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归藏•初 经 >W-e0kkH
宁按:朱震《汉上易传•卦图卷上》曰:“《归藏•初经》者,伏羲初画八卦因而重之者也。其经:初乾、初 (坤)、初艮、初兑、初荦(坎)、初离、初釐(震)、初巽,卦皆六画,即此八卦也。八卦既重,爻在其中。薛氏曰:‘昔神农氏既重为六十四卦,而《初经》更本包牺八卦成列而六十四具焉,神农氏因之也。’”又《丛说》曰:“考之《归藏》之书,其《初经》者,庖羲氏之本旨也,卦有初乾、初 (坤也)、初艮、初兑、初荦(坎也)、初离、初釐(震也)、初巽八卦,其卦皆六画。《周礼•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四。’所谓‘经卦’,则《初经》之卦也。”按:《初经》卦名与《齐母经》同,疑此二者本出自一书,是整理汲冢竹书者将其中的八纯卦拿出来单列而成为《初经》。 l\$C)q6O
1.初乾马曰:干宝《周礼注》、朱震《易丛说》)其争言。马曰:李过《西溪易说》、胡一桂《周易启蒙翼传》。 _^P>@
^
2.初 马曰:干宝《周礼注》,朱震曰坤。荣荦之华。马曰:《西溪易说》、《周易启蒙翼传》,朱氏《经义考》引作“荣荣”。○宁按: 字或作奭,然《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等并引作“ ”,云“见《归藏易》”。《康熙字典•土部•坤》下注云:“别作 、 、 、 。”《六书通》引奇字“贵”和第二文形同,而第四个文字与“贵”之篆文“ ”形同;《汗简》引《碧落文》坤字作“ ”,则知 、 、 三字均此古文之隶定,当即“臾”字,亦即古文“蒉”字,《归藏》殆以“蒉”为“坤”,蒉、坤同溪母双声、微文对转叠韵,为音近假借,后更讹为“贵”。“ ”字据《汗简》引《华岳碑》文作“ ”,云:“神,亦坤字。出《华岳碑》。”乃以“神”为“坤”。古文作“巛”,帛书《周易》作“川”,《归藏》作“臾”,皆不作“坤”。“坤”字见中古文《易》,恐晚出之字,疑其字本当从土臾声,即“墤”字,后形讹为“坤”。 dcHkb,HsO
3.初狠马曰:干宝、朱震引并作“艮”,李过《西溪易说》、黄宗炎《周易象辞》皆引作“狠”,黄云:“艮为狠,艮有反见之象,无言笑,面目可徵,故取其刚狠之义与?”○宁按:帛书《周易》作根,艮、根、狠均为音近假借,与字义无关。徼徼鸣狐。马曰:《西溪易说》、《启蒙翼传》。 Cs]xs9
4.初兑马曰:干宝《周礼注》、朱震《易丛说》其言语敦。马曰:《西溪易说》、《启蒙翼传》) t8?+yG;
5.初荦马曰:干宝《周礼注》、朱震曰坎,李过曰:“谓坎为荦,荦者劳也,以为万物劳乎坎也。”黄宗炎曰:“坎为劳卦,故从劳谐声而省。物莫劳于牛,故从牛。”○宁按:秦简本坎卦作劳。为庆身不动。马曰:《西溪易说》、《启蒙翼传》。 "hy#L
0\t
6.初离马曰:干宝《周礼注》、朱震《易丛说》。离监监。马曰:《西溪易说》、《启蒙翼传》。○宁按:秦简本作丽。 g^0
7.初釐马曰:干宝《周礼注》,朱震曰震,李过曰:“为震为釐,釐者理也,以帝出乎震,万物所始条理也。”黄宗炎曰:“震为釐,离当为釐,于震则不近,岂以雷釐地而出以作声与?”燂若雷之声。马曰:《西溪易说》、《启蒙翼传》。 +S/8{2%?DG
8.初巽马曰:干宝《周礼注》、朱震《易丛说》。有鸟将至而垂翼。马曰:《西溪易说》、《启蒙翼传》。○严曰:《路史•后纪》五,又《发挥》。案:《玉海》三十五引作“初乾、初奭、初艮、初兑、初荦、初离、初釐、初巽,卦皆六画,奭即坤,荦即坎,釐即震,世有《归藏镜》,亦作奭、作荦、作釐。” da I-*
A%Bz52yg
二、归藏•齐母经 gvcT_'
马曰:“齐母”不知何义。按《归藏》以坤为首,坤者,物之母也。郭璞《山海经注》又引有《郑母经》,疑十二辟卦以十二分野配之,未审是否。○宁按:马国翰据《西溪易说》辑有《六十四卦》一篇,但据《崇文总目》,宋代《归藏》只剩下《初经》、《齐母经》、《本蓍》三篇,朱震、李过等宋人所见唯此而已。《初经》据朱震所言只有八纯卦;《本蓍篇》则专讲选蓍、治蓍、用蓍的方法,不言卦爻,则有六十四卦者,即《齐母经》也。今观李过《西溪易说•原序》,先引《归藏•初经》八卦,接着就是《归藏•齐母经》,下列六十四卦名(实际只有五十六卦),可证这六十四卦就是《齐母经》,故属诸卦名于《齐母经》。此经有六十四卦,每卦系以爻辞,形式与《周易》略同,则是汲冢所出之《易爻阴阳卦》也。○马曰:依李过《西溪易说》所载,自乾至马徒凡六十卦,其四卦阙者补之。 !^8'LMY<I
曰:旧言之择,新言之念。○宁按:《西溪易说•原序》于《齐母经》下有此语,未详何义。 b]|7{yMV
1.乾马曰:《西溪易说》,下并同。○宁按:秦简本此卦缺卦名,然其首句曰“天目朝朝”,“目”当“日”字之误,“朝朝”当作“倝倝”,字形之误。《说文》:“倝,日始出光倝倝也”,“天目朝朝”即“天日倝倝”。此“倝倝”相当于《周易•乾卦》之“君子终日乾乾”之“乾乾”,因此知道秦简本乾卦是作“倝”而误为“朝”。 A=XM(2{aN
2. 马曰:《西溪易说》引阙四卦,贾公彦《礼记疏》:“此《归藏易》以坤为首”,据《初经》补。○宁按:秦简本作“寡”。根据《初经》可知,传本《归藏》仍然是以乾为首,盖此书本非真正的《归藏易》,乃是和《周易》同一系统之古书,“以坤为首”之言不可据,故移坤为第二卦。 FfD2
&(-R
3.屯○宁按:秦简本、帛书《易之义》并作“肫”。屯膏。马曰:《西溪易说》云:“今以《周易》质之《归藏》,不特卦名用商,卦辞亦用商,如屯之‘屯膏’,师之‘帅师’,渐之‘取女’,归妹之‘承筐’,皆用商《易》旧文。”○宁按:马引《西溪易说》文均见该书《原序》,下同。 29av8eW?3
4.蒙 PY>j?otD
5.溽马曰:《西溪》曰:“需为溽。”黄宗炎曰:“云上天而将雨,必有湿溽之气先见于下。”○宁按:需、溽古音同侯部,音近而假。 3_33@MM
6.讼 {< kl)}
7.师,帅师。马曰:《西溪易说》。 HH+rib'u
8.比 |?g2k:fzB7
9.小毒畜马曰:《西溪》曰:“小畜为小毒畜。”黄宗炎曰:“大畜、小畜为大毒畜、小毒畜,毒取亭毒之义。”○宁按:秦简本作“少督”,帛书本《周易》作“少 ”,、“ ”当是《说文》“ ”字之讹变,即“毒”之古文,则知帛书本《周易》作“少毒”,古少、小同字,是传本《归藏》此卦本作“小毒”,“畜”字乃薛贞注文混入正文者,其于“毒”下注“畜”字,殆谓“毒”同“畜”也。毒、畜古音同觉部,音近而假。朱震引此卦唯作“小畜”可证。其丈夫。马曰:朱震《汉上易传•丛说》引《归藏•小畜》。 mY`b|cS3p$
10.履 W]M[5p]*
11.泰○宁按:秦简本、帛书《易之义》并作奈。 @&EP&
$*
12.否○宁按:秦简本写作上不下日,即从日不声。 <78>6u/W%
13.同人 !2{MWj
14.大有○宁按:秦简本唯作“右”。 ImF/RKI~ "
15.狠 \H" (*["&
16.釐 |#-Oz#Eg'
17.大过 \[D"W{9l
18.颐○宁按:秦简本作“亦”。 rtzxMCSEU
19.困○宁按:秦简本作“囷”。 Q'A->I<;_s
20.井 (1Kh9w:^"
21.革 M2oKLRt)L
22.鼎,鼎有黄耳,利取鳣鲤。马曰:欧阳询《艺文类聚》卷九十九。○宁按:秦简本鼎作鼒。 c!841~p(Q
23.旅 .pdgRjlSn
24.丰 ?^"S%Vb
25.小过 Q2fa]*Z5
26.林祸马曰:《西溪》曰:“临为林祸。”○宁按:临卦,秦简本作临,与通行本《周易》同。帛书本《周易》作林。此卦名当作“林”,“祸”当是经文或薛贞注文误入于此者。 0;XnNz3&
27.观○宁按:秦简本作“灌”。 /1OhW>W3eH
28.萃○宁按:秦简本、帛书《周易》并作“卒”。 c69C=WQ
29.称马曰:黄宗炎曰:“升为称,地之生木,土厚者茂,瘠者瘁,言木与土相称也。” ○宁按:秦简本仍作“升”,帛书《周易》作“登”。 hOwVm;:
30.僕马曰:黄宗炎曰:“剥为僕。”《太平御览》卷八百四十引作“剥”。○宁按:据《说文》,剥字或体作“ ”,从刀卜声,疑《归藏》原本作“仆”,后人转写为“僕”。良人得其玉,小人得其粟。马曰:马骕《绎史》卷十四引作“君子得其粟”。○宁按:严本据《御览》卷八百四十辑作“剥:良人得其玉,君子得其粟”,然《御览》原文作“小人得其粟”。 OKf/[hyu
※剥:良人得其粟。其玉亦瘕,其粟亦沙。○宁按:[日]滋野贞主等编《秘府略•百谷部•粟》引。此当即仆卦爻辞,二者似皆不全,全文或当为“良人得其玉,小人得其粟。其玉亦瘕,其粟亦沙。”瘕当是瑕字之假借。 w\@Anwj#L
31.复 ^3r2Q?d\
32.母亡马曰:黄宗炎曰:“无妄为母亡,母即无,亡即妄,非有他也。” ○宁按:秦简本作“毋亡”,“母”当“毋”字之误。上博简本《周易》作“亡忘”。 ]]7s9PCN
33.大毒畜马曰:《西溪》曰:“大畜为大毒畜。”○宁按:畜字亦是薛贞注文误入卦名者,说见上“小毒畜”。《归藏》此原卦名当作“大毒”。上博简本《周易》作“大 ”,其字从土竺声,古音与督、毒、畜皆在觉部,音近通假。 fq F1-%
34.瞿马曰:黄宗炎曰:“瞿当属观。”案:《西溪》引已有观,朱太史彝尊《经义考》以反对为义,谓瞿在散家人之前,则睽也。○宁按:秦简本作“ ”,即睽卦。有瞿有觚,宵粱为酒,尊于两壶。两羭饮之,三日然后苏。士有泽,我取其鱼。马曰:《尔雅•释兽•羊属》郭璞注引《归藏》“两壶两羭”,邢昺疏:“此《归藏•齐母经》‘瞿有’之文也。案彼文”云云,考《西溪易说》引《归藏》卦名有“瞿”,此即瞿卦爻辞也,邢昺谓“瞿有”之文恐非。○宁按:邢疏以“瞿有”为卦名固误,其云“两壶两羭”则断句亦不当。此爻以觚、壶、苏、鱼为韵(鱼部),皆为韵语,观此条爻辞,则《齐母经》之爻辞形式大略可知。“有瞿有觚”相当于《周易》之“睽孤”。“羭”当作“偷”,“两羭(偷)饮之,三日然后苏”谓其两壶酒两次窃取而饮之,醉三日然后方苏醒。 qY0Ic5wCY
35.散家人马曰:黄宗炎曰:“家人为散家人,则义不可考。”○宁按:秦简本家人卦只作“散”,则知“家人”二字乃薛贞之注文混为正文者。盖薛贞于“散”卦下注“家人”二字,谓此卦即《周易》之家人卦也,传抄误入卦名。 CV&
SNA
36.节 |J6CH87>
37.奂马曰:黄宗炎曰:“涣为奂,古字或加偏旁或不加偏旁,因而互易也。”○宁按:秦简本仍作涣,与《周易》同。 !MGQ+bD6
38.蹇 Y.}n ,y|J}
39.荔马曰:黄宗炎曰:“解为荔,荔亦有聚散之义。”○宁按:荔无聚散之义,黄说非是。上博简本《周易》解卦作“繲”,故疑“荔”是“薢”字之残误,“薢”篆文作“ ”,“解”下部残泐,所剩如二“刀”,后人更转写为“荔”,因为“荔”下或从三刀作“茘”。“薢”即解卦也。 \}<nXn!
40.员马曰:黄宗炎曰:“损为员。”○宁按:秦简本仍做损,与《周易》同。 zF{z_c#3@
41.諴马曰:黄宗炎曰:“咸为諴。”朱太史曰:“以损为员,而諴次之,则諴为益也。”○宁按:杨慎《丹铅余录》卷九云:“咸为諴。”然此諴当是益卦,恐字有讹误,疑本作“詗”,与“益”旁纽双声、锡耕对转,音近而假。作“諴”者乃误释或转写致讹。 I`y}Ky<q
42.钦马曰:黄宗炎曰:“钦当属旅。”朱太史曰:“钦在恒之前,则咸也。”○宁按:上博简本《周易》、帛书《周易》并以钦为咸,则为咸卦是也。秦简本作咸。 QTLOP~^
43.恒○宁按:秦简本作“恒我”,当时因卦中有“恒我”(即恒娥)而误。 W5yqnjK
$4
44.规○宁按:秦简本夬作 ,即罽字,“规”当是此字之误释,盖上面之“罒”与“匕(刀)”合作“见”,而“炎”又误作“夫”,遂成“规”字。“罽”与“夬”同见母月部,音近而假。故此“规”当即夬卦。 ,YiBu^E9
45.夜马曰:黄宗炎曰:“规当属节,夜当属明夷。”案:《西溪》引已有节、明夷,朱太史曰:“规、夜二名不审当何卦,非夬、姤则噬嗑、贲也。”案:古者书契取诸夬,于规义近;夜有姤遇取女义,疑规当属夬,夜当属姤也。○宁按:秦简本蛊卦作“夜”,又作“亦”,故此当即蛊卦。 ZAiQofQ:2
46.巽 Pd@?(WQ
47.兑 HZP`u >.
48.离○宁按:秦简本作丽。 0#yo\McZ
49.荦○宁按:秦简本作劳。帛书《易之义》称坎为“劳之卦”。 UnO -?
50.兼马曰:黄宗炎曰:“谦为兼。”○宁曰:秦简本作陵。 n=yFw\w'
51.分马曰:黄宗炎曰:“分当属睽。”朱太史曰:“以谦作兼,而分次之,则分为豫也。”○宁按:秦简本豫卦作“介”,“分”当即“介”之误,即豫卦。 W}Z|v
M$
52.归妹,承筐。马曰:《西溪易说》。 s+(8KYTs`
53.渐,取女。马曰:同上。 S&QZ"4jq
54.晋○宁按:秦简本作 ,从艸晋声。 7,(:vjIXd
55.明夷,垂其翼。马曰:同上。 ( E0be.
56.岑 马曰:黄宗炎曰:“岑 当属贲。”朱太史曰:“岑 在未济前,则既济也。” ○宁按: 字据《康熙字典•雨部》曰:“《字彚补》:与霁同。《说文先训》:从雨而见大昕,是霁也。《归藏易》既济作岑 。”是《归藏》作岑霁,霁、济古音同,则既济是也。秦简本作“ ”,为单字卦名。或以为是“螣”字之简构,然其爻辞中有“~其席,投之壑”之语,则知此字当读与“卷”同。 +q=/}|
57.未济○宁按:《西溪易说•原序》所引自乾至未济凡56卦,“坤”一卦据《初经》补,以上凡57卦。 |~Z+Xla
58. 马曰:黄宗炎曰:“遯为 ,形义本通,无有异义。”○宁按:秦简本同。 oR5`-
59.蜀马曰:黄宗炎曰:“蛊为蜀,蜀亦虫也。”○宁按:已知上夜卦为蛊,则黄说为非。“蜀”当是“ ”之形讹,此即“笱”之或体,即姤卦,上博简本《周易》作“敂”,《帛书周易》作“狗”,帛书《易之义》作“坸”,并从句声,与姤同在侯部,音近而假。 YL{LdM-xM
60.马徒马曰:朱太史曰:“以蛊为蜀,而马徒次之,则马徒为随也。”○宁按:“马徒”当是随卦,然其字有讹误。“马”字当是经文或注文误拼入卦名中者。“徒”乃“徙”字之形误,徙古音心母歌部,随古音邪母歌部,二字旁纽双声、同部叠韵,读音最近,故《齐母经》以“徙”为“随”,而后传抄讹误为“徒”,又衍“马”字,遂为复名卦,其义不可究诘。 R"82=">v
○马曰:已上六十卦并《西溪易说》引,奭一卦据《初经》补。○宁按:“奭”当作“ ”,即坤卦。四库本《西溪易说》所引《齐母经》诸卦唯有五十六卦,据明代杨慎《丹铅余录》卷九曰:“古《归藏易》今亡,惟存六十四卦名而又阙其四,与《周易》不同。需作溽、小畜作小毒畜、大畜作大毒畜、艮作狠、震作釐、升作称、剥作僕、损作员、咸作諴、坎作荦、谦作兼、遯作 、蛊作蜀、解作荔、无妄作毋亡、家人作散家人、涣作奂,又有瞿、钦、规、夜、分五卦,岑 、林祸、马徒三复名卦,不知当《周易》何卦也。”是其原有 、蜀、马徒三卦也。 f-23.]`v
61.大壮○宁按:《穆天子传》卷二郭璞注曰:“丰隆筮御云,得《大壮》卦,遂为雷师。”顾实《穆天子传西征讲疏》云:“郭注引丰隆御云事,盖出《归藏》文。”故知传本《归藏》中固有《大壮》一卦,据补。 9pk<=F
○宁按:马辑本此下尚有荧惑、耆老、大明三卦名,马注云:“罗苹《路史注》云:‘《归藏•初经》卦皆六位,其卦有明夷、荧惑、耆老、大明之类,昔启筮明夷、鲧治水枚占大明、桀筮荧惑、武王伐商枚占耆老是也。’案:《西溪》引明夷即明夷,乾下应有奭卦,已据干宝、朱震所引《初经》补之,合荧惑、耆老、大明,恰符六十四卦之数,依黄、朱二家所释,惟阙噬嗑、贲、中孚,未知所属,补附于此。”但是根据《郑母经》,荧惑、耆老、大明皆占筮之人物,并非卦名,除此之外还有巫咸、皋陶、昆吾、有黄龙神、禺强等等,皆非卦名,罗苹之说固谬,故此三卦不可信。是传本《归藏》尚缺噬嗑、贲、中孚三卦。 QiZThAe
A46y?"]/30
三、归藏•郑母经 +1cK (Si
○宁按:《郑母经》之名不详何义,然其文与秦简本形式相同,皆为卦名、昔者某人筮某事枚占于某人,某人占之曰后加爻辞,故知秦简本实即《郑母经》。另外,《启筮经》中也有一部分文字和《郑母经》相同,但《启筮》中有一部分则又不同,似乎其内容还不完全是出自一书,未详所自。目前可以肯定《郑母经》和秦简本是同一书。 "0]i4d1l
1.明夷曰:昔夏后启筮:乘飞龙而登于天,而枚占于皋陶,陶曰:“吉。” 马曰:郭璞《山海经注》引《归藏•郑母经》曰:“夏后启筮御飞龙登于天,吉。”案:张华《博物志》卷九《杂说上》引多“明夷曰昔”及“而枚占于皋陶陶曰”十二字,“御”作“乘”,“龙”下有“而”字。《太平御览》卷九百二十九引《归藏》曰:“昔夏后启上乘龙飞以登于天,睪陶占之曰吉”,文虽小异,要为此节遗文也,兹据补。○严曰:《穆天子传》五注云:“嵩高山,启母在此山化为石,而子启亦登仙,皆见《归藏》。”○宁按:《博物志》卷九《杂说上》引此条无“启”字,“而枚占于皋陶”作“而使华陶占之”。严本据《山海经•海外西经》郭璞注辑作“夏后启筮御飞龙登于天,吉。明启亦仙也。”“乘”作“御”,秦简本作“乘”。“明启亦仙也”乃郭璞语,非《归藏》文。 \.*aC)
※昔夏后启筮,乘龙以登于天,枚占于皋陶,皋陶曰:“吉而必同,与神交通,以身为帝,以王四鄉。”○宁按:此条《御览》卷八二引《史记》,然《史记》无此文,袁珂《中国神话传说词典》“启”条曰:“此所谓《史记》者,或亦《归藏》旧文。”袁说是也。《御览》于此引了三条文字:“《归藏》曰:昔夏后启筮,享神于大陵而上钧台,枚占皋陶曰‘不吉’。《史记》曰:昔夏后启筮,乘龙以登于天,枚占于皋陶,皋陶曰:‘吉而必同,与神交通,以身为帝,以王四鄉。’又曰:启,禹之子,其母涂山氏之女也。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誓,遂灭有扈氏,天下咸归。”第三条是《史记》之文,而第二条不见《史记》,其内容和句式与《归藏》同,则知第二条的“《史记》曰”和第三条的“又曰”弄颠倒了,第二条当作“又曰:昔夏后启筮……”,第三条当作“《史记》曰:启,禹之子……”。此条和上条当时一条之文,而此条文字有皋陶的占辞,当是全文。秦简本此条正是明夷卦之文。 -Ol/r=/&
2.昔夏启筮徙九鼎,启果徙之。马曰:《博物志》卷九《杂说上》引此与前为一节,下更有四节,盖一篇之文,故次于此。○严曰:《路史•后纪》十四。 Uq[NOJC
3.昔舜筮登天为神,枚占有黄龙神曰:“不吉。” 马曰:同上。○宁按:枚占,《博物志》作“占之”。 &]ImO
RN
4.武王伐纣,枚占耆老,耆老曰:“吉。” 马曰:同上。○宁按:耆老,《博物志》作“蓍老”。 *.i`hfRc
※武王伐商,枚占耆老曰:“不吉。”严曰:《路史•后纪五》。○宁按:秦简本此为节卦爻辞,云:“昔者武王卜伐殷而攴占老考,老考占曰:‘吉。……’”,是知其占卜结果当作“吉”,《路史》引作“不吉”误。 G,$jU9 f
5.昔鲧筮注洪水而枚占大明曰:“不吉。有初无后。” 马曰:同上。○宁按:枚占,《博物志》作“占于”。 my*/MC^O
※鲧筮之于《归藏》,得其大明,曰:“不吉。有初亡后。”严曰:《路史•后纪》十三。○宁按:《路史》所引不确切,不可据。此爻全文当为“昔者鲧筮注洪水而枚占于大明,大明占之曰:‘不吉。有初亡(无)后。’” fo5!d@Nv
6.昔者桀筮伐唐而枚占荧惑曰:“不吉。不利出征,惟利安处,彼为狸,我为鼠,勿用作事,恐伤其父。” 马曰:《太平御览》卷八十二引《归藏》云:“昔桀筮伐唐而枚占荧惑曰:‘不吉。不利出征,惟利安处,彼为狸为鼠”,脱“为”、“我”二字。又卷九百一十二引云:“昔者桀筮伐唐而枚占荧惑曰:‘不吉。彼为狸,我为鼠,勿用作事,恐伤其父。’”王氏《汉艺文志考》顺为一节,今依录之。《博物志》引云:“桀筮伐唐而枚占荧惑曰:‘不吉’”,不及爻辞,彼盖约文言之尔。○严曰:《御览》卷八十二,又九百十二,《路史•后纪》十四。○宁按:《御览》卷八十二引《归藏》曰:“昔桀伐唐而枚占于营[或],营或曰:‘不吉。不利出征,唯利安处。彼狸为鼠……’”,盖是残文未完,“营或”即“荧惑”。 &1VC0"YJWy
7.昔者羿善射,彃十日,果毕之。马曰:郭璞《山海经注》引《归藏•郑母经》。《尚书•五子之歌》正义、《春秋左传•襄四年》义并引《归藏》“羿跸”。○严曰:洪兴祖《补注天问》引《归藏易》云:“羿毕十日”,即此约文。○宁按:此种句式亦见秦简本,如其履卦曰:“昔者羿射陼比庄石上,羿果射之。曰:履……”。《天问》言“羿焉彃日?”即与此“彃十日”同。 PVU(RJ
8.借者起射羿而贼其家,久有其奴。(注:起,羿臣之名。奴,子也。)○宁按:见《玉烛宝典》卷一注引《归藏•郑母经》,此条诸家失辑。经文“借”当作“昔”;“起”当作“趗”,即“浞”,寒浞也。注文当即薛贞之注。 mk0rAN
9.节:殷王其国,常毋若谷。马曰:《周礼•春官•太卜》贾公彦疏引《归藏》云“见节卦。”罗苹《路史注》引作“常毋谷月。”○严曰:《周礼•太卜》疏,《路史•发挥》。○宁按:秦简本此事见于瞿卦和渐卦,瞿卦曰:“昔者殷王贞卜亓[邦]尚毋有咎……”,渐卦曰:“昔者殷王贞卜亓[邦]尚毋有咎而攴占巫咸,巫咸占之曰:‘不吉。不渐于……’”,由此可知此条原文当作“节[曰:昔者]殷王[筮]其国,常(尚)毋有咎”,“若”乃“有”之误,“谷”乃“咎”之误。另外,此言为节卦爻辞,然质之秦简本则非,恐有误。 ,Z52dggD
10.昔者丰隆筮将云气而吉核之也。严曰:《北堂书钞》一百五十。案:旧写本每条删下半段,以“之也”字代之,通部如此。《穆天子传》二注云:“丰隆筮御云,得《大壮》卦,遂为云师”,疑《归藏》之文。陈禹谟本作“虽有丰隆茎,得云气而结核”,盖臆改也,不足据。 J[<:-$E
※丰隆筮云气而告之。○宁按:见《楚辞•离骚》洪兴祖《补注》引《归藏》。马辑本据陈本《书钞》辑作“虽有丰隆茎:得云气而结核。”《楚辞•离骚》洪兴祖《补注》引《归藏》曰:“丰隆筮云气而告之”。秦简本大壮卦曰:“大[壮]曰:昔者[丰]隆卜将云雨而攴占囷京,囷京占之曰:‘吉。大山之云,……’”据此,则诸家引文均有误。《书钞》所引最近,然其文当为“昔者丰隆筮将云气[而]核(枚)[占]之囗囗[曰]:‘吉。……’”,“核”乃“枚”字之误;洪兴祖《补注》之“告”乃“占”字之误。陈本《书钞》尤谬误不可据。 q'1rSK
11.昔黄神与炎神争斗涿鹿之野,将战,筮于巫咸,巫咸曰:“果哉而有咎。” 马曰:《太平御览》卷七十九,《汉艺文志考》引云:“黄帝将战,筮于巫咸”,罗苹《路史注》引云:“昔黄神与炎帝战于涿鹿”。○严曰:《御览》七十九,《路史•前纪三》、《后纪四》。○宁按:马本“黄神”作“黄帝”,没有第二个“巫咸”。此条见秦简本同人卦,云:“同人曰:昔者黄啻与炎啻战[于涿鹿之野,而攴占巫咸],巫咸占之曰:‘果哉而有吝。……’”。 9cj:'KG)!
12.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之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严曰:《续汉天文志上》注引张衡《灵宪》,当是《归藏》之文。○宁按:严说是也。此条见秦简本归妹卦,云:“归妹曰:昔者恒我窃毋死之[药]……奔月,而攴占……”。是东汉时代《归藏》尚有残篇流传,故张衡能得而见之也。 U`:$1*(`
※昔常娥以不死之药犇月。马曰:《文选》卷十三谢希逸《月赋》注,《太平御览》卷九百八十四,《汉艺文志考》引作“昔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宁按:《御览》卷九百八十四引作《归藏经》。 Y=Bk;%yT=
※昔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严曰:《北堂书钞》一百五十,《文选•月赋》注、《宣贵妃诔》注、《祭颜光禄文》注,《御览》九百八十四。○宁按:此二条乃诸书隐括之文。
XLzHm&;
13.昔者河伯筮与洛战而枚占,昆吾占之不吉。马、严曰:《初学记》卷二十。○宁按:其全文当为“昔者河伯筮与洛战而枚占于昆吾,昆吾占之曰:‘不吉。……’”。《竹书纪年》曰:“洛伯用与河伯冯夷斗”,此爻所用即此事。 W/&cnp\
14. 昔穆王天子筮出于西正,不吉,曰:“龙降于天,而道里修远。飞而中天,苍苍其羽。” 马、严曰:《太平御览》卷八十五。○宁按:严本同于《御览》原文,唯“中天”作“冲天”;马本作“昔穆天子筮西出于正,不吉,曰:‘龙降于天,而道里修远。飞而冲天,苍苍其羽。’”此条见秦简本师卦,其爻辞曰:“昔者穆天子卜出师而攴占囗囗,囗囗[占之曰:不吉。]龙降于天,而[道里修]远,飞而中天,苍[苍其羽]。”为占卜之人适残缺。此爻所用故事当即《国语•周语上》穆王西征犬戎之事,祭公谋父谏止之,“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穆王西征犬戎而致使“荒服者不至”,故占曰“不吉”。 P [gqv3V
※昔穆王子筮卦于禺强。马曰:《庄子释文》,《汉艺文志考》卷一。○严曰:《庄子•大宗师》释文,《路史•后纪》五。○宁按:此条与上一条当是一条之文,其原文当为“昔穆天子筮西出于正,而枚占于禺强,禺强占之曰:‘不吉。龙降于天,而道里修远。飞而中天,苍苍其羽。’”“禺强”之名亦见于秦简本,作“囷京”。禺强在《山海经》中为北海神,亦作“禺京”,为东海神禺号(猇)之子。“囷京”当即“禺京”,亦即禺强,囷、禺旁纽双声。 C$?dkmIt
○宁按:以上自第9条至第14条凡六条马辑本皆辑入“逸文”,今据秦简本知其本属于同一篇书,故移入《郑母经》。 yTmoEy. q
8WaVs 6
四、归藏•启筮经 Z$+0gm\Cnw
马曰:朱氏《经义考》云:按《归藏》之书,有《本蓍篇》,亦有《启筮篇》。○宁按:马辑本作《启筮篇》,而据《玉烛宝典》卷三引《归藏易•启筮经》,则知此篇本名《启筮经》。其名“启筮”盖即取其首条首句“昔者夏后启筮”中“启筮”二字为名,其爻辞形式与《郑母经》有同者,亦有不同者。只是古人引述事多节略隐括,多非原文矣。 <)"Mi}Q[)p
1.昔夏后启筮享神于大陵而上钧台,枚占皋陶曰:“不吉。” 马曰:《太平御览》卷八十二,《初学记》卷二十二引至“钧台”。○严曰:《北堂书钞》八十二,《初学记》卷二十四,《御览》卷八十二。○宁按:秦简本灌(观)卦曰:“昔者夏后启卜 (享)……”,爻辞残缺,疑当即此卦。 ^Ji5)c
2.昔者夏后启享神于晋之虚,作为璿台,于水之阳。马曰:《文选》卷四十六王元长《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注,《太平御览》卷八十二引《归藏•启筮》,又卷一百七十七引作“晋之灵台”,无“昔者”及“于水之阳”。○严曰:《艺文类聚》六十二,《文选》王元长《曲水诗序》注,《初学记》二十四,《御览》一百七十七。○宁按:秦简本此爻属晋卦。“启”后当脱“筮”字。 hB|LW^@v
※夏后曰启筮享神于晋之灵台,作璿台。○宁按:见《御览》卷一七七。 km8[azB o
3.昔者女娲筮张云幕,枚占之曰:“吉。昭昭九州,日月代极。平均土地,和合四国。”马曰:《太平御览》卷七十八,《汉艺文志考》卷一。○严曰:《北堂书钞》一百三十二,《初学记》二十五,《御览》七十八。○宁按:马将此条辑入“逸文”,然《书钞》卷一百三十二引作《归藏•启筮》,严辑入《启筮》,是也。又:马本据《御览》无“者”字;“和合四国”,严本作“和合万国”,《御览》作“四国”。 ^(a %B
4.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杀之于青邱。作《棡鼓之曲》十章:一曰《雷震惊》,二曰《猛虎骇》,三曰《鸷鸟击》,四曰《龙媒蹀》,五曰《灵夔吼》,六曰《雕鹗争》,七曰《壮士奋》,八曰《熊罴哮》,九曰《石盪崖》,十曰《波盪壑》。马曰:《初学记》卷九引“蚩尤”至“青邱”,冯惟纳《诗记》引有《棡鼓之曲》以下。○严曰:《初学记》九,《路史•后纪》四。 案:《路史》又云:“蚩尤疏首虎腃,八肱八趾,见《归藏•启筮》。”○宁按:此节马本辑入“逸文”,据严本移入《启筮》。严辑本只有前四句,“青邱”以下疑非《归藏》之文。 XRaq\a`=:
※蚩尤伐空桑,帝所居也。马曰:罗苹《路史注》。○宁按:此条马本辑入“逸文”,实际上与上条乃一条文字,是罗苹隐括而言,故亦移入《启筮》。“帝所居也”疑是薛贞的注文或罗苹自己的话,“帝”即谓黄帝也。 Z!ub`coV[
5. 有一星,出于题山之上。三月乌出,必以风雨。○宁按:《玉烛宝典》卷三引《归藏易•启筮经》,此条诸家失辑。 ;zp0,[r
6.坤:帝尧降二女为舜妃。严曰:《周礼•太卜》疏引《坤•开筮》,坤是其卦名。○宁按:《周礼•春官•太卜》贾公彦疏曰“坤(开筮)”,“开筮”即“启筮”,谓即《启筮经》之坤卦。秦简本之坤卦作“寡”,其辞曰:“寡曰:不仁:昔者夏后启筮以登天,啻(帝)弗良而投之渊,寅共工队[之]江,……”,与此爻辞不同,可见《启筮经》中有一部分来自于《郑母经》的那本古易书,另外还有一部分来自其它易占类书。 ;up89a-,9
7. 空桑之苍苍,八极之既张,乃有夫羲和,是主日月,职出入,以为晦明。马曰:罗泌《路史•前纪》二引《归藏•启筮》。○宁按:见《山海经•大荒南经》郭璞注引《启筮》。 !qy/'v4
8. 瞻彼上天,一明一晦。有夫羲和之子,出于阳谷。马曰:郭璞《山海经注》引《归藏•启筮》。○严曰:《山海经•大荒南经》注。 )TP7gLv=b
9.有白云出自苍梧,入于大梁。马曰:虞世南《北堂书钞》卷一百五十,徐坚《初学记》卷一,《文选》卷二十谢元晖《新亭渚别范零陵诗》李善注。○严曰:《艺文类聚》一,《文选•谢脁〈新亭渚别范零陵诗〉》注,《初学记》一,《白贴》二,《御览》八,又八百七十二。○宁按:此条马辑入“遗爻”,然《文选》卷二十谢元晖《新亭渚别范零陵诗》李善注引作《归藏•启筮》,严辑入《启筮》,是也。又:严辑本此句前有“太昊之盛”四字,不知何据。《御览》卷八引无“出”、“于”二字。 q5QYp
10.共工人面、蛇身、朱发。马曰:郭璞《山海经注》、罗苹《路史注》并引《归藏•启筮》。○严曰:郭璞《山海经•大荒西经》注,《艺文类聚》十七,《御览》七十八。○宁按:又见《御览》卷三百七十三。 :.Np7[~{
11.丽山之子,青羽人面马身。马曰:郭璞《山海经注》引《归藏•启筮》,罗苹《路史注》引首句云:“丽山之子鼓”。○宁按:有“鼓”字非是。《山海经•西山经》云:“钟山,其子曰鼓,其状如人面而龙身”,郭璞注云:“此亦神名,名之为钟山之子耳,其类皆见《归藏•启筮》。《启筮》曰:‘丽山之子,青羽人面马身’,亦似此状也。”鼓为钟山之子,而此条言丽山之子,非是一神。 ymzlRs1^Ct
12. 金水之子,其名曰羽蒙,乃占之曰:“羽民是生百鸟。” 马曰:《文选》卷十三祢正平《鹦鹉赋》注引作《归藏•殷筮》,《太平御览》卷九百十四作《启筮》,引多“乃之羽民”四字。○严曰:《文选•鹦鹉赋》注,《御览》九百十四。○宁按:马本、严本并作“金水之子,其名曰羽蒙,乃之羽民,是生百鸟”,据《御览》原文订正。 v_oNM5w
13. 羽民之状,鸟喙赤目而白首。马曰:郭璞《山海经注》引《归藏•启筮》。○严曰:《山海经•海外南经》注。 9?]4s-~
14.滔滔洪水,无所止极,伯鲧乃以息石、息壤以填洪水。马曰:郭璞《山海经注》引《归藏•启筮》。○严曰:《山海经•海内经》注,又见《史记•甘茂传》索隐。 z?+N3p9
15.鲧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熊。马曰:同上。○严曰:《山海经•海内经》注。○宁按:严辑本“熊”作“龙”。 CM~)\prks
※鲧殛死,三岁不腐,副之以吴刀,是用出禹。严曰:《初学记》二十二,《路史•后纪》十二。 j4Lf6aUOX
※大副之吴刀,是用生禹。马曰:《初学记》卷二十二。○宁按:“生”《初学记》作“出”。 n*' |7 #;
16.昔彼《九冥》,是与帝《辨》同宫之序,是为《九歌》。马曰:郭璞《山海经注》引《归藏•启筮》。○严曰:《山海经•大荒西经》注。 oU{m\r
17.不得窃《辨》与《九歌》以国于下。马曰:同上。○严曰:《山海经•大荒西经》注。 -,p(PK
[S*bN!t
五、归藏•本蓍篇 ^OYar(
○宁按:《本蓍篇》乃将选蓍、治蓍的方法,文云“蓍二千岁而三百茎,其本以老,故知吉凶”,故名曰“本蓍”。疑此篇本出自《卦下易经》也。 PCD1I98
1.蓍二千岁而三百茎,其本以老,故知吉凶。马曰:张华《博物志》。○宁按:二千岁,《博物志》卷九《杂说上》作“一千岁”。 nC2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