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者,释迦教主,四辩宣演也。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现在我们来看解释“佛说”两个字,最底下一行“二字合释”,就是这两个字联合起来解释。
请看疏文:
佛说者,释迦教主,四辩宣演也。
我们看《略解》和《钞》,都会看到天台家这些法师他们用语都非常精炼,当然就涉及到很多名相概念了。在那个时代,他们对教理非常娴熟,看这些都不会有问题,但我们现在看,什么叫“四辩”?什么叫“教主”?“佛说”,这个“佛”就是指释迦牟尼佛。教主是四教说法之主,称为“教主”。四教就涉及到藏、通、别、圆四教。四教来说,就涉及到佛有法、报、化三身俱说。“四辩”就是四无碍辩来“宣演”的。
对这句疏文,传灯法师就有更细致的解释。重点要理解“佛说”这个“佛”。佛乃是“极圣之通号”。圣人有声闻、缘觉、菩萨,还有佛,在所有圣人当中,佛是登峰造极的——无上士。通号,就是佛有十种通号,“佛”是第十个通号,就用这第十个通号来摄其他九种通号。“佛”是通号。“举其别号”,“佛”是一切成佛的都能称为佛,但是具体是哪尊佛呢?这就是别号。这个“佛”就是指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四教宣说的教主。
“释迦教主”具体来说,释迦就是“释迦牟尼”,翻译成我们这个世间的意思,释迦就是“能仁”的意思,牟尼就是“寂默”的意思。这个又有体用的关系,能仁是从他的相状和作用上来说,能够仁慈一切;寂默是从他体性上来说,他的能仁的相用是从寂默的体性显发出来的。现在讨论“佛说”,“说”就关于宣说和智慧层面,所以就他的教法作用来说,就“略”——就是简别他的寂默之体,来就他的作用来称呼,就“号曰能仁”。能仁,就是他的仁慈是他的能力,这样的“能其仁”,就能够广泛地利益三界二十五有的众生。
下面解说“四辩”。“四辩”这个概念有时候称为四无碍辩,有时候称为四无碍智,有时候称为四无碍解——这是指四种自由自在而无滞碍的理解能力。理解能力,就是从四无碍解来说;以及言语表达能力,就是他的辩才,四无碍辩;这些理解和口头的辩才表达,都是以智慧为特质的。所以这也是教化护度众生的方法,又称为四种化法。
第一种是“义无碍辩”。“义”就是指法义的意思。这是从所诠的对境来说,是了知一切诸法的义理,通达没有滞碍。
再看第二种,是“辞无碍辩”。“辞”指言辞,言辞来庄严。对于诸法的名字——名字就是能诠的名——以及所诠的义理,能够随顺所教化的对境——就是一切众生——“殊方异语”。众生是各个道里面的,所以他所处的空间不一样,所使用的语言不一样。佛都能够通达各种殊方异语,为这些众生来演说。比如,在天上,就能用天上的语言来说法;在龙宫里面,就用龙的语言来说法;在阿修罗里面,就用阿修罗的语言来说法;在人道里面也是殊方异语,面对欧美人是用英语来说法,震旦国用汉语来说法;还有畜生道,在猪道里面用猪的语言来说法,鸟道里面用鸟语来说法。殊方异语,佛都通达,能令各类的众生各各能够听懂这个语言,随着这个法语了解真实义,来修行佛法。所以叫辞无碍辩,辩说无碍。
第二是“法无碍辩”,辞无碍辩是第三。这些法就是名、句、字。这个法就是指一些概念性的东西,由字构成名,名构成句。对这些法分别决断无碍。
第四就是“乐说无碍辩”。“乐说”就是随顺一切众生的根性,这些众生他所好乐、愿意闻哪种法,就随着他心里的好乐,为他说之。这样的能力“圆融无滞”。
比如说用名字、言语所说的事,各各诸法之相。佛有时候说“四大”坚相——坚相地,这里的“地”是坚固之相。地坚相是它的“义”,法义;地名字是“法”;以言语去说就是“辞”,辞无碍辩;用智慧乐说自在,就是“乐说”。对于这四种都通达无有滞碍,这就是无碍智。所以讲地相是坚相地。湿相水——水是湿相,火是热相,风是动相,五阴是无常相,一切法是无我相。所以,这些法的或者是总相,或者是别相,分别这些法,一一明了,这就是“义无碍智”。
乐说无碍智。佛应众生的根机所说法,这里也包含四悉檀的利益,那都是无碍。无碍就是佛说一字就能说一切字,说一语就包含一切语,说一法就能说一切法,随众生的根机好乐去说。如果他好乐从信心入手,佛就跟他说信根、信力;如果喜欢禅定的,就跟他讲制心一处,摄心来说定根、定力。这都是随众生的根机去宣说。那说的方式很多,大乘经典讲,佛说法那是不可思议的善巧方便。或者隐身说,看不到形像,隐身来说;或者从毛孔的光里面说;或者光明来说;或者显现天鼓来说;或者一一尘都能说;或者说的时间一劫、半劫;或者说以一顿饭的时间能够延长到六十小劫;或者六十小劫压缩到一顿饭的时间。这个都是无碍的,圆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