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释十缘发心八 | 忏悔业障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江西
原文
云何忏悔业障?经言:“犯一吉罗,如四天王寿五百岁堕泥犁中。”吉罗小罪尚获此报,何况重罪,其报难言。今我等日用之中,一举一动,恒违戒律;一餐一水,频犯尸罗。一日所犯,亦应无量,何况终身历劫所起之罪,更不可言矣。且以五戒言之,十人九犯,少露多藏。五戒名为优婆塞戒,尚不具足,何况沙弥、比丘、菩萨等戒,又不必言矣。问其名,则曰我比丘也;问其实,则尚不足为优婆塞也。岂不可愧哉!当知佛戒不受则已,受则不可毁犯;不犯则已,犯则终必堕落。若非自愍愍他,自伤伤他,身口并切,声泪俱下,普与众生求哀忏悔,则千生万劫,恶报难逃。是为发菩提心第八因缘也。
这是发心的第八个因缘——忏悔业障。“忏悔”两个字是梵文和中文的组合:“忏”,就是忏摩,就是陈述发露自己犯的罪过的意思;“悔”,就是改往修来的意思。
那么为什么要讲忏悔业障呢?前面的内容也在告诉我们,无量劫以来我们造作了无量无边的恶业,《普贤行愿品》告诉我们,如果这些恶业有体相的话,尽虚空界都容纳不了。那有这些业呢就会有障,为什么叫障呢?它能够障碍圣道,障碍我们生到人天善道,所以必须要忏悔。
忏悔业障一般有伏业忏,就是让我们的业障,业力种子,不让它起现行,把它伏住。第二种,进一步的就是转业忏,能够使这个恶业转化,或者就是重业轻受,或者后业提前受,令自己不要堕到三恶道里面去。比如诵《金刚经》,你还得了这个病那个病,种种不如意,实际上它是转业的一种表现。本来你不诵《金刚经》是要下地狱的,由于你诵《金刚经》就用你现世的一个病,或者什么灾给你抵消了,这叫重罪轻报。但一般的人是看不到这些的,他会埋怨,你看我诵《金刚经》还得病了。再进一步就是灭业忏,就是把这业障灭掉。业障要灭掉,一般就要讲实相忏了。重罪就像暗室,忏悔就像明灯。
佛制定这样的忏悔法,对我等众生非常的有必要,真是大慈大悲,因为我们举心动念很容易造业,造业如果你不去忏除掉,它就形成巨大的障碍。所以佛经常常讲有两种勇健之人:一种是不犯,不造恶业,不破戒;还有一种是犯了之后,能够见犯,能够勇于忏悔。反之,就是愚痴的人,或者就是他犯了,他不见犯,或者见犯他不去忏悔。那这样的话,智人和愚人虽然犯了同样的罪业(甚至大小不一样),但它结果不一样。如果一个愚人他犯的恶业不是很大,但是他覆藏,不去忏悔,那么他未来要到三恶道受很大的恶报。因为覆藏的过程就好像天天为恶业加利息,令恶业天天在膨胀。但有智慧的人可能造的恶业比愚人还要大一点,但是他赶紧去发露,赶紧去忏悔,未来他还可能不会下三恶道。这就有一个比喻,虽然一块铁很小,但是是一块团在一起的铁,放在水里要沉下去,这就比喻造的业不是很大,但是覆藏不忏悔,所以感得重报,沉沦苦海。但人家有智慧的人,他虽然造的恶业很大,就像铁的分量很大,但是他善巧方便忏悔,所以转为轻报甚至不受报,就好比他把这块铁做成了一个钵,钵放在水上,它还不沉下去。
在烦恼业果报当中,首先从哪儿开始忏呢?首先从烦恼开始忏。是由于有烦恼才去造业,有造业才有这个果报。所以要建立忏悔的心态。为什么我们在造业?这跟我们的观念有关系。所以古德开示我们,首先要忏十种“顺生死心”——顺着生死轮回的心,作为首先要对治的烦恼。
这顺生死心,第一,就是虚妄地计较人我,起于身见。我们最大的烦恼和造恶业的一个原因,就是我执身见,首先要忏这个,从源头上忏。第二,是内具烦恼外遇恶缘,我心增盛。就是自己有身见贪欲,外面又遇到了恶知识,那使我执身见更为增上。第三,由于内有烦恼,外有恶缘,做善事的善心很难生起。自己不做善事,看到别人行善,他还不高兴、还要诽谤。恶人是看不惯善人行善的。第四,放纵身口意三业,无恶不为。第五,事虽不广,恶心遍布。法界有情和非情的境界都有你这一念的恶心的遍布。这个恶心还相续,昼夜不断,念念增益。第七,犯了之后,还赶紧隐瞒,不让人家知道。第八,听不进忠言劝诫,也不信因果,不怕轮回,不畏惧三恶道。别人说“你造这个罪要下地狱的”,他就不怕,“我下地狱就下地狱”,他什么都不怕。第九,无惭无愧,对一切圣凡善知识,他都没有敬畏感。第十,在知见上不信因果,作一阐提。
所以这些都是我们恶业的心态,所以要去忏。生起十种“逆生死心”,就是把原来错误的观念翻转过来。首先深信因果,第二要有惭愧心,第三要有对三恶道的那种恐怖心。第四过失谁都会犯,但不要去覆藏。第五断这个恶心的相续心,第六发菩提心,第七尽量地修功补过。第八随喜他人的善心善行,第九尤其要发起守护正法的心,念佛的心。第十逆生死流,心清净,则可以生起般若的智慧,观罪性本空,那就是实相的忏法。这些都是忏悔业障的一些基本的常识。那忏悔有作法忏,有取相忏,有实相忏。
首先要思惟因果,生起对我们业障的畏惧心。突吉罗在比丘戒里面是轻罪。突吉罗叫恶作,或者恶说,大部分还属于遮戒的范围。佛经讲,犯了一个突吉罗,如果不忏悔掉,都要堕到等活地狱。堕的时间有多长呢?是四天王的寿命。四天王寿命是五百岁,那换算一下,四天王天的一天等于人间的五十年。四天王天一个月三十天,一年十二个月,四天王天的五百岁,就相当于人间的九百万年。犯一个突吉罗罪,都要到等活地狱里面呆九百万年。这是很可怕的!
突吉罗的小罪尚且获这样的果报,下地狱时间这么长,更何况重罪。如果进一步犯了中罪呢?甚至你犯了重罪呢,那这个果报就难以用语言来描述了。如果犯了根本罪,那果报是在无间地狱多少多少劫的问题了。所以犯戒堕到三恶道,尤其在地狱的果报,那真是令人胆战心惊哪!但这些我们都不知道,就类似于我们走在悬崖峭壁都不在乎,殊不知一失足,就是粉身碎骨了。所以祖师们就很悲悯我们而予以阐明。
进一步思惟,“今我等”这些修行人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是什么情况呢?“一举一动,恒违戒律,一餐一水,频犯尸罗”。一举一动怎么会违犯戒律呢?比如一举足,可能我们就伤害了很多众生,地下就有很多的众生。我们点个灯,粗心大意就用一口气去吹熄灯,灯焰当中就有很多众生,就可能被我们吹死了。你只要往细的想,那真的是我们的杀生、偷盗常常犯。要搞基建,要砍树木花卉,如果没有提前告知,或者无端地去做这些事情,可能伤害了很多众生。甚至我们吃这钵饭,煮这顿饭,你想一想,伤害的生命有多少?先不说农民在种五谷杂粮的过程当中,他的耕地劳作等,伤害了多少众生,就是我们烧这个柴火煮饭,等等后续的工作,又要伤害多少众生。前两年,有一位沙弥给我写条子,说他们劈柴的时候,发现有很多虫子,就觉得不敢做这个事儿了。这个事情汇报到到我这里,我也觉得两难,自古以来寺院都要烧柴火,总不能不吃饭吧?那你就行一个善巧方便,先把木柴放在开阔的地方放一放,或在太阳底下晒一晒,先让虫子离开一下。但不能说由于有虫子,就不烧柴不做饭吃吧?通过这桩事情也说明我们犯戒的对镜是很多的。就煮这杯茶水,喝这杯开水,可能都跟犯戒有关系。只是现在我们粗心大意,好像没有什么,其实日常生活中,一举一动,一餐一水中的微细戒我们都很难持好啊。
所以这样看来,如果出来干事,作执事,三宝物互用,不该花的钱花了,或者在社会上,假公济私的行为,比如一些居士写信,寄点钱,用信封夹带来寄钱,这都是犯戒行为。所以一日所犯,应该说也有无量,更何况我们终身,这一辈子几十年、上百年的光景,如果再推广到无量劫以来,我们的身口意三业造作的业障有多少?为什么说无量无边呢?无量无边从哪儿来呀?那是由贪瞋痴鼓动身口意,所造的罪业无量无边,不可言说。
就以五戒来说,五戒是居士戒,但也是一切戒的根本、基础。杀、盗、淫、妄、酒,“十人九犯”哪!我们一般粗重的行为好像没有犯,但五戒每一条戒都很细微的,十人九犯。而且犯了,还“少露多藏”,极少人把它发露出来,大部分人本能地就把它隐藏起来。这都是凡夫的心态,不是真为生死的修道人的心态。犯了一定要把它发露出来,这就好像一根毒草,连根拔起,放在阳光下,它就会枯萎,如果藏起来,那个根还在地下,它就长得越来越粗大了。
所以看作法忏,首先就是发露忏悔,而且是当众发露。发露之后,再陈述自己犯了什么罪,然后希望不再犯。那这个作法忏,轻一点的罪,就对首忏;重一点的罪,则需要对两三人、对四人、对五人,乃至于面对二十位比丘忏。
五戒只是优婆塞戒,优婆塞、优婆夷又叫近事男、近事女。“尚不具足”,这主要是针对出家人来说。我们末法时候的出家人真正谈持戒圆满,有时连优婆塞戒——五戒都不一定具足,更何况说沙弥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条戒、菩萨三聚净戒的十重四十八轻戒,那就更不要说了。
省庵大师对他自己要求都是很严格的,他在很多的场合都说自己是沙弥,他不称自己是比丘,觉得自己不够比丘的资格。蕅益大师也是很严谨的,他了解了比丘戒之后,他就退到菩萨沙弥位了。以后他进一步研究戒律,专心礼《占察经》的忏法,轮相清净之后,他才恢复了比丘的名称。近代的弘一大师也是持戒很严谨,他也常常说自己只够得上一个优婆塞而已,连沙弥资格都不具备。
所以问他是什么名份,他说“我是比丘也”;问他比丘戒持守的真实情况,尚不够一个优婆塞的资格。从中要生起大惭愧心,可不愧哉!
祖师都在劝勉我们,要忏悔业障,持戒是重要的手段,戒为无上菩提本。佛弟子必须持戒,不持戒,则一切修行,是为魔业。所以一定要去受佛戒,居士修行要受三皈五戒,受戒的时候要生起殷重之心,得无作戒体。所以这个戒,“不受则已”,实际上也必须要去受,受了就不可毁犯。古人生死心切,为法忘躯,如果烦恼太重,要犯根本戒的时候,宁可自杀他也不破戒,宁可守戒而死,不可破戒而生,是要有这样的一种勇毅的精神。所以,受了佛戒就“不可毁犯”。
如果“不犯则已”,不犯你就比较清净,但是你犯了戒不忏悔就一定会堕落,尤其那些根本戒,一旦犯了不能通过忏悔恢复戒体,称断头罪。次一点的犯戒罪,还有忏法可忏而恢复戒体。
佛制戒是为道制戒,是为了生脱死,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这个大目标来施设戒法。我等也是真为生死、圆成佛道来持戒。所以持戒不是一个开玩笑的事情,不能去忽悠,不能去轻慢的。持小戒都像持大戒一样的殷重。万一由于烦恼重,持不了要生大惭愧之心。那不能为自己去找借口,甚至说这条戒制得不合理。
现在就有一些说法是有问题的。说吃大蒜可以防癌症,这是佛当年不知道大蒜有这个功能,如果知道的话,也不会制这条戒。他们还真的敢说这句话哪!喝点酒也没有关系,只要不醉;吃点阿胶也无妨,能够滋养身体;养鸡场的蛋不是受精卵,也可以吃,没有问题。我们常常听到这些说法。甚至为了方便,给人家去证婚。在酒席上,有出家法师也喝一杯来随喜,觉得自己恒顺众生,让众生欢喜,也不破戒。这些都是有问题的。
末法时代谈戒律,有时候真是很难的一件事情。但真为生死的人,我们一定还是要提高持戒意识,尽我们最大的力量去持啊!佛陀制戒,完全出自悲心和智慧呀,唯佛才能制戒。那我等众生虽然不能持得十分清净,但态度上要尽量去持。
所以,我们烦恼重持戒不是太清净,要自我怜愍,也要怜愍一切众生。想到持戒持不好而毁犯不忏悔,则一定会堕落,这种哀伤啊,“自伤伤他”,为自已感伤的同时,也为一切造罪众生而感伤。所以一定要有恳切之心、悲痛之心,“声泪俱下”。要以持戒、深信因果、断相续心、生大惭愧心、常常呵责自己来忏除业障。谈到这一点,实际上我们内心世界,举心动念实在是太染著了,或者太罪恶了。我们内心深处生不出几个好的念头,这种五欲六尘的、恩恩怨怨的、尘劳烦恼的念头,不召自来。所以在这里我们真的要加强念佛的功夫,否则不念佛几乎都是这些世间的念头。身口意三业中,意业不清净也是业障。意业的恶心还能够不断地相续,那就必然有种巨大的,让你的身口七支造恶业的冲动,自己有时候都控制不了。所以一定要断这个恶心的相续心。那用什么来截断呢?就是发菩提心,就是畏惧三恶道的心,就是念佛的心。
这样就把心量打开,普与一切众生,“求哀忏悔”。如果不去忏悔,“千生万劫”,我们的业障就“恶报难逃”,那就是自然的,到三恶道里面去报到了。
这就是以忏悔业障来作为激发菩提心的第八个因缘。