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孔子讲要“志于道”?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信愿行
净土文化的普世价值-3
生命的本质是追求自由的,任何的奴役、专制、约束以及被动状态都与生命的本态不相应。在极乐世界就很自由,一切都是逍遥自在的:可以在极乐世界无量寿,也可以分身去他方世界;想听经闻法,就有音声出来,不想听时便寂然无声;沐浴时,水的浅深、冷暖都可以随着念头自然得到满足。
在人际关系中,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相互之间心生欢喜,没有嫉妒,没有斗诤。极乐世界往生者的心都是利他的,都有自他不二的心态,高度自律,不需要警察和法官。那里没有“我” 和“我所有”的概念,因此也就没有私有制、没有商业、没有货币,但念头一动,一切都能自然出现在面前,心能转物,心物一如。
极乐世界的庄严不同于我们这个世界的粗糙,极乐世界的文明所展开的是高度审美化的境界,那里没有沙砾、坑坎、高山、峻岭,所有的景物都穷微极妙,如同天然绘画。真的是心净则佛土净!在十法界当中,最高的法界就是佛法界,又称为一真法界,极乐世界就是一真法界的最好表达。众生的生命都是趋乐避苦的,还有比极乐世界更安乐的地方吗?
我们在他方世界,尤其是在娑婆秽土遭受了太多的痛苦,而极乐世界是无有众苦,但受极乐的。而且,生命当中最高的顶点就是成佛——成为法王,这是于一切法得大自在、大觉悟、大智慧、大慈悲的生命顶点,也正是我们众生最希望得到的。极乐净土所展开的一真法界文明来自实相,是称性而出的,无衰无变,不生不灭,永恒常在,足以安立九法界众生的一切需求。在所有文明形态当中,难道还有比这更具有终极意义的吗?
地球的文明日益走向科技化和市场化,世俗主义、物质享乐甚嚣尘上,现代人在盲目追逐物欲的过程中,内心却愈加空虚而迷茫,所面临的各种社会与心灵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此时,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文明,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阿弥陀佛普摄一切众生往生净土成佛的信息,就很有必要传达给遭受种种困境的地球人类,从而令所有的地球人认知、相信这个终极意义,并将此作为自己一生所追求的最崇高目标。
人需要有超越的意向,当一个人安立在佛号当中,安立在弥陀愿海中的时候,就能超越现象界人我的纷争,超越财色名食睡的诱惑,不会为了名利而相互倾轧。
为什么孔子讲要“志于道”?一个人只有志于道,才能不被形而下的物质欲望所困扰。没有道的提升,就必然会在财色名食睡的泥坑里面打滚,很难摆脱,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所以一个人的生命太需要这种终极意义,安心于大道,获得安宁,得到安乐。当一个人剥离了官位、职称、财富、名牌等所谓的光环,他生命中到底需要什么?
其实并不需要很多。但为什么我们会追求那么多呢?为什么要如蚕作茧、飞蛾扑火呢?为什么一辈子就在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无奈之中,甚至在焦虑痛苦当中度过呢?本质上就是因为没有解决生命的终极意义的问题。只有终极意义得以确立之后,人生才是有意义的,才是充实而幸福的。
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未经理性拷问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我们又有多少人拷问过自己的人生意义呢?
探究人生的终极意义,还真的需要回到轴心时代,从公元前五百年前后的这批圣人那里获得答案。在这个喧闹的、知见繁杂、见浊炽盛的时代,是找不到终极意义的。所以很多人迷茫了,觉得什么都没有意思,于是就转向艺术、音乐、文学、运动甚或毒品。其实吸毒者也是希望寻找一种意义,希望通过迷幻剂追寻狂喜入迷的瞬间体验。但是,人的感觉是不可靠的,是虚幻的,想要靠药物去找到这种所谓的意义,那是不靠谱的。
所以我们要重温极乐世界的庄严,这是由佛中之王——阿弥陀佛的愿力称性而出的法界文明。我们要从这里找到一种终极的意义,来安立我们有限的人生。只要吾人具足信愿,虽然身体还在娑婆世界,然已非娑婆世界之久客;虽然当下还没有往生,但由于这一念信愿称名,在七宝池八功德水里面就已经有了一朵标明着自己名字的莲华,已是极乐世界之嘉宾了。
带着这种心态,在这一期分段生死当中随分随力,敦伦尽分,将重心放在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上,并以净业三福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以此世的生命作一跳板,信愿念佛,临终蒙佛接引,往生极乐,这样的生命才彰显本有的意义,如是念佛人即是人中分陀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