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源居士:堪舆术上,有一种“玉陛九级”。其本合御屏之格,同是尊星,复落为玉陛九级,其贵可知。有此格者,具王者气象,兼合天下之征。但不能理解为,只要具备此格风水,就能创华夏一统伟业。
~a $%
a i*<,@* 玉陛九级 \w3wh*
$gNCS:VG* 玉陛九级(载《玉髓真经》)
DYS(ZY)4 LsXYvX 中国四列九山,创造了多个阶梯式的盆地和间歇性的平原,孕育了无数王朝更替。王者无不围绕着这些地区展开攻略征战,脱离不了平原、山地、水源三大基本要素。
|zMQe}R@%
:$j~;)2 中国四大干龙
d:D2[ w9%gaK; 中国四大干龙域内派生的龙子龙孙,竭尽所能,写尽风流。但诸侯割据易,四海归一难。统一中国,是亘古以来第一难。
}W<L;yD <_![~n$H 虽然不具备“玉陛九级”的祖上风水,但自西向东攻城掠地,最后一统天下的宏伟构想,在公元前221年,被一名叫嬴政的秦人实现了。
pK4)>q ARE~jzakg CS/-:>s% 依据上述战略,他灭六国是那样所向无敌,如有神助。他便是大名鼎鼎的秦始皇。
&BgaFx** |1D`v9 N+\*:$>zt6 人生无常。实现远大目标,一个人的力量往往不够,必须靠几代人、几十代人持续不懈的努力。现实如此,风水亦然。 vF,l?cU~ O,cx9N 秦公陵园,有类似于“玉陛九级”的宏伟气象吗?有。
4jpF^&y7u^ AZa3!e/1 为什么是雍城 S,H{\c C N"c 公元前677年,秦始皇的第19代先祖德公立“饮马于河(黄河)”之志,“初居雍城大郑宫”,建都雍城。
#d~"bn q;c 3jNcL{ 54年后,穆公雍城称霸。294年间,19位秦公于此苦心经营。
o;.-I[9h] 1 .M?Hp9i 公元前236年乙酉日,22岁的秦始皇嬴政在雍城宗庙举行加冕礼,正式执政。
JI&>w-~D
RY'y%6Z]ZO 雍城陵园遗址
vl<J-+|0C 2Y+*vN s3 雍城陵园位于雍城之南三畤原(春秋早期称北原)上,南临雍水河,葬德公至出公等20位国君。
\ *2IU"R bA)Xjq)Rr 已探明的21座“中”字形秦公大墓,呈雁翎形排列,朝向一律坐西向东。已发掘出土的秦景公墓,坐辛向乙,与西垂陵园略有偏差,但大方向不变。
X'c5s~9
I9E@2[=! 已发掘的秦景公墓
{at;
U@o 61'7b`:(hi 雍城地处关中西部,北枕千山,南带渭水,东望西安,西扼秦陇。这里黄土深厚,隔雍水与雍城相望。总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Hpt)(Nz: )~`zjVx_ 在雍城,塬是山的过渡,靠山塬成为主要的地貌特征。秦人生活在塬上,死后安葬塬上。
!cZsIcIe 1f=L8Dr 城址、陵园大体位置既定,陵园方向面临选择:一是坐北朝南,背靠千山,面向秦岭,渭水横列;二是顺水东向,背倚陇山,面向关中平原。20位秦公共同选择了后者。 [Z0e$ 89paR[ 雍城陵园的风水秘密 sCUPa-cHF {x8`gP\H 雍城陵园海拔高度约800米,高出整个关中平原平均海拔300米。这里的地势及河水流向,与西垂陵园刚好相反。
=T$E
lXwJ bbJa,}R 情况变了,原先的朝向是那样不合时宜。但东进是战略目标,是秦国的国策,风水必须服从于这个目标。
ew(6;}+^/ ')BQ 0sg 东向随之成为风水的不二选择。 ? _W*7< ?vVkZsU ▼ A-W7!0
灵山过峡 0e7!_/9 t]x HM 陇山,在秦国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有力的大手,帮了秦公大忙。
N ]duv~JS O v-I2 陇山位于关中平原西北部,是六盘山向南延伸的部分,山地呈西北——东南向展布,主峰关山海拔2428米。
o$-Phl TDoYp 关山在即将探入关中平原时,被千河南北切割。龙脉于中部强势过峡,重起为灵山。 sqw _c{9 j-
A|\: 龙脉过峡处有千河、千湖,灵山是否与雍城陵园北部的千山山脉相关呢?
n'ro5D (\}IOCNS 桐源居士判断:从地质构造上看,是有联系。但从风水上看,灵山却是陇山余脉。界水并非切断脉络,反而正是龙脉脱卸之必需,反证其来龙。 )d(cXN-T
iB?@(10}ES 雍城陵园地形图
P}5aN_v\ 4Z_.Jdu w 灵山过峡后的表现,更能说明问题。
;Gi w7a) ▼ N(9'U0z
五龙捧珠 gDsZbmR a5'QL(IX 凡父母山开帐结穴,距离十分讲究,近嫌局促,远则无力。
\;3r =vFI4)$- 在10余公里的正面上,灵山呈西南——东北向展布,完成生动而有层次的开帐后,齐向东南伸出5条山梁,作势包揽前面微微回朝的一大片靠山塬。5条山梁就像张开的5根手指,向13公里处的雍城陵园伸过去,正好是力道所及的最佳位置。
*=v
RX!sI, [D t`@Dm 作为穴证,一片洼地(今东风水库)正好落在陵园的东面。5指伸张,遂止于洼地以西。
v%1# y5 HiC\U%We 雍城秦公陵园,南北排开,面水而建,其形俨如五龙捧珠。 rLwc=(|
qb_V
,b9 河流众多的雍洲
{t7
M h+Dok#g 珠宜水养。雍城河流众多,均属渭河水系。陵园前面,不止一水。周边有雍水、邓水、塔寺河、汧河、七里河等25条河流,吉水纷呈。更有各类泉、池点缀其间。
U|zW_dj 3EyN"Lvp{o 近水吉祥,远水却不尽然。
m[}$&i$( h %nZKhm 对于雍城陵园,渭河于右滚滚东去,是为不吉。于是,陵园前方之水,来源去流十分关键。
mK4a5H G2A pm`/y 雍城陵园前有一条主要河流,名横水河。大别于牵鼻直去的凶水,横水河虽去但弯曲缠绵,确实很给雍城陵园面子。只是百里外水口不紧,远势荡开,又成为无法弥补的缺憾。
*f(}@U ▼ Rww KPE
凤翔于雍 gor6c3i ZD,l2DQ? 水势如此,前砂如何?城北,有屹立如柱的天柱山,有其石层折、秀丽如叠卷的书卷山,有形似鸡冠的鸡冠山。西北,有形类展诰的展诰山,可谓贵峰林立。
_ReQQti[ "K8qmggTq 雍城陵园东北,有凤凰山。相传,文王时凤鸣于此,因名凤凰山,亦名凤鸣山。
0h7\zoZ5 1)r1/0 ,y0kzwPR1 “凤凰鸣于岐,翔于雍。”与传说相合,惟妙惟肖的一只凤凰,在雍城陵园左前方,千山余脉的南端,面向浩淼的塬面,展翅翱翔。
;#;X@BhS w
Bl=]BW!% 距雍城,千山为近,灵山稍远。前与后、玄武与朱雀分别呈现出不凡气象,使秦公在归宿的依靠上选择了灵山。陇山、关山、灵山是雍城陵园的太祖、少祖、父母山,而凤凰山、书卷山诸山,则是陵园翔舞的朱雀。
D,hl+P{^K DGU$3w
TC2aD&cw{ 雍城陵园卫星摄像图
g9gyWz 9J?j2!D 为了更得朱雀之吉,趋避渭河、横水河顺水之凶,秦公在保持墓葬坐西向东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较西垂陵园的正西向微向东北逆转了一个字向,真可谓用心良苦!
%=]{~5f> L^=>)\R2$[ 后有五龙贯脉,前有飞凤翔鸾。在渭河夹送下东出长安大平原,八百里秦川的西部起始阶段,一个略为顿了一下的地方,陇山龙脉完成了过峡、重起、驻跸、结作一系列过程,雍城陵园完成了自西垂陵园后的历史性中继。
;7hf'k ! yxb< 与其地位及所要承担的使命一样,雍城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明显的。这是一个铺垫,还不是目标,目标在东方——那里有广阔的中原,有秦人朝思暮想的故乡。
a%AU9?/q#
C{c (K! 雍城陵园风水态势图
:70oO}0m. {*|yU" 风水上的“玉陛九级”特征,雍城吉凶参半的顺水大势,协同陇山东进的山势、西高东低的地势一道,赋予了秦陵东向的雷霆万钧之势,秦国的步伐从此势如破竹,将秦人历史推向极致。
mz#(\p=T ▼ #C+0m`
贵气灼然
&~k/G V=YK3){>A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桐源居士看来,具捧珠、翔鸾之贵的雍城陵园,风水缺陷也是明显的。 8\yH7H #*9*[Xbi 有贵气而无王气,与西垂陵园的区别是那样灼然,其基于西垂的推波助澜作用,远大于风水上的价值。顺风顺水的雍城陵园,其发如雷,又可能祸猛如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K9*K4'#R dWp4|r 危机在秦人胜利的欢呼声中悄悄种下。
YFW+l~[# MVdE7P 随着风水漏洞的不断扩大,标志秦人发展巅峰的帝国大厦随时可能出现坍塌。
[ 此帖被风水一哥在2017-08-01 16:20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