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钵现五台胜境,文殊面授念佛的莲宗四祖释法照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487
威望: 2588 点
金钱: 26779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9673(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4-11-24
楼主  发表于: 2024-01-12 19:15

0 钵现五台胜境,文殊面授念佛的莲宗四祖释法照

法照大师于五台见文殊事迹

《大方广佛华严经》云: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


《宋高僧传》(宋-赞宁)唐五台山竹林寺法照传

释法照,不知何许人也。大历二年(公元767年)栖止(住在)衡州(湖南衡阳)云峰寺,勤修不懈。于僧堂内(吃饭时,于)粥钵中忽睹(见)五彩祥云,云内现(出一座)山寺,寺之东北五十里已来有山,山下有涧(山间水沟),涧北有石门(山门,石头牌坊),入可五里(入门走五里)有寺,金牓题云大圣竹林寺,虽目击分明(看的清楚明白)而心怀陨获(心中不安,可能是他见钵中美妙奇景,犹如看电影一般,身不能到,心向往之)。


他日斋时还于(过几天又吃饭时,又在)钵中五色云内现其五台(山上)诸寺,尽是金地,无有山林秽恶(土石崎岖),纯是池(水池)台(高台)楼(阁楼)观(宫殿)众宝庄严(各种宝物合成),文殊一万圣众而处其中(文殊菩萨和他一万菩萨弟子就在那里),又现诸佛净国(十方诸佛世界景象),食毕方灭(吃完粥就消失了),心疑未决(心中疑惑,不知为什么会看到这些)。


归院问僧(回到寺院问其他僧人),还有曾游五台山已否?(有谁曾去过五台山吗)时有嘉延、昙晖二师言曾到,言与钵内所见一皆符合(他们描述的五台山林寺院景象和自己最初在钵中所见一样),然尚未得台山消息(尚未得到去五台山的机会)。


暨四年(公元769年)夏于衡州湖东寺内有高楼台,九旬(十天为一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应该指入夏以后的第九个十天)起(召集四方僧俗佛弟子,组建)五会念佛道场(法照大师带领大家用五种音调念佛,类似今天的‘念佛七’活动,但其方法流程据说已失传),六月二日未时(下午1点到3点之间),(法照大师)遥见祥云弥覆(覆盖)台寺,云中有诸楼阁,阁中有数梵僧(西域僧人模样的人),各长丈许(2米左右),执锡行道(手持锡杖行走)。衡州举郭咸见(衡阳人很多都看见)弥陀佛(阿弥陀佛/无量光佛)与文殊、普贤一万菩萨俱在此会(都在这场法会中出现,可能是在空中或云中现身),其身高大,见之者皆深泣血设礼(见到的人都感动的流泪礼拜),至酉方灭(到下午5点才消失不见)。


照其日晚(法照这天夜晚)于道场外遇一老人,告照云:师先发愿往金色世界奉觐大圣(师父你过去发愿往五台山金色世界朝礼文殊菩萨),今何不去?照怪(惊讶,奇怪)而答曰:时难路艰何可往也(湖南山西相隔千里,道路充满艰难险阻,去一趟不容易,现在时间也不合适,由于夏季遍地虫蚁,佛制戒律规定出家僧众夏天不能远行,要安心住在寺院里集体修行,名为‘结夏安居’,过了七月十五才可以出行,我怎么能去呢)?老人言:但亟去(您只管快去),道路固无留难(不用担忧道路难行),言讫(说完)不见。照惊(法照感到十分惊讶)入道场重发诚愿(在念佛道场对佛发愿),夏满约往前(夏天过完就去朝圣),任是火聚冰河终无退衄nǜ(哪怕是走火坑,涉冰河,也不回头了)。


至八月十三日,于南岳(湖南衡山)与同志数人惠然肯来(与志同道合,想一齐朝礼五台山的几个人结伴同行),果无沮碍(途中果然畅通无阻)。则五年(公元770年)四月五日到(山西)五台县遥见佛光寺南(出现)数道白光(冲天),六日到(抵达)佛光寺,果如钵中所见(景象)略无差脱(差不多)。其夜四更(凌晨1点到3点中间)见一道光从北(面)山下来射照,照(法照)忙入堂内,乃问众(僧)云(说)此何祥也(这是什么预兆)?吉凶焉在(是吉是凶)?有僧答言:此大圣不思议光(这是文殊菩萨所现的不可思议佛光),常答有缘(常常为有缘人显现,启发其对佛法的信心)。照闻已(法照听他这么说)即具威仪(即穿好袈裟,整理仪容)寻光至寺(寻着光明来到佛光寺)。(看到这座佛光寺)东北五十里间果(然)有山,山下有涧,涧北有一石门(如当初在钵中看见的一样),见二青衣(童子)可年八九岁,颜貌端正(站)立于门首(门前),一称(一个自称自己叫)善财,二曰(第二个自称自己叫)难陀。相见欢喜问讯设礼(向法照法师鞠躬合掌礼拜),引(导法)照入门,向北行(走了)五里已来,见一金门楼(类似古代城门上的门楼),渐至门所(到了门前)乃是(才发现是)一寺,寺前有大金牓(金字牌匾),题曰‘大圣竹林寺’,一如钵中所见者。(寺院内)方圆可(约)二十里,(寺内包括)一百二十(座大)院(院子里)皆有宝塔庄严,其地纯是黄金(净土的金地不坚硬,并且光明透彻,脚踩上去是柔软的)。流渠(流水)华树(花树,纵横交错)充满其(院)中。照(法照)入寺,至讲堂中,见文殊在西,普贤在东。各据师子之座(都坐在高广庄严的狮子宝座上,师子座可不是一般的座椅,可能类似八角的高台,花纹华美,人可以盘腿端坐其上,身后有金几靠背),说法之音历历可听。文殊左右(围绕)菩萨万余,普贤亦无数菩萨围绕。
照(法照)至二贤前作礼(五体投地,礼拜)问言:末代(末法时代的)凡夫去圣时遥(离佛陀圣众住世教化众生的时代越来越遥远),知识转劣(智慧比正法时代善根深厚的人们浅薄粗劣,对佛法的接受能力减弱),垢障尤深(内心的烦恼污垢比古人更多,对修行的障碍更深)。佛性无由显现(没有办法破迷开悟,恢复无生无灭的本心佛性),佛法浩澣(佛传授的觉悟/解脱之法浩瀚无边),未审(不知当今的人们)修行于何法门最为其要(重要)?唯愿大圣断我疑网(希望菩萨为我开示除疑)!


文殊报言:汝(你)今念佛,今正是时(正是时候),诸修行门无过(各种修行法门都不超过)念佛。(加上)供养三宝,福慧双修,此之二门最为径要(一心念阿弥陀佛恭敬供养三宝,这两件事,是最容易的解脱生死之捷径,最好的供养是法供养,《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中讲:“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我们看到佛的教诲,依教修行,真诚念佛,以佛法自度度他,就是最能令诸佛欢喜的事情,这本身就是一种供养,并非只是奉献物质才算供养。)。所以者何(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于过去劫中因观佛故(我在过去劫时因为观察,观想佛身的缘故),因念佛故(因为忆念佛陀的缘故),因供养故(因为如法修行,恭敬供养佛陀积累福慧功德的缘故),今得一切种智(无所不知的佛智慧)。是故(所以)一切诸法般若波罗蜜(智慧到彼岸,意思是觉悟诸法实相的智慧达到了究竟彻底的地步)甚深禅定(深度静虑,对心智的无限提升),乃至诸佛(所证悟的正果),皆从念佛而(产)生,故知念佛(是)诸法(门)之王,汝当常念无上法王(佛为法王,于法自在)令无休息!


照又问:当云何念(该怎么念)?文殊言:此(娑婆)世界(的)西(方),有阿弥陀佛,彼佛(救度众生的慈悲)愿力不可思议(大到不可想象),汝(你)当继念(相续忆念这尊佛)令无间断(令念佛的心相续不断,不要因为其他任何事而改变往生弥陀净土,成佛度众生的伟大志愿而中断念佛),命终之后决定往生(弥陀净土)永不退转(抵达净土以后,修行之路有进无退,直达佛果,没有理由退失证悟境界)!说是语已(文殊菩萨说到这儿),时(这时文殊普贤)二大圣各舒(展)金(色)手(臂)摩照顶(抚摸法照的头顶)为授记别(为他预言):汝已念佛故不久证无上正等菩提(你已经念佛,内心已种下成佛之正因,必有成佛之正果,不久当证悟无上正等证觉,成为阿弥陀佛那样伟大的人)。若善男(善)女等愿疾(速)成佛者无过念佛(没有方法超过至诚念佛的),(念佛)则能速证无上菩提。语已(说完)时二大圣互(相)说伽陀(像诗歌一样优美押韵的偈颂,佛菩萨说偈不一定是读,而是类似于唱颂,吟诵那样,对刚才所说的义理进行总结,就像歌声一样好听),照闻已欢喜踊跃疑网悉除,又更作礼(重新礼拜),礼已(拜完站起来)合掌。文殊言:汝(你)可(以)往诣诸菩萨院次第巡礼(去拜访其他各院的菩萨圣贤,礼拜瞻仰),授教已次第瞻礼(法照法师受教之后就去各院一一巡礼),遂至七宝果园(走到一个七宝合成的宝树果园,大概如极乐世界的宝树一样,或金枝玉叶银干宝果,或琉璃为干,水晶为叶,玛瑙为果,众宝交参配合成林,香风时起,百鸟和鸣,演绎优美的法音),其果才熟,其大如碗。便(摘)取(一颗)食之,食已(吃完)身意泰然(身心舒爽安然)。造大圣前(最后回到文殊普贤面前)作礼辞退,还见二青衣(童子)送(他)至门外,礼已(法照法师礼拜山门,告别童子)举头(抬头一看)遂失所在(圣境突然消失,只剩满目山林)。(法照)倍增悲感,乃立石(为)记(记录这次佛界奇遇),至今存焉(这块石碑至今还存在,也即宋朝赞宁法师写下这段历史时还存在)。


复至四月八日,于华严寺西楼下安止(安住修行),洎十三日(到第十三天)照(法照)与五十余僧同往(五台山)金刚窟(在台怀镇花坊村后的偻观谷左崖畔,文殊菩萨初来五台山时,就把三世诸佛供养之器具,楞伽鬼王所造的天乐一部,及金纸银书毗奈耶藏——记载诸佛所制戒律的律藏,银纸金书修多罗藏——记录诸佛教诲的经藏,都藏于此。唐永淳二年(683年),印度高僧佛陀波利将《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及密法传入五台山时,受文殊菩萨接引,进入金刚窟中,至今不出现,从这里直接去了净土。《诺那呼图克图法语开示》记载:莲花生大士与贝嘛密扎佛,是印度同时大德,彼此互为师友,且同在西藏弘法,故因缘甚深。莲花生大士,在西藏应化因缘,完了之后,即骑天马,由西藏回印度传法,后再骑马飞往大士佛土。贝嘛密扎佛,在西藏应化因缘,完了之后,即向东来,到中国五台山,成佛示寂,现五台之金刚洞,即贝嘛密扎佛成佛之地。)。


到无着见大圣处(到了古代无著菩萨拜见文殊菩萨的地方),处心礼三十五佛名(礼拜《三十五佛忏悔文》,每念一佛名,礼拜一次,礼拜三十五佛,能灭五无间罪等一切罪业),照礼(拜)才十遍,忽见其处(金刚洞窟)广博严净(变的宽广高大,庄严洁净,其中有)琉璃宫殿,文殊普贤一万菩萨及佛陀波利,居在一处(都在里面现身)。照(法照)见已(看到之后)惟自庆喜(为自己的礼佛诚心能再次感应圣境欢喜不已,佛在《三摩地王经》中说:“散步安坐站立卧,何人忆念能仁尊,本师恒时住彼前,彼者将获广大果。”佛陀在经中亲口宣说:任何人散步也好、安住也好,在行住坐卧的过程中,若能一直忆念本师释迦牟尼佛,佛陀会恒时住于他面前,赐予加持。),随众归寺。其夜三更于华严院西楼上。忽见寺东山半有五圣灯。其大方尺余。照咒言。请分百灯归一畔。便分如愿。重谓分为千炬。言讫便分千数。行行相对遍于山半。又更独诣金刚窟所。愿见大圣。三更尽(凌晨1点左右)到见梵僧,(自)称是佛陀波利,引之(导法照法师)入圣寺(五台山圣境的神秘寺院),语(他们的对话记载)在《觉救传》。


至十二月初,遂于华严寺华严院入念佛道场,绝粒(绝食念佛)要期誓生净土(彻底断绝对五浊世间的一切贪恋挂念)。(念佛)至于(第)七日初夜正念佛时,又见一梵僧入乎道场,告(法照)云:汝所见(五)台山境界何故不说(悦,你看到了五台山金色圣境的经历为什么不告诉世人就要绝食求生净土,你走了谁知道有件事,谁知道五台山是这样是圣地?)?言讫(说完)不见。照(法照)疑此僧亦拟不说,翌日申时(第二天3点到5点中间)正念诵次(正念佛时)又见一梵僧,年(龄)可八十(岁),乃言(对)照曰:师所见台山灵异(灵感奇异的经历),胡(为什么)不流布普示众生,令使见闻(看到听到的人)发菩提心(发起为度众生解脱志愿成佛的大愿心),获大利乐(产生广大的功德利益,广种善根)乎(呢)?照曰:实无心秘蔽圣道(我真没有吝啬隐匿佛法圣道不告诉众生的想法),恐(众生听到以后产)生疑谤(造业堕落),故所以不说。僧云:大圣文殊见(现)在此(五台)山,尚(且)招(无知凡)人(诽)谤(诋毁),(何)况汝所见境界(怎能让所有人都相信)?但使众生见闻之者发菩提心(只要能让众生看到,听到,其中必然有一部分众生能够深信,由此启发对佛法的信心,乃至发菩提心)作毒鼓缘(种成佛之因)耳(您千万不要因噎废食,怕人诽谤,不敢公开,佛出世说法也有人诽谤堕落地狱,但为了更多人能信佛学佛,解脱生死,佛弟子弘法,更不可能无人诽谤,我们不得不权衡轻重,为救这些能接受的好人,也要勇敢说法)!照闻斯(此)语,便随忆念(记)录之。


时江东释慧从,以大历六年(年初)正月内,与华严寺崇晖明谦等三十余人,随(法)照至金刚窟所,亲示(亲自告知)般若院立石(刻碑)标记,于时(当地佛教)徒众诚心瞻仰(阅读),(感动的)悲喜未已!遂闻(空中传来)钟声,其音雅亮(清雅,响亮)节解分明,众皆闻之惊异尤甚(因为无人敲钟,大家惊讶哪来的钟声),验乎所见不虚(这是菩萨在为法照法师做见证)。故(将这段经历又)书于屋(内墙)壁,普使见闻同发胜心(菩提心),共(同)期(望获得)佛慧。自后照(法照)又依所(自己)见化竹林寺题额处(菩萨变化出竹林寺的那个地方)建寺一区(建起了一座寺院),庄严精丽(庄严精致华丽)便号竹林焉(就取名叫竹林寺)。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3487
威望: 2588 点
金钱: 26779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9673(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4-11-24
沙发  发表于: 2024-01-12 19:19

又大历十二年九月十三日,照与弟子八人于东台(目)睹白光数四(好几次),次有异云(奇异的云彩)靉靆ài dài。云开(处)见(到)五色通身光,光内有圆光红色文殊乘青毛师子(狮子),众皆明见,乃霏微下雪,及五色圆光遍(照)于山谷。

其同见(菩萨显相的)弟子(有)纯一、惟秀、归政、智远、沙弥惟英、优婆塞(居士)张希俊等。照后笃巩(专志)其心,修炼无旷(修行不懈),不知其终(不知所终)。

(山西)绛州兵掾王士詹《述圣寺记》云系曰:佛成就(法、报、化)三身,必居三土(三种境界,三种空间),显正依报庄严故(用来表现佛的正报——佛身,与依报——佛国的庄严完美)。菩萨未沾国土名(菩萨还未圆满成佛,所以不说菩萨有自己的佛国净土),但云住处(只说菩萨住在佛土的哪个地区,在哪里做教化众生事业)。修净佛国因(菩萨修行六度万行,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就是在积累成佛建立净土之圣因)随生佛家(所以常生于佛的‘家族’,不离诸佛,常亲近收教),故《华严经》有菩萨住处品焉。

经云:唯佛一人居净土(佛一个人教化一个完整的三千大千世界,整个大千世界都是一佛教化的区域,本质是一佛的净土,其中所有菩萨圣贤都住在这位佛的世界里,是这尊佛的弟子),此下(佛果以下的圣贤)不僣jiàn上也(不能替代佛说这是自己的净土,自己的世界)。

若《八字陀罗尼经》云文殊大愿力与佛同境界,境界净则说法净,则三土义齐也。问诸经中(记载说释迦)佛住(在)王舍城等,可非住处邪(难道不也是一种住处,暂时居住教化之处吗)?通曰:此义同名别,或可上得兼下也。又如(欲界第四重天)兜率(天)宫院是补处(菩萨的)净域(境界),宝陀落(普陀山)、清凉(五台山)、支提等山,皆是菩萨净识(清净本心)所变(现的)刹土(清净国土)也。若然者净土与住处义同(意义相同)名异(名字不同)耳,如法照入竹林圣寺见文殊净境也。

诸(其他人)于山岭见(菩萨化身为)老人童子(启发众生)等(如佛陀波利在五台山遇文殊化老人,虚云老和尚朝拜五台山病倒见文殊化乞丐搭救),则(在凡夫所能看到的)秽土见(看见)圣人(的化身)。明朝憨山大师书经入三昧,梦游兜率内院闻弥勒菩萨闻“智识染净”之法,及赴北台顶与文殊菩萨共浴饮甘露事迹

予(我)年(我年龄)三十三,刻意书经(决心抄写佛经),无论点画大小,每落一笔,念佛一声……予自住山至书经,屡有嘉梦。……又一夕,梦自身履空上升,高高无极,落下则见十方迥(jiǒng)无所有,唯地平如镜,琉璃莹彻。远望唯一广大楼阁,阁量如空(虚空),阁中尽世间所有人物事业,乃至最小市井鄙事,皆包其中,往来无外(犹如立体电影)。

阁中设一高座,紫赤焰色,予心谓金刚宝座。其阁庄严,妙严不可思议。予欢喜欲近,心中思惟:“如何清净界中有此杂秽(世俗人事)耶?”纔(才)作此念,其阁即远,寻复自思曰:“净秽自我心生耳。”其阁即近。顷之(一会儿),见座前侍列众僧,身量高大,端严无比。忽有一少年比丘,从座后出,捧经一卷而下,授予曰:“和尚(僧众中之教授师)即说此经,特命授汝。”予接之,展视乃金书梵字不识也。遂怀之,因问和尚为谁。

曰:“弥勒。”予喜,随比丘而上,至阁陛(阁楼前的台阶),瞑目敛念而立,忽闻磬声,开目视之,则见弥勒已登座矣。予即瞻礼,仰视其面,晃耀紫金色,世无可比者。礼毕,自念今者特为我说,则我为当机,遂长跪取卷展之,

闻其说曰:“分别是识,无分别是智,依识染,依智净,染有生死,净无诸佛。”至此则身心忽然如梦,但闻空中音声历历,开明心地,不存一字。及觉(睡醒),恍然言犹在耳也。自此识智(心识、佛智)之分了然心目矣,且知所至乃兜率天弥勒楼阁耳。又一夕,梦僧来报云:北台顶文殊菩萨设浴请赴。随至,则入一广大殿堂,香气充满,侍者皆梵僧(印度僧人)。即引至浴室,解衣入浴,见有一人,先在池中,视之为女子也,予心恶不欲入。其池中人,故泛其形(故意分开水,显露男性特征),则知为男也,乃入共浴。其人以手戽(hù)水浇予(此人以手捧池水浇我),从头而下,灌入五内(五脏),如洗肉桶,五脏一一荡涤无遗,止存一皮,如琉璃笼(琉璃灯笼),洞然透彻。

时则池中人呼茶(呼唤上茶),见一梵僧,擎髑髅(人头骨)半边如剖瓜状(如切半个瓜),视之脑髓淋漓,心甚厌之。其僧乃以手指剜(wān)取示予曰:“此不净耶?”即入口噉(dàn 食用)之,如是随取随噉,其甘如饴,脑已食尽,唯存血水。其池中人曰:“可与之(可以给他)。”僧乃授予,予接而饮之,其味如甘露也,饮而下透身毛孔一横流。饮毕,梵僧搓背,大拍一掌,予即觉(我即醒来),时则通身汗流如水,五内洞然,自此身心如洗,轻快无喻矣。如是者,吉兆居多,总之皆与诸圣酬酢(chóu zuò,交往),常闻佛言,常有是好梦。

——《憨山老人梦游集》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钵现五台胜境,文殊面授念佛的莲宗四祖释法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