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n0P
Zi
刘基,字伯温(1311——1375),浙江省文成县(原青田县)南田镇武阳村人,是大明开国功臣之一。 Y[vP]7-
洪武元年三月,授资善大夫,御史中丞兼太子赞善大夫。 x${C[gxq9F
洪武三年七月,授弘文馆学士。 Qy"%%keV'T
洪武三年十一月,特加封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护军诚意伯。 4CchE15
正德九年十月,赠太师谥文成。 RhKDQGdd
今文成县的县名就是刘伯温的谥号,是为纪念这位先贤而取的。 R<_VWPlj
pY-!NoES
一、九龙戏珠 风水宝地 50dN~(;p
诚意伯刘文成公墓坐落在南田镇西陵村的夏山,主峰石圃山,是南田镇最高的山峰,海拔1143米。 站在山顶放眼四望,景宁、云和、青田三县百里层峦尽收眼底。山顶崖坦有一池,池内终年积水,称之为天池。天池内有九只龟形岩,型状各异,形态逼真。或缩颈入眠,或伸首眺望,或翘足欲行,无一类同,又称九龟池。池旁还有钉靴崖、猢狲崖等,备受游人青睐。 7D,nxx(`
南宋白玉蟾在南田八景诗中有《石圃朝暾》云: )Nx*T9!Q
一上孤岑万虑清,松涛鸟语杂溪声, 4[#)p}V
须知瑶圃千山外,欲种青芝是处行。 @67GVPcxl
明刘基长孙刘琏之子刘廌和徐仲莹游石圃山时写下一首《三月望日游西陵绝顶和徐仲莹韵》诗云: n|? sNM<J3
“鹤岭西陵峰上峰,嶙峋高与玉宵通。 yUf`L=C:
石楼鸟道清冥际,云路龙湫碧汉中。 p#Po?
诗句仙踪题地脉,剑痕神迹动天风。 Q=d:Yz":S
超然身陟烟霞里,回首尘寰竟不同。” &>+5
8
清进士端木国瑚有七律云: G /$+e
“云围石圃万峰稠,水绕平田百涧流, 8 e_]
林静四时遗鹤羽,山深五月有羊裘。 w)* H&8h@
移家好逐葛仙去,弃世谁从松子游, 9{U@s
叹息文成归未得,南阳零落草庐秋。” m>48?%
石圃山正面有九条山脉,象九条腾飞的巨龙,加上云雾在山间萦绕,犹如巨龙出海,时隐时现,蔚为壮观。诚意伯墓就在正中的那条龙脊上,左右各有四条龙护着它。正前方有一座圆形的小山包就是龙珠,九条龙都向着这颗龙珠,所以,这墓地就是九龙抢珠之地。 rXzq:
站在墓后面的山上向前看,墓前沿是几丘水田,称之为内堂,内堂前面又有几丘稍高的稻田,称之为堂桌,堂桌右边有一座小山,酷似砚台,左边也有一座小山,称之为印盒(官印),再向前方望去,有三座山,中间的高一些,两边的稍矮,称之为笔架山。远处还有旗峰,鼓山等等,群山环绕。 纵观前案,前有堂桌,堂桌左边有右官印,前面有笔架,远处有旗峰鼓山等,是一处能出文武官员、人丁兴旺的风水宝地。 [kpQ:'P3
刘伯温只所以能选得这样好的墓地。这可能与先生郑复初游石圃山有关。 >r
C*.
至正十三年(1353),刘伯温时任江浙元帅府都事。十月,因建议捕捉方国珍,被袒护方国珍的庸官诬陷。说刘伯温有伤朝廷好生之仁,而被羁管绍兴。此间,刘伯温曾回过老家武阳,接妻儿到绍兴同住。回家时,刚好郑复初先生也来南田。师生在家乡重逢,实在是千载难逢,刘伯温特别高兴,并与先生同游南田山水,还登上了南田的最高峰石圃山山顶。至今石圃山山顶还留有摩崖四处,其中有“□□□复初□至正十三年□”的摩崖和伯温观景台。 .SmG) 5U]
因刘伯温对地理深有研究,对这样的好墓地自然不会忘记。 88<d<)7t
{X2uFw Gi
二、淡阳事发 伯温被害 {>vgtk J
刘伯温被朱元璋应邀出山后,以天下苍生为己任,运筹帷幄,灭陈友谅,执张自成,降方国珍,南征北战,逐鹿中原,剪灭群雄,扶成帝业,建立明朝。同时他也目睹了火烧功臣楼的惨状,深知官场人际关系错综复杂,有着伴君如伴虎的亲身经历,于是功成身退,告老还乡。于洪武四年正月告隐。濒行时,朱元璋赠刘伯温诗云: @aN~97
H\
妙策良才建朕都,亡吴灭汉显英谟。 k"%JyO8Y
不居凤阁调金鼎,却入云山炼玉炉。 }f_@@#KB?
事业尽同商四老,功劳卑贱管夷吾。 hrD2-S
先生此去归何处,朝入青山暮泛湖。 Xjxa
2D
刘伯温二月初抵家南田武阳,《明史?刘基传》载:“还隐山中,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邑令求见不得,微服为野人,谒基,基方濯足,令从之,引入茆舍,炊黍饭令,令告曰:某青田知县也。基起,称民谢去,终不复见。”有诗云: a#+$.e5
买条黄牛学耕田,结间茅屋傍林泉。 |A,.mOT
世间万事都增价,老来文章不值钱。 Jw}&[
因思老去无多日,且向山中过几年。 h5T~dGRlR
为吏为官皆是梦,能诗能酒是神仙。 Yc?S<
刘伯温告老还乡,口不言功,连青田县令避而不见,心想度过一个安稳的晚年。 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