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众圣同处,非少善之得生。七日持名,在一心之不乱(二)
级别: 初级版主
UID: 156786
精华: 2
发帖: 3155
威望: 1454 点
金钱: 29295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6 点
在线时间: 41305(时)
注册时间: 2014-03-23
最后登录: 2024-06-22
楼主  发表于: 2022-01-01 08:07

0 众圣同处,非少善之得生。七日持名,在一心之不乱(二)

众圣同处,非少善之得生。七日持名,在一心之不乱(二)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第三句“七日持名”。前半段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依报庄严,胜妙之处,就是启发大家的信心和愿力的。所以,有幸闻到这部经典的善男子、善女人——这个善男子、善女人,在净土法门就是具足信愿的人都叫善男子、善女人,哪怕造了五逆十恶的重罪,也是善男子、善女人。如果不具足信愿的众生,哪怕是世间的善人,也修其他的大乘佛法,对净土没有信心,都够不上《阿弥陀经》所表达的善男子、善女人。



所以,这个“善”就是用信愿来作为标准的。所以善男子、善女人闻信,闻到释迦牟尼佛说阿弥陀佛的正报庄严、依报庄严、无量功德就产生信心,生起愿往生心,把信愿就落实在执持名号这个净业上。执持名号,就给出了克期取证的日子,“若一日,若二日,乃至若七日”,要“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是包含着信愿行的一心不乱,不仅仅是谈功夫,玄奘大师翻译一心不乱翻译成“一心系念”。后面会对一心不乱进行内涵的解释。






正是由于前面讲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琼林玉沼的依报庄严直接彰显众生本有的心源;极乐世界的正报庄严类似于阿弥陀佛的寿量光明,全彰于自性。透过这个依正庄严,是实相的表达,我等众生修行就有个善巧方便了。



前面谈道,众生无始劫以来,这个性觉妙明,由于一念的无明妄动就“昏”。昏就是形成能所的对待,那个性觉必明的心性就漆黑一团了,觉性就失去了,所立照性亡,就昏。昏又有“动”,无明是动相,一念无明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就动得越来越厉害。由于这样的一个昏迷和乱动的因缘,就漂流在三界五浊恶世,舍父逃逸,迷得越来越深,就没有缘来回到我们本具的一真法界,本地风光了。这在佛的眼里就是“可怜愍者”。






净土法门就是要指向我们,回归到我们的一真法界这个本源心性。本源心性怎么回去?怎么迷的,从哪条道上迷失的,就从哪条道上回去。这叫就路还家,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站起来。要返本还源,就得要对这个昏和动下功夫。昏,就要照这个昏迷。我们由于心性当中无明的心都是昏扰扰相,我们为什么一念佛就会昏沉?是由于我们无明的心就有昏。为什么我们会掉举?我们内心就是激流水,就在妄想杂念纷飞。所以,练昏沉就要用这个名号的光明和我们至诚能念的心光来照这个昏。



所以,“若一日”到“若七日”执持这个名号,就是“照其昏”,以名号光明来烁破我们昏迷长夜,做这个功夫。通过持名达到一心系念,乃至一心不乱,先从功夫成片开始,就是使我们的无明的那个乱动、乱想之心寂静下来。就好像浑浊的水放在很宁静的器皿当中,没有无明的风在那翻卷,泥沙先让它沉下去,沉淀。所以,一心不乱就是使我们动荡的心,前面讲的那种波翻浪卷、巨浪、微波——让它平静下来,寂定。





如果通过这样做功夫,昏沉和乱动能够降伏住,那妙明之心自然现前。这就比如这面镜子本身是洁净的,就是蒙上了灰尘,把灰尘擦干净了,那个照天照地的镜子的“明”就显现了,我们的波翻浪卷的心就风平浪静了。这是一个善巧方便,单刀直入。



所以,“若一日”到“若七日”执持名号,就能够成办往生的大业——净业,一往生就能够得阿鞞跋致,不退转的位子。这正是显现净土法门属于圆顿之教,不会像藏教,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也不需要说非得一辈子去修行。谈七日——若一日……若七日,甚至《无量寿经》更圆顿说,一念感通,即得往生。





这种圆顿的法义、利益是来自什么?是来自于三种力量。第一种是阿弥陀佛的“愿力弘深”。他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种愿力就是要拔众生的两种生死之苦的,给与众生大涅槃的常乐我净的法上的利益的。这是第一种力。



第二种力是来自于我等众生具足信愿,启发了自己本有的功德力,这是自力。无论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来启动,还是我们的自力也在招感,这两种力是在相互增上的,而且这两种力都是不可思议的。而实际上全体的他力跟我们的自性力也是不二的,全他即自的,所以它都属于大不可思议的范畴。再加上六字洪名的法的力量,万德洪名。






这三种力量的整合,就能让我们快速地出离三界的生死,这就是“出生死之要津”。要津就是重要的渡口,我要过到对岸去,得要有一个最方便、最捷径的渡口,净土法门就是这个渡口。我们发了菩提心,修菩萨道,圆满菩萨道的这种“亨衢”,亨衢就是四通八达的大道,净土法门就是这个大道。“行菩萨道”,菩萨道核心是六度万行,具足信愿念佛,六字洪名就具足菩萨的六度万行;能够成办往生,就是“行超普贤登彼岸”。是圆满菩萨道的四通八达的妙道,“一超直入如来地”。也正因为是行菩萨道的亨衢,才有普贤、文殊、善财童子,以及华藏海会四十一位华藏世界的菩萨大士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所以,我们今生遇到这个净土——出生死之要津,行菩萨道之亨衢,不要交臂错过。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众圣同处,非少善之得生。七日持名,在一心之不乱(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