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大安法师微开示 | 《西方发愿文注》的缘起
级别: 初级版主
UID: 156786
精华: 2
发帖: 3162
威望: 1456 点
金钱: 2932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6 点
在线时间: 41335(时)
注册时间: 2014-03-23
最后登录: 2024-06-26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9 12:26

0 大安法师微开示 | 《西方发愿文注》的缘起

大安法师微开示 | 《西方发愿文注》的缘起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西方发愿文注》的缘起






《西方发愿文注》的缘起是什么呢?省庵大师有这么一个叙述:有人曾经问他,诸多的经论所记载的净土文,尤其是发愿文很多,其中著名的有三篇,那这些发愿文的文词和教理都可以尊重,为什么您对于莲池大师所作的发愿文极口称赞呢?

再加上《西方发愿文》的文句和教理看过去也很直白,并不是难以理解,尤其是莲池大师对自己作的《西方发愿文》还有一个略注。莲池大师有一个略注,就已经把他的教义很显白地陈述出来了,那您又为《西方发愿文》作一个注释,这是什么原因?





省庵大师说,其他的《发愿文》虽然也不错,但是文词和义理方面并不周全,唯有莲池大师的这个《发愿文》,他的教义方面和文词方面达到了一个完美、周全的境界。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一篇《发愿文》从大的格局来看有六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谈发菩提心的问题;第二个层次是谈忏悔三种障碍,三障就是烦恼障、业障和报障;第三个层次是谈怎么发菩萨四弘誓愿;第四个层次是谈发愿求生净土;第五是要回入娑婆;第六是总申回向。这六个层次,从开始到结束都完备具足净土宗核心的教理。





为什么这么说呢?念佛法门,首先要谈发菩提心问题。《无量寿经》对于三辈往生,他的前提,而且是共有的前提,都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如果菩提心不发,想往生西方净土还是不容易的,所以首先就要谈发菩提心问题。

其次,菩提心志虽然建立了,但我们的烦恼业障还是浓厚地缠缚着我们的身心,那么果报一来就难以脱免了,所以就一定要继之以忏悔三障。烦恼业障轻薄,如果你建立的弘誓不坚固,这样修行也容易退转,所以就继之以发四弘誓愿。




四弘誓愿是大乘菩萨通途的心愿,发起来就容易降伏烦恼,则念佛三昧可望成就,九品莲华容易往生,所以就一定要继之以求生净土。四弘誓愿不一定在这个世间能够完全圆满,那以求生净土作为我们最终的指向。

但求生净土,只是停留在自己了生脱死的层面,那还是小乘的发心,所以一定要把心量打开,普遍地饶益一切众生,就是要令更多的众生往生净土,这就要发回入娑婆度众生的心。那这样就包含着自利利他、修因证果,事相和理上都已经周全了、圆满了,所以就总申回向,作为他的终结。





所以这六种法缺一不可。如果缺第一种“发菩提心”,那一切修行感得的只是人天的小果。如果缺“忏悔业障”,必然会受三途的恶报。如果缺“发四弘誓愿”,就容易生起懈怠放逸之心。如果缺“求生净土”,那三界六道的轮回绝对难以避免。

如果缺“回入娑婆”这个愿,那就在声闻独善其身的范围。如果缺“总申回向”,那说明因地当中的行业指向的果不相应、不圆满。所以这样来看,其他的净土发愿文主要只有求生净土之愿,大部分没有回入娑婆之文,所以发心立誓都不是很明显地彰显出来,而且忏悔、回向也大多没有陈述,所以称为言词义理未能周全。

相比较而言,这个《西方发愿文》,莲池大师虽然有一个自己的注解,但是只是大概说明一下大意,其中所深含的义理是蕴而未发。所以初发心的人、钝根的众生可能还不容易理解。由此,省庵大师就以悲心再为这个《发愿文》作一个比较详细的注解。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大安法师微开示 | 《西方发愿文注》的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