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一心念佛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19279
精华: 0
发帖: 1464
威望: 1001 点
金钱: 10473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9073(时)
注册时间: 2021-11-04
最后登录: 2023-12-26
楼主  发表于: 2021-12-09 19:03

0 一心念佛

“善男子!云何菩萨成就不离如如来所许念佛者?菩萨若在阿练若处,或在树下,或在旷野,或在露处,以得定力故能摄心不着诸缘,以不散乱心善摄所念,以行相观如来成就,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庄严其身,取一一相貌,为成就己身故,心向一切智地,于如来身忆念放鬘网光明。菩萨以得解悕望观如来身,满一由旬二由旬,三四五十由旬,乃至百由旬。若过百由旬,以得解悕望,观坐道场,或见转法*,或见现种种威仪说法调伏众生,或见于一佛世界施作佛事,或五佛世界,或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或百佛世界施作佛事,乃至百千无量世界施作佛事,得解悕望观。自见随意,若听法、若供养给侍诸佛世尊,于余威仪随意自在,菩萨如是观如来色身已忆念佛功德。或观戒,或观定,或观慧,或观解脱,或观解脱知见,或观力无所畏,或观佛不共法,或观菩萨本行,或观成就佛地,普忆念如来成就功德已,忆念如来业,何等相貌?云何造业?身造耶?口造耶?意造耶?威仪造耶?可见耶?不可见耶?可说耶?不可说耶?何国造耶?几种身造耶?如是种种忆念胜业,成就不可思议诸善根已。
  “观如来法,诸佛世尊以法身故名为如来,不以色身。彼菩萨不见色是如来,不见相是如来,不见种性是如来,不见阴界诸入是如来,不见威仪是如来,不见过去未来现在世是如来,不见因是如来,不见缘是如来,不见所以是如来,不见和合是如来,不见有是如来,不见无是如来,不见成就是如来,不见败坏是如来,不见彼有如来,不见此有如来,不见如来在何所,不见如来,不恃如来,不分别如来,不得如来。喻如虚空无有阴界入名,非不利益众生,诸佛世尊无有阴界入名,亦非不利益众生。
  “善男子!是为菩萨不离如如来所许念佛。
——《大方等大集经》卷第十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已修行一法,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佛。”
  佛告诸比丘:“云何修行念佛,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
  尔时,诸比丘白世尊曰:“诸法之本,如来所说。唯愿世尊为诸比丘说此妙义,诸比丘从如来闻已,便当受持。”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广分别之。”
  答曰:“如是。世尊!”诸比丘前受教已。
  世尊告曰:“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结跏趺坐,系念在前,无有他想,专精念佛。观如来形,未曾离目;已不离目,便念如来功德:如来体者,金刚所成,十力具足,四无所畏,在众勇健。如来颜貌,端正无双,视之无厌;戒德成就,犹如金刚,而不可毁,清净无瑕,亦如琉璃。如来三昧,未始有减,已息永寂,而无他念;憍慢强梁,诸情憺怕,欲意、恚想、愚惑之心、犹豫网结,皆悉除尽。如来慧身,智无崖底,无所挂碍。如来身者,解脱成就,诸趣已尽,无复生分,言我当更堕于生死。如来身者,度知见城,知他人根,应度不度,此死生彼,周旋往来生死之际,有解脱者,无解脱者,皆具知之。是谓修行念佛,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常当思惟,不离佛念,便当获此诸善功德。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
===============================
尔时,世尊复告憍陈如:“若四真谛可一念证者,如来应为一切众生,演说一行一法一事。若一人证时,一切众生亦应同证。何以故?烦恼同故,亦不应有八万法聚差别之异。憍陈如!是故众生,应以种种因缘调伏,不以一缘。”
——《大方等大集经》卷第三十三


“憍陈如!一切众生非实一乘、一行、一贪、一念、一欲、一解、一信,是故如来宣说种种句偈、名字、种种法门。以是义故,如来具足十种神力。”
——《大方等大集经》卷第三十三


尔时,世尊复告阿若憍陈如言:“善男子!若一切众生共同一心,其四真谛可以一念而证得者,如来应为一切众生演说一行一法一事,亦不应有八万法聚,随逐因缘差别之异。若一人证时,一切众生亦应同证。若一人断时,一切众生亦应同断,不应别有声闻三乘,不应别有菩萨十地。何以故?烦恼同故,断时证处处所是同。憍陈如!是故众生应以种种因缘调伏,不以一缘及以一事。
——《大方等大集经卷》第三十八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所摄持。何等为十?所谓:懈怠心,魔所摄持;志乐狭劣,魔所摄持;于少行生足,魔所摄持;受一非余,魔所摄持;不发大愿,魔所摄持;乐处寂灭,断除烦恼,魔所摄持;永断生死,魔所摄持;舍菩萨行,魔所摄持;不化众生,魔所摄持;疑谤正法,魔所摄持。是为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十八


复次,佛子!譬如大云雨一味水,随其所雨,无量差别。如来出现亦复如是,雨于大悲一味法水,随宜说法,无量差别。佛子!是为如来、应、正等觉出现第六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知。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十


复次,佛子!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初始成时,先成色界诸天宫殿,次成欲界诸天宫殿,次成于人及余众生诸所住处。佛子!如来出现亦复如是,先起菩萨诸行智慧,次起缘觉诸行智慧,次起声闻善根诸行智慧,次起其余众生有为善根诸行智慧。佛子!譬如大云雨一味水,随诸众生善根异故,所起宫殿种种不同。如来大悲一味法雨,随众生器而有差别。佛子!是为如来、应、正等觉出现第七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知。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十


须菩提!如来于众生八万四千行,随其所应为说法药。又常住定平等相中心不动摇,而通达一切众生心心所行。须菩提!是故当知,一切声闻、辟支佛不及此事。须菩提!或有众生多淫欲者,以观净得解脱,不以不净——唯佛能知。或有众生多瞋恚者,以观过得解脱,不以慈心——唯佛能知。或有众生多愚痴者,以不共语得解脱,不以说法——唯佛能知。或有众生等分行者,不以观净、不以不净、不以观过、不以慈心、不以不共语、不以说法得解脱者,随其根性以诸法平等而为说法使得解脱——唯佛能知。是故如来于诸说法人中为最第一,禅定人中亦最第一。
——《思益梵天所问经》卷第三


文殊师利!如来平等无上中下,常行舍心。文殊师利!如来不作是思惟:‘如是众生我为说胜法,如是众生说不胜法。’亦不思惟:‘此众生大意,此众生中意,此众生小意;此乐善法,此乐恶法;此人正定,此人邪定。’如来智光明无如是分别,已断一切分别想故。以众生有种种善根故,如来智慧故有种种。
——《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