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始祖周伯丹,原住广东省嘉应州(今梅州)梅县河田堡(今荷泗)东蕉坑,即今梅县南口镇荷泗东坑、蕉坑(我祖隶属东坑),系一世祖“七位周公”海真,号瑄额之十四世孙,世谱之一百世孙(据江西会昌族谱所载推算)也。其子周秉廷于清嘉庆年间,行医经商到此间。其见此处山川秀丽,风景优美,来龙悠远,砂环水抱,田野中七星连珠作案朝拜,海水涨潮时归堂,实乃龙真穴的的宜居风水宝地。于是即从地主苏妈手中购下旧宅地重建,开基落业,螽斯衍庆,成为当地的一大望族。
此宅立辛山(291度)乙向(111度)兼戌辰,建造时以九宫八卦图为蓝本,有客家围屋的风貌。门开七十二扇,大小天井有八口,流水归天心(中宫天井)后,从屋下暗道流出,汇合到门楼与主屋之间的大天井后,再从一隅流出,进入田野。此宅分三进二围建筑,一进为门楼迎客,门前立有华表(俗称围杆),象征皇帝之威仪,文武百官经过必须“文官要下轿,武官要下马”。
进入门楼,踩在脚下的是一大天井,抬头一望,映入眼帘的是左中右三扇并排间隔而开的大门,中间一朱红大门,其比左右二门犹显高大,极尽豪华,难以言表。按中轴线而行,经过天井,迈着轻快的脚步从中门而进,即到了二进下厅会客之所;其左右两旁是私厅,宾客休息之处。穿过上厅后门,沿回字走廊而入,绕过中宫一方正深大天井,来到后进上厅。刹那间,一股肃穆之情犹然而生,此间是祖宗香火神位安放之处,族人议事之所,族中大小事务,均在此处商定解决。该厅之两厢是主人的卧室,卧室与下面私厅之间,各为一小天井。
越小天井便门而过,就到了拱棚凉亭,进入二围。此时耳边仿佛传来一阵阵朗朗的读书声,“水陆草木之花,所爱者甚番。------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原来这是书房,我周家子弟、莘莘学子在诵读大世祖敦颐公的名篇《爱莲说》呢!这里有书房十数间,与主屋有天井间隔,中间就用这凉亭相连。凉亭就成为了学子们闲暇休息的场所。这里是我周家子弟瞭望祖国大好河山的窗口,成为了我周家子弟人才辈出、走向世界的摇篮。
在这里,我周家子弟文噩公刻苦攻读,孜孜以求,荣登帝廷,成为清咸丰年间的岁贡生,为我族门楣增添光彩,享誉乡里。在这里,我周家一群弱冠少年子弟谈笑风生,论战鸿儒,吟出“竹笔筒,木笔筒,铜笔筒(同不同),不同笔筒不同笔筒。(注:本地方言“笔筒”与“不同”音相同)”的千古绝唱名联佳句,令钦、廉二地著名的私熟教师温先生汗颜,甘拜下风。在这里,我周家子弟周祺公风华正茂,迈开那意气风发的脚步,走进广东最高学府中山大学深造,后成为中华民国革命军空军教导,为祖国蓝天事业的发展洒热血。在这里,我周家子弟培江公、周贵公等人,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召唤声中,热血沸腾,斗志昂扬,直奔抗日救国前线,鏖战沙场,在淞沪抗战中,为国捐躯。还是在这里,我周家子弟周杏公,勇赴战区阵线,带领三那(那丽、那思、那彭)专区游击队员,浴血奋战,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在这里------在这里------
可惜由于朝代更替,特别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期间,遭受“十年文革”的影响,此宅毁损殆尽,不堪入目,我族风光也不再为继。原族谱遗失,苦寻无果;上祖名墓失祀(如半边龟、仙人座椅、猛虎擒猪等);与原址族亲也均失去联系,实乃我族之憾事也。因此,寻找祖墓、回梅县寻根、重修族谱,乃成为我先辈们难以眠目的遗愿,我辈的三大重任。
在神圣深恩的润泽下,在改革开放春风吹送、阳光雨露的沐浴中,又给我族发展重新带来了勃勃生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二十二世周老南组织族中长辈,经过多方查访,终于把失祀45年之久的上祖名墓找到,得以重祀。2001年,被我镇开发需要拆掉的祖祠,也在新址修建竣工。2004年,合浦周氏宗祠委员会组织编写族谱时,二十二世周诚南得知有一份与我辈有关的分谱,立即启动那孱弱的身躯,亲赴近百公里外的白沙镇,从原中心校校长周立文(二十世)手中得一旧谱。本人(二十二世)根据此谱所载,于2012年5月初只身远赴广东梅州,回梅县寻根。头顶烈日,身冒风雨,孑然而行,几经周折,历尽艰辛,终于在县委大院周文炫(二十二世)处,翻印得东坑周氏家楠公世系谱。
至此,我心释然,先辈的夙愿得以实现,压在我辈肩上的重任终于得以完成,,完满划上了句号。望我周家子孙后代,牢记前车之鉴,切肤之痛,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就,踏着先辈的足迹,再续我族雄风。编织宏伟蓝图,织造美好愿景,谱写辉煌灿烂的新诗篇。
[ 此帖被能求居家在2015-02-11 12:15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