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事理体一,生佛原同;无缘之慈,不谋而应(一)
级别: 初级版主
UID: 156786
精华: 2
发帖: 3110
威望: 1444 点
金钱: 2916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6 点
在线时间: 41228(时)
注册时间: 2014-03-23
最后登录: 2024-06-01
楼主  发表于: 2022-01-10 13:27

0 事理体一,生佛原同;无缘之慈,不谋而应(一)

事理体一,生佛原同;无缘之慈,不谋而应(一)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事理体一,生佛原同,

无缘之慈,不谋而应。



先看这几句。这还是“序说经”里面谈“序所说法要”。所说法要里面有四个层次,前面讨论完了对经题名称的解释,对《阿弥陀经》的体性——经体的解释,以及《阿弥陀经》的宗要。



现在是第四个层次,就是“序力用”。“序力用”就是它的功能作用。有时候讲“力”就是指功的意思,“用”是指德的意思,又是功德的一种表达。《阿弥陀经》的力用又分两个小段落,第一个小段落是“正明力用”,正面阐明《阿弥陀经》的功德。





请看疏文,疏文的文句非常的简洁,但义理确实非常的深邃。首先来看“事理体一”。在净土法门当中谈事,主要就是讲的“二有”,就是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依正庄严,极为清净妙好,不是幻想虚构的产物,要信这个事相。事相当中要谈理,这个理就是秘密藏,这个义理、体性就是非常的深邃。我等众生现前一念的心性,就是这个理。西方极乐世界虽然在十万亿佛刹之遥远的西边,但实不越出我现前一念心性之外。这一念心性跟极乐世界的实有的事相,在终极本源体性上又是不二的,平等的,圆融交摄在一起的。



这个话我们仍然觉得很难理解。我们可以用一个比喻来表达。一般我们常常把心性会比喻为大圆镜智。这个大圆镜智在法相唯识是分四分——四个界面去展开讨论的。比如说,从事相上说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还有教主阿弥陀佛以及声闻、菩萨这些往生者,就是主伴,这就是相分。有相分,有见分,有自证分,有证自证分——四分。





从这四分来看,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这个相分就像镜子里面所显现的那个影,如镜中之影,影子。所以,我们讲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我们心性当中呈现的一个影,这就叫相分。这个影依据什么来呈现呢?一念。这一念就是见分,这见分就像镜子的光,镜光。那这个心就是自证分,就像镜子的面,镜面。一念心性这个性就是指第四分——证自证分。这就比喻镜子的体是铜做的,镜铜。



但虽然有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但都是一心,一心的呈现——现前一念、一心的呈现,所以为什么我们会讲全事即理?就是:全体的相分这些事相就是内证的三分之理——相分是事,像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就是那个理。这个就比喻全体的镜影——镜子的影就是这个镜铜。这样就是事和理体性上消归到心性,是一体的,是不二的,是圆融不碍的,所以讲心土不二,心土一如,就表达这个意思。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事理体一,生佛原同;无缘之慈,不谋而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