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王路:富贵安逸的人如何方便解脱?
级别: 护坛版主

UID: 76140
精华: 0
发帖: 3092
威望: 1569 点
金钱: 30051 RMB
贡献值: 11 点
好评度: 508 点
在线时间: 3752(时)
注册时间: 2011-12-15
最后登录: 2024-11-09
楼主  发表于: 2020-05-25 21:10

0 王路:富贵安逸的人如何方便解脱?

昨天的文章提到玉琳国师《题药师日课语》,那句“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有人读了很欢喜,也有人读了有些不快。



为什么不快呢?——我们在娑婆世界经历了那么多苦难,好不容易才生起出离心,才有解脱的指望,结果,你倒好,吃香的,喝辣的,出离心也谈不上,照样平平顺顺地解脱了,人间的福,你也享了,末了还到了净土,两头的好处你都得了,有点不公平吧?



还有人怀疑:没有出离心,真的能解脱吗?



这些疑虑,皆因没有了解玉琳国师题语的真正含义。



什么人容易解脱?苦难的人。他们因为经受了太多苦难并且还有记忆,对轮回的过患见得很清楚,希求解脱的心也更迫切。



实际上,流转在轮回中的人,都是受过无尽苦难的人。问题是,有人记得相对清楚一点,有人记得模糊——流转在恶趣受了大苦,好不容易感得人身,那些痛苦又忘得差不多了,于是又恋著轮回了。六道众生大多都是这样,人趣还是相对好的,忆念、梵行、勇猛,这三样甚至胜过诸天。



那么,在局部看,只看今生,人就可以分两种:一种是今生就受了很多苦难;一种是今生还好,受的苦难不多,甚至富贵安逸。



这两种人里,当然第一种更容易解脱。而第二种人,就难了。这就是“富贵学道难”。因为出离心生不起。



以诸佛如来的慈悲,不舍弃一切众生,苦难中的人,要让他解脱;没那么苦难的人,也要度脱。针对后面这种难以度脱的人,有特殊的方便,有摄机的善巧,就是药师如来的同事摄受。



这恰恰体现了诸佛视众生的平等——无论你是何等根机,总有为你量身定做的一款法门。不能说你今生在世间受的苦已经够多了,才让你容易解脱;对那些今生不怎么受苦的有情,要让他们再多受些苦,够数了再解脱,没这个道理。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中,文殊菩萨请世尊说法时,有一句话,“为欲利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这部经先后四次提到“像法转时”。这表明了此经所摄的根机。



大概地说,正法有情,很多可以直接接受释迦如来的摄受而度脱;不能度脱的,流转到像法时代,可以再接受药师如来的摄受而度脱;还不能度脱的,流转到末法时代,依然可以接受弥陀如来的摄受而度脱。——总归是可以升学的,不行就留级,留一级不行就再留级。



所谓正法时代、像法时代、末法时代,重要的还不是历史上的纪年,而是心的染污与清净,烦恼障、业障、报障的多少。极度困顿,被三障三毒逼迫得难以喘息的人,是末法有情;稍微好一些的,是像法有情。



因此,玉琳国师说,“大凡修持,须量己量法,直心直行”,要好好考虑,哪一款适合自己。



很多人对“修持药师愿海”的误解,是以为此法门是求世间富贵的,这实在错会了玉琳国师和药师如来的婆心。药师愿海,是给予“富贵学道难”的有情解脱的方便,不是给予求解脱的人富贵的方便。打个比方,一家医院,擅长治富贵人的病,这是它的特别;不是说,它的特别在于擅长把病人治富贵。哪一个如来不擅长把病人治富贵呢?



人在世间,富贵还是贫贱,遵从业果法则。宿世常修布施,是今生富贵的因。不修布施,是贫贱的因。绝不是说只有修药师法门才是富贵的因。药师愿海的修行,目标依然是解脱。这是给“不离欲钩”的有情以“成佛智”的方便,令“处于顺境”的有情“不致沦胥”,绝不能反过来理解成要给“欲成佛智”的人以“欲钩”。这是悲悯“扬州鹤”的有情,让他们亦得泛于如来的功德之船,由此可免乎沦胥。



玉琳国师的《题药师日课》,写于四十岁,当时他还没有奉诏入京和受封,还不是国师,叫玉林禅师。这年冬天,腊月十六,玉林禅师的母亲示寂了。他母亲也是出家人。这篇题语写在那之前。当时,玉林禅师在山上小庵里住,有一首偈子记载当时的生活:



到处耕荒翻石笋,今来坐月友寒烟。

半间老屋安亲膝,五合香粳倩客煎。



他住的江上报恩室,小得地上连一张多余的席子都铺不下。冬天,母亲示寂后,玉林禅师在棺木旁边席地跏趺,七日七夜,粒米不沾,只用白水润湿嘴唇,不见人,不言语。一位侍者立在他旁边,七日七夜。后来,禅师的脚和膝盖流出脓水,也顾不上擦拭。大众见他这么哀毁,都封锅闭厨,不吃饭了。



玉林禅师听闻消息,问:我作哪吒太子时怎样?首座说:乐则同欢。于是,禅师才开始喝点米粥,并让大众开锅。穿着麻衣和草鞋,睡在草垫上,枕着土块,等百日期满,才到江上寻找葬地。



——这是扬州鹤的生活吗?



玉林禅师是禅师,临济法脉。他不是专修净土的,更不是专修药师法门。他之所以对《药师经》欢喜赞叹,手额失声,倒不是说自己需要这法门,是因为他见过很多富贵的人,深切地知道他们学道之难,知道他们是如何沦溺的。因此,面对这样一部方便摄受身陷欲钩有情的经典,自然感叹其殊胜不可思议。他赞叹的是诸佛平等不舍一切众生的悲心。



玉林禅师说的“修持药师愿海”,和执持弥陀名号而往生西方净土的念佛法门不同。后者主要是通过执持名号,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乃至一心不乱。很多人执持药师如来名号而求消灾免难,得生净琉璃世界,是和执持弥陀名号的法门类似的。但玉林禅师这里说的,“修持药师愿海”,则有所不同。



这是将《药师经》,尤其是药师佛十二大愿作为日课,每日诵读。是要修行者像药师佛一样发十二大愿,作为每日的课诵。富贵安逸的人,通过这种课诵,也可以免于沦胥,“从此永不退道,直至菩提”。



这里回到起初的疑问:没有出离心可以解脱吗?



一般来说,当然是不可以的。只是,如果我们用“空性见”去照一照:究竟什么叫“出离心”?当问“没有出离心可以解脱吗”的时候,就好像已经认定了,有某种东西叫“出离心”。实际上,“出离心”也是没有自性的,是因缘所成的,这会儿没有出离心,让因缘把出离心生出来,不就有了吗。断善根的阐提能不能解脱?能解脱,因为断了的善根还可以再生,不会彻彻底底断掉。



富贵安逸的人,这会儿也许没有出离心,但是,予以方便的摄受,让他每日课诵药师如来十二大愿,他不必像沦胥的有情那样经受种种苦难,也照样可以渐渐培养出出离心而欣慕净土。这是殊胜难思议的!



《普贤行愿品》说:“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要解脱,乃至菩提,必须有善根的增长。善根的增长,可以通过忏悔,也可以通过随喜。



“贫穷布施难,富贵学道难”。陷溺在苦难当中的人,较多的是通过忏悔来增长善根,也通过随喜来增长善根。但让一个贫穷的人,去随喜别人的富贵,怕是不容易的。很多贫穷的人,对人家是羡慕、嫉妒,或者,装作不以为然,觉得自身由于经受了更多的苦难,反倒离解脱更近,认为富贵的人难以出离,定无法免于沦胥。当有这样的想法时,未免又增长邪见而造作恶业了。



富贵的人,确实容易沦胥。因为宿世福报的积累,让他在今生可以不必经受太多痛苦,烦恼、诸障也相对薄弱,因此,忏悔的心也往往不强。不过,如果能够擅长随喜,通过随喜的修法,仍然可以令善根增长,将随喜的功德回向菩提,而免于沦胥。



孔子的弟子曾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怎么样?孔子说:不如“贫而乐,富而好礼”。“贫而乐”是难的,“富而好礼”也难。药师愿海的修法,有些类似“富而好礼”。



《观无量寿经直指疏》说:非佛作心,不厌离娑婆而造十恶,这是凡夫;非心作佛,不欣慕极乐而能行十善,也是凡夫;佛外有心,能晓了苦谛集谛而观察三界如牢狱,这是二乘;心外有佛,欣慕灭谛道谛却不信他方世界无量刹土,也是二乘;是佛作心,广度众生而不住涅槃,这是菩萨;是心作佛,长修万行而不住生死,也是菩萨;即佛即心,化导三乘而入一乘,这是如来;即心即佛,摄受九界而归菩提,还是如来。因此,无量佛出净土而来秽土,改浊还清;二大士引恶人而到善人,革凡成圣。



弥陀如来和观音、势至大士的教化,是改浊还清、革凡成圣的。药师如来和日光、月光菩萨的教化,也是改浊还清、革凡成圣的。前者更契合末法有情的根机,后者更契合像法有情的根机。



正像玉林禅师所说,如果真的能够厌倦三界、志求往生,专依《阿弥陀经》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自然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这样的人,无论是贫贱苦难,还是富贵优渥,因为已经具备了出离心,都可以依弥陀的摄受而导归净土。



然而,对那些由于富贵安逸,暂时还不能对净土生起欣羡,也不能对轮回生起厌患的人,是不是意味着将来福报享尽,抛却人身,就必然堕入三恶道呢?一般是这样。然而,幸好有药师如来曾经发过的大愿,有药师愿海殊胜难思的修法。给予这些人慈悲方便,指出令他们免乎沦胥的一条道路。




具体的做法,就是每日课诵药师如来十二大愿,像药师如来一样发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令诸有情所求皆得,如我无异,光明广大,无所乏少,安立大乘,具三聚戒,无诸疾苦,身心安乐,具丈夫相,出魔羂网,解脱忧苦,衣食上妙,随心满足。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王路:富贵安逸的人如何方便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