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如何升华净土之愿力(六)| 以弥陀大愿作为吾人立愿的依据(5
级别: 初级版主
UID: 156786
精华: 2
发帖: 3155
威望: 1454 点
金钱: 29295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6 点
在线时间: 41305(时)
注册时间: 2014-03-23
最后登录: 2024-06-22
楼主  发表于: 2022-01-06 07:21

0 如何升华净土之愿力(六)| 以弥陀大愿作为吾人立愿的依据(5

如何升华净土之愿力(六)| 以弥陀大愿作为吾人立愿的依据(5)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第三讲

(六)



以弥陀大愿作为吾人立愿的依据(5)



第二十愿:系念必得往生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摄生三愿都是围绕着信愿行,从不同的角度,或者根据不同众生的类别加以表述。第十八愿主要谈称念佛名;第十九愿主要谈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回向往生,阿弥陀佛临终接引。临终接引是普摄所有念佛行人的,十八愿或者二十愿并非没有佛接引,实际上都有佛接引。虽然只在一处表达,但其实也涵盖了其他的愿目。



第二十愿直接谈系念问题,“闻我名号”—— 闻到我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系念我国”。系念,就是以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作为自己的所缘之境,念兹在兹,这个念佛人就与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产生了母子的关联、故乡的关联——那里才真正是我心灵的归宿,故乡风月,三界内的一切都与我没有关系。



在系念的当下,也随分随力地做一些世间和出世间的善法,这就是“植众德本”,包括净业三福、十大愿王,等等。虽然植众德本,但还是要把往生净土作为头等大事。如果植众德本却不去回向,便会自然感得人天福报或者中止于二乘的化城,所以要“至心回向”,把所有修行的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也保证了这个愿望一定能够成就,如果不能成就,他就“不取正觉”。



从摄生三愿来看,说明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只要信愿念佛,绝对往生有分。可见,往生与否不是在于有多少修行的功夫,而是这三条往生之愿保证一切信愿念佛的众生都能往生。阿弥陀佛甚至已经把门槛放低到乃至念十声,而且没有附加任何的条件,这就是净土法门的奇特之处,不可以简单地以通途佛法加以考量。



勤修戒定慧三学、六度万行、护持三宝都属于植众德本的范围,能够做当然好,但这些都不是决定我们能否往生的关键。能否往生的关键,还是在信愿持名。植众德本当然是功不唐捐的,在三辈九品中,往生的品位会得到提升,因为修行的功夫和福慧的功德能够决定往生的品位。但就能否往生而言,是简捷明了的,只要信愿称名就可以。



信解阿弥陀佛大愿的基本宗旨和义趣之后,吾人就要以阿弥陀佛的大愿作为参照系来发愿。阿弥陀佛的摄生三愿告诉我们,建立净土的目的,就是要将九法界众生安立在无有众苦、但受极乐的清净刹土之中,所以,我们就要随应这样的愿来发往生极乐的愿。



念佛只求往生,而不求其他任何的目标,这是净业行人首先要把稳的立脚点。历代净土宗祖师对此也多有开示。这是随顺弥陀的愿力——只求往生,不求开悟,不求神通,不求人天福报,不求在这个世间有所作为,不求在这个世间生生世世行菩萨道,等等。


那么我们求往生的目的是什么?第十一愿“正定必至涅槃愿”告诉我们,我们往生的目的就是要成佛。那成佛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是要像阿弥陀佛一样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心去度化众生。具备了阿弥陀佛的这种大慈悲心,就会将十方九法界众生视作同体,当九法界众生还在二种生死苦海当中不能解脱的时候,自然就会去救度。是这么一个生佛天性相关的关系。



所以《无量寿经》中讲,阿弥陀佛的愿就是首先让十方众生都往生到他的极乐世界;到了极乐世界之后,就令这些往生者成佛;这些往生者成佛之后,再让他们到他方世界去教化众生;被教化的众生又往生到极乐世界来成佛;成佛以后,又到他方世界去教化众生,令他们也往生成佛。这样辗转相教,辗转往生,辗转成佛,辗转劝化,直到将十方所有众生度尽而后已。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如何升华净土之愿力(六)| 以弥陀大愿作为吾人立愿的依据(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