: 初级版主

UID: 156786
精华: 2
发帖: 3439
威望: 1556 点
金钱: 32033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6 点
在线时间: 45488(时)
注册时间: 2014-03-23
最后登录: 2024-11-26
楼主  发表于: 2022-09-11 23:17

0 俗谛 | 佛事门中,不捨一法

俗谛 | 佛事门中,不捨一法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发表于江西


若确论修持,则一法不废,不作务即不食,何况念佛求生净土。此俗谛之一立一切皆立,所谓佛事门中,不捨一法,显性具也。

——《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






见道之后谈确修——确论修持,见道不是说你就到家了,你看到了修行的路向,也知道烦恼的所在,烦恼贼在什么地方,这时候你得老实地修持。这个修持就“一法不废”,一法不废就是福慧双修,六度。六度前五度都是修福,福德修到一定程度就开发智慧,六度齐修就是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正因。






修福德的法也不能废弃。这就引用禅宗祖师——百丈怀海禅师,这个祖庭也是在江西。“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这位祖师,他就是年纪大了还要作务,作务在丛林里面就叫出坡。唐代以来,禅宗祖庭还有农禅并重的家风。每天出坡,但其他的比丘觉得他年纪大了,就希望他休息,就不要跟大众一起出坡了,但是他坚决要出坡。



于是有一天,其他的比丘就把他的作务工具给藏起来了。藏起来了,他干脆那一天就不吃饭,“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那下面觉得他不吃饭也不行,那只好又把工具拿出来。这就是他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形成这样的一个作风。说明古来的这些祖师还真的就是与众共倒,随众,大众干什么他干什么。不能说由于年老了,作了方丈和尚了,就可以搞特殊化了,大家出坡跟着出坡,大家吃什么饭食你不能开小灶。那既然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这一法都不废弃,更何况念佛求生净土一法,那就更重要,更不能放弃。






这里就谈俗谛,“俗”就是从现象法的建立层面来说。真谛是谈空。由空要出假,有时候叫假谛,又叫俗谛。俗谛是谈建立一切法,“一立一切皆立”。



那这种表述在佛教有两个专业术语,谈一泯一切皆泯,这是从“遮诠”的角度来谈,遮就是遮止、扫荡。那一立一切皆立,是从“表诠”的层面来谈,建立一法,一切法也都可以建立。禅宗就是以遮诠的形式表达,净土宗就是以表诠的方式表达。净土宗就是建立一切法,这个法可以称为妙有。禅宗是从“空门”契入,净土宗是从“有门”契入。



那净土宗就得要建立观想的对境,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建立念佛的名号。这个名号也是一个有,不是空,有音声,有符号,有内涵。所以净土宗就是“指方立相,住相证果”;禅宗就是扫荡一切,显现向上本分。而向上本分是不可言传,就是到了这个份上,三世诸佛口挂壁上,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所以禅宗一个著名的公案就是“拈花微笑”,这是禅宗的风格。






在这个法会上,释迦牟尼佛拿着一朵金色优钵罗华,默然微笑。与会的百万天人惘然,不知道佛不说一句话是代表什么,唯有金色头陀摩诃迦叶破颜一笑。佛一看他破颜一笑,马上就知道他明白了,懂得了,所以就说,我有涅槃妙心,不立文字,无相之相,付嘱摩诃迦叶,传衣钵。所以这摩诃迦叶,这是修头陀行的这位尊者成为禅宗的传人,传佛心印,可以说是禅宗的第一代祖师,以后他就传给阿难尊者。



所以这个法,破颜一笑,以心印心,心又无心,无心之心相互现量地可以相印。以心印心,常常表达为以空印空、似水投水,这就是都能够对那种涅槃、法身现量地亲证。那涅槃法身,这东西是无法言传的,离语言相,离文字相,离一切相。但又不能仅仅是离相,可能就断灭空了,还要即一切法。所以“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就是那个不可言说的向上本分。






所以我们知道了这样的一个遮诠,当下我们就会理解这个表诠。净土宗的表诠的这个妙有,就是从一法不立的、实际理地的空性当中显发出来的。所以这个有是含着空的有,称为“妙有”;那个空是含摄着有的空,叫“真空”。把握净土这个“一立一切皆立”,就要把握真空妙有。真空妙有在净土宗就称为第一义谛妙境界相。



谈第一义谛,就是谈实际理地,谈空性的;妙境界相,就是由这个空性显现的境界之相,比如极乐世界无尽的庄严,这是境界之相,但是他加了个“妙”,这是从空性里面显现的奇特的、不可思议的境界之相。所以当下这个妙有的展开,就是空性的彰显。所以就称为越空越有,越有越空,空有不二,空有一如的这样的一个关系。这样我们把握真空妙有,就可以把禅宗以遮诠的“空”和净土宗表诠的“有”辩证地统一起来。这两者不仅不矛盾,而且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那从俗谛的建立来说,“佛事门中,不捨一法”,这是沩山禅师的一句话。印祖的很多话,都是把这些佛言祖语很圆融地引用过来。佛事门中,不捨一法,这是“显性具”。前面讲性体是谈空的,讲性具就是谈相的。就是我们现前一念的心性具足十法界的依正庄严,具足世间和出世间的一切法,性具。



这就是六祖惠能大师开悟之后讲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这个意思。“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是谈性体;“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是谈自性的妙用。这些属于谈自性,从马鸣菩萨《大乘起信论》都要谈一心二门:心真如门和心生灭门。心真如门就是谈性体,真谛;心生灭门就是谈性具的俗谛。这个是不能去把它割裂开的,所以谈体、相、用,三者辩证统一。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俗谛 | 佛事门中,不捨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