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贤劫经》中佛告喜王菩萨:“修习行法。八万四千法门。”这里八万四是虚数,用来说明种种方便善巧法门,是有无穷多的。那有没有一种法门,能够迅速为众生开辟一条成就佛道的光明大道呢?当然有,那就是禅宗的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之后,才能依次进修菩萨道,否则永远只能是作为门外汉,修习六度万行。
达摩祖师曰:“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这句话的意思是,明心见性这是诸佛的无上妙道,需要经历无量劫的精勤修习,常人难做到的要做到,常人难忍受的要忍受,倘若以小德小智,轻慢心修行,而妄图证悟明心,那可真是徒劳无功。
什么是“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呢?这就是说,在明心见性之前,必须准备一些条件,使得我们参破的因缘早日成熟。
建立基础,阅经闻法。
如何建立基础呢?就是要亲近善知识,所谓的善知识即过去现在无量诸佛、佛经三藏、高僧大德。在亲近善知识的同时,慢慢建立起基础的佛法知识,如蕴处界、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等。了知这些知识以后,要勤思考,领悟其中的道理。如果不经过自己的思考,就盲目信受,那就是迷信。
当然善知识的层次也各有不同,有的善知识善于说法,有的善于说禅定,有的善于说法相唯识。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按照“依法不依人”的准则来做选择。
广结善缘,培植福德。
该如何培植福德呢?就是要诚心供养三宝,孝养父母,尊奉师长,仁慈不杀,行十善业,就是用身口意,去做利乐众生的事情。如何广结善缘呢?就是行布施,并且将修集的福德资粮,回向众生。但是也要注意,修集福德,只是学佛的环节,并不是说修福德就是学佛法,也不是说行善布施就是佛教。当福德修证圆满之后,就应该安心参禅。
受持三皈,侍奉三宝。
诚心皈依三宝之后,还要受持五戒、菩萨戒,并且发四弘誓愿,愿以自己的明心见性,帮助有缘众生实现明心见性。哪四弘誓愿呢?《心地观经》记载:“一切菩萨复有四愿成就有情住持三宝,大海劫终不退转。云何为四:一者誓度一切众生,二者誓断一切烦恼,三者誓学一切法门,四者誓证一切佛果。”
灭除贪著,远离五欲。
所谓的世间五欲,即色、声、香、味、触,或者说财、色、名、食、睡。对于它们的贪著,会离乱了求取明心见性的心愿和方向。比如有人为名利而参悟佛法,这就是沉迷五欲的表现。再比如参禅时,倘若心中还想着吃喝玩乐,又怎能做到凝神聚力?
深信因果,忏悔业障。
众生在修积福德时,往往可以自觉地进行,比如礼拜佛祖、行善布施、修桥补路等等。但当修积福德圆满,转而要参禅时,遮障马上就会现前!这就需要我们真诚的忏悔无量世以来的业障,并把功德回向。再就是要深信因果,只有这样才能认真地修行。倘若没有因果,那如果我们此生修行没有成就,不就是白费力气吗?所以,深信因果是学佛的基本条件。
消除慢心
《阿含经》中就有一位毕陵伽婆蹉尊者,因五百世生在贵族家庭,轻慢他人的习气不能断除,何况我们凡夫俗子呢?慢心可以分为高慢和卑慢,所谓高慢就是觉得自己比别人的修行高出很多,不去听任何人的教导,当然更不会信受别人;卑慢与此相反,就是自卑心强,对于善知识的说法,觉得自己根器差,福德浅,怎么能够证悟。这两种情况都是都是我执没有消除的原因。所以,学佛一定要对一切人恭恭敬敬,也要对证悟有信心。
发大愿心
明心见性,是菩萨法。菩萨一定是从大慈大悲中生,倘若只求自私自利,以自了汉的心态学佛,那样永远成不了菩萨,只能是凡夫众生。所以一定要发起救护众生的菩萨大愿,希望众生都可与自己一样,明心见性,早证菩提。
文章开头达摩祖师的训话,就是对世间妄图投机取巧的凡夫俗子所讲,倘若学佛中获得菩萨加持,乃至最终“明心见性”是靠耍小聪明、献殷勤、拍马屁就能得来,哪还会有二祖断臂以身供养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