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琼林玉沼直显于心源,寿量光明全彰于自性(二)
级别: 初级版主
UID: 156786
精华: 2
发帖: 3164
威望: 1456 点
金钱: 29322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6 点
在线时间: 41335(时)
注册时间: 2014-03-23
最后登录: 2024-06-27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7 16:14

0 琼林玉沼直显于心源,寿量光明全彰于自性(二)

琼林玉沼直显于心源,寿量光明全彰于自性(二)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02




“玄悟指归”。玄就是玄妙的那个境界,觉悟到那个境界,或者用一切语言文字指归那样的境界。“必有至当”,至当就是一定信解到那个程度,但这个道理一般不容易说明白。幽溪法师,就是传灯法师说,如果试图要明白这个理,那就要“非天台法性之宗而不可”。



天台宗称为法性之宗,法性宗。一般我们说法性宗和法相宗是两个重要的门派。法性宗就是从体性上去把握的,一切众生的心本自清净,不是由于通过修行断惑才清净,它是本来清净的,所以众生的心就是法性。法相宗大多是从事相上去说,有八识,有五十一个心所,从这里来谈。但天台宗为什么称为法性宗呢?——一般把华严宗、天台宗都称为法性宗。




天台初祖龙树菩萨


天台二祖慧文禅师



天台宗是把龙树菩萨奉为初祖的,第二祖北齐的慧文禅师就是读龙树菩萨的《中论》,就是“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通过读这个偈颂,他顿然觉悟到一切法无非因缘所生。既然是因缘所生,当体即空,空空亦空,一空到底,但是这个空又是包含有的空,叫真空。空有又不二,空有不二,双遮两边,双照两边,就叫中道。



为什么《圆中钞》也说“圆中”?这个“中”就是谈中道的,圆中是包含着假和空的中,不是别教的“但中”。而且慧文禅师又依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面所表达的“一心三智”——就是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声闻的智慧、菩萨智慧和佛的智慧都在众生的介尔一心当中具足——就依《大智度论》来建立天台的教观,一心三观。所以,这些就属于法性宗的范围。



那用法性宗来把握净土宗的根本理念。为什么说唯有天台法性宗的理念才能够把握《阿弥陀经》的实相经体的深妙的道理呢?这里就是在相和无相的辩证关系当中去把握。





所以这里讲,极乐国土——阿弥陀佛所住持的西方极乐世界在哪个地方呢?是远在十万亿佛刹之外的西边。从事相上来说,非常遥远。一个佛土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是十万亿个三千大千世界之外的西方,这是依报所处的位置。



正报的教主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智断圆满清净具足”的“果人”,就是他的般若智慧圆满,他断除一切的烦恼习气。智断圆满,清净到极点,具足一切佛的果地上的功德,所谓的十力、四种无畏、十八不共法,所以他是果人,不是菩萨因地还在修行人。无论是正报,还是依报,都是推到极致的清净庄严——极乐世界是十方世界最胜第一的刹土,阿弥陀佛号称佛中之王。






相对于我们凡夫来说,我们是“博地凡夫”,就是烦恼具足,一品烦惑都没有破的这些外凡凡夫。“污染于三惑”,就是见惑、思惑、尘沙惑具足,每天都在烦恼堆里过日子,在这个泥坑里面打滚,被污染。我们的真如法性被烦恼所熏习,所以就“沉沦于二死”之海。二死,从凡夫来说,沉沦在分段生死之海;从声闻和菩萨来说,也沉沦在变易生死之海。在这个生死苦海当中,由于我们具足烦恼,造作无穷的恶业,这个恶业又系缚着我们在两种生死苦海当中不能出去。出不去,形成恶性循环,在这个轮转的过程当中,作无有穷尽的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的因。



我们现在是这么一个根机的众生,对于这样的罪恶生死凡夫,怎么能够顿然地感通上阿弥陀佛呢?怎么可能当生就能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呢?一去就横截了五道,就离开了轮回;一到极乐世界,就是阿鞞跋致菩萨,成为三种不退转的菩萨?这种超越性是跨度很大的,怎么才能做得到这一点?难信也难信在这里,业力凡夫怎么可能到极乐世界的实报庄严土去呢?






这里就有一个深妙的道理,这要从法性上去谈。众生的法性跟阿弥陀佛的法性是平等不二的,《华严经》讲的“心佛众生等无差别”。对于这个,“正由一家之谈”。一家就是指一宗,就是解释这个法义,可能各个宗派有多种,但是这里就据天台宗一家所立论来说。就是众生的法性,这法性也就是佛性,也就是如来藏性,也就是一真法界。众生法性,展开这个法性有三个层面的表述。这三个层面,一个叫性量,一个叫性体,一个叫性具。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琼林玉沼直显于心源,寿量光明全彰于自性(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